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綜放工作面防止自燃發火安全技術措施

綜放工作面防止自燃發火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4696

工程說明:八采區8301工作面采用綜采放頂煤回采工藝,8301工作面走向長:485m,傾斜寬:96-130m,由于三層煤自燃傾向性為Ⅱ類,自然發火期為1~3個月,煤塵有爆炸危險性。為保證8301工作面順利回采,煤層不發火,特編制8301工作面防止煤層自燃發火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作面噴灑阻化劑防滅火措施

1、回采前,必須在開切眼噴灑阻化劑(MgCl2),經查閱有關資料它不污染井下空氣,并且對人體無害,防火效果好,對設備腐蝕性小,噴灑時要避開人員和金屬支架,不得往支架上噴灑。

2、回采前開切眼及其附近盲巷浮煤掃凈,用高壓泵將開切眼徹底噴灑一遍阻化劑,使工作面充分濕潤,以工作面不積水為準。初放煤時采空區必須每刀灑一遍阻化劑,澆濕澆透,防止采空區遺煤氧化自燃。

3、工作面開采之日起,上、下兩巷及采空區每循環刀刀噴灑阻化劑,工作面拉完架子后,在兩個架子縫隙之間往采空區噴灑阻化劑(噴嘴要拍扁)要呈霧狀噴灑。

4、工作面噴灑阻化劑(MgCl2)濃度20%。

二、工作面打鉆注阻化劑防滅火措施

1、當工作面回風流一氧化碳濃度達到0.002%或者上隅角一氧化碳濃度達到0.0024%時,采取上巷深孔打鉆,采空區打鉆注阻化劑。

2、在上隅角采用立式、臥式鉆機深孔打眼注阻化劑,每部支架之間采用爬道式鉆機打眼注阻化劑

3、上巷沿巷道中心方向打鉆眼,鉆機正對采空區。

4、向每部支架后部采空區打鉆,鉆孔間距1.25m

三、工作面煤體注水技術措施;

1、煤體注水按措施規定間距15米一個孔,反復注水,注水時間必須超前回采15天以上。

2、必須按測量給定的方位、角度進行打鉆。

3、煤體注水施工說明;

采煤工作面上、下順兩巷沿工作面傾斜方向,向上、下打鉆注水,鉆孔深度見頂板巖石為止。孔排距為15米,上、下順槽鉆孔必須穿過煤層頂板0.5m,并用封孔器封孔,高壓注水泵向煤體注阻化劑。

四、對工作面風量及有害氣體檢查的措施;

1、每班瓦斯檢查員加強工作面上隅角、回風流的瓦斯檢查,檢查工作面、回風流CO、CO2、CH4和溫度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匯報,采取措施處理。

2、采煤工作面回風流設置瓦斯、溫度、和一氧化碳傳感器、充分利用瓦斯監控系統監測有害氣體的變化情況,并有觀測記錄,傳感器的設置在回風巷內距回風口10一15米的范圍內,報警和斷電濃度、復電濃度和斷電范圍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168條規定的要求;此項工作由通風隊負責。

3、工作面上、下兩巷要設置風流凈化裝置,凈化工作面風流,降低工作面風流溫度,工作面的空氣溫度超過30℃時,必須停止作業。

4、認真維護工作面各處通風設施的完好可靠,保證工作面的風流穩定

5、確保工作面入風量在600m?/min

6、工作面回采結束,通風隊必須及時對工作面進行封閉。

五、噴灑阻化劑的設備及材料配比措施;

1、設備;使用防滅火注漿裝置,在回風中部車場處建立注漿泵站,每天存儲固體阻化劑量不得少于3噸。

2、阻化劑材料為鹵粉(氯化鎂)。

3、阻化劑配比為;水:鹵粉=1;0.2。

六、當工作面推進20米后開始注氮氣措施:

1、注氮氣的安設方式,根據我礦的實際地質情況,注氮氣的安設方式為下隅角埋管注氮氣,在入風順槽開切眼處沿順槽方向埋上兩根∮55mm的PE塑料管,每根管頭相距15米。

2、制氮機形式的選擇:我礦決定采用移動式碳分子篩制氮機,型號J*Z口-800型井下移動式制氮裝置。氮氣產量

500m?/h,氮氣純度≥97%,啟動時間≤30min,氮氣出口壓力0.6MPa.。固定機房設在八采區猴車上部車場注氮機房。注氮氣時間,每天不間斷的進行注氮氣。

3、注氮前,首先要檢查分支干管的閥門是否關閉牢固可靠,然后檢查注氮管及接頭是否嚴密牢固,有無破損,儀表是否正常運轉,正常后方可開動機器。

4、濃度:注氮濃度必須在97%以上,根據產品說明書要求機器啟動后氮氣濃度達到98%時方可打開送氣管,向采空區送氣,當氮氣濃度低于97%時禁止送氣。

5、在上、下隅角設置氧氣傳感器,通風隊要對注氮輸氣管路進行經常性的檢查,注氮前和注氮期間必須詳細檢查采煤入風、工作面、回風流中的氧氣、一氧化碳、沼氣、溫度。當氧濃度降至18%以下時,停止工作面工作,將人員撤到新鮮風流中。此項工作由瓦檢員負責。

6、注氮前后向調度匯報,具體由機電隊注氮機司機負責。

7、通風隊建立注氮記錄,包括注氮日期、時間、采面入風、工作面及回風流中的氧氣、一氧化碳、沼氣、溫度等,并定期進行對比分析,進行一下評估,要求數據要準確可靠。

8、配齊氮氣測試儀器,確保測試準確度。

9、通風隊設專人每旬進行檢測、分析和整理有關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總工程師處理。

七、對采煤工藝方面的防滅火措施;

1、執行好采煤作業規程放頂煤的技術規定和安全措施。

2、加強上、下兩巷的放煤工作,工作面盡可能提高放煤效果,提高回采率,做到采空區最大限度少丟煤。

3、工作面一旦開始開采,要保持連續推進,勻速推進。

4、加強工作面設備管理,減少事故,在保證放煤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加大推進度。

5、必須保證工作面上、下兩巷及出口暢通,保證上、下兩巷的斷面不小于8.2㎡,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生產過程中,必須及時清理工作面各地點浮煤。

7、回采時工作面每推進5m,上下隅角必須碼袋子墻,減少采空區漏風氧化。

8、綜采隊應控制好支架的上躥下滑,保證工作面出口有安裝防滅火管路的位置,溜子頭與巷幫間距不得小于300mm。

八、對監測和監控的防滅火措施:

充分利用KJ667安全監測系統和JSG-6束管監測系統,進行預測預報工作。工作面生產時始終在工作面回風順槽內距工作面10m范圍內安設甲烷傳感器;在距離工作面回風順槽出口10m-15m內設置一氧化碳、溫度傳感器、甲烷傳感器;在回風隅角設置甲烷傳感器、束管探頭等。對各類傳感器要按規定標校調試,確保儀器數據準確、靈敏可靠,實現監控有效。

⑴地面束管監測室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⑵在工作面回風順槽向采空區埋設束管,監測分析采空區三帶遺煤自然氧化情況,每三天至少對回風隅角氣體抽氣和人工取樣進行一次分析化驗。

⑶束管監測報表和采樣分析報表要及時報送通風科、通風副總、總工程師簽審,并做好存檔。

⑷通風隊束管監測工要對束管監測系統的數據及時進行分析,我礦煤層自然發火預測預報以CO作為標志性氣體,當CO濃度大于24ppm,并且CO濃度和溫度不斷升高,可認為是煤層有自燃發火預兆,以C2H4和C2H6作為判斷煤層自然發火的輔助標志性氣體。當發現有自然發火預兆時要立即匯報調度室、通風科、通風副總、總工程師,立即組織分析現場情況,采取針對有效的措施,將溫度及CO濃度降下來,確保8301綜放工作面安全生產。

(5)工作面開采之日起,在工作面入風回風順槽各設一個固定自燃發火觀測站,在距工作面10m-20m范圍內在入風回風各設一個自燃發火移動觀測站點。在工作面設置三個臨時觀測點。

(6)每班由瓦斯檢查員對工作面回風隅角氣體情況至少檢查3次,檢查內容:CO、CO2、CH4氣體濃度、溫度等,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匯報。

(7)在工作面入風、工作面、工作面回風、回風上隅角,設置工作面自然發火預測預報觀測點,每班檢查CO、CO2、O2、CH4、溫度等參數。

九、從采面構成系統開始必須建立防火記錄

1、一氧化碳、溫度觀測記錄包括;入風、工作面、回風、回風隅角。

2、兩巷煤體注水觀測記錄包括;鉆孔深度、角度、注水量、注水半徑。

3、注漿記錄包括;注漿時間、位置、注鹵粉數量、設備完好情況。

十、劃分責任:

(1)機械和電器部分由機電隊負責,包括機器操作、檢查、維護及簡單故障排除,供風量、供風壓力、制氮機的氮氣溫度等,溫度在30度以下,最高不超過40度。

(2)∮108mm注氮管路的鋪設、檢查、維修由機電隊、∮55mm注氮管路的埋設、檢查、維修由通風隊負責,保證不泄露,為了便于檢查輸氮系統的完好狀態,在出氮口后方管路上必須安上壓力表。

篇2:高溫區預防自燃發火安全措施

420高溫區預防自燃發火措施

一、420高溫區狀況:

聯創公司420大巷的上方為上世紀七十年代開采二層煤時留下的煤柱,94年對煤柱進行了開采,形成了大面積的采空區,后又對剩余煤柱進行復采,受動壓影響,420大巷圍巖受到破壞,大巷曾有多處冒頂,有些區域已與采空區相連通,從而形成了大巷向頂部采空區漏風現象,二層煤又為自燃煤層,因此具有使采空區遺煤產生自燃的條件。20**年7月出現CO氣體和高溫地點時對420大巷上方的采空區和巷道全部進行了封閉。2006年底,420煤柱周圍又出現CO氣體,采空區內有多個高溫點,CO氣體滲透至420大巷內。經井上下向采空區內注漿和對巷道注封閉材料、噴注水泥沙漿等方法處理,消滅了高溫地點和CO氣體涌出,至今在420大巷煤柱周圍未發現CO氣體。

二、預防自燃措施:

為預防420煤柱原高溫區再次發生高溫以及自燃,及時發現自燃征兆,有效擬制自燃發火事故,以及出現CO氣體、高溫、自燃時能夠有效治理,確保礦井的安全,特制定420高溫區預防自燃發火措施如下:

1、通防工區應加強對420煤柱周圍通防設施的檢查維修工作,特別是密閉墻,必須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進行砌筑和維護,確保嚴密不漏風,密閉墻上按要求設置措施孔、觀測孔、放水孔和壓差計。

2、420大巷內如發生冒頂或出現噴漿體脫落時,必須落實有關單位及時填實,噴注水泥沙漿等進行封閉處理。

3、在420大巷內以及原高溫區周圍進行巷道維修前,必須經通防部門同意,否則不得擅自進行巷道拓寬、放頂以及破壞噴漿體等有可能向采空區內漏風的工作。

4、通防工區應做好預防420原高溫區再次自燃的預測預報工作,安排專人至少每2天對420煤柱周圍進行巡查1次,重點檢查巷道狀況,通防設施狀況,防滅火管路供水是否正常,以及對周圍巷道內、密閉墻內外和其它地點進行CO4、CO2、NO2、CO、SO2、H2S等氣體檢查和溫度檢查,作好記錄,對檢查結果由專人做好專項記錄,發現異常立即向通防工區區長和主管技術人員匯報。

5、發揮束管監測系統的作用,在419風道原三號鉆場處,東420皮帶機道第一部皮帶機尾處各設置束管探頭1個,至少每7天進行抽氣取樣分析1次,對有可能涌出氣體而未設置束管探頭的其它地點要進行人工取樣進行分析,至少每周1次。分析結果必須經通防工區主管技術人員和區長、通防副總及總工程師審閱簽字。

6、在東風井主扇風機和莊頭風井主扇風機每次調整風葉角度前后,反風前后,主扇負壓有變動時,以及進行通風系統調整有可能引起420煤柱周圍風速、風壓有變化時,必須全面對420煤柱周圍進行氣體檢查分析,有異常時要及時采取措施。

7、420煤柱周圍的各條巷道內,必須有可靠的供水管路,水量充足,至少每50米設置三通閥門1個,419風道內、東420皮機道一部應各備有1條長度不低于30米的供水軟管。

8、通防部門要定期召開通防安全例會,對420煤柱防止自燃的安全措施進行修改補充制定和對具體工作安排。

篇3:防治自燃發火安全措施

一、煤炭自燃隱患重點分析

1煤炭自燃主要發生在巷道冒高處,主要原因是這些地方積煤多,漏風嚴重和措施不力等造成的。

2、2010年主要有下列易發生煤炭自燃的地點:回風斜井,首采區工作面上下順槽內。

二、防治煤層自燃隱患的主要措施

1、認真宣傳安全生產方針,加強安全教育工作,使全體員工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使每個下井員工都能掌握煤層自然發火的早期識別方法和預防發火的措施。

2、井下發熱地點均要進行自燃火災預測預報工作。

3、掘進工作面的浮煤必須清掃干凈。

4、對其它發火隱患點實施打鉆孔或埋管壓注黃泥漿、注氮等進行處理。

5、堅持對開切眼進行阻化劑壓注噴灑處理。

6、對各巷道冐高處進行噴漿充填處理,防止頂煤垮落破碎引起自燃。

7、每月由總工程師組織召開一次礦井防滅火工作會議,分析現狀,研究對策,排查隱患,對排查出的隱患要編出專門措施,并積極組織實施。隱患處理完后,必需寫出竣工驗收報告,有關領導簽字存檔,保證各類防火工程按質按量完成。

三、內因火災應急處置措施:

1、發現自燃現象后,要立即匯報調度室、公司值班領導,自燃程度嚴重或危及人員安全時,由調度值班人員下令撤出所有受威脅區域人員。

2、調度室及時通知相關領導,自燃程度嚴重的及時組織救護隊搶險救災。

3、發現自燃后,通風部門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火災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并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查找漏風通道,利用氣體分析、紅外探測等手段,判斷確定火源位置。

4、確定火源后,要采取消除火源、向高溫點注漿、壓注凝膠、注惰化氣體等手段,使高溫點得到控制,直至消除隱患。

5、發現自燃征兆后,應及時布置氣體、溫度測點,分析發火地點的氣體成分及溫度變化情況,以便采取相應的滅火措施。

6、自燃達到燃燒期程度時,要有專人檢查瓦斯情況,有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7、當其它措施無效時,應采取隔絕滅火法封閉火區。

四、火災的避災、自救與互救:

1、發生火災后,遇險人員迅速帶上自救器,撤離現場。

2、一般情況不要逆煙撤退,當火災回風側遇險人員離火點較近,而且災情不嚴重時,回風側遇險人員可迅速穿過火區,進入新鮮風流中,再進入主要進風巷道中。

3、回風側遇險人員立即戴上自救器,迅速進入新鮮風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