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煉鋼天車安全操作技術規程

煉鋼天車安全操作技術規程

2024-07-17 閱讀 1645

1.天車司機應了解起重機的結構、性能、工作原理和主要技術參數,掌握其安全裝置的功能和正確的操作方法。學徒工操縱起重機必須有專職司機進行監護,未經考試合格的天車工,不準單獨上崗操作。

2.上下車時要跟司機聯系清楚,待車停穩后方可上下車,要手扶欄桿不準手持重物,不準滑、蹦、跳。任何人不得強行扒車,嚴禁從一車跨越另一車。

3.開車前要仔細檢查設備狀況,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嚴禁天車帶病作業。司機在送電試車前必須鳴鈴示警后,方可按順序合閘送電試車。

4.司機在作業過程中,要精神集中聽從地面人員的正確指揮,認真執行“十不吊”準則:

①指揮信號不明或違章指揮不吊②重物超負荷或重量不明不吊。

③埋在地下的工件不吊。④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物不吊。

⑤工件捆綁不牢或重心不穩不吊。⑥安全裝置不靈不吊。

⑦光線陰暗視線不清不吊。⑧菱角物體沒有防護措施不吊。

⑨歪拉斜拽任何物體不吊。⑩鋼鐵水包過滿不吊。

5.司機在作業過程中要左右?t望,注意鄰車情況防止撞車,吊物不準從重要設備或人頭上通過。

6.司機在操作中必須聽從地面專職人員指揮,對任何人發出的緊急停車信號都應服從,未辯明情況之前不得盲目開車.

7.司機必須嚴格遵守指揮信號,工作人員未離開危險區時不準開車。

8.吊車司機在操作中必須精神集中,不準看書報,不準閑談。

9.由于受環境和其他因素影響,司機不清楚指揮人員發出的信號,應發出詢問信號,確認指揮信號與指揮意見一致,再進行操作。

10.有主副鉤的起重機,應當把不工作的吊鉤升到接近上升限位置高度,不準兩鉤同時吊運兩個物體。

11.所吊重物接近或達到額定起重量時,吊運前應檢查制動器,起吊時應先小高度,短行程試吊后,再平穩起吊,嚴禁在有載荷的情況下調整制動器。

12.吊運液態金屬或較重物品,均先起吊100mm?00mm,停頓一下,驗證制動器是否靈敏可靠再起吊,必須離地面2米以上或高于障礙物才允許開動大小車。

13.起重機接近同跨或上下層其他起重機時,吊運重物運行路線上有人時,必須發出警示信號。

14.操縱控制器時,應逐級開動,禁止控制器手柄從零位直接到高檔,或從順轉位置打到反轉位置作為停車用(緊急情況例外)。

15.起重機大車或小車應緩慢靠近終點,正常情況下,禁止碰撞安全擋,嚴禁用限位裝置控制機構運行。

16.如果停電重物吊在半空中時,司機和指揮人員不準離開崗位要警示任何人不要從吊物下通過。

17.所有電磁吸盤車,不得吸有重物在空中長時間停留,不準用磁盤撞擊任何物體,不工作時要切斷電源,把磁盤落到地面。

18.吊運過程中如遇突發故障,如漏鋼、穿包或吊物下滑時,天車工必須冷靜,沉穩地采取緊急措施,聽從地面人員指揮,先將控制器打到下降,然后反復做升降動作,同時開動大小車選擇安全位置將重物落下,同時鳴鈴示警,并立即通知有關人員處理。

19.操作過程中發現設備異常,應先將吊物穩妥降落,然后停車斷電進行檢查,不準帶故障運行。

20.嚴禁起吊易燃易爆等危險品,吊運氧氣瓶、乙炔瓶,必須使用專用吊具籠,混裝時禁止吊運。

21.檢修時車必須停在安全檢修位置,司機要聽從檢修人員的指揮,不準隨意摘牌送電,啟動任何工作系統需試車時,司機要確認所有人員撤離到安全位置后,再按指揮人員要求點動試車確保安全。

22.天車上有人檢修作業時,嚴禁司機動車;動車時任何人不得在天車上停留,更不準從窄箱形梁上行走。

23.起重機在作業中,發現重大設備事故、人身傷害及險肇事故時,除特殊情況外,司機應停車保留事故現場,未經主管領導同意不準擅自離開現場。

24.工作結束后,將起重機開到規定的停車點,將小車停靠大車滑線的另一端,將主副鉤起升到限位,把各控制手柄扳到零位,電磁吸盤應落到地面,斷開電源開關方可離開。

26.露天作業起重機(風力在六級或以上時)應停止作業,用夾軌器或其他防風裝置可靠固定,以防被風刮跑。

篇2:煉鋼工安全職責

(1)對本班煉鋼工藝過程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生產負監督管理責任。

(2)負責冶煉出成份、溫度及內在質量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優質鋼水。

(3)正確判斷爐況和出鋼口的使用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組織處理。

(4)對鐵水成份、廢鋼質量、鋼包狀況、合金及其它輔助材料質量進行確認,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置并匯報。

(5)吹煉中,必須關閉爐前爐后的活動擋火門;對爐子系統風、水、電、氣正常運轉進行確認,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

(6)堅持標準化操作,負有對本班各崗位安全操作進行監督的責任。

(7)嚴格遵守新開爐安全操作規程。

篇3:煉鋼廠建構筑物安全規定

1各種建、構筑物的建設,應符合土建規范的各項規定;各種設備與建、構筑物之間,應留有滿足生產、檢修需要的安全距離;移動車輛與建、構筑物之間,應有0.8m以上的安全距離。

2易受高溫輻射、液渣噴濺危害的建、構筑物,應有防護措施;所以高溫作業場所,如爐前主工作平臺、鋼包冷熱修區等,均應設置通風降溫設施。

3防火設施的設置,應遵守GBJ16等消防法規、標準的規定;主控室、電氣間、電纜隧道、可燃介質的液壓站等易發生火災的建、構筑物,應設自動火災報警裝置,車間應設置消防水系統與消防通道。

4廠房內梯子應采用不大于45°的斜梯(特殊情況允許采用60°斜梯與直爬梯),梯子設置應符合GB4053.1、GB4053.2規定。

轉爐、電爐、精煉爐、連鑄主平臺,兩側應設梯子。

大、中型轉爐,爐子跨宜設電梯。

5操作位置高度超過1.5m的作業區,應設固定式或移動式平臺;固定式鋼平臺應符合GB4053.4規定,平臺負荷應滿足工藝設計要求。

高于1.5m的平臺,寬于0.25m的平臺縫隙,深于1m的敞口溝、坑、池,其周邊應設置符合GB4053.3規定的安全欄桿(特殊情況例外),不能設置欄桿的,其上口應高出地坪0.3m以上。

平臺、走廊、梯子應防滑。

易受鋼水與液渣噴濺的平臺工作面,應采用鑄鐵板或鋼板貼面混凝土塊(耐火材料)鋪設。

6轉爐、電爐、精煉爐的爐下區域,應采取防止積水的措施;爐下漏鋼坑應按防水要求設計施工,其內表應砌相應防護材料保護,且干燥后方可使用;爐下鋼水罐車、渣罐車運行區域,地面應保持干燥;爐下熱潑渣區,周圍應設防護結構,其他坪應防止積水;爐渣沖擊與挖掘機鏟渣地點,應在耐熱混凝土基礎上鋪砌厚鑄鐵板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護。

7不允許滲水的坑、槽、溝,應按防水要求設計施工。

8轉爐和電爐主控室的布置,應注意在出現大噴事故時確保安全,并設置必要的防護設施;連鑄主控室不應正對中間罐;轉爐爐旁操作室應采取隔熱防噴濺措施;電爐爐后出鋼操作室,不應正對出鋼方向開門,其窗戶應采取防噴濺措施;所有控制室、電氣室的門,均勻向外開啟;電爐與LF主控室,應按隔聲要求設計;主控室應設置緊急出口。

9煉鋼爐、鋼水與液渣運輸線、鋼水吊運通道與澆注區及其附近的地表與地下,不應設置水管(專用滲水管除外)、電纜等管線;如管線必須從上述區域經過,應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

10易積水的坑、槽、溝,應有排水措施;所有與鋼水、液渣接觸的罐、槽、工具及其作業區域,不應有冰雪、積水,不應堆放潮濕物品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11車間電纜隧道應設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并應根據需要設置自動滅火裝置;長度超過7m的電纜隧道,應設置通風氣樓。

12密閉的深坑、池、溝,應考慮設置換氣設施,以利維護人員進入。

13廢鋼處理設施應有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落錘破碎間(場)應設封閉型防護結構,廢鋼爆破應采用泄壓式爆破坑。

14車間緊急出入口、通道、走廊、樓梯等,應設應急照明,其設計應符合GB50034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