安全事故隱患處理工作流程
流程控制文件流程編號DFJL021流程名稱東方監理公司安全事故隱患處理流程流程主管部門東方監理公司監理管理部流程參與部門或崗位總監工程師、現場監理人員、承包單位流程處罰程序考核主體總監理工程師處罰程序考核主體開具罰單分別交財務和被處罰人,被處罰人到財務交罰金,財務收取罰金并開罰金收據,被處罰人將罰金收據交考核主體確認。步驟負責部門/人員所具備的權限所承擔的責任處罰標準時間節點處罰責任處罰經濟責任處罰步驟一現場監理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巡視檢查及時發現承包單位施工過程中安全生產隱患每天巡視現場不少于兩次,每少一次扣罰責任人1天崗位工資未巡視或巡視中應發現而未發現問題的,扣罰責任人3天崗位工資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按損失總額給予公司賠償,同時視情節給予降職、降薪直至辭退處理步驟二現場監理人員判定所存在的隱患是否需要停工整改對所檢查問題的真實、準確性負責即時完成判定隱患性質錯誤影響工程進度的,扣罰責任人3天崗位工資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按損失總額給予公司賠償,同時視情節給予降職、降薪直至辭退處理步驟三總監理工程師簽發停工令按《工程停復工監理指令簽發流程》執行按《工程停復工監理指令簽發流程》執行按《工程停復工監理指令簽發流程》執行按《工程停復工監理指令簽發流程》執行步驟四現場監理人員根據發現問題的情況簽發安全整改通知,并報總監理工程師對所簽發的安全整改通知內容的真實、準確性負責即時完成未簽發或簽發的整改通知出現錯誤,扣罰責任人3天崗位工資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按損失總額給予公司賠償,同時視情節給予降職、降薪直至辭退處理步驟五(1)承包單位按整改通知的要求進行整改執行安全整改通知,并按指令的要求整改存在問題接到通知后即時執行無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按合同規定執行(2)現場監理人員檢查承包單位是否執行安全整改通知如未執行立即上報總監理工程師隨時檢查未檢查或檢查不到位,扣罰責任人3天崗位工資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按損失總額給予公司賠償,同時視情節給予降職、降薪直至辭退處理步驟六總監理工程師落實情況,如承包單位確實未執行安全整改通知,立即向建設單位報告,并簽發停工令按《工程停復工監理指令簽發流程》執行按《工程停復工監理指令簽發流程》執行按《工程停復工監理指令簽發流程》執行按《工程停復工監理指令簽發流程》執行步驟七承包單位整改完成后,報監理工程師通知回復單對整改的結果負責整改完成后即時上報無無步驟八現場監理人員檢查施工單位的整改結果是否達到整改要求對整改結果的真實、準確性負責0.5個工作日內完成,每晚0.5個工作日扣罰責任人1天崗位工資未檢查落實或檢查落實中應發現而未發現問題的,扣罰責任人3天崗位工資;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按損失總額給予公司賠償,同時視情節給予降職、降薪直至辭退處理注:此流程由監理公司總經理審批。
篇2:事故隱患排查處理制度范本
為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隱患檢查、排查、治理和報告制度,實施依法治安、依法治礦,強化安全責任主體,落實各級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變事后制裁為事前管理,變事故處理為事故預防,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根據《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第446號令)、《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試行)》(安監總煤礦字〔2005〕133號)及《煤礦隱患排查和整頓關閉實施辦法(試行)》(安監總煤礦字〔2005〕134號)精神,結合我礦安全生產的實際情況,按照“管業務必須管安全”、“誰分管誰負責”和“誰包隊誰負責”的原則,特制定一礦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消號管理制度。
一、我礦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實行礦長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各專業分管領導是本專業隱患排查整改第一責任人;各業務科室科長負責本專業職責范圍內隱患排查和整改落實組織工作,各分管副職是分管業務范圍內隱患排查、整改工作的督辦責任人;各區隊正職對本區隊隱患排查和整改落實工作負全面責任;檢查科負責對各專業隱患排查組織和整改情況進行監督、落實;對隱患排查工作組織不力、整改效果差的要給予經濟處罰和責任追究。
二、安全生產隱患是指礦井上下生產現場、系統、生產工藝、技術管理、自然環境、設備設施上存在的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問題。
三、為便于安全隱患跟蹤管理,將隱患進行以下分類:
(一)按隱患危害程度分為重大隱患和一般隱患。
(二)重大隱患和一般隱患按隱患落實整改的責任分別分為A、B、C三級。
A級:礦井無能力整改,需書面請示公司,并經公司批復,由公司幫助解決的隱患。
B級:區隊無能力整改,須由礦級領導安排解決的隱患。
C級:由區隊、業務科室安排解決的隱患。
(三)按安全生產的專業分為一通三防、機電運輸、水災、地測、
頂板和其他隱患。
四、安全隱患來源依據
(一)上級各類檢查。
(二)公司領導下井檢查。
(三)礦領導下井檢查;礦、區隊領導值班、跟班下井安全隱患匯報;礦各類安全專項驗收和檢查;礦安檢員檢查;其他人員反映的隱患。
五、隱患的排查、檢查、整改與上報
(一)采、掘、機、運、通、地測、調度、后勤各專業的隱患排查活動每周進行一次,由礦長組織每月對礦井重大隱患進行一次排查。
(二)各專業分管礦領導在按時組織開展隱患排查工作的同時,要認真抓好本專業日常安全檢查和專項驗收檢查,全礦各級管理人員都要把查處隱患當作首要任務,確保在第一時間發現各類隱患,對現場不能及時處理的隱患,每個人都要認真填寫記錄,歸類管理,確保隱患按期整改。
(三)日常各類安全檢查的隱患,由檢查科負責進行分類、分級;各類專業檢查的隱患,由礦對口業務科室負責進行分類、分級。對C級隱患立即安排區隊整改,對A、B級隱患,由礦長、安全副礦長或分管副礦長在24小時內召集分管礦領導、檢查科、各業務科室及區隊按“五定”原則落實整改。檢查科、相關業務科室按要求及時對安全隱患歸檔管理,將A級隱患和重大隱患在24小時內分別上報公司相關業務部室和安監局;同時將A級隱患另行文上報公司。
(四)礦相關業務科室接到各單位上報的A級隱患和重大隱患后,要在24小時內審查、認定并歸檔。屬于本專業的A級隱患要及時制定出整改意見,本專業口不能解決的,由礦安全部門研究解決。需要公司協調解決的,經分管領導、安全礦長、礦長簽字后報送安全部,由安全部研究解決。
六、隱患整改
1、各單位行政正職負責對本單位存在的重大隱患組織制定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實整改的內容并組織實施;一般隱患由行政正職指定整改責任人,責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
2、各業務科室對分管業務范圍內A級隱患和重大隱患的整改落實進行監督、檢查,確保隱患按期整改。
3、檢查科對A級隱患和重大隱患的整改情況進行督查、考核,并定期向各有關責任人反饋。
七、幾點要求
(一)各級領導下井要嚴查細管,各類檢查要注重實效,隱患整改要落實到位,凡出現檢查不負責任遺漏隱患、隱患不按期整改、隱患督查不到位,一律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責任者的管理責任,造成事故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二)對隱患管理要做到檔案管理規范,隱患上報及時,凡出現建檔不規范、流于形式或上報材料不及時,按公司和礦考核辦法處罰。
(三)對有可能造成事故的重大隱患,要在第一時間逐級上報。礦各業務科室、檢查科或區隊要立即撤出人員停產整頓,屬礦業務科室自停的,由礦組織驗收(必要時可報請公司有關人員參加);屬公司領導或職能部門停的,由公司組織驗收,并決定是否恢復生產。
(四)各級領導、業務科室要認真排查、檢查和督促整改隱患。凡工作不認真、不仔細導致本單位、本專業被上級部門查出重大隱患,造成停產或受到經濟處罰的,隱患單位、各業務科室、礦分管領導以及包隊領導要承擔相應責任。
篇3:瓦斯事故隱患應急處理措施
(一)瓦斯發生爆炸的條件
瓦斯發生爆炸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瓦斯濃度在5-16%的爆炸范圍內;瓦斯爆炸的濃度范圍稱為瓦斯的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的最高濃度16%,稱為爆炸上限。瓦斯爆炸的最低濃度5%,稱為爆炸下限。當瓦斯濃度達到9.5%時,遇有火源,混合氣體中的瓦斯和氧氣全部參加氧化反應,爆炸力最強,稱為最強爆炸濃度。高溫火源(大于650℃)。足夠的氧含量(濃度大于12%)。
(二)瓦斯爆炸、燃燒和窒息事故常見發生地點
礦井內的任何地點都有發生瓦斯爆炸的可能性。如電氣設備附近,放炮地點、火區周圍、產生火花以及可能出現明火的地點。但大部分發生在瓦斯煤層的采掘工作面,其中又以采煤掘進工作面占多數。發生窒息事故的地點多數是無通風的采空區及盲巷,停風時間較長的掘進工作面。
(三)預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防止瓦斯積聚和引燃,是預防瓦斯爆炸的根本措施。
①加強通風,防止瓦斯超限和積聚;
②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
③正確及時處理局部積聚瓦斯;
④加強局部通風管理;
⑤防止引燃瓦斯火源;
⑥防止電氣火花引燃瓦斯;
⑦防止放炮火源引燃瓦斯。
(四)《煤礦安全規程》關于采掘作業地點瓦斯濃度及瓦斯檢查地點的規定
1、采掘作業地點濃度規定:
①采區回風巷、采掘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②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必須停止用電鉆打眼,爆破地點附近2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嚴禁爆破。
③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④電動機或其他開關安設地點附近2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⑤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內,體積大于0.5m3空間內積聚瓦斯濃度達到2.0%時,附近20米內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2、瓦斯檢查地點規定:
①低瓦斯礦井采掘工作面的瓦斯(含二氧化碳)濃度檢查次數:低瓦斯礦井中每班至少檢查2次。
②本班未作業的采掘工作面,沼氣和二化碳濃度每班至少檢查1次;可能涌出或積聚沼氣或二化碳的硐室和巷道,沼氣和二化碳每班至少檢查1次。
③其他作業地點或應該檢查瓦斯的地點,瓦斯檢查次數由礦總工程師決定,但每班至少檢查1次。
(五)瓦斯監控系統在保證煤礦生產安全中的作用及保證系統有效運轉的有關規定和注意事項:
《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必須裝備礦井安全監控系統,有條件的低瓦斯礦井應優先裝備礦井安全監控系統。沒有裝備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的低瓦斯礦井的煤巷、半煤巖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巖巷的掘進工作面,必須裝備甲烷風電閉鎖裝置或風電閉鎖裝置和甲烷斷電儀;無瓦斯涌出的巖巷的掘進工作面,必須裝備風電閉鎖或甲烷風電閉鎖裝置;回采工作面,必須裝備甲烷斷電儀。甲烷傳感器的安裝地點、位置應符合有關規定,儀器必須設專職人員負責維護、檢修和校正,保證正常可靠。
(六)通風設備、設施對安全生產的重要作用、影響和保證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
通風設備、設施是保證礦井把新鮮空氣按需要分送到各個工作地點,再將各地點的污濁空氣能順利地排出礦井。他的作用主要有三點:供給井下人員足夠的新鮮空氣;沖淡、排除井下有毒氣體和粉塵;稀釋、排除井下的熱量和水蒸氣,創造合適的氣候環境。
井下任何一處通風設施受到破壞時,都會造成通風系統的紊亂,嚴重時造成一處或多處供風不足,無風,受影響的局部通風地點造成循環風;主要進回風巷的設施損壞或未正常時,將造成風流短路,使井下作業地點瓦斯積聚,嚴重影響礦井的安全生產。因此,井下任何人員必須愛護通風設施,不得隨意損壞。自覺遵守通風設施的有關規定。經過風門時必須隨手關密。
(七)發生瓦斯爆炸、燃燒及窒息事故后的應急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礦井一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井下人員及財產處于極度危險境地,必須盡快組織搶救,刻不容緩。但救災搶險還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和程序,避免盲目指揮、愚昧蠻干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人員傷亡。救災的基本原則是:“沉著指揮,科學決策,協調行動,安全快速”。具體的處理程序是:首先應設法撤離災區人員,搶救遇難人員;視情況切斷災區電源;通知救護隊;迅速成立救災指揮部,啟動應急救援預案,設立若干搶救組各行其責;盡快恢復通風系統,排除爆炸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尋找遇難人員。
在處理瓦斯爆炸事故的過程中,必須注意:A、切斷災區電源時,應防止切斷電源可能產生電火花,引起再次爆炸。B、正確調度通風系統,盡快排除災區的有害氣體,控制事故范圍,這是處理瓦斯爆炸事故的關鍵。C、安全快速地恢復掘進巷道或無風區域的通風,避免再次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