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城回訪業主用戶工作流程
天下城回訪業主(用戶)工作流程
1.0目的
及時了解業主(用戶)需求對預約服務完成情況的評價,或對投訴處理結果的滿意度。
2.0適用范圍
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業主(用戶)的回訪工作。
3.0職責
通過業主(用戶)了解相關部門提供服務的完成質量,聽取業主(用戶)對管理處各項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4.0流程
4.1服務中心安排接待員對業主(用戶)進行查證預約服務完成質量的回訪。
4.2及時了解裝修完工住戶名單,并在其完工一周內上門回訪。
4.3對一般性的維修、保潔等服務項目,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應在每月30日隨機抽樣當月的該類派工單,按照抽樣名單在下月5日前完成對業主(用戶)的回訪并作好記錄。
4.4派工單在20張以下的,均按固定值5張回訪;派工單在20-50之間的,抽取總量的30%進行回訪;派工單在50張以上的,均按20張回訪。其中半數以上必須是上門回訪,其余可采用電話回訪形式。
4.5回訪人員應就服務提供人員是否守時、服務態度及質量對業主(用戶)進行簡潔問詢,同時認真聽取業主(用戶)對管理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4.6如回訪過程中業主(用戶)對有關服務項目進行投訴,回訪人員應將其認真記錄在《服務中心回訪記錄表》上并報上級領導。
4.7對于業主(用戶)的有效投訴,應做到100%的回訪率,由服務中心經理在相關部門處理完畢后親自上門回訪,向客戶道歉并了解業主(用戶)對處理結果的態度。
4.8對業主(用戶)的重大服務需求,如緊急報修、較大型的維修項目等,須在工作完成后對業主(用戶)進行即時回訪,視具體情況采用電話或上門回訪形式。
4.9上門回訪
4.9.1上門回訪時,回訪人員應自備鞋套,按門鈴或敲門三下。業主(用戶)開門后,向其表示問候,說明拜訪原因,業主(用戶)示意其進房間時,將自備鞋套套于腳上方可進入。
4.9.2向業主(客戶)查詢有關事項時,語言應禮貌簡潔,盡可能少的占用業主(用戶)時間,同時誠懇聽取客戶的意見或批評并做好記錄。
4.9.3回訪人員應注意控制與業主(用戶)交談時間,如無特殊情況談話時間以十分鐘為宜,談話結束后,主動與業主(用戶)道別,走出房間后輕聲關閉入戶門。
5.0回訪人員須于回訪當天或第二天完成回訪記錄的整理,填寫《回訪記錄匯總表》,如需處理、答復的應逐項解決、回復業主(用戶)。
5.1相關文件和記錄
《服務中心回訪記錄表》
《服務中心回訪記錄匯總表》
篇2:水泥企業主要職業危害
?(一)粉塵危害。水泥生產企業工人易患矽肺病,矽肺又稱硅肺,是塵肺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它是由長期吸入大量含有游離二氧化硅所引起,以肺部廣泛的結節性纖維化為主的一種疾病。因為水泥生產行業的特殊性,生產工人在生產過程中長期接觸粉煤灰、煤渣、礦粉、石子粉、石膏等原料,在此過程中,工人易吸入各種粉塵,從而患上矽肺病。
(二)噪聲危害。主要來源于所使用的各類機械設備,如破碎機、球磨機、干燥機、包裝機等所發出的機械性噪聲。噪聲對人體的影響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聽覺系統的變化,也可以對非聽覺系統產生影響。這些影響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變,長期接觸比較強烈的噪聲,可以引起病理性變化。作業場所中的噪聲還可以干擾語言交流,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
(三)高溫(熱輻射)危害。水泥企業主要為回轉窯的高溫輻射危害,此環境中濕度較低,形成干熱環境,人體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有靠出汗,汗液蒸發散熱,如通風不良,機體蒸發散熱困難,就可能發生人體蓄熱和水鹽代謝紊亂現象。
水泥生產企業職業病解決措施
(1)選擇優秀的水泥回轉窯設備生產廠家。
(2)水泥生產企業的管理方法:
?1、主管部門認真貫徹執行《職業病防治法》,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督促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充分認識到職業危害防治在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要性,算好經濟賬,加緊職業病防治網上申報工作、工人健康檢查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職工個人衛生防護制度。
2、企業成立以生產主管領導為首,行政部、生產部、醫務室、工會等相關領導組成的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各部門、車間設立以主管領導為主的專(兼)職職業衛生管理組織,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企業安全員為職業衛生的專(兼)職監督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衛生監督工作。
3、加大投入,按規定向職工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防護要求的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針對粉塵和噪聲危害,一方面為工人配置休息室、控制室,減少作業工人實際接觸危害因素時間;另一方面為工人配備防塵口罩、耳塞、耳罩等個人防護用品,并督促從業人員嚴格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建立嚴格的督查制度,發現不按規定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的職工堅持重罰,全力整改安全隱患,確保從業人員健康。針對熱輻射,因地制宜采取隔熱、自然透風和局部透風等措施。同時,積極采用新工藝,選用新設備,改善工作條件,杜絕“跑、冒、滴、漏”,實行清潔化生產,從源頭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
4、不斷加強對企業粉塵、噪音和熱輻射等職業危害因素的監測、監控,并定期邀請依法取得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結果向職工公布。
5、建立健全企業職工的職業衛生檔案和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存;做好新職工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體檢。對從事有害物質作業的人員,逐步實行輪換、短期脫離、縮短工時、進行預防性治療或職業性療養等措施。對患職業禁忌證和過敏癥者,及時調離。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職工進行職業衛生健康教育和培訓,使職工了解熟悉本公司、本崗位的職業危害因素,并掌握職業衛生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項,杜絕和減少職業性危害。
6、全力推進“1+3”安全監控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八個一”活動。結合我縣生產經營單位的現狀,我們在水泥企業實施了“1+3”安全監控體系(“1”是指推行“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法”,“3”是指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動態管理、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持續改進、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系統評價”三個機制)。同時,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八個一”活動(①建立一套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②規范一套安全生產基礎工作臺帳;③制作一塊安全生產警示牌;④繪制一張危險源(點)、重點崗位告知牌;⑤張貼一張安全生產責任網絡圖;⑥懸掛一組安全生產警示標志;⑦印刷一組安全生產口號、標語;⑧編印一本安全標準化管理手冊,做到人手一冊),以此規范水泥企業的安全生產活動,提升其整體安全水平,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
水泥企業職業衛生工作責任重大,實踐證明,只有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程,采取強力措施,扎實工作,狠抓落實才能確保從業人員不受職業病侵害。
篇3:業主項目部現場關鍵點作業安全管控措施
(一)對兩個及以上施工企業在同一作業區域內進行施工、可能危及對方生產安全的作業活動,組織簽訂安全協議,并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檢查與工作協調。
(二)針對人身傷害的關鍵環節,組織設計單位對施工、監理項目部進行風險初勘、交底,在設計交底過程中,重點對可能造成人身傷害的風險進行專項交底,由相關方會簽后,經業主項目經理簽發后執行。
(三)組織施工、監理項目部梳理、掌握本工程可能涉及的人身傷亡事故的風險,將其納入項目總體策劃、應急處置方案等策劃文件,制定管控計劃,履行審批手續。
(四)風險作業的分部工程開始前,將防護人身傷害的安全設施配置情況納入開工、轉序的必備條件,對其中影響人身傷害的“關鍵項”不符合要求的,不批準開工。對現場檢查出安全文明施工設施標準化配置不符合項出具處罰意見,在結算時扣罰相應考核金,同時,通報相應責任單位。
(五)分包單位進場前,嚴格履行分包商進場驗證檢查手續,核查分包商施工資質、人員配備、施工機具和隊伍管理能力,確保分包商的施工能力滿足工程需要。檢查施工項目部分包人員二維碼的建檔情況,同時跟蹤、考核分包人員動態管理的情況。
(六)通過規范分包管理工作流程,強化分包作業現場人身事故的防控。在分包工程開工前,審批施工項目部報送的“同進同出”人員名單,以及“同進同出”作業范圍。監督施工項目部嚴格執行同進同出作業現場的剛性要求,檢查“同進同出”人員的履職記錄及留存的數碼照片。
(七)在關鍵點作業過程中,對施工、監理項目部交接卡驗收把關以及“輸變電工程施工現場關鍵點作業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履行簽字手續。四級風險作業前,業主項目經理或安全管理人員現場檢查施工作業必備條件,符合要求在安全工作票中簽字允許作業。四級風險作業時業主項目經理或安全管理人員現場檢查施工作業風險控制專項措施的執行情況,并在每日執行記錄表中簽字。施工項目部建立配套施工作業票臺賬,結合工作票檢查,同步檢查關鍵點作業的每日檢查記錄臺賬。
(八)加強轉序管理,按“誰檢查誰簽字、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強化工程驗收“痕跡”管理,落實中間驗收職責,對施工三級自檢、監理初檢報告嚴格審核,對不滿足轉序條件嚴禁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