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水災事故應急救援現場預案格式

水災事故應急救援現場預案格式

2024-07-15 閱讀 2691

1事故特征

1.1水害事故主要有地表水潰入井下、老空突水、災害性天氣等。

1.2事故多發生采煤工作面、掘進迎頭中。

1.3水害事故有有季節性,一般發生在汛期,一旦發生,會造成人員傷亡。

1.4井下水害事故的預兆:煤層發潮發暗;巷道壁掛汗、掛紅;煤層變涼;工作面溫度降低、有霧氣;頂板來壓,淋水加大;有水聲;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打鉆時鉆孔底松軟或有水。

2應急組織與職責

2.1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2.2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2.2.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1)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2)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2.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1)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水害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3.2.1發生水災時,施工人員在有經驗老工人或帶班長的帶領下撤離到安全地點,同時,通知水泵司機把水泵全部啟動起來,關閉防水閘門。

3.2.2切斷與搶險無關的電源,保證礦井排水供電。

3.2.3人員撤退的原則是:從下水平到上水平,從低處到高處,從井下向地面走,沿避水路線撤退。

3.2.4若水勢很大,退路被阻時,尋找安全位置時,盡量選擇離大巷或井筒較近的高處暫避,同時發出呼救信號。立即組織人員查明出水原因,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措施進行營救。

4注意事項

4.1應急搶險人員應按規定佩帶符合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

4.2應采購國家指定的專業廠家生產的搶險救援器材,要嚴格采購、入庫、存放過程及使用前的檢查驗收關,并按規定使用。

4.3制定的應急救援對策或措施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最好執行事前演練過的救援對策或措施。

4.4現場自救互救應遵循保護人員安全優先的原則,防止事故蔓延,降低事故損失。

4.5應急救援結束后,領導小組應組織人員對本次救援工作進行總結,找出存在問題,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篇2:水災事故避災措施

水災事故的避災措施

1、發生透水事故時的處理措施

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突水預兆時,必須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最先發現透水的現場工作人員首先報告礦調度室,同時迅速組織搶險。水勢兇猛來源不明時,人員應立即向高處撤退,安全出井。

井下突然突水,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避災路線上的指示牌,人員一旦迷失方向,必須朝著有風流通過而又能通達風井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切勿進入獨頭下山巷道。

2、透水后現場人員撤退時的注意事項

(1)透水后,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透水的地點、水源、涌水量、發生原因、程度等情況,根據曉南礦2008年度《煤礦企業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預案)》中規定的撤退路線,迅速撤退到透水地點以上的水平,而不能進入透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

(2)在水中行進時,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流動的矸石和木料撞傷。

(3)如透水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標,迷失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

(5)人員撤退到豎井,需從梯子間上去時,應遵守秩序,禁止慌亂和搶上。行動中手要抓牢,腳要蹬穩,切實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如唯一出口被水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在獨頭工作面躲避,等待救護人員營救。嚴禁盲目潛水逃生等冒險行為。

3、透水后被圍困時的避災自救措施

(1)當現場人員被涌水圍困無法退出時,應迅速進入預先筑好的避難硐室中避災,或選擇合適地點快速建筑臨時避難硐室避災。迫不得已時,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間待救。如系老窯透水則須在避難硐室處建臨時擋風墻或吊掛風簾,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所體傷害。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

(2)在避災期間,遇險礦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情緒安定、自信樂觀、意志堅強。要作好長時間避災的準備,除輪流擔任崗哨觀察水情的人員外,其余人員均應靜臥,以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

(3)避災時,應用敲擊的方法有規律、不間斷地發出呼救信號,向營救人員指示躲避處的位置。

(4)被困期間斷*物后,即使在饑餓難忍的情況下,也應努力克制自己,決不嚼食雜物充饑。需要飲用井下水時,應選擇適宜的水源,并用紗布或衣服過濾。

(5)長時間被困在井下,發覺救護人員到來營救時,避災人員不可過度興奮和慌亂,以防發生意外。

篇3:煤礦預防水災事故安全措施

1、加強水情水害預報,嚴格執行探放水措施。

⑴地測科必須將礦井地面及井上、下所有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區域編錄上圖。

⑵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區域附近開采或掘進前,地測科必須根據編錄情況提前發出水情水害預報,并及時觀測開采或掘進過程中的涌水情況。

⑶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區域附近掘進時,設計科必須根據地測科的預測預報,留出足夠的防水煤柱,在生產和施工過程中,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排水措施。

⑷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區域附近開采或掘進時,地測科必須根據實際涌水情況定期進行水情水害預測預報。當涌水量增大時,應縮短預報周期。

⑸地測科應定期搜集整理礦井井下的日供水量(含灌漿水量)、排水量和各涌水地點的涌水量,認真分析并及時預報由于灌漿水造成的井下含水區域的水情。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區域附近開采或掘進時,地質科必須編制探放水設計,需提前疏干的水源,必須報礦領導批準后安排疏干。

⑹地測科必須定期觀測地表積水和井下含水區域的水量變化,認真分析各含水體的水力關系,定期做出礦井水情水害預報,并根據礦井和施工地點水情實際情況予以驗證,及時修正水情水害的相關參數,提高預報的準確性。

2、地測科每年必須編制防治水工作計劃,并要在全礦貫徹實施。

3、受水害威脅的采掘工作面在開工前,要配備足夠能力的排水設備,排水設備的能力必須經過機電動力中心計算選型,且經常檢修,處于完好狀態。

4、采區或區段掘進過程中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則。

5、井下排水設備系統必須定期進行檢查,每季度進行一次全面檢修,確保設備完好,運轉(倒替運轉)正常。每年對井下主排水設備進行一次排水能力測試,確保排水能力達到規定要求。

6、礦每月至少進行一次防治水隱患排查,對礦井有可能發生水災害地點都要排查到位,不留死角,對排查出來的隱患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隱患威脅到礦井安全生產時,必須立即停止生產。

7、生產技術中心要及時收集臨近礦井的采掘工程施工情況,并將收集到的資料填繪到采掘工程平面圖上,如果發現超井田邊界生產現象,要立即向集團煤炭公司匯報。

8、大氣降水可能通過地表塌陷裂隙流入回采工作面或采空區,因此嚴禁將礦井排水及地面生活污水排入采空區塌陷區,必須保持地面排水管溝暢通,并建立定期檢查制度,保證地面水順利排出礦區。通風隊必須在雨季來臨之前要填埋、壓實地表所有塌陷裂隙,并建立起地表塌陷裂隙巡視、充填制度和臺帳,有專人負責。

9、雨季來臨之前,礦必須成立防汛領導小組,編制“雨季三防工作預案”,組織有關部門對井口、工房、住宅區、地表塌陷區進行認真檢查,疏通地面排水溝,并配備足夠的備用排水設備,以防突然發生不可預測的水害。

10、井下永久水倉在雨季來臨之前必須清理,保證水倉的有效容量,定期對井下排水設備進行檢修、聯合試運轉等工作,確保排水設施完好。

11、設有水溝的巷道,水溝必須定期清理,保持暢通。

12、機電隊每月要對井下防水門進行定期檢查,確保防水門靈敏、可靠。

13、依據2009年生產安排,下列地點特別注意安全,并要具備有效的防水力量和防水措施:

⑴y555505、y555506、y888綜采工作面生產時,必須配備滿足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的水泵和排水管路,并要有專門的防治水設計。

⑵y12采區北翼邊界三條下山掘進工作面因受y555505采動影響有水患威脅。必須經常觀察y555505采空區的涌水量情況,涌水量有增大趨勢時必須及時通知有關部門采取切實可行的防治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