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應急預案
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應急預案及流程圖
為維護我院艾滋病職業暴露人員的職業安全,降低職業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險性,依據衛生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特制定本預案。
一、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院所有醫務人員在履行職業的過程中,因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破損的皮膚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的針頭等刺破皮膚,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可能性的情況。
二、預警
1、為認真貫徹執行衛生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的通知》精神,防止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
2、在對職業暴露者整個處理過程中,應做好保密工作。
三、報告流程
1、發生職業暴露的科室和個人要立即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
2、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向分管院長及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報告。
3、分管院長向院長報告后立即向市衛健委及疾控中心報告,以獲取支持。
四、部門職責
《
醫院各科室要重視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問題,按照或參照衛生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做好防護工作。
1、向單位負責人報告。意外暴露后,無論暴露源感染狀態如何,當事人應立即向科室主任或護士長報告。
2、醫務部及護理部應根據科室特點,制定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和操作規則,并組織培訓,使醫務人員正確掌握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防護技術。
3、醫院感染管理科為職業暴露人員提供職業暴露預防和發生職業暴露后如何處理的技術支持和咨詢。
4、器械科采購提供有利防止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安全技術設備。
5、后勤服務中心為科室可能職業暴露的員工提供合格的防護物品。
五、應急處理
1、應急處理原則
(1)及時原則:意外暴露后應立即對暴露部位進行緊急局部處理。
(2)保密原則:當事人發生暴露后,有關知情人員應當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要求,為當事人嚴格保密,不得向外界和無關人員泄露任何相關情況。
(3)知情同意原則:如經過職業暴露評價需服用抗病毒藥物,有關人員應告知當事人有關利益和風險,在知情同意和充分考慮利弊的基礎上自愿選擇是否使用。
2、局部應急處理
(1)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在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2)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用75%乙醇或0.5%聚維酮碘消毒液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3)如需服用抗病毒藥物,則越早越好。職業暴露事件的處理最好在24h內完成。
(4)確認暴露源感染狀態:暴露事件發生后,院感染科協助發生科室留取暴露源樣本或采集新的樣本送至疾控中心初篩實驗室進行監測,以確認是否含有艾滋病病毒。
(5)職業暴露評估:醫院感染委員會及醫務部組織專家,匯同上級專家組對暴露進行評估、預防用藥指導、心理支持和定期隨訪。事發人應主動配合。
六、社會保障
一旦發生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情況下,對個人及家庭生活予以救助和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
七、艾滋病職業暴露發生后處理上報示意圖(略)
篇2:N醫院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預案
第二醫院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預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為維護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有效預防醫務人員在工作中發生職業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避免或降低醫源性感染的發生,醫院特制定本預案。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一)醫院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預案領導小組:
組長:院長
副組長:分管副院長
成員:醫務科、院感科、質控科、保健科、設備科、總務科、藥劑科科長,護理部、門診部、大內科、大外科、臨床各科室、檢驗科主任
職責:
1、負責醫院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工作的領導和統一指揮;
2、負責與上級主管部門的聯系。
(二)醫院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處置小組:
組長:院感科科長
成員:各科室主任
職責:
1、負責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處理的技術指導和現場應急處理,包括現場消毒、廢物處理;
2、負責艾滋病的報卡管理,責任報告人:預防保健科
醫務科組織醫務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加強對醫務人員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知識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艾滋病職業暴露的防護意識。
二、艾滋病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
(一)局部處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2、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至干凈。
(二)報告要求:
1、報告時限: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確定診斷后,應嚴格按照乙類傳染病報告時限24小時內報卡;
2、責任報告人:醫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責任報告人:預防保健科
3、報告程序:
三、預防措施:
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工作中應當遵守標準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防護流程見下圖:
四、報告隨診制度: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醫院及時上報縣疾病控制中心并通過組織評估處理及隨訪和咨詢。
隨訪和咨詢的內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四周、第八周、第十二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進行檢測,對服用藥物的毒性進行監控和處理,觀察和記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癥狀等。
五、HIV職業暴露分級評估:
(一)分級評估:
(二)暴露源分型:
六、預防用藥
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醫院立即報告縣疾病控制中心,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其暴露的級別和暴露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應當根據暴露級別和暴露病毒載量水平確定是否對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實施預防性用藥方案。
七、登記制度
發生職業暴露的部門和科室,應填寫醫務人員血液體液(艾滋病)職業暴露登記表(見附件1),記錄整個過程,上報院感科,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強化預防措施。登記的內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經過;暴露的具體部位及損傷程度;暴露源種類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況;處理方法及處理經過,是否實施預防性用藥、首次用藥時間、藥物毒副作用及用藥的依從性情況;定期檢測及隨訪情況等。
院感科每半年將所發生的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情況進行匯總,上報相關疾控部門。
八、其他注意事項
各部門在處理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事件中,均應注意做好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