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機電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1)電工必須了解、熟悉各機電設備的性能、電氣原理和操作規程,清楚設備的各指示儀表和信號燈的顯示內容,電氣設備的檢修只準由電工進行。
(2)電氣設備在檢修或搬遷前必須切斷上一級電源,閉鎖并掛牌,設專人看管,只有執行此項工作的人員在完成檢修和搬遷后確認安全后方可送電。
(3)防爆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必須符合有關規定,失爆的電氣設備要立即處理或更換。不符合要求不得繼續使用。
(4)設備的接地保護裝置必須完好齊全,檢漏繼電器等漏電保護裝置要靈敏可靠,嚴禁甩掉不用。
(5)所有電氣設備都要外觀清潔,放置整齊,無傾斜,表面無灰塵。
(6)井下測量電氣設備或電纜電阻時,必須有瓦檢員現場檢測,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
(7)送電時發現檢漏繼電器或過流繼電器動作時,嚴禁強行送電、必須查明原因處理后進行。
(8)檢修電氣設備需停電時,必須由檢修電鉗工親自操作并鎖死,掛牌作業,堅持“誰停電誰送電”原則。
(9)嚴禁帶電檢修和移動電氣設備,電器設備檢修時必須采取“先驗電、后放電”的原則,且工作環境的瓦斯濃度必須小于0.5%。
(10)各崗位司機在開機前要仔細檢查設備各部件的完好情況,必須保證設備在完好狀態下運轉,嚴禁設備帶病作業。
(11)非專職人員不得擅自操作機電設備,嚴禁非本機司機操作人員操作設備,各工種司機作業時必須嚴格遵守相應的操作規程。
(12)所有用水設備必須堅持“開機先開水、停機關水”的原則。嚴禁無水作業和停機不停水。
篇2:煤礦機電管理規定范本
第一條為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管理,規范職工行為,提高機電質量標準化管理水平,防范較大及以上事故的發生,防止和減少機電事故,根據《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煤礦安全規程》、《煤炭工業企業設備管理規程》、《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及有關法規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機電管理工作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涉及面廣,是礦井安全、穩定、高效運轉的基礎,各礦必須建立、健全礦長領導下的機電管理體制。必須設置分管機電的副礦長和副總工程師;必須按照干、管、監分離原則,分別設立負責機電設備安裝、運行、維護的生產管理區隊,負責機電專業化管理的職能科室,負責安全監督監察的監督部門;按規定要求配齊生產管理區隊、職能管理科室、安全監察部門的機電專業管、技人員。
第三條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和管理制度。分管機電的副礦長在礦長領導下對礦井機電系統和設備的安全、穩定、高效運轉負全面管理責任;分管機電的副總工程師協助分管礦長做好礦井機電技術管理工作,包括技術方案的制定、審核、方案實施的指導;安全監督部門對礦井機電工作負安全監督監察責任,職能科室負責礦井機電專業化綜合技術管理,是礦井機電管理的業務保安部門,各機電生產管理區隊(含采、掘自管機電隊)對管轄范圍的機電設備安全、穩定、高效運行負全面管理責任。礦井機電技術、管理工作要按要求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并認真宣貫、嚴格執行。
第四條分管機電的副礦長,要認真組織研究礦井重大機電技術問題、安全技術改造方案及措施,經礦長辦公會審定后報上級主管單位批準,并負責組織實施。分管機電的副礦長每月至少主持召開一次機電專業會議,對機電重大安全隱患、安全技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研究,制定措施并組織實施。
第五條礦井機電職能科室按要求上報的資料、報表等要及時準確,對外提供資料、報表必須由科室負責人嚴格審核,并經礦分管領導批準。
第六條基建礦井的籌備處自組建起,必須按需求配齊機電管、技人員,并隨礦井建設進展及時建立、健全機電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各項崗位責任制和管理制度。建井期間的機電管理機構必須擔負對外來施工隊的機電專業安全監督和業務保安的責任。生產礦井使用外委隊伍的,機電安全工作要納入礦井機電系統統一管理,與外委施工隊伍簽訂的合同必須明確機電安全管理職責,并報業務主管部門備案。
第七條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機電安全管理按本規定執行。
第八條本辦法提及的機電設備包括:大型固定設備、供用電系統設備、特種設備、井下電氣設備及其輔助運輸設施、設備及安全附件。
篇3:煤礦礦井機電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礦井機電管理的基礎工作,實現礦井安全生產,依據《煤礦安全規程》、《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及考核評級辦法》和有關機電管理的法規、條例和技術政策,特制定《煤礦礦井機電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為“本辦法”。各地面生產單位機電管理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條機電管理工作是煤炭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礦井、各部(處)室要把機電管理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
第三條各礦井必須加強對機電管理工作的領導,制定和建立健全各級行政、技術領導的機電安全生產責任制。各礦井行政負責人是本單位機電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者。
第四條煤礦機電管理應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管理、裝備和培訓并重”的原則,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礦井發展。機電設備管理應堅持設計、制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全員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各礦機電部(部)必須建立健全大型固定設備的技術檔案、綜采綜掘設備技術檔案、設備檢測和探傷檔案、安全保護設施整定和校驗檔案。機電礦長或機電副總工程師每半年應對檔案建立情況組織一次檢查,煤礦機電處門每季度安全質量標準化驗收時重點檢查各種技術檔案的相關內容。
第六條機電設備、小型電器設備、配件和各種纜線要實行計算機管理。設備實行動態達標管理,檢查人員必須認真檢查井下所有移動設備的安裝和使用情況。新工作面安裝的設備和采后收回的設備都必須執行現場驗收交接手續。設備和配件管理應滿足生產需要。嚴禁將主要設備拆套拆件使用,如需拆套拆件使用應經煤礦機電處批準。
第七條防爆電氣設備入井前,經防爆檢查員檢查合格并簽發防爆設備入井合格證后,方可入井。首次在煤礦井下使用的機電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及工業性試驗產品,必須經煤礦批準。
第八條主要設備必須實行包機制,設專職司機和維護電鉗工。移動設備必須明確包機維護人員。采、掘、運等移動設備的安裝,必須有設計,并計劃進行安裝;安裝地點的礦建工程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完畢后,應由礦組織機電、生產、安檢等相關單位人員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運行。
第九條設備的安全保護設施必須齊全、靈敏可靠。井下防爆電氣設備嚴禁出現失爆。
第十條大型固定設備必須按規定由具備資質的單位進行技術檢測,并提供檢測報告,機房懸掛“安全準用證”。主要設備的關鍵部件必須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第四百一十二條的規定進行探傷,并將探傷報告存檔。
第十一條礦井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及淘汰的工藝、產品,井下嚴禁使用非阻燃膠帶及非阻燃電纜。
第十二條堅持日常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相結合的設備檢修制度,推廣使用設備的狀態監測、故障診斷等新技術。大型固定設備的大修和技術改造,竣工后必須進行質量驗收,應由礦機電負責人組織實施,并將驗收結果報煤礦機電處備案。
第十三條積極落實煤礦化工集團的有關規章制度,執行《煤礦化工集團機電運輸主要系統準運證及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