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臨床檢驗標本正確采集規范注意事項

臨床檢驗標本正確采集規范注意事項

2024-07-16 閱讀 5680

  臨床檢驗標本正確采集規范注意事項

  檢驗標本的采集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的前提。因此,各臨床科室醫護人員、送檢者及相關人員要嚴格的規范標本的采集和運送。在這里,我把我們科檢驗的標本分成三個部分來介紹。

靜脈血標本采集前病人應注意的問題

  1)避免劇烈運動,一般主張抽血前24h內不做劇烈運動,清晨取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采血,匆忙趕到門診的人應至少休息15分鐘后采血,如性激素標本應在采集前靜坐30分鐘。

  2)注意合理飲食。除了急診或其它特殊原因外,一般主張在禁食12h后空腹取血,延長空腹時間(饑餓)或餐后血液的化學成分都會引起變化,飲酒對實驗亦有影響。

  3)藥物的影響:很多的藥物進入人體后可影響某些化驗項目的結果,病人在化驗前應盡可能停服對實驗有干擾的藥物。

靜脈采血時護士應注意的問題

  1)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多項化驗采血順序應首先將血注入血培養一無添加劑管一有添加劑管。血常規、血凝、血沉抽血量務必準確抽取規定的量,并輕輕顛倒混勻5-10次。

  2)采血時的體位建議以坐位5分鐘后取血為宜,止血帶使用應少于1分鐘,以免引起血液淤滯,造成血管內溶血或血液某些成分改變。

  3)當一側手臂輸液時應從對側手臂取血,以免影響血糖、血鉀等的濃度。

  4)血標本應防止溶血,影響溶血的因素有:用止血帶時間過長、抗凝管使用不當或抗凝混合時過度振蕩、容器污染、血液中泡沫注入試管、標本放置時間長或突然冷卻和受熱、離心力過大等。

  5)正確使用抗凝劑。

第一部分血液標本

  一、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紫色帽)采血。

  采血注意事項:1.應按抗凝管刻度準確采經脈血至2ml。2.采血后立即上下顛倒混勻5~10次,不可用強力振蕩,以免造成溶血。3.采血后盡快送檢(為保證結果準確,必須在2h內完成檢測)

  二、靜脈采集枸櫞酸鈉(109mmol/L,即32.6g/L)抗凝血(枸櫞酸鈉抗凝管、黑色帽)。

  采血注意事項:1.單獨采1管靜脈血,按抗凝管刻度準確采血至2ml(抗凝劑/全血=0.4ml/1.6ml)2.采血后立即上下顛倒混勻5~10次,不可用強力振蕩。3.采血后盡快送檢(為保證結果準確,必須在2h內完成檢測)

  三、靜脈采集抗凝血,抗凝劑用枸櫞酸鈉(109mmol/L,即32.6g/L;抗凝劑:全血=0.2:1.8)抗凝血(枸櫞酸鈉抗凝管、藍色帽)。

  采血注意事項:1.空腹采靜脈血(餐后脂血影響檢測結果,使因子Ⅶ活化,導致PT延長);2.采血患者應保持平靜狀態30min以上(劇烈活動可使因子Ⅷ活化,APTT明顯縮短);3.按抗凝管刻度準確采血至2ml。4. 采血后立即上下顛倒混勻5~10次,不可有凝塊。5.采血后盡快送檢(為保證結果準確,必須在2h內完成檢測)。

  四、采集靜脈血在無添加劑管中,采集血液3-4ml。

  五、

  1. 一般生化檢查(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免疫、電解質、心肌酶等)留取非抗凝血(紅色帽、真空負壓管),采血量視檢查項目多少而定,一般為4~5ml。

  2.血鉀、血糖檢測標本必須立即送檢,2h內完成檢測。

  3.空腹采血,如為餐后標本,應在申請單上注明。

  六、

  1.一般免疫學檢驗(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螺旋體、結核、自身免疫病等)和化學發光檢驗(各種激素、腫瘤標志物)留取不抗凝血(紅色帽、真空負壓管),采取量視檢查項目多少而定,一般為4~5ml;

  2.嚴格按生物安全有關規定采血。

  3.空腹采血,如為餐后標本,應在申請單上注明。

  七、

  1)病人準備:試驗前3日,每日食物總糖含量不低于150g,維持正常活動,影

  響試驗的藥物(如:咖啡因、口服避孕藥、水楊酸鹽等)應在3 日前停用,試驗前病人應10~16小時不進食。

  2)標本采集:臨床上常用方法是清晨抽空腹血后,口服75g無水葡萄糖,再于給糖后0.5、1、1.5、2小時各采血1次,每次采集2mL,盡快分離血清。

第二部分體液標本

一、尿液常規檢查標本

  1.住院病人應盡量留取晨尿(安靜狀態下留取清晨第一次尿) ;

  2.門急診病人可留取隨機尿,但結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3.尿液采集于潔凈尿杯中,不可使用其他未經洗滌的器皿如藥瓶、試劑瓶等。標本留取后盡快送檢(為保證結果準確,必須在2h內完成檢測);

  4.避免混有經血、白帶、精液和糞便;

  5.尿液成分定量檢查應留取24h防腐混合尿50~100ml(須記取24h尿液總量);

  6.尿妊娠試驗:晨尿或即時新鮮尿液5ml送檢。

二、糞便常規檢查標本

  1.一般應為新鮮的自然排出的糞便3~5g,必要時可肛試子取出,但需要注明。

  2.樣品置于潔凈容器中,最好用帶蓋塑料盒。

  3.糞便應選取含膿、血、粘液等異常成分進行檢查。

  4.做隱血試驗時,應囑病人檢查前三天禁食肉類、含動物血食物。

三、其他體液常規檢查標本

1.漿膜腔積液(胸水,腹水)檢查標本

  1)標本一般由臨床醫師無菌穿刺采取。

  2)送檢標本量:常規檢查、生化檢查、用無菌管采集標本,各留取2ml,細菌學檢查用無菌管采集標本,厭氧菌培養留取1ml,結核菌檢查留取10ml。

  3)標本采集后必須立即送檢,否則可因標本凝固、細胞變性溶解等導致標本無法檢測或結果不準確。

  4)用于細胞學檢查時,可在標本中加適量EDTA抗凝(每0.1mL可抗凝6mL積液),但還需要留1管不加抗凝劑的標本用于觀察積液的凝固性。

  2.標本收集后應立即送檢,一般不超過1小時。收到標本后應立即檢驗,久置后可致細胞破壞,影響細胞計數及分類檢查:葡萄糖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壞或溶解。細胞計數應避免標本凝固,退高蛋白標本時,可用EDTA抗凝。

  3.

  1)在3個月內檢查2次至數次,2次之間間隔應>7天,但不超過3周;

  2)采樣前至少禁欲3天,但不超過7天;

  3)采樣后1小時內送檢;

  4)用清潔干燥廣口塑料或玻璃小瓶收集精液,不宜采用避孕套內的精液;

  5)應將射清清液全部送檢,傳送時溫度應在20~40℃;

  6)精液和所有體液一樣,精液也必須按照潛在生物危害物質處理,因為精液內可能含有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和皰疹病毒等。

陰道分泌物檢驗標本

  4.陰道分泌物通常由婦產科醫師采集。標本采集前24h內禁止性交、盆浴、陰道灌洗和局部上藥等。一般用消毒棉拭子自陰道深部或陰道穹隆后部、宮頸管口等處取材。制備成生理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鹽水涂片直接觀察陰道分泌物,或制備成薄涂片。經固定、巴氏、姬姆薩或革蘭染色后,進行腫瘤細胞或病原微生物檢查。

第三部分

  微生物學檢驗標本的正確采集、運送及處理,與細菌的培養、鑒定結果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細菌培養應盡量爭取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標本;臨床上疑為敗血癥、膿毒血癥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細菌培養,采血宜在患者發冷、發熱期間,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療前,以正在發冷、發熱時或發冷、發熱前半小時為宜。

一、尿液標本的采集

  通常留取晨起第一次尿液(此時尿液在膀胱內儲存4h以上);尿

  液采集后要及時送檢,并保證2h內接種;

二、糞便培養標本

  檢查糞便中的致病菌,應無菌操作收集。

三、痰及下呼吸道標本采集

  1)自然咳痰法:① 晨痰為佳;②先冷開水漱口清潔口腔和牙齒;③ 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④ 痰量不得少于1ml;⑤ 痰咳出困難時可先霧化吸入NaCl溶液(100g/L,加溫到45)使痰容易咳出。

四、腦脊液培養標本

  1)采集時間:懷疑腦膜炎時應立即采集腦脊液,最是在應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腦脊液。

  2) 采集方法:無菌腰穿采集腦脊液3~5ml,分裝到3個無菌小瓶中(各1~2m1)。用于細菌和病毒檢測時腦脊液量不少于1ml;用于真菌和抗酸桿菌檢測腦脊液量不少于2ml。

五、血培養標本

  1)抗生素治療前,嚴格無菌靜脈采血5~10ml(兒童1~4ml);

  2)無菌注入專用培養瓶(成人、兒童、需氧菌、厭氧菌和L型菌)中送檢;

  3)如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時,可于48h內分別于下次用抗生素之前,采取6份血液標本送檢;

  4)必要時可需氧菌、厭氧菌(占10%)和L型菌同時培養;

  5)疑為心內膜炎時,為提高陽性檢出率,可酌情不同部位、不同時間,多次采血或動脈采血進行培養;

六、穿刺液培養標本

  1)采集時間:一般在用抗生素等抗菌藥物治療之前,或在停止使用抗菌藥物之

  后2-3d采集標本。

  2)采集方法:①無菌操作穿刺抽取標本或外科手術采集標本;②標本采集量應>1ml(結核分支桿菌培養時應為1~5ml);③標本采集后注入無菌小瓶或無菌試管中送檢;④可在容器中先加入滅菌肝素然后再加入穿刺液,以防止穿刺液凝(0.5ml肝素可抗凝5ml標本)

七、濃汁和病灶分泌物培養標本

  采集前局部消毒。然后無菌采取濃汁或病灶分泌物或組織。標本采集后立即置無菌管內送檢。

八、泌尿生殖道培養標本

  1)尿道分泌物:清洗尿道口采取尿道口溢出的當膿性等分泌物,或用無菌拭子插入尿道2~4cm處輕輕轉動后取出,置無菌試管中送檢。

  2)陰道、宮頸分泌物:通過陰道擴張器,用滅菌拭子采取陰道口或宮頸管1~2cm處分泌物,置無菌試管中送檢。

  3)前列腺液:清洗尿道口沖洗膀胱后用前列腺按摩法采取前列腺液送檢。

  4)精液:受檢者應5d未排精,清洗尿道口后手淫或體外排精法,射精于無菌容器內送檢。

  5)潰瘍分泌物:滅菌生理鹽水溶液清洗患處用無菌拭子取其邊緣或基底部的分泌物,置無菌試管中送檢。

篇2:標本采集人員工作職責

1.負責血液標本的采集工作,嚴格無菌操作技術,做到一針見血,防止引起獻血者的不適。

2.負責檢查一次性采血針管,嚴防使用不合格產品。

3.負責標本采集前的核對工作,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4.負責標本采集后體檢表及標本的送檢工作,并做好交接記錄。

5.負責工作環境的衛生工作。

篇3:臨床微生物標本采集與送檢規范

臨床微生物標本采集與送檢是目前臨床實驗室診斷質量保證中較為薄弱的環節,嚴重影響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對感染樣本中致病菌的分離培養的陽性率和醫院感染病原體監控,也影響臨床診斷,合理選用抗菌藥物,降低耐藥菌的產生和提高感染的治愈率,而且對預測或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杜絕感染蔓延、研究醫院感染的發病機制和環節、制定有效的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嚴格實施正確的微生物標本送檢和檢驗方法,是做好醫院感染病原體監測的關鍵。鑒此,希望臨床各科能按照本操作規范采樣送檢。

一、醫院感染標本的采集和運送基本原則

1.發現醫院感染應及時采集微生物標本作病原學檢查,我院總的醫院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應不低于70%。

2.盡量在抗菌藥物使用前采集標本。

3.標本采集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減少或避免機體正常菌群及其他雜菌污染。

4.標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實驗室,床旁接種可提高病原菌檢出率。

5.以棉拭子采集的標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傷口拭子,應立即送檢。

6.盛標本容器須經滅菌處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劑。

7.送檢標本應注明來源和檢驗目的,使實驗室能正確選用相應的培養基和適宜的培養環境,必要時應注明選用何種抗菌藥物。

二、常見醫院感染標本送檢方法

1.血液與骨髓

①通常采血部位為肘靜脈。疑似細菌性心內膜炎時,以肘動脈或股動脈采血為宜。切忌在靜脈點滴抗菌藥物的靜脈處采取血標本。

②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膚應嚴格消毒。將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養基前,應更換針頭或過火消毒針頭。血培養瓶應在避光室溫中保存,不必置冰箱保存。

③每次采血量成人5一10ml,嬰幼兒l一5ml,培養基與血液之比以lO:1為宜,以稀釋血液中的抗菌藥物、抗體等殺菌物質。

④懷疑菌血癥應盡早采血,體溫上升階段采血可提高陽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誤時機。對已用抗菌藥物而又不能停藥者,可在下次用藥前采血。

⑤每例病人至少采血兩次,間隔0.5一lh,以利于提高陽性率和區分感染菌與皮膚污染菌。

⑥對疑為細菌性骨髓炎或傷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處嚴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作增菌培養。

2.尿液

①中段尿:女性采樣前應先用肥皂水或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外陰部及尿道口;男性須翻轉包皮沖洗,用O.1%新潔爾滅消毒尿道口.滅菌紗布擦干后收集標本。

②導尿管導尿采樣可減少污染。對留置導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處的導尿管壁,用空針細針頭斜穿管壁抽吸尿液?;蛳竞蠼忾_接口,棄去導尿管前段尿液、留無污染的膀胱內尿液數毫升送檢。不可從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標本。

③尿厭氧菌培養,或嬰幼兒中段尿采集困難,或培養結果與病情不符時,可經恥骨上皮膚穿刺采集無污染的膀胱內尿液。

④送檢標本以早晨第一次尿液為佳。

⑤室溫下尿標本耽擱稍久,可致尿內細菌濃度明顯增加而影響病原菌與污染菌的區分。不能立即送檢者,可暫存4℃冰箱。

3.痰液

①咳痰:清水反復漱口后用力咳嗽,從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鮮痰液于無菌容器送檢。痰量極少者可用45℃的lO%氯化鈉溶液霧化吸入導痰。

②對咳嗽乏力或昏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經鼻腔或口腔抵達氣管腔內吸引痰液。用纖維支氣管鏡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濃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

③雙側肺部感染伴人工氣道如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患者,可用吸痰管經人工氣道插至肺支氣管水平吸引痰液。

④對重癥、難治、或伴免疫抑制、或疑似厭氧菌引起的醫院內肺部感染,可采用環甲膜穿刺經氣管吸引(TTA)、經胸壁穿刺肺吸引(LA)、經纖維支氣管鏡或人工氣道作防污染雙套管毛刷(PSB)或防污染支氣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無口咽部菌群污染的痰液,進行感染病原學診斷。

⑤痰標本不能及時送檢者,可暫存4℃冰箱。如果室溫下延擱數小時,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可呈過度生長,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桿菌檢出率則明顯下降。

4.傷口、燒傷創面與膿液

①用無菌生理鹽水擦洗病灶表面后,用棉拭于取病灶深部的膿液和分泌物,置運送培養基內送檢。

②對未漬破的膿腫宜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膚后,以無菌注射器抽取膿液送檢:也可于切開排膿時用無菌棉拭子采樣。

5.糞便

①排便后,挑取有膿血、粘液部分的糞便約2—3g(液狀糞便則取絮狀物),盛于滅菌廣口瓶或蠟紙盒送檢。用棉拭子挑取糞便插入Cnry—BLair運送培養基或PH7.0的磷酸鹽甘油中送檢,可提高病原菌檢出率.

②對不易獲取糞便者或嬰幼兒,可用直腸拭于(又稱肛拭)采集。將拭子前端用無菌甘油水濕潤,然后插入肛門約4—5cm(幼兒約2—3cm)處,輕輕旋轉擦取直腸表面粘液后退出置運送培養基內送檢。

6.咽拭、口腔拭子

①病人清水嗽口后.由檢查者將其舌外拉使懸雍垂盡可能向外牽引,棉拭子越過舌根到咽后壁或懸雍垂的后側,反復擦拭數次,插入運送培養基。棉拭子應避免觸及舌、口腔粘膜和唾液。

②對化膿性扁桃體炎或口腔念珠菌病,用棉拭子在病灶部位擦拭數次即可。

7.漿膜腔積液、腦脊液

①漿膜腔積液包括胸水、腹水如心包液、關節液和鞘膜液等.以嚴格無菌操作抽取數毫升液體置無菌試管或小瓶送檢。對易自凝的標本可添加抗凝劑。

②嚴格無菌操作下采取腦脊液數毫升置于無菌試管。標本采集后應立即送檢,以防細菌死亡。疑似有腦膜炎奈瑟菌時,應注意保暖,不可置冰箱保存。

8.生殖道標本

①根據不同感染種類和病變特征采集不同的標本。采集尿道標本時,應先用生理鹽水局部清洗,以無菌棉拭子插入尿道口l一2cm停留十余秒鐘。輕輕旋轉拭子后退出.

②對外陰部糜爛、潰瘍者,經生理鹽水清洗后用棉拭子擦取病灶邊緣的分泌物。

③陰道和官頸口分泌物須在窺陰器下用長棉拭子采集。

④子宮內分泌物需用無菌導管抽取.導管外套一層保護膜,插入子宮后再刺穿該膜予負壓吸引,可減少陰道菌群污染。

⑤女性盆腔膿腫,應在陰道局部消毒后,由直腸子宮凹陷處進針抽取。

⑥前列腺液需進行前列腺按摩獲取。

9.組織標本

①表淺的感染組織和各種竇道標本可用棉簽擦拭、小刀刮取、穿刺抽吸或手術切除。對竇道和痰管應深部刮取管壁組織。

②深部組織標本可經皮膚穿刺采集或手術切取。標本置無菌容器并加少量生理鹽水以保濕度,或置肉湯增菌液,或置血平皿送檢。

③尸檢標本應于死后20h內采取,以防腸道等菌群侵入引起污染。

④作病原體分離的組織標本,不可用福爾馬林固定。疑有污染的較大組織塊,可用燒紅的烙鐵燒灼其表面或置沸水中5—10秒鐘使表面變白消除污染后,再用無菌器械切開組織,取中央部位組織送檢。

10.靜脈導管

從病人體內拔出靜脈插管,用無菌技術剪去導管體外部分。體內段導管立即置血平皿上作滾動涂布接種。不能作床旁接種者,將導管置含有少量生理鹽水的無菌試管內送檢。也可將剪下的導管體內段置肉湯增菌液或置于血培養液內,但不能區分導管感染菌與少量的定植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