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理工學院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

理工學院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

2024-07-16 閱讀 5097

  理工學院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學生勤工助學工作,促進勤工助學活動健康、有序開展,保障勤工助學學生的合法權益,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精神,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根據《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財政廳轉發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的通知》(教學〔2007〕530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學生是指學院在校全日制普通本??茖W生。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勤工助學活動是指學生在學院的組織下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勞動取得合法報酬,用于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活動。勤工助學是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有效途徑。

  第四條 勤工助學活動必須堅持“立足校園、服務社會”的宗旨,按照“學有余力、自愿申請、信息公開、扶困優先、競爭上崗、遵守法紀”的原則,由學院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和學生正常學習的前提下有組織的開展。

  第五條 勤工助學活動由學院統一組織和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院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同意,不得聘用在校學生打工。學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為,不在本辦法規定之列。

  第六條 學院設立勤工助學專項資金,堅持專款專用的原則。

  第二章 組織機構及工作職責

  第七條 院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勤工助學工作,負責協調學院的財務、人事、學工、教務、科研、后勤、團委等部門,配合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開展相關工作。

  第八條 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負責勤工助學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確定校內勤工助學崗位。引導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勤工助學活動,指導和監督學生的勤工助學活動,維護勤工助學學生的合法權益。

  (二)開發校外的勤工助學資源。積極收集校外勤工助學信息,開拓校外勤工助學渠道,增加校外勤工助學崗位,并納入學院管理。

  (三)在院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與財務處共同管理和使用學院勤工助學專項資金,制定校內勤工助學崗位的報酬標準,并負責酬金的發放和管理工作。

  (四)安排學生勤工助學崗位,為學生和用人單位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第九條 各系部具體負責勤工助學學生的申請、推薦和信息上報等工作,并加強對勤工助學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十條 安排勤工助學崗位,應當優先考慮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

  第十一條 各用人單位應當安排一位處級領導干部負責本單位的勤工助學工作。

  第十二條 各用人單位、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和各系部,組織學生開展必要的勤工助學崗前培訓和安全教育;不得組織學生參加有毒、有害和危險的生產作業,以及超過學生身體承受能力、有礙學生健康的勞動。

  第十三條 加強對勤工助學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對在勤工助學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表彰和獎勵;對違反勤工助學協議的學生,可按照協議停止其勤工助學活動;對在勤工助學活動中違反校規校紀的,按照學院相關管理規定進行教育和處理。

  第三章校內勤工助學崗位的設置

  第十四條 崗位設置與工時:

  (一)勤工助學崗位根據學院每年專項資金的預算和有關單位的工作需要而設置。

  (二)學生參加勤工助學活動,在時間安排上要保證學生不因參加勤工助學而影響學習。學生參加勤工助學的時間原則上每周不超過8小時,每月不超過40小時。

  第十五條 崗位類型:勤工助學崗位分固定崗位和臨時崗位。

  (一)固定崗位是指持續1學期以上的長期性崗位和寒暑假期間的連續性崗位。

  (二)臨時崗位是指不具有長期性,通過1次或者幾次勤工助學活動即完成任務的工作崗位。

  (三)校內勤工助學崗位設置應當以校內教學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和后勤服務等為主。

  (四)學校后勤等部門應當盡量減少雇用臨時工,調整出適合學生參與管理和服務的崗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學機會。

  第四章 校外勤工助學活動的管理

  第十六條 校外勤工助學活動必須由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統一管理,并注重與學生學業的有機結合。

  第十七條 校外用人單位聘用學生勤工助學,應當向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提出申請,提供法人資格證書副本和相關的證明文件。經審核同意后,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推薦適合用人單位工作要求的學生參加勤工助學活動。

  第十八條 校內固定崗位按月計酬。以每月40個工時的酬金,原則上不低于zz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計酬基準。

  第十九條 校內臨時崗位的計酬標準按照上級有關政策精神執行。

  第二十條 校外勤工助學酬金標準不應低于zz市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由用人單位、學校與學生協商確定,并寫入聘用協議。

  第二十一條 學生參與校內非盈利性單位的勤工助學活動,其勞動報酬由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從勤工助學專項資金中支付;學生參與校內盈利性單位或者有專項經費項目的勤工助學活動,其勞動報酬原則上由用人單位支付或者從項目經費中開支;學生參加校外勤工助學,其勞動報酬由校外用人單位按協議支付。

  第五章 勤工助學管理工作程序

  第二十二條 勤工助學崗位按學年設置。每學年末確定下一學年的勤工助學崗位。

  學院各用人單位以處級為單位于每學年第二學期末向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申報月平均上崗工時數、總工時數及崗位所需的基本條件。一般不接收科級(含科級)以下單位的申報。核算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核算的原則。

  每學年第二學期末,由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測算出學期內全院每月需要的勤工助學總工時數,統籌安排,向院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提出下一學年的勤工助學崗位設置的建議。

  第二十三條 各系部直接受理勤工助學學生的申請,根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情況,優先安排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并將推薦的勤工助學學生名單及相關材料報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第二十四條 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匯總勤工助學學生信息,建立完備的信息檔案庫,結合各用人單位用人所需的基本條件,確定上崗學生名單。

  第二十五條 各用人單位于每月初(一般在每月3日前)將學生勤工助學酬金簽領表及考勤表,經單位勤工助學具體負責人審核、分管領導簽字后報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匯總審核,并經主管領導簽批后報院財務處。院財務處和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于每月10日前將學生勤工助學酬金發放給學生本人。

  第二十六條 學年中期,勤工助學崗位因學生違反聘用協議或者其他原因空缺的,由用人單位報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按有關規定重新予以補充。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學生在校內開展勤工助學活動的,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用人單位必須與學生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書;學生在校外開展勤工助學活動的,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必須經學院同意,代表學院與用人單位和學生三方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書。簽訂協議書并辦理相關聘用手續后,學生方可開展勤工助學活動。

  協議書必須明確學院、用人單位和學生等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明確開展勤工助學活動的學生如果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的處理辦法以及爭議解決方法。

  第二十八條 在勤工助學活動中,如果出現協議糾紛或者學生意外傷害事故,協議雙方應按照簽訂的協議協商解決。如果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辦理。

  第二十九條 各有關單位應當認真組織和管理學生勤工助學活動,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財經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對學生勤工助學專項資金實行分賬核算,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擠占、挪用,確保足額、按時發放,使勤工助學專項資金真正用于資助參加勤工助學活動的學生。

  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以任何方式套取勤工助學資金,如有弄虛作假,套取現金的,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條 本辦法由院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解釋。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zz理工學院

篇2:后勤部勤工助學學生使用管理辦法

  為規范后勤保障部各單位勤工助學學生的使用及管理,根據《大學本科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經后勤保障部研究,特制定本辦法。

  一、用工申請

  各單位每學期根據學校通知規定時間對勤工助學學生提出使用申請,寒暑假單獨提交申請。由后勤部綜合管理辦公室匯總后報學校學工部,待學校批復計劃后,由綜合辦下達計劃,各單位按批復的計劃數用工。

  二、 招聘

  各單位根據批復的用工計劃及崗位需求自行招聘勤工助學學生。招聘后將人員信息報綜合辦,由綜合辦通過勤工助學管理系統提交學校。

  三、考勤

  學生參加勤工助學的時間原則上每月不超過40小時,各單位要對使用的勤工助學學生按照學校規定嚴格考勤,做好考勤記錄。

  四、 考核及報酬發放

  勤工助學考核及報酬發放每月進行一次。

  (一)日常考核及報酬發放

  用工考核采取工時考核或工作質量考核的方式。每月滿40個工時的學生勤工助學崗位報酬每月400元,不滿40個工時的學生按實際工作量核算報酬。

  工作質量考核等級劃為三檔:優秀(400元)、合格(320元)、不合格(0元)。

  各單位每月28日前將學生出勤及工作情況報后勤部綜合辦公室(單位負責人簽字、加蓋單位公章),由綜合辦每月30日前維護學生報酬信息,報學?!秷蟪晷畔⒕S護表》發放每月報酬。

  (二)寒暑假考核及報酬發放

  寒暑假每位學生每月滿50小時工作量,發放500元(最高)報酬;不滿50小時工作量,按實際工作量發放報酬。

  五、相關規定

  (一)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勤工助學工作,設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二)嚴禁只掛名未實際使用學生等情況發生,一經發現,對單位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在后勤辦公會通報批評,并報學校進行相關處理。

  六、本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執行。

  七、本辦法由后勤保障部綜合管理辦公室負責解釋。

  后勤保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