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尾礦庫安全事故防范預案
為了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重于搶,有備無患“的安全生產方針,加強尾礦庫的安全管理,預防潰壩事故的發生,確保尾礦庫的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一、礦成立以行政一把手為組長的尾礦庫安全防范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其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尾礦庫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及技術規范。
2、編制本單位尾礦庫安全防范預案,督促落實安全防范措施。
3、研究解決尾礦庫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和問題。
4、其它有關事項。
二、車間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尾礦庫安全防范工作組,明確職責,保證措施落實到位,及時預防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確保安全。
三、加強對尾礦庫護壩人員的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工作責任心,提高安全意識和安全作業技能。
四、礦每半年開展一次尾礦庫安全專項檢查,車間每月開展一次檢查,班組每天檢查,及時整改事故隱患。安全檢查內容有:
1、尾礦庫的設計防洪標準,尾礦沉積灘的干灘長度、坡度和尾礦壩的安全超高等。
2、排水構筑物(如排洪道、山體截洪溝、壩面排水溝等)有無變形、移位、損毀、淤堵、排水能力是否滿足要求等,同時檢查船只的完好性。
3、尾礦庫的輪廓尺寸、變形、位移、裂縫、滑坡和滲漏等。
4、尾礦庫周邊山體的穩定性,違章建筑,違章施工和違章民辦采選活動等情況。
5、壩體排滲設施、浸潤線出逸點的變化情況和分布狀態等。
五、充實護壩人員,落實巡壩護壩的責任,每天24小時堅守值班,并做好值班檢查記錄。
六、嚴格按設計要求排尾、堆筑子壩,確保壩體外坡比等符合安全要求。
七、加強庫區通訊、照明等設施和道路的檢查,確保可靠和暢通。
八、加強壩體的變形監測和浸潤線位置的測定,雨季做到變形監測每月測定一次,浸潤線每周測定一次。測定結果報主管礦領導、總工辦、安環科、生產科。
九、搞好子壩壩面的植被和復土填平,壩面不得有積水和拉溝,壩體排滲通暢,發現排渾水、沼澤化等現象要妥善處理。
十、及時清除排洪口前水面漂浮物,清理排水構筑物,保持暢通無阻。
十一、在庫內設置水位觀測標尺,按要求控制庫內水位,做到水邊線與壩軸線基本保持平行,雨季要保證有足夠的調洪容積和泄洪能力。
十二、加強雨季尾礦庫尤其是排洪系統和壩體的日常性巡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并加強觀察,迅速報告有關部門。
十三、汛期應采取壩前多管分散交替均勻放礦,確保沉積灘灘頂均勻平整和灘坡灘長符合設計要求,避免灘面出現側形坡或扇形坡,嚴禁礦漿直接沖刷壩體。
十四、汛期,庫內沉積灘的干灘長度新壩保持在70米以上,老壩保持在60米以上,最小澄清距離50米,壩的安全超高1.5米以上。
十五、暴雨時,無論白天或黑夜,不間斷地巡視,密切關注庫內的水位變化和壩體的安全情況,避免水位上升浸滿壩頂,導致潰壩事故的發生。
十六、準備好防洪防汛搶險物資(如蛇皮袋、鐵鏟、羊鎬、土箕、電線、照明等)。
十七、洪水過后,及時組織清理排水溝和修復壩面,確保尾礦庫正常運行。
篇2:A尾礦庫應急預案評審改進制度
一、目的
及時發現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提高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現生產單位應急預案與相關單位應急預案銜接;增強事故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預案的充分性和應急設備的保障能力及應急人員的操作能力;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規定了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評審的基本要求、方法、內容及程序,適用于本公司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三、職責
1、總經理
負責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負責簽發經評審或論證并符合要求的應急預案。
2、安全副總經理
協助總經理負責主持應急預案評審工作。
3、安委會
(1)負責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協助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3)督促檢查各部門應急預案的實施、演練和準備情況,并對搶險或演練效果進行評審。
(4)負責組織事故原因調查和分析;
四、工作程序
1、評審方法
應急預案評審分形式評審和要素評審,評審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方式簡單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提出指導性意見或建議。
(1)形式評審
依據有關規定和要求,對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和制訂過程等內容進行審查。形式評審的重點是應急預案的規范性和可讀性。應急預案形式評審內容及要求,見《應急預案形式評審表》。
(2)要素評審
依據有關規定和標準,從符合性、適用性、針對性、完整性、科學性,規范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要素評審包括關鍵要素和一般要素。為細化評審,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別對應急預案的要素進行評審,評審應急預案時,將應急預案的要素內容與表中的評審內容及要求進行對應分析,判斷是否符合表中要求,發現存在問題及不足,完成《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現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
①關鍵要素
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必須規范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涉及生產經營單位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節,如應急預案中的危險源與風險分析、組織機構及職責。信息報告與處置,應急響應與處置技術等要素。
②一般要素
應急預案要素中簡寫或可省略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不涉及生產經營單位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節,而是預案構成的基本要素,如應急預案中的編制目的、編制依據、適用范圍、工作原則、單位概況等。
2、評審程序
(1)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應在廣泛自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采取會議評審的方式進行審查。會議評審規模和參加人員根據應急預案涉及范圍和重要程度確定。
(2)評審準備
應急預案評審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成立應急預案評審組,落實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
通知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具體評審時間;
將被評審的應急預案在評審前送達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
(3)會議評審
會議評審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評審工作由礦長或主管安全生產的副礦長主持;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或部門向評審人員介紹應急預案編制或修訂情況。
評審人員對應急預案進行討論,提出會議評審意見;
應急預案評審組根據會議討論情況,提出會議評審意見;
討論通過會議評審意見,參加會議評審人員簽字。《應急預案評審意見表》,見附件6.6
(4)安委會應采取演練的方式對應急預案進行論證,必要時就邀請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參加。
(5)修訂完善及意見處理。
①認真分析研究評審意見,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②評審組組長負責對各位評審人員的意見進行協調和歸納,綜合提出預案評審的結論性意見。
③生產經營單位應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以及不合格項進行分析研究,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或完善。
④反饋意見要求重新評審的,安全部應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要求重新進行評審。
(6)批準印發
應急預案經評審或論證后,由總經理簽發。
3、評審要求
(1)應急預案編制后由主管副礦長或安委會組織專家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和論證。
(2)應急預案應符合《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第17號令)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2009)73號)的要求。
(3)應急預案編制涉及當地政府相關部門或者需要有關部門配合的,應當征得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同意,評審應當形成書面紀要附有專家名單。
(4)評審原則
應急預案評審應遵循以下原則:
實事求是、符合生產經營單位應急管理工作實際;
對照相關標準,發現預案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依靠專家、綜合評定,及時補充完善應急預案。
(5)評審依據
應急預案評審應依據以下文件,并考慮單位實際:
國家及地方政府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以及有關方針、政策和文件;
地方政府、上級主管部門以及本行業有關應急預案及應急措施;
可能存在事故風險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能力。
(6)評審人員
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應有以下人員參加:
熟悉并掌握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規章。
熟悉并掌握《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應急知識;
熟悉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工藝流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7)評審要點
應急預案評審應包括以下內容;
符合性:應急預案的內容是否符合有關法規、標準和規范的要求;
適用性:應急預案的內容及要求是否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
完整性:應急預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本指南評審表規定的要素;
針對性:應急預案是否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別,重大危險源,重點崗位部位;
科學性:應急預案的組織體系、預防預警、信息報送、響應程序和處置方案是否合理;
規范性: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等是否簡潔明了,便于閱讀和理解;
銜接性: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以及其他部門或單位預案是否銜接。
(8)應急預案評審應考慮下列信息:
緊急情況響應和應急演練的結果;
外部應急經驗;
設備、設施或流程的變化情況;
(9)應急預案的評審或者論證應當注重下列事項:
應急預案的實用性;
基本要素的完整性;
預防措施的針對性;
組織體系的科學性;
響應程序的操作性;
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
(10)應急預案評審應明確下列內容:
應急預案評審的頻率;
應急演練的方法;
應急演練的方法;
應急演練的頻率;
篇3:尾礦庫重大險情應急搶險預案
為加強尾礦庫安全管理,確保對突發事故進行及時、有效的應對可能發生意外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能在生產事故發生前有序、高效、協調組織事故搶險工作,根據《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結合我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尾礦壩重大險情應急搶險預案。
一、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加強預警管理,確保第一時間將事故信息傳遞至危險區域,及時組織人員疏散;明確防范事故進一步擴大的措施,避免引起更大人員傷亡;不斷提高搶險人員的專業技能,加強人員防護措施,保證安全施救。
2、分級負責。應急救援工作實行救援指揮部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各級崗位人員職責,做到職責清晰,密切配合,協同應對。
3、及時高效。強化信息管理,建立覆蓋指揮部、職能部門和基層一線的應急信息渠道,保證應急救援工作信息及時、全面得傳遞,實現指揮部及時掌握現場情況做出指揮決策,一線救援人員及時接收命令高效開展應對處置工作。
4、預防為主。加強對尾礦庫的日常監測、監控并實施有效管理,及時控制、消除各類隱患,避免或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積極做好應對事故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物資準備。每年于汛期前組織開展應急預案協同演練,將日常管理和應急救援工作相結合,做到常備不懈。
二、風險分析
2、險情分析
(1)尾礦庫發生管涌、流沙等現象;干灘長度小于70米;安全超高小于0.7米;汛期排洪系統嚴重破壞,人工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情況。
(2)連續暴雨造成尾礦庫干灘長度小于20米;尾礦壩壩體出現大面積管涌、流沙;地震預報達到7級及以上;發生洪水漫壩或尾礦庫垮壩等險情。
三、組織機構與職責
1、應急組織體系
公司成立由總經理為總指揮、常務副總經理為副總指揮、分管副總經理及各相關部門(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尾礦庫突發生產安全事件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綜合辦,負責指揮部的各項日常事務。設立4個應急救援分指揮部。
2、指揮機構及職責
(1)應急救援指揮部組成
總指揮:***
副總指揮:***
成員:***
指揮部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公司綜合辦。***為辦公室主任。***~~~***為辦公室成員。
指揮部下設四個分指揮部:
①應急行動分指揮部。
②治安保衛及防護救護分指揮部。
③工程搶修及設備保障分指揮部。
④善后處理分指揮部。
(2)應急指揮人員職責
①總指揮職責:負責尾礦庫應急工作的重大決策和全面指揮、協調工作。
②副總指揮職責:協助總指揮工作,負責指揮、協調各分指揮部和各救援隊伍的具體行動,并實施指揮部各項應急救援處理決策,總指揮因故缺席時履行總指揮職責。
③指揮部成員職責: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協助副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組建應急救援隊伍,負責指揮、協調各方面力量處理險情,統一指揮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工作。
綜合辦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修訂,指導、監督應急救援及其他安全措施的制定,負責檢查、督促搶險救災、事故調查、事故處理及信息上報工作。
辦公室主任負責后勤工作,組織人員進行搶險救護及后勤保障工作。
公司車隊負責搶險的交通管理,按指揮部要求迅速通知公路兩邊車輛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
選廠廠長負責組織人員進行搶險救援工作,并做好本單位人員的疏散、停產工作。清南鐵礦礦長協助人員組織。
供應科長負責應急救援搶險物資采購、保管、供應工作。
(3)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應急救援辦公室應與各廠礦(科室)、縣防汛辦、鄉政府及尾礦庫周邊村保持暢通聯系,并負責接、發尾礦庫險情警報,及時準確向指揮部匯報險情、搶險、疏散、救援等有關情況,及時準確將指揮部的指令向相關人員和相關部門傳達,并負責動態收集匯總各項應急救援信息,并按總指揮授權,對外發布險情及救援工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