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臨時停風排放瓦斯安全技術措施

臨時停風排放瓦斯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2360

因停電、設備故障等原因可能造成井下發生臨時停風。在停風期間,可能會造成巷道內瓦斯積聚。為了確保在恢復正常通風前瓦斯排放作業的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一、排放工藝

1、使用原有局部通風機、風筒

2、利用風筒的“三通”,調整放風“三通”風量大小的方法來控制工作面風量進行瓦斯排放。

二、排放措施

1、瓦斯檢查員檢查停風巷道的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10米范圍內的瓦斯濃度。只有瓦斯濃度在0.5%以下,方可達到開啟局部通風機的條件。

2、在排放瓦斯前,現場瓦檢員檢查停風巷口及瓦斯監控分站顯示的該地點的瓦斯濃度,并匯報礦調度現場瓦斯情況。

3、臨時停風時間不超過30分鐘,由現場瓦檢員直接啟動局部通風機進行瓦斯排放。

4、停風時間在30分鐘至8小時以內,或雖未30分鐘但巷口柵欄處瓦斯濃度超過2%時,由瓦檢員電話匯報礦調度,由通防工區值班領導指定人員按本措施規定進行瓦斯排放。

5、停風時間超過8小時或巷道口柵欄處瓦斯濃度不超過3%時,排放瓦斯由通防工區的值班領導指定通風隊管理人員現場按本措施規定組織進行瓦斯排放。

6、如果瓦斯濃度超過3%時,必須制定專項排放瓦斯安全技術措施,由礦山救護隊人員進行瓦斯排放工作。

7、設置警戒或斷電區域

崗哨設置:1號崗:2#材料巷風門外;2號崗:102瓦斯巷下口(1350西總回風巷內);3號崗:中央變電所回風通道下口;4號崗:101瓦斯巷下口往上100m處;5號崗:1601回風順槽聯絡巷上口;6號崗:3#聯絡巷下口;7號崗:2#聯絡巷下口;8號崗:1340東軌道巷風門外;9號崗:中央風井回風斜井行人風門外。

排放路線:1601運輸順槽工作面→1601運輸順槽聯絡巷→1350西總回風巷→中央風井回風石門→中央風井回風斜井→地面。

排放瓦斯前,通防工區現場排放瓦斯負責人通知礦調度切斷所排瓦斯回風經過和切斷安全出口的巷道內所有非本安型電器電源,安全監察部確認安全后,并將在該范圍內的作業人員撤至新鮮風流中。排放人員在排放警戒設置處安排站崗人員,并匯報礦調度,非排放瓦斯人員不得在該范圍內停留。(附警戒設置示意圖)

8、排放瓦斯時,現場排放負責人必須嚴格控制瓦斯的排放量。排放過程中,必須安排瓦檢員檢查混合處風流中瓦斯濃度,要求混合處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必須控制在0.8%以下。

若混合處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在0.8%以上,可減少放風“三通”風量,以減少排放瓦斯量,若混合處瓦斯濃在0.8%以下,可逐步增大放風“三通”風量,增加瓦斯排放量。

9、當巷道排出瓦斯濃度在0.8%以下,二氧化碳濃度在1.5%以下,并保持30分鐘以上時,現場排放人員應進入排放巷道進行全面檢查巷道中瓦斯、通風情況。只有在整個巷道中通風正常,無局部瓦斯積聚并穩定30分鐘后,瓦斯排放工作方可結束。

10、排放瓦斯結束后,排放負責人及時向礦調度匯報,經同意后方可結束工作,撤離工作現場。

11、排放瓦斯工作結束并正常通風后,現場排放瓦斯負責人方可通知礦調度恢復停電區域的正常送電和工作。

三、安全注意事項

1、在所有工序中,嚴格執行“不安全不生產、不消除隱患不生產、無安全措施不生產”的原則。

2、現場排放組長要密切注意支護情況,嚴禁安排在支護不好及空頂處作業,現場排放工作人員必須加強自保意識,防止頂板,片幫等事故的發生。

3、工作中必須做到相互聯系、有條不紊。

4、嚴禁采用斷續停風機的辦法控制排出的瓦斯濃度,嚴禁采用“一風吹”的方式來排放瓦斯。

5、現場安監員要在確認所排瓦斯回風經過和切斷安全出口的巷道已斷電的情況下,方可組織進行瓦斯排放工作。

篇2:一般情況排放瓦斯管理制度

(1)高瓦斯區域的開掘巷道停風后,預計在短期內瓦斯會超限通風科應在巷道開始施工時就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制相應的排放瓦斯措施。現場發生變化時通風區要及時對措施進行更改、修訂并審批。排放瓦斯措施應在通風科保存。

(2)發生無計劃或者有計劃停風后通風科、隊當班值班人員應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要求,組織有關人員學習事先制定的排放瓦斯措施并積極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3)排放瓦斯責任劃分:

總工程師:停風區瓦斯濃度超過3%時親自坐臺指揮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超過5%應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通風科長(副科長):參與組織任何情況下的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在1﹪—3﹪時,通風科必須有一名副科長以上干部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超過3%時,通風科長必須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4)排放瓦斯工作開始前,通風科值班人員及現場跟班干部事先與機電單位負責人聯系,由機電部門負責人指派專人將安全技術措施規定的瓦斯風流經過的區域內全部設備斷電(采區變電所和配電點兩處同時斷開),并由現場機電人員看管并設置警示牌?,F場安全員及機電部門人員負責核實排瓦斯沿途電器設備斷電情況,證實完全斷電后及時通知通風科,由通風科現場人員負責準備排放瓦斯。

(5)排放瓦斯工作開始前,必須停止排出瓦斯風流經過區域的所有工作,撤出人員、設置警戒警標,安全員會同通風人員把守巷口,嚴禁人員入內。

(6)開啟局部通風機前,瓦斯檢查員必須認真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范圍內的風流瓦斯情況,只有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所處巷道通風正常,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啟動局部通風機開始排放工作。

(7)排出瓦斯量必須嚴格控制,確保其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濃度都不超過1.5%??刹捎貌痖_停風巷道口外第一節風筒(人為造成漏風)、用繩子捆扎風筒或調整三通(預先裝好)風量等控制風流方法,控制排出瓦斯量,掌握排出濃度,嚴禁采用斷續停開風機的方法控制瓦斯濃度。

(8)排放瓦斯過程中,通風科現場跟班干部及瓦斯檢查員必須隨時檢查排出風流及其與全風壓風流匯合以后的瓦斯情況,及時調控排出瓦斯量,并詳細記錄(出坑后應登記在排放瓦斯記錄本上)。

(9)當整個獨頭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通風科現場跟班干部及瓦斯檢查員進入排放巷道,全面檢查通風瓦斯情況。只有在證實整個巷道空間通風正常,無局部瓦斯積聚,其它條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且穩定半小時后,瓦斯排放方可結束。

(10)啟封長期停風或已封閉的盲巷,按瓦斯濃度大小,制定專門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按措施規定進行排放。

(11)排放瓦斯工作結束后,排放人員必須使用現場就近處電話向通風科及礦調度匯報排放工作情況,得到許可后方可出坑。

(12)排放瓦斯記錄本上的記錄內容應包括:排放瓦斯日期、地點、負責人及參加人員、排放開始和結束時間、排放過程瓦斯濃度和排放瓦斯量等。

篇3:礦井排放瓦斯制度范例

礦井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瓦斯積聚。瓦斯積聚就像定時炸彈一樣,處理不當就有可能發生礦毀人亡的爆炸事故。一般來說,多數是采用排放瓦斯的方法來消除瓦斯積聚,所以排放瓦斯是礦井瓦斯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任何一個礦井都必須制定排放瓦斯制度。排放瓦斯制度的內容有:

(1)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造成瓦斯積聚或其他原因需要排放瓦斯時,都必須編制排放瓦斯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有組織地進行排放。

(2)排放瓦斯措施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排放回風系統內撤人、斷電、警戒。撤人及斷電范圍、警戒位置、斷電及復電執行人都必須在措施中明確規定。

2)排放中,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不得超過1.5%。

3)設置排放基地,基地應設在進風側的新鮮風流中。

4)排放方法由礦總工程師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排放方法及步驟都必須在措施中作出明確規定。

5)排放必須采取在匯合風流口靠新風流一側控風進行。

6)排放結束,只有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才允許向排放巷道內送電、恢復工作。

(3)排放瓦斯必須遵守下列程序:

1)由排放瓦斯組織指揮者組織參加排放瓦斯相關人員學習、貫徹措施,落實責任。

2)進人排放區,排放回風系統撤人,設崗警戒,向現場負責人匯報。3)現場負責人下令按措施的要求執行。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現場負責人向地面組織指揮者報告準備的情況,并請示開始排放,得到允許后,下令排放。

4)由排放人員按措施規定排放,排放時必須觀察局部通風機是否是循環風,一旦出現循環風立即停止排放。

5)現場負責人組織檢查排放效果,確認排放區內一切安全、正常后,向地面組織指揮者報告,得到指令后,下令撤崗,恢復送電,排放瓦斯完畢。

(4)不同情況下的排放瓦斯規定(瓦斯排放分級管理制度)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o%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風流,排放瓦斯。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0%時,必須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報礦技術負責人批準。

(5)有以下情況之一者不得排放瓦斯:

1)無批準的措施或措施與現場情況不相符;

2)排放措施未貫徹、未落實責任;

3)無排放瓦斯組織指揮人;

4)無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

5)應參加排放瓦斯的人員不齊(當班瓦斯檢查員應參加分工區域的排放);

6)排放瓦斯區域和受影響區段的停電、撤人、警戒范圍、通風設施等沒有或沒有全部標注在排放瓦斯系統圖上。

(6)無計劃停電停風,無論是否造成瓦斯積聚,都要作為未遂事故追查,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