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及維護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刀閘及母線
a.正常運行時母線與刀閘的最高溫度不得超過70℃。如超過70℃時,應采取措施,防止溫度
繼續升高,并查出原因,進行解除。
b.絕緣電阻:35KV不小于200OMΩ,6kV不小于100OMΩ.正常情況下的巡回檢查每小時進行一
次,特殊情況應增加檢查次數。
d.刀閘允許操作范圍:
i.絕對禁止在帶負荷情況下進行操作,只有在油開關拉開后,才能拉刀閘,在刀閘合上后,才能合油開關;
ii.可以用于合上或拉開空載的變壓器及電壓互感器。
e.當刀閘拉不開時不得強行拉開。
2.油開關
a.油開關檢修后須經過專業人員驗收才允許投入運行。
b.貧油式開關必須將網門鎖好后,方準投入運行,在運行中絕對禁止打開網門。
c.運行中的油開關每小時檢查一次。
d.油開關在切除故障三次后,需進行內部檢查。
e.油開關合不上閘的原因:
ⅰ.操作電壓過低;
ⅱ.操作保險熔斷,操作回路線路元件故障;
ⅲ.操作機構失靈。
f.油開關繼電保護自動掉閘回路不準斷線運行。
g.油開關缺油不準帶負荷斷開。
ⅰ.如雙回路供電時,將該缺油開關負荷移到另一回路上,切除該油開關進行處理。
ⅱ.如單回路供電時,必須切斷用戶負荷后,才可斷開此油開關并進行加油。
h.如油開關發熱不正常,應對其進行監視,如溫度繼續升高,應按事故處理。
3.儀用互感器
a絕緣電阻允許值,一次線圈絕緣電阻如有顯著下降(20%)應請示主管工程師,否則不允許投入運行。二次回路絕緣電阻不小于lMΩ。
b.正常運行時,每4h檢查一次。發生短路應詳細檢查。電流互感器在過負荷超過10%時應隨時檢查。
c.檢查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時,應特別注意,不得使其開路。
4.電力變壓器
a.變壓器必須按銘牌規定條件運行。
b.變壓器電壓允許變動土5%,但額定容量不變。
c.變壓器不允許長期過負荷運行。
d.當變壓器過負荷時,值班人員應及時向主管工程師匯報,并同時考慮變壓器回路中電流互感器、儀表繼電器保護的過負荷問題。
e.變壓器在投人運行前應測量電阻,并與上一次記錄比較,如有顯著下降(30%以下)應立即報告主管工程師。
f.變壓器投入運行前應先將保護裝置投入運行。
g.變壓器運行時每小時檢查一次,特殊情況隨時檢查。
h.下列情況應進行停電操作:
ⅰ.當出現強烈而不均勻的噪聲和內部不斷的放電聲時;
ⅱ.當環境條件相同而油溫高10℃時或上層油溫超過85℃并繼續升高時;
ⅲ.當油枕向外噴油或安全膜爆破時;
iv.由于滴油致使油面下降到指示計最低限度以下,瓦斯繼電器小窗外也看不見油面時;
v.油的顏色驟然變化;
ⅵ.在套管上發生很大的裂紋和破壞,并有閃爆現象時。
i.變壓器一次開關掉閘經檢查有關設備(如變壓器、油開關、母線等)未發現故障時允許試送電一次。
j.當充分證明變壓器一次開關掉閘確是瓦斯繼電器誤動作造成時,方可準許將瓦斯繼電器退出運行,變壓器可不經內部檢查而合閘使用,并報告主管工程師。
k.正常運行時變壓器上層油溫不得超過85℃。有強力通風油冷的變壓器,上層油溫不超過55℃。如上層油溫不超35℃,而負荷小于額定容量,可不開風扇。
l.變壓器著火應按下列辦法處理:
ⅰ.切斷電源;
ⅱ.在蓋上著火時,應立即打開下端放油截門,使油面低于著火的地方;
ⅲ.只準用沙子、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及干粉滅火,不準用水滅火。
m.一般事故掉閘信號發生的判斷如下。
i.變壓器正常負荷下,上層油溫較正常油溫高出10℃,如檢查結果證明冷卻通風裝置良好,溫度計無損時,則應考慮是變壓器內部故障。
ⅱ.瓦斯繼電器動作,有下列幾個原因:
?濾油或加油、冷卻系統不嚴密致使空氣進入變壓器;
?溫度下降或漏油使油面降低;
?變壓器內部故障或有短路現象,產生少量氣體;
?變壓器修理后,油中空氣分離太快。
ⅲ.瓦斯繼電器動作性質可由內部儲存的氣體判斷:
?無色而不可燃的是油中分離出的氣體;
?黃色氣體是內部本質故障
?白色氣體是內部低質故障
?黑色氣體是內部鐵心故障;
iv.開關掉閘后判明保護裝置信號動作的原因如下:
?過電流保護裝置信號是外部產生短路;
?差動保護裝置信號動作是變壓器內部線卷或引出線上的多相短路和層間短路。
5.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
a.凡與繼電保護有關的高、低電流及電壓回路應經常維護。
b.運行中的繼電保護裝置及儀表應加鉛封,只允許專門負責人員開啟。值班人員要對鉛封的完整負責。
c.在運行方式需要改變時,由主管運行的工程師通知有關部門對保護裝置進行相應的調整。
d.繼電保護裝置每日清掃,清掃時嚴禁金屬物碰觸配電盤。
e.所有二次線回路裝置的清掃工作,應在開關停電下進行。每年清掃兩次。
f.繼電保護裝置的檢查項目:
i.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至繼電保護裝置的交流二次回路;
ii.跳閘及合閘線圈至繼電保護盤的直流接線回路;
iii.繼電器的機械部分及其輔助裝置的試驗和外部檢查;
ⅳ.用工作電流及電壓試驗繼電保護的動作情況;
V.由繼電器帶動的指示燈、信號電路。
g.繼電保護裝置和系統自動裝置的動作情況:
i.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以及輔助裝置的記錄情況;
ii.可熔保險器及導線的絕緣檢查;
iii.定期檢查開關傳動機構的動作情況,當操作電壓為額定值時施行;
ⅳ.所有繼電保護裝置,均需備有專用的記錄簿,記錄該裝置的技術數據及檢查試驗結果,并注明檢查試驗人員的姓名及試驗日期;
V.繼電保護裝置二次回路接線的變更應由主管工程師批準,必須由專門人員進行改接線,并做好變更記錄備查。
h.運行中的儀表和繼電保護裝置,每年應校驗一次。如保護裝置動作不正確或失靈,要及時進行調校,并將結果記人繼電保護記錄簿。
6.電力電纜
a.發現電纜頭有漏電,絕緣膠有裂紋時,必須記入設備缺陷記錄簿,并立即報告值班長或電氣負責人。
b.電纜線路的工作電壓,不應超過電纜額定電壓的15%。
c.電力電纜的電纜頭分夏秋兩季檢查接地線是否完好,平時要加強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主供電纜的絕緣預防性試驗每年不少于一次。
d.電纜允許的連續最大負荷應按規定標準或做溫升試驗來確定,電纜芯的允許溫度是:電纜額定電壓3kV及以下時允許溫度為80℃,6kV為65℃,20~3OkV為50℃。
e.地下電纜線路應設有標樁,每月進行一次巡視檢查,在埋有電纜的地面上嚴禁堆放重物或栽樹等。
f.埋人底下的電纜深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i.10kV及以下的電纜不少于0.7m;
ii.20~35kV的電纜不少于1m。
g.并列敷設的電纜其相互間的距離不應小于下列數據:
i.10kV及以下高壓電力電纜相互間15~20cm,100OV以下的低壓電力電纜(包括操作電纜)相互間10~15厘米,高壓電纜與低壓電纜之間1m;
ii.電力電纜與通訊電纜相互間距5m;
ⅲ.1OkV以上的電纜相互間2.5m。
7.電力電容器
a.電容器在運行中每班應檢查一次,觀察是否有漏油鼓肚現象,是否有燒斷分保險現象,自動放電裝置是否正常,室內溫度是否過高等。
b.發現電容器三相電流有很大的不平衡或運行電壓超過額定電壓1.1倍時(如制造廠規定有過電壓運行標準應按其規定執行),應立即報告主管運行工程師,以便及時處理。
c.電容器室內溫度不得超過35℃,否則加強通風或與電網斷開。
d.電容器額定電壓在100OV以上者,必須用油開關或負荷刀閘進行操作。
e.任何電壓等級的電容器禁止帶負荷合閘,電容器切斷電源后需經3min方能重新合閘,以保證安全。
f.電容器與電源斷開后,雖經放電電阻自動放電,但在接觸電容器導電部分時,仍應將各個電容器單獨放電。
g.單獨保護電容器的保險絲容量不得大于電容器額定電流的1.3倍。
h.巡視電容器所發現的故障及其原因等,應記入運行記錄簿內。
8.防雷及接地裝置
a.避雷針、避雷器、接地裝置必須按設計規程安裝、施工、投運,禁止接近避雷設施。雷雨后,應對避雷器及有關設施進行檢查。
b.如發現防雷及接地裝置有損壞或有異常現象,應立即報告運行工程師,同時記入運行記錄簿內。
c.設備每次檢修后應檢查接地線是否牢固可靠,損壞的避雷設施及時更換,不合格的接地裝置必須及時修復。
d.每年至少測量1次接地電阻,其接地電阻最大值不得超過下列數值:接地網及保護接地接地電阻4Ω,避雷針20Ω。
e.防雷設備應按規定的日期投入或退出運行。
9.蓄電池運行安全技術規程
a.蓄電池的正常運行
i.凡有浮充電設備的蓄電池在正常情況下,均需采用浮充的方式運行。浮充電流應等于直流網路負載電流與蓄電池組補充電流的和。
ⅱ.直流系統母線電壓應保持±5%額定電壓范圍以內。
iii.每個蓄電池電壓在浮充狀態下,應保持在2.1~2.2V范圍,放電終了的極限電壓不低于1.8V。
iv.蓄電池電解液溫度應保持在15~40℃范圍內,最低為10℃。
V.蓄電池電解液相對密度為1.215土0.005。蓄電池電解液在充電狀態下的相對密度,15℃時應為1.215,溫度每升高或降低1℃,電解液的相對密度減少或增加0.0007。
vi.蓄電池的極板應浸于電解液中,當極板露出電解液面的距離為10cm及以上時,應按下列情況補充電解液:
?若電解液在15℃時,相對密度大于1.215時,則應補加蒸餾水;
?在15℃,電解液的相對密度小于1.215時,則應補加電解液,不得在放電或充電終期加注電解液,而應在充電前加注。
vii.電解液應每年進行一次技術化驗,不合格者應作技術處理。
viii.經常保持蓄電池的清潔,經常檢查蓄電池的進出氣孔,保證暢通,室內通風良好。
b.蓄電池的充放電
i.蓄電池每年進行一次全容量放電,按10h放電率進行。每只蓄電池電壓低于1.8V時應停止放電。
ii.在放電期間,每小時應測量記錄蓄電池的電壓、電解液的相對密度、溫度和電流等,并計算蓄電池組放出的電量。
iii.蓄電池在定期放電完了,停止lh后,立即進行充電。充電開始應用蓄電池經常充電的第一階段充電電流,當蓄電池有明顯氣泡出現1h后,應改用第二階段充電電流,直至充電結束。
ⅳ.具備下列條件則認為蓄電池已經充足電,可停止充電:
?正負極板已強烈冒出氣泡;
?蓄電池電壓上升至2.5~2.7V,在此范圍內2~3h不變;
?電解液的相對密度2~3h不變,并達到規定數值。
v.蓄電池每月進行一次均衡充電。但在發生下列情況時,也必須進行均衡充電:
?蓄電池在完全放電以后,由于某種原因,未能及時充電,停放時間1~2天及以上;
?蓄電池停放一個月以上未使用;
?蓄電池放電電壓在規定的放電終止電壓值以下;
?長期放電電流過大。
ⅵ.個別蓄電池有下列情況時,應對其進行充電:
?電池電壓降低、電解液相對密度減小;
?電解液有不純物落入;
?將極板取出檢查,或抽出電池內的沉淀物以后。
vii.蓄電池組除每月進行一次均衡充電外,還應對調整電池每月進行一次充電,以防調整電池極板硫酸化。
c.蓄電池的故障及處理
i.極板間短路:
?故障特征:充電時電壓始終不升高,有時為零值;充電時電解液溫度特別高,上升快;充電時電解液的相對密度不能上升或幾乎無變化;放電時很快就降至極限電壓以下。
?發生原因:雜物落入電池內;陽極板彎曲與陰極板接觸;極板的脫落物在容器底部堆積過多;鉛條脫落。
?處理方法:必要時拆開,并更換彎曲嚴重的極板或將彎曲的極板設法壓平;清除造成短路的沉淀物;去除鉛瘤及其他異物。
ⅱ.極板硫酸化
?現象:正常負荷放電時,極板上有效物質都逐漸變成微小結晶的硫酸鉛,如能及時充電,完全可以還原成原來物質;蓄電池的內部自放電,或因硫酸過濃而產生硫酸鉛結晶,及時充電可還原;粗粒硫酸鉛,由于放電后未及時加以充電,電解液濃度太高,相對密度太大,或長期處于充電不足狀態下,使硫酸鉛往往難以還原,結果有效物質充滿硫酸鉛,很容易造成有效物質脫落或極板彎曲。
?處理辦法:用均衡充電法。極板硫酸化程度較嚴重者,可在電解液內適當地增填蒸餾水,使液面較規定為高,然后用55A電流進行充電,待開始冒出氣泡,停充半個小時,再將充電電流減少1/2繼續充電,如此重復進行直至恢復正常為止。
iii.蓄電池有效物質脫落
?故障特征:電解液內發生充電沉淀時,有褐色物質自下部上升;電池容量減少。
?發生原因:極板質量不好;充電時電解液溫度過高,極板有效物質因膨脹降低附著力而脫落;充放電過于頻繁或過充電、過放電;電解液過濃或質量不好,有雜質,使極板生鹽或產生局部作用;內部短路。
?處理辦法:沉淀物少量可以清除;沉淀物過多,須另換新極板。
iv.電解液弄臟
?故障特征:充電時各個電池電壓較低,但整個充電過程中,都均勻上升;自放電情況嚴重,充電后在擱置時間電壓降落過快,產生局部作用;電解液顏色及氣味不正常,并有渾濁及沉淀;充電時電壓低,并在液面上產生泡沫。
?處理辦法:徹底清洗內部,并更換新電解液。
V.安全操作
?一切有關的硫酸作業,都要兩人進行。在充注、調配電解液時,應戴保護眼鏡、膠皮手套,穿膠皮靴,圍膠皮圍裙,并準備一定數量的25%蘇打水,以備硫酸濺在臉上、手上或衣服上時馬上洗滌。
?在配制硫酸溶液時,要將硫酸緩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嚴禁將水倒入硫酸中。
?充電前應開啟通風機。在充電時,要經常檢查。充電完還應抽風一段時間。連續浮充電方式運行時,發現蓄電池由于過充電而沸騰,要開啟通風機。
篇2:電機車維護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和電機車行車管理規定,遵章作業,對電機車的安全運行負責。
二、負責承包范圍內的架線式電機車和蓄電池式電機車的維修和保養,保證電機車完好率達到80%以上,確保燈、鈴、閘及撒砂裝置齊全可靠。
三、堅持日檢和巡檢制度,在回風巷中運行的電機車必須滿足防爆要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禁機車帶病運行。
四、每周進行一次修理性檢查,詳細檢查機車重要部件,及時修復和更換損壞的零部件,并做好記錄。
五、配合技術人員,按照規定對全礦所有的電機車進行半年一次中修、一年一次大修及每年做一次制動距離測試。
六、機車的維修及零部件的拆卸和安裝,必須在斷開電源后進行。防爆型蓄電池電機車電器設備必須在車庫內打開檢修。
七、遵章作業,安全生產,無“三違”行為,無責任事故。
八、積極參加安全學習和技術培訓,努力學習安全知識和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保安能力和業務技術水平。
篇3:道路旅客運輸車輛安全設施定期檢查維護制度
為進一步提高車輛安全技術性能,確保車輛應急設施、器材齊全有效,保障生產安全有序,根據國家有關標準規定要求,結合公司車輛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制度!
一、滅火器
(一)配置
1、公司所有營運車輛最少配置2個2公斤(含2公斤)以上的滅火器。
2、滅火器應放置在干燥、遠離油污、方便取用的部位,并應固定放置,其中至少有一個滅火器放置在靠近駕駛員座位的部位。滅火器不可被遮擋、拴系或上鎖。
(二)檢查維護
1、確保車載滅火器在有效期和有效壓力內。
2、滅火器丟失、損壞、失效的及時予以更換,更換合格后方可恢復運營。
3、公司檢車組負責滅火器的日常檢查和維護。
4、檢車組必須做好車輛滅火器登記工作,建立車輛滅火器管理檔案,注明配置、更換日期和有效期。
二、安全錘
(一)配置
1、公司所有營運車輛安全錘按照前后車廂左右各1把,每輛車共計4把的標準配置。
2、安全錘安裝位置為車廂內前后輪過橋相對應的窗框直柱上端,安裝高度在180-200mm范圍內。
3、補配的安全錘必須確保底座固定螺釘在兩只及以上,保證牢固不松動,防盜鋼絲繩纏繞整齊、無拖掛。
(二)檢查維護
檢車組負責安全錘的日常檢查,發現丟失及時補齊。并登記備案。
三、緊急開門閥
(一)配置
1、凡采用“氣-電”形式控制上下客門啟閉的車輛,必須配置有上客門緊急開門閥、下客門緊急開門閥和駕駛室單控上下客門的緊急開門閥。對新購車輛,應要求配置上客門外控上客門自動啟閉的緊急開門閥。
2、上客門緊急開門閥應安裝在上客門門泵或車內上客門附近的顯眼位置處,下客門緊急開門閥應安裝在下客門門泵或車內下客門附近的顯眼位置處,緊急開門閥的安裝位置要便于乘客在緊急情況下能安全使用。駕駛室單控上下客門的緊急開門閥應在司機正常工作狀態下能安全使用的左側位置。
3、安裝要求:對于駕駛室未配置上、下客門緊急開門閥的車輛應采用抽拉式開關進行補配,且安裝于駕駛室左側便于司機取用的儀表臺附近。對于原安裝有駕駛室單控上客門緊急開門閥的車輛應在車輛整修、罩漆、二級維護作業中進行上、下客門緊急開門閥改裝。
(二)檢查維護
公司檢車組負責對車輛的緊急開門閥進行檢查、修理和日常維護管理
四、安全頂窗(應急逃生通道)
(一)配置
1、公司所有營運車輛必須在車廂棚頂處設有推翻式安全頂窗(應急逃生窗)。
2、安全頂窗的尺寸面積不應小于40*60cm,且安全頂窗應易于從車內向車外開啟或移開順暢,開啟后還應保證從車內外進出的暢通,其中空調車的頂窗還應帶有換氣扇,并有顯著的逃生窗提醒標識。
3、安全頂窗在安裝時應鎖止牢靠、開啟輕便,且密封性能良好,不發生雨水滲漏現象。
(二)檢查維護
檢車組負責對運營車輛的安全頂窗進行日常檢查和維護管理;負責對運營車輛安全頂窗齊全完好情況的檢查,并對損壞的安全頂窗及時進行報修。
五、安全設施、器材安全告知規定
發車前乘務員必須播放安全告知,讓旅客詳細了解安全設施器材的擺放位置和使用方法,車廂內應在明顯位置張貼禁止吸煙的標志,上、下客門及駕駛室安裝有緊急開門閥的位置必須粘貼有顯著的緊急開門閥標志,且標志的粘貼應不妨礙或覆蓋原有車輛的服務標志。
六、安全警示牌
(一)、配置規定
公司所有營運車輛必須按要求每車配置一塊安全警示牌。
(二)檢查維護
安全警示牌的齊全有效列入車輛必檢作業項目,在檢查中發現安全警示牌損壞的,駕駛員必須及時進行更換。
七、冬季五帶(鍬、鎬、三角木、防滑鏈條、防滑料)
(一)配置
公司所有營運車輛至少配備一把鐵鍬和一把鎬頭,兩個三角木(長500mm,變長200mm,開角45°),防滑鏈條符合輪胎尺寸,50公斤防滑料。
(二)檢查維護
檢車組負責“冬季五帶”的檢查,駕駛員負責及時維護、補充和更換。
八、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