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作面初次來壓周期來壓安全技術措施

工作面初次來壓周期來壓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7230

1、工作面回采期間,日常進行頂板觀測,摸清工作面初次來壓、周期來壓步距,在來壓前加大支護密度,提高工作面支柱的總支撐力。

2、來壓前,沿放頂線增設1—2排密集支柱或叢柱,增加支撐力隔離老塘。沿放頂線每隔5—8米增設一個木垛;也可打雙排交叉布置的木垛;或增設一梁三柱的戧棚或抬棚增加采面支架的穩定性。

3、初次來壓期間,適當加大工作面控頂距,以便架設特殊支架。周期來壓期間則適當縮小控頂距,適當縮小一次放頂距,減輕老頂對采面的影響。

4、采取小進度循環方式,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保持煤壁完整,使其有良好支撐作用。

5、保證采面內支護的質量符合要求,落煤后及時支護有片幫危險要支設貼幫柱。

6、在工作面和采空區內設木信號點柱,以便頂板來太時能及時報警。

7、對大面積懸露的堅硬老頂,必須提前采取人工強制放頂,以減輕老頂來壓對工作面的壓力。

8、采空區的支柱要回收干凈,使直接頂充分垮落,以緩沖老頂垮落對工作面支柱的沖擊。在大面積頂板壓力下,最后回撤某一孤獨承壓支柱,錘擊打不開摩擦支柱插銷時,要停止回柱,在該柱周圍補打支柱,再用回柱絞車回柱,回柱時,所有人員均須撤到危險范圍以外。

9、加強現場安全管理,頂板管理員,安全員要認真巡視工作面,不得出現折柱、朽柱,不得出現缺柱,支柱柱、排距符合要求。

收銀制度

篇2:某采煤工作面周期來壓冒頂處理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1507采煤工作面中下段存在地質構造,隨著回采的推進,2010年10月16日下午,由于周期來壓引起1507采煤工作面中下段冒頂。2010年10月17日,葉傳淑(副總)、祖章賢(工程師)等人到現場進行實地踏勘。冒頂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工作面的正常推進,導致工作面初次來壓,礦山壓力大難以維護;二是1507工作面中下段存在地質構造,煤層變薄,在推進過程中挑頂支護,破壞頂板結構,導致抗壓能力減弱;三是在施工過程中,支護工程質量差(柱排距不均衡),初撐力不夠。為了確保安全生產,不發生冒頂事故,經2010年10月17日葉傳淑,祖章賢等人到現場與施工人員進行了實地踏勘并征求了施工隊人員的部分意見,特作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二、處理冒頂前的工作準備及必備條件1、在處理冒頂前,冒頂兩端要加強支護,防止冒頂范圍繼續擴大。出現掉頂時,必須及時穿梁護頂,防止掉頂范圍擴大引起冒頂。2、處理順序:待礦山壓力穩定后,由冒頂兩端向冒頂區域處理,從支架和頂板好的地方向支架和頂板差的地方處理。在處理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先支后回,嚴禁從采空一側一邊回柱子,一邊在靠煤壁一側進行支護。因此,在支護過程中必須備足備齊單體液壓支柱、絞接頂粱等材料。3、在處理前,先維護好上下兩端安全出口,加固好安全出口支架,確保安全出口和退路的安全,再處理冒頂區域的支架,最后在回撤靠采空一側的支架。4、在處理冒頂過程中,必須由采煤隊隊長或采煤隊副隊長、安全員等人在現場指揮,組織精干隊員處理。5、處理冒頂時,必須有專人在現場觀山(即觀察頂板),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隨時撬掉懸浮煤、矸石,防止冒頂事故的再次發生,6、冒頂較高時,支架上面必須架設木垛,穿梁護頂要打結實,不許出現再次漏頂。7、冒頂范圍較大時,可縮短溜槽進行出貨。

三、逮頂扒料措施:1、在處理冒頂后要進行逮頂和扒料。2、逮頂時必須加強掉頂(冒頂)處的支護,向掉頂處靠煤壁打一排戧柱,以防煤壁頂板再掉。3、如果要刷煤壁時,必須采取密打眼、少裝藥,一次連一炮,只許放松動炮,以手鎬落煤為主的方法施工。4、放一次炮維護一次,實行間隔洞采煤。5、逮著一擋頂板后,移過溜槽,溜槽靠老塘一側立即架設正規柱子,直到頂板正常。6、被壓柱、梁必須扒出,不準丟失,萬噸丟失率為3;7、扒被壓埋柱、梁時,必須先處理冒頂地方,找好退路方可扒料。8、扒柱、梁必須先清理好退路,維護好安全,由頂板好的地方向頂板不好的地方進行,且保證退路暢通無阻。9、每向前1.0m,必須支護好再前進.10、被壓被埋柱梁,視其情況、處理好煤矸,由里向外回。11、扒料時,必須設專人觀山(觀察頂板),跟班領導現場指揮。12、如發現頂板有異常響聲,頂板下沉速度增大,頂板掉渣、支柱脫鎖、煤壁片幫嚴重,應立即通知工作面所有人員從上、下安全出口撤到安全地帶,頂板穩定后方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