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電氣檢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1、保證安全的組織要求:
(1)接受工作任務時,必須詳細了解內容及周圍安全情況。必要時班長需陪同工作負責人(或施工小組全體人員)深入現場,交待施工和安全要求。
(2)施工負責人在工作前,要向全體工作人員詳細交待工作任務,現場情況和設備、線路帶電情況。要妥善布置安全措施。所有工作人員要全面了解施工內容及安全情況。
(3)為了工作需要,中途臨時調配人員參加施工,工作負責人必須提前詳細交待工作內容、安全要求。
(4)如遇特殊情況,進行帶電作業時(250伏以下)必須嚴格請示報告制度,經車間批準,方可進行。工作前車間領導和有關技術員,組織施工人員,應認真研究安全措施。
(5)不論電氣設備帶電與否,檢修人員不得少于兩人,以便互相照顧和監護。
2、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
(1)斷開電源,對檢修設備可能來電的開關設備全部斷電,禁止在只經油開關斷電的設備上工作。
(2)懸掛標示牌,裝設遮攔。
①在已停電的油開關的刀閘操作把手上,應懸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的標示牌。
②根據工作要求,現場施工人員,可能觸及周圍帶電的部分時,則應裝設遮攔。并懸掛“止步!高壓危險!”的牌子。
3、屬于變電所不用辦理工作票和供水電氣設備的安全要求:
(1)工作地點位于帶電設備的安全距離以內,不需要停電操作,可以不填寫工作票。但必須首先通知配電值班員,方可進行。如:變壓器充氮取油樣或裝設其他設備等。
(2)工作人員當伸直身體和手臂與帶電部分的距離小于下列規定時,應由施工人員做好可靠的安全措施,如擋好絕緣板,方可施工,否則,必須辦理工作票,停電進行。(附下表)
與帶電部分的安全距離
設備電壓
380V以下
3~6千伏
10千伏
距離(米)
0.4
0.6~0.7
1
橡皮線:3kv不少于0.3米
(3)因生產需要架設臨時線路用絕緣導線,每年應進行一次耐壓實驗。通過地面的臨時線路和導線與導線交叉點等易于磨損處,應加強絕緣和防護措施,并接地。
(4)所接臨時線路、臨時測量儀表線路以及恢復正常線路,都應有兩人互相查對,防止差錯。
(5)對于低壓動力設備的維護檢修工作,禁止在只經電磁開關斷開電源的設備上進行工作,必須拔掉上一級保險,防止觸及電鈕啟動設備。
(6)對帶負荷的低壓刀閘開關的停關和電焊機只經保險瓷具的停送,必須戴防護眼鏡和絕緣手套進行操作,防止觸電或可能發生的弧光短路燒傷。
(7)安裝設備在建筑物上打眼時,必須戴好防護眼鏡。
篇2:電氣安裝檢修工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認真執行煤礦“三大規程”和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指令、規定和要求。做好電氣設備的安裝、檢修工作,對所分管的電氣設備的合理安全運行負責。
二、認真做好電氣設備的檢修、安裝工作,嚴格按規程施工,保證質量,保證臺臺設備符合完好標準。
三、自覺管好、維護好分管設備和供電線路,做到設備安裝使用二臺成片、三臺成線,電纜吊掛符合電纜管理規定。
四、承包范圍內的電氣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小型電氣合格率達95%以上,消滅失爆。
五、井下供電做到“三無”、“四有”、“二齊”、“三全”、“三堅持”。
六、加強采掘電氣設備管理,做到安裝拆除,有記載,維護、運行有記錄,供電線路、設備有圖表,三大保護有資料、記錄,合理準確。
七、定期檢查、校驗、測定有關技術數據,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杜絕“三違”。
八、重大檢修、安裝工程必須有專項設計和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并經審批、傳達后方可工作。
九、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堅持增產節約、降低材料、電力消耗,認真做好拆除、回收、修舊利廢工作。
十、杜絕“三違”。積極參加安全學習和業務技術培訓,提高自我保安能力和業務水平,消滅重大電氣事故和人身傷亡事故。
篇3:安全生產責任制:電氣檢修工
保運工區電氣檢修工是本崗位安全生產的直接責任人,負責本崗位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職責如下:
一、履行安全生產責任制
1.熟知并履行本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遵守規程、措施、規章制度
2.嚴格執行安全規程、作業規程、操作規程。
3.遵守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
三、參加安全生產學習培訓,持證上崗
4.參加崗位培訓,做到持證上崗。
5.參加單位組織的周安全學習例會,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
四、落實現場安全確認,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6.愛護安全生產設備、設施。
7.杜絕違章作業,拒絕違章指揮,制止他人違章作業。
8.正規佩戴個人防護用品,必須參加礦組織的健康檢查。
9.作業前必須對各項安全生產準備工作進行安全確認。
10.負責所轄范圍內設備的維護、保養,確保設備狀態完好。
11.負責設備檢修前對周圍環境安全檢查,確保無隱患后方可作業。
12.在設備檢修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停止作業,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五、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13.參加礦組織實施的綜合應急演練或專項應急演練。
14.參加職工自救、互救和現場急救知識的普及教育,熟悉工作場所的避災路線。
六、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15.發生事故和災害時,及時如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