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氣瓶泄漏應急預案格式
為了加強危險化學品使用的管理,預防污染,提高員工的環境保護和安全防護意識,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發生泄漏的嚴重危害,向員工進行搶救知識的教育,當發生急性事件時不能慌亂,依靠基本知識,及時的正確的搶險,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減少人員的傷害。
一.組織機構:
組長:陳玉川
組員:岳龍、赫七波
二、操作注意事項應遵守《氨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的要求。
三、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退回供應方更換。
四、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必須穿防護服,在上風向滅火。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五、對急性事件應采取的措施:
1、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應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徹底沖洗。就醫。
2、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4.救援車輛:冀RB223,必要時求救:打電話120,報告公司地址、受傷人數、外部癥狀等。
篇2:氨氣瓶泄漏應急預案格式
為了加強危險化學品使用的管理,預防污染,提高員工的環境保護和安全防護意識,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發生泄漏的嚴重危害,向員工進行搶救知識的教育,當發生急性事件時不能慌亂,依靠基本知識,及時的正確的搶險,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減少人員的傷害。
一.組織機構:
組長:陳玉川
組員:岳龍、赫七波
二、操作注意事項應遵守《氨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的要求。
三、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退回供應方更換。
四、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必須穿防護服,在上風向滅火。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五、對急性事件應采取的措施:
1、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應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徹底沖洗。就醫。
2、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4.救援車輛:冀RB223,必要時求救:打電話120,報告公司地址、受傷人數、外部癥狀等。
篇3:氣瓶泄漏及爆炸應急預案
氣瓶泄漏及爆炸應急預案
SH/GCJC-01-04-20**
氣瓶泄漏及爆炸應急預案
1、編制目的:確保在氣瓶意外泄漏及爆炸緊等急情況下能夠及時應對,迅速處理,使財產及環境安全的損失降到最低。
2、適用范圍:本應急預案適用本公司分析檢測中心所轄區域可能發生氣瓶意外泄漏、爆炸事故的應急處理。
3、責任人員:分析檢測中心全體員工。
4、氣瓶室危險性識別
4.1氣瓶室存放氣體概況
氣瓶室存放氣瓶種類:氮氣瓶、氬氣瓶、乙炔瓶,下表為分析檢測中心氣瓶室氣瓶種類和存放量。
氣瓶氣體種類和數量
序號氣品含比%體積氣瓶數量(瓶)
1氮氣99.99940L2
2氬氣99.99940L3
3乙炔99.9940L1
4.2氮氣危險性評估
4.2.1氮氣為惰性氣體,有窒息性,在密閉空間內可將人窒息死亡
4.2.2氮氣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4.2.3氮氣過量,使氧分壓下降,會引起缺氧。大氣壓力為392kPa表現愛笑和多言,對視、聽和嗅覺刺激遲鈍,智力活動減弱;在980kPa時,肌肉運動嚴重失調。潛水員深潛時,可發生氮的麻醉作用;上升時快速減壓,可發生“減壓病”。
4.3氬氣危險性評估
4.3.1健康危害:普通大氣壓下無毒。高濃度時,使氧分壓降低而發生窒息。氬濃度達50%以上,引起嚴重癥狀;75%以上時,可在數分鐘內死亡。當空氣中氬濃度增高時,先出現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濟失調。繼之,疲倦乏力、煩躁不安、惡心、嘔吐、昏迷、抽搐,以致死亡
4.3.2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危險特性: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4.4乙炔危險性評估
4.4.1急性毒性:
純乙炔屬微毒類具有弱麻醉和阻止細胞氧化的作用高濃度時排擠空氣中的氧引起單純性窒息作用乙炔中?;煊辛谆瘹淞蚧瘹涞葰怏w故常伴有此類毒物的毒作用人接觸100mg/m3能耐受30~60min20%引起明顯缺氧30%時共濟失調35%下5min引起意識喪失含10%乙炔的空氣中5h有輕度中毒反應
5、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5.1、組織機構
成立安全事故應急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負責本預案的啟動和實施,進行突發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小組成員組成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分析檢測中心全體員工
根據國家、行業及主管部門的法規和規定,實驗室必須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原則,應急小組組長應為事故處置的第一責任人,指應急小組成員都是事故處置的責任人。
安全事故應急小組成員接到事故報警后,應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根據本預案進行適當處置。任何人員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延誤事故處置,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惡劣社會影響者,均按失職處理。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單位紀律者,按相關法律法規和單位紀律論處。
本中心全體人員要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熟知本預案內容并能在緊急情況下使用。
1)應急組織機構由消防滅火組、泄漏搶險組、物資供應組、交通運輸組、警戒疏散組、醫療救護組、通訊聯絡協調組等小組組成。
2)應急領導小組職責:負責組織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組建應急救援隊伍,組織預案的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事故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事故狀態下按照應急救援預案實施救援。
5.2、應急職責
(1)組長:負責定時召開消防應急領導小組會議,傳達上級相關文件與會議精神,部署、檢查落實消防安全事宜;宣布緊急狀態的啟動和解除;全面指揮調動應急組織,調配應急資源,按應急程序組織實施應急搶險。
(2)副組長:負責應急預案工作的具體落實,做好相關應急準備;協助組長作好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若組長不在時,由副組長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3)領導小組各成員具體負責火險發生時突發事件的處理、報告、監控與協調,保證領導小組緊急指令的暢通和順利落實;做好宣傳、教育、檢查等工作,努力將泄漏火災事故的損害減小到最低限度。
(4)消防滅火組(組成人員名單:
)負責消防設施完善和消防用具準備,負責檢查本單位各個部位的用電、用火安全;發生重大火災或其它重大突發事件時,立即趕到事故現場進行火災撲救或應急搶險。
(5)泄漏搶險組(組成人員名單:
)根據事故情況,制定堵漏、滅火、導液等搶險技術方案,并對事故現場的受傷人員進行救援和物資轉移。
(6)物資供應組(組成人員名單:
)提供防毒面具、消防器材、堵漏用專用工具等搶險救援用物資及裝備;
(7)交通運輸組(組成人員名單:
):負責交通車輛的保障;傷病員和救災物資的運送。
(8)安全警戒疏散組(組成人員名單:
):根據應急救援預案有關設立警戒區域的要求和規定,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保衛,疏散警戒區內無關人員。
(9)救護組(組成人員名單:
)負責聯系醫療機構;組織救護車輛及醫務人員、器材進入指定地點;組織現場搶救傷員。
(10)通信組(組成人員名單:
)建立有效的通訊網絡,危險區域內提供防爆型通訊器材,禁止使用手機等非防爆型通訊器材。
5.3、逃生路線的制定:
保證分析檢測中心兩樓道出口的打開,在發生氣瓶泄漏及爆炸時人員應按就近原則選擇適宜出口,如人員所處氣瓶室東側,則從東側樓道撤離,如人員所處氣瓶室西側,應從西樓道撤離到達相應的安全點,在逃生過程中人員應有秩序進行疏散,互不推搡,順利安全的進行疏散。
5.4、報警電話:
1)內部:
分析檢測中心安全員:
中心經理():
分析檢測測中心辦公室:
生產技術部辦公室:
2)外部:
急救中心:120(急救)
110(報警)119(火警)
6、應急處置措施
6.1氮氣泄漏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一般作業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皮膚接觸:接觸液氮,可形成凍傷。用溫水沖洗患處,就醫。
眼睛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
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
身體防護:穿一般作業工作服。
手防護:帶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其他防護:避免高濃度吸入。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就醫。
6.1.1消防措施
滅火方法:本品不燃。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用霧狀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捎渺F狀水噴淋加速液氮蒸發,但不可使用水槍射至液氮。
6.1.2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6.2氬氣泄漏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一般作業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皮膚接觸:接觸液氬,可形成凍傷。用水沖洗患處,就醫
眼睛接觸:液氬濺入眼內,可引起炎癥,翻開眼瞼用水沖洗,就醫。
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
身體防護:穿一般作業工作服。
手防護:帶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其他防護:避免高濃度吸入。
吸入:將患者移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停止,施行呼吸復蘇術,心跳停止,施行人工呼吸,就醫。
6.2.1消防措施
滅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斷氣源。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6.2.2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于通風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氣瓶應有防倒措施。大于10立方米低溫液體儲槽不能放在室內。瓶裝氣體產品為高壓充裝氣體,使用時應經減壓降壓后方可使用。包裝的氣瓶上均有使用的年限,凡到期的氣瓶必須送往有部門進行安全檢驗,方能繼續使用。每瓶氣體在使用到尾氣時,應保留瓶內余壓在0.5MPa,最小不得低于0.25MPa余壓,應將瓶閥關閉,以保證氣體質量和使用安全。瓶裝氣體產品在運輸儲存、使用時都應分類堆放,嚴禁可燃氣體與助燃氣體堆放在一起,不準靠近明火和熱源,應做到勿近火、勿沾油臘、勿爆曬、勿重拋、勿撞擊,嚴禁在氣瓶身上進行引弧或電弧,嚴禁野蠻裝卸
6.3乙炔泄漏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以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予輸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但建議特殊情況下佩帶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戴化學安全防護眼境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避免長期反復接觸。進入氣瓶間救援,須有人監護。
6.3.1消防措施
滅火方法: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6.3.2儲存注意事項:
乙炔的包裝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劑及多孔物中裝入鋼瓶內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氧化劑酸類鹵素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6.3.1應急醫療診斷要點:
6.3.1.1吸入一定濃度后有輕度頭痛頭昏
6.3.1.2吸入高濃度時先興奮多語哭笑不安繼而頭痛眩暈惡心嘔吐步態不穩嗜睡
6.3.1.3嚴重者昏迷
6.3.1.4乙炔急性毒性主要是因為高濃度時置換了空氣中的氧引起單純性窒息作用缺氧是主要致死原因
6.4氣瓶受外界火焰威脅時,必須根據火焰對氣瓶的威脅程度確定應急措施
6.4.1若火焰尚未波及氣瓶,全力將火撲滅即可。
6.4.2當火焰已波及到氣瓶或氣瓶已處于火中,為防止氣瓶受熱爆炸,應對氣瓶進行淋水冷卻處理,同時迅速將氣瓶移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全力將火撲滅。
6.4.3當無法轉移氣瓶時,在保證安全距離的前提下,用水龍帶或其他方法向氣瓶上噴射大量的水進行冷卻。
6.5氣瓶爆炸事故應急措施
6.5.1若氣體或氣瓶發生爆炸時,現場人員應立即通知所有人員立即疏散到安全地帶,在可行情況下關閉現場所有的總電閘,在逃離現場過程中撥打消防求救電話告訴其公司詳細地址獲取救助,若傷及到人員,現場管理人員立即組織人員協助其撤離現場到安全帶,撥打醫院救助電話求救。
6.5.2總指揮和副總指揮應第一時間內趕到現場,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指揮現場人員在佩戴好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情況下撤離附近場所和附近建筑屋內的易燃易爆物質包括關掉總電閘,防止引起連環爆炸,導致險情進一步嚴重化。
6.5.3在消防人員趕到現場實施救助前,嚴禁任何人靠近,防止誤傷,導致人身傷害或生命危險。
6.6處置的一般要求
6.6.1氣瓶發生泄漏,應立即切斷或關閉可燃氣體來源的各相關閥門;
6.6.2切斷事故現場電源(防爆電器除外),關閉常用通訊工具,消除所有火種;
6.6.3使用防爆搶險工具,穿戴專用救援服裝,防止撞擊、摩擦、靜電起火;
6.6.4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應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風系統和密閉性空間擴散;
6.6.5通常含氧量10%是人體不出現永久性損傷的最低限。因此,警告大家不要進入可燃氣體蒸氣中。
6.6.7設定區域和疏散
建立危險區域、緩沖區域、疏散區域安全點,實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導。根據氣瓶間儲量、泄露程度、地形、氣象等,對泄漏影響范圍進行評估,在距離泄漏點至少半徑800米范圍內實行全面警戒,劃出警戒線,設立明顯標志。疏散無關人員,以各種方式和手段通知疏散區域內的周邊人員向上風向迅速撤離。實施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車輛和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
6.6.8、消除火種
立即在危險區域、緩沖區域、疏散區域內停電、?;?,滅絕一切可能引發火災和爆炸的火種。進入危險區前用水槍將地面噴濕,以防止摩擦、撞擊產生火花,作業時設備應確保接地。
6.6.9.應急物資配備
滅火器(16個)、消防栓(2個)、消防桶(4個)、消防帶(2盤)、噴淋器(2個)、洗眼器(1個)、藥箱
7、氣體泄漏、爆炸預防措施
7.1氣瓶運輸要做到旋緊瓶帽,戴好防震圈,輕裝輕卸,嚴禁拋扔。
7.1.1氣瓶室保持通風避光,嚴禁煙火。氣瓶室內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
7.1.2每月不定期檢查氣瓶壓力表情況,檢查是否有漏氣情況
8、應急保障
8.1消防水泵要處于良好狀態,一旦火情出現時,能夠做到立即啟泵,隨時向消防水池內補充水。
8.2救援隊伍、救援資金、救援物資都要處于臨戰狀態,以便在發生事故時隨時能夠進行應急救援。
9、注意事項
9.1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檢查防護器是否完好,發現不合格及時調換。
9.2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
9.2.1首先檢查搶險救援器材是否完好,發現不合格及時調換。
9.2.2使用中搶險救援器材損壞應及時更換。
10、事故處理工作
1)火災撲滅后,分析檢測中心應立即清點人員和受損物資,盡快確定人員傷亡和物品損失情況并向生產技術部匯報,生產技術部應做好詳細的記錄并存檔;
2)辦公室應盡快協調各部做好醫療救護工作,包括醫療經費的提供、受傷人員的住院安排與護理以及以意外傷害保險的理賠工作等;
3)生產技術部配合相應檢測中心人員對受損設備盡快安排修復做好生產產品的正常檢驗工作;
4)以中心經理為主,各級安全員聯合成立事故調查小組,調查火災發生原因并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事故處理;
5)事故調查小組做出事故調查報告,同時總結本次火災事件的教訓,在全體員工中實行安全事故的教育培訓,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6)同時加強人員安全意識的培訓,針對實際出發,發現可能引起險情的發生,并且每年對于火災等事故經行演練,加強各員工的防范意識,減輕實際發生火災的事故時的人員傷害,要以預防為主,防范結合的措施來針對每次事故的發生。
7)并且針對每次進行演練時所存在的不足經行改正,改進,完善,爭取避免下次相同事件的發生。
11、預案演練頻次
氣瓶泄漏及爆炸應急預案應每三年進行一次,同時每三年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一次。同時在進行預案演練時應注意人員的數量的變化,在演練前與演練后應進行人員的點名與簽到。
附錄A演練記錄人員名單
姓名
號碼
姓名
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