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驗收員工資科安全操作規程

驗收員工資科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4759

1、驗收員必須熟悉掌握各施工面作業規程、驗收業務標準,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2、驗收員必須熟悉各施工面的行走路線及避災路線,不應進入的巷道,不得進入。

3、驗收綜采工作面確認停氣檢修后,方可從原始壓點量出原班進度、采高。

4、驗收掘進工作面必須確認幫頂安全、綜掘機停止作業,方可驗收進尺。

5、驗收維修、綜維施工面,必須與施工人員聯系好,確認幫、頂安全后,方可量出開幫、剔頂、拉底量。

6、驗收其它各隊零散工程量,必須及時驗收,詳細做好原始記錄。

7、各工作面當日驗收后,及時準確匯報,匯總后上報礦領導。

8、經全月驗收工程量準確,質量合格,匯總后上報礦有關領導。

篇2:工資科安全生產責任制

經營管理部工資科是煤礦人力資源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公司人力資源開發、人員的合理配置、績效考核、六工動態考核、為我礦安全生產提供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及上級有關勞動、工資、保險安全等政策法規,。

一、安全職責

第1條負責制定本礦勞動工資管理辦法,按照定額定員編制組織方案、平衡調劑勞動力余缺,配合結算中心,搞好工資內部分配和績效考核工作。

第2條配合組織人事科搞好人事管理工作,制訂下井人員勞動定員標準。

第3條負責人才交流中心的管理,做好內部待崗人員培訓和再上崗的考核工作,搞好勞務輸出入、管理工作,做好內部退養人員的管理。

第4條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社會保險政策法規,搞好員工的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等制度的工作。

第5條負責搞好傷病殘員工的勞動鑒定和管理工作。

第6條負責定期對員工進行職業病的調查,并組織鑒定,并按國家相關規定辦理,防止或減少職業病的發生,保障員工的安全健康。

第7條負責員工的調配管理,根據實際生產需要合理配置人員,保證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

第8條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工資核算員的選拔培訓、考核和業務指導工作。

第9條組織有關部門做好員工的勞動紀律制訂,并監督執行。

二、責任追究

第10條法律法規宣傳貫徹執行不好不能做好三項制度改革的,負主要責任。

第11條不能根據國家和上級部門有關勞動人事方針政策,制定本公司勞動工資管理辦法、編制組織方案、平衡調劑勞動力余缺,工資內部分配和績效考核出現偏差和失誤的,負主要責任。

第12條內部待崗人員培訓和再上崗的考核工作不到位,致使不符合要求的,人員上崗作業造成事故,負主要責任。

第13條人力資源開發不到位,不能按照上級有關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安全技術培訓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的,不能達到上崗要求的,負直接責任。

第14條不能及時足額上繳員工的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的,負直接責任。

第15條傷病殘員工的勞動鑒定不到位,出現*現象的,負直接責任。

第16條員工人事檔案的管理工作不力,出現檔案的更改和泄密的,負直接責任。

第17條對公司工資核算員選拔培訓、考核和業務指導不力,使礦安全生產受到影響,負直接責任。

第18條人員調配不均衡,不能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負主要責任。

第19條未能按規定及時組織職業病組織鑒定、建檔管理,造成后果,負主要責任。

第20條組織有關部門做好公司勞動紀律制訂、檢查和執行,在勞動紀律制訂和檢查執行時出現不良現象的,負主要責任。

第21條對上述負直接責任、主要責任的,除按規定對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外,根據情節輕重給予單位一定的經濟處罰。

篇3:勞動工資科安全生產責任制范例

1、在礦委會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依據《勞動法》和上級現行的勞動工資政策,對全礦的勞動、工資、保險、培訓工作實行全面管理。

2、結合我礦實際,研究制定我礦內部的勞動、工資、定額、保險、培訓等各項規章制度。

3、不斷優化、調整我礦的勞動力結構,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與配置,全面掌握全礦各單位的勞動力狀況,根據定崗定員要求,合理進行勞動力的平?。

4、根據企業“三項制度”改革的需要,不斷完善職工三級動態管理辦法,逐步建立起一個充滿競爭和活力的用人機制。

5、貫徹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不斷完善我礦的經營承包辦法,研究探索新的工資分配辦法,建立起更加充滿激勵作用的工資分配體系。

6、全面做好職工的就業、安全、技術、特殊工種、待崗等各方面的培訓工作,規范勞動力培訓服務站的管理,切實落實培訓計劃和人員分流安置工作。

7、全面貫徹社會保險制度,對全礦職工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保險工作進行統一管理,按照政策規定做好養老金、失業金、醫療保險金的繳納、管理、發放工作。

8、全面負責全礦各單位工資獎金的分配、做帳工作,做好對基層單位工資獎金分配的監督、檢查工作。

9、建立健全工作所需的各類基礎臺帳,及時報送各種報表及工資統計手冊,確保及時向領導提供準確的數據、資料。

10、加強班子、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政治、業務素質,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使勞動工資管理工作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11、切實做好職工關于勞動工資政策方面的咨詢、解釋工作,確保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嚴格按程序辦事。加強工作人員政策法規的學習,確保熟練掌握。

12、加強對全礦各單位勞動組織的動態管理,隨時做好勞動組織的整頓,確保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圓滿完成上級下達的全員勞動效率指標。

13、嚴格職工獎懲制度,認真落實職工三級動態管理規定,真正形成一種“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局面,實現多勞多得、收入靠貢獻的原則。

14、嚴格把關,認真做好工資津貼、獎金的審批管理,杜絕不合理分配和超標準支付現象,做好工資基金的分配使用工作,確保工資計劃不超支。

15、根據“三項制度”改革的需要,結合上級政策,研究制定出同績效掛鉤的工資分配辦法,實現工資分配的改革。

16、初步建立起“培訓、考核、鑒定、使用、待遇”相統一的培訓用人機制,確保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對職工的安全、技術、特殊工種、待崗和入礦新工人培訓率100%。

17、實現勞動保險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做好保險微機記帳管理的基礎工作。確保職工能夠“老有所養、病有所救、困有所助”。

18、協助礦工會做好廠(區隊)務公開工作,各種保險收繳率100%,堅持工資獎金帳目張貼上墻制度,確保民主化、透明化管理。

19、及時登記、記錄各種原始數據、資料,確保所有數據資料的準確、齊全。

20、根據本礦生產組織結構,形成人中資格能力要求規范,將現有人員能力與規范比較,建立《煤礦崗位人員技能檔案》。根據人員技能檔案和各職能單位提出崗位培訓需求提出年培訓計劃及培訓要求,進行內培或外培,并對培訓人員的工作業績進行跟蹤考核,并填寫《培訓結果能力測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