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常見應急處置方法

常見應急處置方法

2024-07-15 閱讀 2117

1當有人受傷時,你該怎么做

急救的第一條法則是如果你不知道怎樣去處理時,就不要嘗試去處理它,因為你有可能使傷者的傷勢更加嚴重。在急救法則中,我們除了應該知道應該做些什么之外,也應該知道什么是不該做的。

例如當一名工友受傷時,請不要隨意移動他,除非你能肯定,移動傷者不會使他的傷勢更加惡化。不適當的或不小心的處理可以加劇他的傷勢,甚至導致他的死亡。

對于骨頭折斷或碎裂的傷者,最好是能讓他保持原來的姿勢躺著,等待救護人員到來。對于出血較多的傷者來說,急救的要點就是止血,可以用干凈的布料蓋在傷口上,或用手指壓迫血管等方法止血。人體一旦失血過多時就有可能導致死亡。

如果有人接觸通電的電線時,首先就是要截斷電流的供應。但是你必須格外小心,否則你也可能會喪失生命。如果電流沒有法子截斷時,便必須設法以干燥的木棒或其它不導電的東西,把傷者身上的電線拉開,然后再進行施救。

記住,不適當的急救處理,只能使傷者的傷勢更加惡化。

2著火應急處置方法

當發生火災時,要保持冷靜,不要慌張。初期火災要抓緊撲滅,當火災沒法撲滅時就?要立即報警和準備逃生。

火災現場的溫度是非常高的,而且煙霧會擋住你的視線。遇到濃煙時要馬上停下來,千萬不要試圖從煙火里出來,在濃煙中應采取低姿勢爬行,頭部盡量貼近地面。

要學會利用現場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質逃生,要學會隨機應用,如將毛巾、口罩用水澆濕當成防煙工具捂住口、鼻;把被褥、窗簾用水澆濕后,堵住門口阻止火勢蔓延等。逃離火場的路線上遇有濃煙烈火時,必須把自己的衣服淋濕;再找一塊濕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起到隔熱濾毒的作用。

如果身上著了火,千萬不能奔跑,因為奔跑時,會形成一股風,就像是給爐子扇風一樣,火會越燒越旺。另外,著火的人亂跑,還會把火種帶到其他場所,引起新的燃燒點。身上著火,正確處理的方法是脫下著火衣服,浸入水中或用腳踩滅,或撕脫衣服,若來不及脫衣服,可以就地打滾,使身上的火熄滅,也可以跳入附近水池或水塘內滅火。但如果身上燒傷面積太大,就不能跳入水中,以防水中的細菌等引起感染。營救人員可往著火人身上潑水,幫助撕脫衣服等,但不可以將滅火器對著人體直接噴射,以防化學感染。

3溺水應急處置方法

當發生溺水事故后不要慌張,應沉著冷靜,采取合適的自救方式進行自救。發生溺水時,不熟悉水性時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應取仰臥位,頭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氣要淺,吸氣要深。因為深吸氣時,人體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輕,可浮出水面(呼氣時人體比重為1.057,比水略重),此時千萬不要慌張,不要將手臂上舉亂動,這樣會使身體下沉更快。

會游泳者,如果發生腿部抽筋,要保持鎮靜,采取仰臥位,有手用力將抽筋腿的腳趾向上方拉起,可使痙攣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邊。救護溺水者,應防止被溺水者緊緊抱住,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長桿等,讓落水者攀扶上岸。發現溺水者后如不懂得水中施救和不了解現場水情,不可輕易下水,可充分利用現場器材,如繩、竿、救生圈等救人。溺水者救出水面后要將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開其口腔,清除其口腔和鼻腔異物,如淤泥、雜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通暢。倒出腹腔內吸入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誤搶救時間。倒水方法:將溺水者置于搶救者屈膝的大腿上,頭部朝下,按壓其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

當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極為微弱時,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法,必要時施行胸外心臟按壓法。同時應注意為溺水者保暖。

4中暑應急處置方法

中暑起病急驟,大多數患者有頭暈、眼花、頭痛、惡心、胸悶、煩躁等先兆癥狀。當自己感覺有此類癥狀時應立即停止工作,轉移到通風陰涼的地方歇息,并報告安全管理人員,同時可服用藿香正氣水。一旦中暑應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應立即將病人抬到陰涼通風處安靜休息,清醒者可補充大量含鹽的清涼飲料,或靜脈滴注生理鹽水。如病人中暑倒地,應立即按壓“人中穴”。體溫升高者予以物理降溫,涼水擦浴,頭部、腋窩、腹部股溝放置冰袋等,同時按摩四肢皮膚,使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病人恢復。與此同時,應迅速拔打急救電話報警求救,并向安全主管、總管、安監部經理報告。一旦出現心力衰竭、呼吸困難、皮下出血、皮膚發黃、昏迷等嚴重癥狀,應及時就近送醫院搶救。

5氣體中毒應急處置方法

船舶現場中中毒事件也是常發生的一類事故,特別是氣體中毒更為常見,常見有毒氣體如煤氣、工業用氣、沼氣等,其有毒成份主要是一氧化碳、硫化氫、砷化氫。有毒氣體由呼吸道吸入而中毒,發作快,死亡率高,有效的應急自救,顯得極其重要。

中毒的臨床表現通常有:頭重感、頭痛、眩暈、頸部搏動感、乏力、惡心、嘔吐、心悸,面色潮紅,惡心、氣促、頭暈、乏力等癥狀。

一旦發現自己有上述中某些癥狀時,應立即停止工作,轉移到通風的地方進行休息,發現有人中毒后切不可在毫無防護措施下進入現場搶救。可以先初步中毒原因,再根據中毒氣體的特性采取合適的搶救方法,同時應報警。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先把中毒人員挪至通風的地方,讓患者休息,如果患者已經昏迷,停止呼吸則應該立即采取人工呼吸

特別注意的是在密閉艙室進行保護焊的時候要防止窒息事故,CO2氣體無色無味,比空氣重,高濃度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和麻痹呼吸中樞。在進行氣體保護焊的時候CO2氣體積聚在艙室的底部,從而造成人體呼吸缺氧。另外,現場熱工作業時,大量的金屬蒸汽也能導致人體中毒。如切割鋅塊時可能導致鋅中毒,所以現場工作時一定要保持通風的良好,如有發現身體不適的情況應立即停止工作,并到通風良好的地方歇息,查找原因,防止中毒事故的發生。

6觸電應急處置方法

觸電現象在現場較為常見,觸電事故通常表現為三大類:電擊、電傷和電磁生理傷害。如發現有人觸電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切斷電源。可以采用關閉電源開關,用干燥木棍挑開電線或拉下電閘。救護人員注意穿上膠底鞋或站在干燥木板上,想方設法使傷員脫離電源。

2)救護人員在救護傷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不準直接用手拖拉觸電者,防止自身觸電;不準用其他金屬或潮濕的物體作為救護工具,應使用絕緣工具,并防止在場其他人員再次觸電;使用絕緣工具應應以單手操作為宜。在傷員未脫離電源前,不準觸碰觸電者身體。

3)脫離電源后立即檢查傷員,發現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4)對已恢復心跳的傷員,千萬不要隨意搬動,以防心室顫動再次發生而導致心臟停跳。應該等醫生到達或等傷員完全清醒后再搬動。

實驗研究和統計表明,如果從觸電后1分鐘開始救治,則90%可以救活;如果從觸電后6分鐘開始搶救,則僅有10%的救活機會;而從觸電后12分鐘開始搶救,則救活的可能性極小。因此當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爭分奪秒,采用一切可能的辦法挽救生命損失!

7燙傷急處置方法

現場發生燙傷事故后要及時上報安全管理人員,情況嚴重要及時報警,同時要掌握一些急救知識用于應急處理。

1)一般燒燙傷害的緊急救護

發生燙傷、燒傷時應沉著冷靜,若周圍無其他人員時,應立即進行自救。首先把燒著或被沸液浸漬的衣服迅速脫下,若一時難以脫下時,應就地到水龍頭下或水池邊,用水澆或跳入水中,周圍無水源時,應用手邊的材料滅火,防止火勢蔓延擴散。自救時切忌亂跑,也不要用手打火焰,以免引起面部、呼吸道和雙手燒傷。

2)化學體表燒傷的救護

被強酸、強堿燒傷時要立即脫下衣服,并用大量自來水或清水沖洗燒傷部位。反復沖洗直至干凈,一般需沖洗15~30分鐘,也可用溫水沖洗。切忌在不沖洗的情況下就用酸性(或堿性)液進行中和,以免大量生熱加重燒傷程度。

3)眼睛化學性燒傷的急救

眼睛中濺入酸液或堿液,由于兩種物質都有較強的腐蝕性,對眼角膜和結膜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化學燒傷,發生應急炎癥。這時千萬不要用手揉眼睛,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沖洗時,可直接用水沖,也可將眼部浸入水中,雙眼睜開或用手分開上、下眼皮,擺動頭部或轉動眼球3~5分鐘。水要勤換,以徹底清洗殘余的化學物質。

8溢油事故應急處置方法

船舶現場經常發生漏油事故,對環境的影響非常的嚴重。有的時候甚至可以發生火災事故。所以在現場要防止溢油事故的發生。當發現漏油事故后要及時通知安全管理人員,若可以的話也同時通知船方,若造成海面大面積污染或情況非常嚴重時要及時報警()或直接撥打安監部經理(座機:8238571,手機:69853)、生產部經理(座機:,手機:67885)電話報警。并且采取適當的措施防止油污進一步擴大,例如:關閉漏油的閥件或者用碎布堵住漏油的管系等。

9食物中毒應急處置方法

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癥狀是劇烈的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癥狀,如口干、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故必須給患者補充水分,有條件的可輸入生理鹽水。癥狀輕者讓其臥床休息。如果僅有胃部不適,多飲溫開水或稀釋的鹽水,然后手伸進咽部催吐。.如果發覺中毒者有休克癥狀(如手足發涼、面色發青、血壓下降等),就應立即平臥,下肢盡量抬高并速請醫生進行治療。當共同進餐后有好多人同時有相同的中毒癥狀,則基本判定為集體食物中毒,這時要及時報警(醫務電話:),救護工作要有條理。還應保留吃剩下的食物,以利于診斷、治療或檢疫。

食物中毒的應急處置:

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時間在一至二小時內,可采取催吐的方法。

2)導瀉。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時間超過二小時,且精神尚好,則可服用些瀉藥,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

3)解毒。例如誤食了變質的飲料或防腐劑,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它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

控制食物中毒的關鍵在于預防,搞好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10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預防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機理是: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對全身的組織細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對大腦皮質的影響最為嚴重。當人們意識到已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時,往往已為時已晚。

當發現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須迅速按下列程序時行救助: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氣略輕,故浮于上層,救助者進入和撤離現場時,如能匍匐行動會更安全。進入室內時嚴禁攜帶明火。迅速將中毒者背出充滿一氧化碳的房間,轉移到通風保暖處平臥,解開衣領及腰帶以利其呼吸及順暢。同時呼叫救護車,隨時準備送往有高壓氧艙的醫院搶救。對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用針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無呼吸則需立即開始口對口人工呼吸。

必需注意,對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這種人工呼吸的效果遠不如醫院高壓氧艙的治療。因而對昏迷較深的患者不應立足于就地搶救,而應盡快送往醫院,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絕不可停止,以保證大腦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腦神經不可逆性壞死。

11人工呼吸

急救中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對口人工呼吸。凡事故造成人體停止呼吸后都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口對口人工呼吸不需任何器械,操作時病人仰臥,頭后仰,將病人衣領解開,腰帶放松,清除口鼻內異物痰液,取出假牙,拉出舌頭,保持呼吸道通暢。操作者一手托起下頜,另一手捏緊鼻孔,先深吸一口氣,再對病人口部用力吹入,如此反復施行。如病人胸壁能隨每次吹氣而舉起,吹氣停止后于病人口部能感到氣流呼出時,即證明人工呼吸有效。人工呼吸每分鐘進行16次。如病人牙關緊閉,不能口對口呼吸則可行口對鼻呼吸。如同時有心跳停止,則可人工呼吸同時作胸外心臟按摩。一般人工呼吸與胸外心按摩比率為1∶4,即作一次人工呼吸,需作4次人工胸外心臟按摩,現場也可以兩人同時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篇2:常見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處置方法

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事故時有發生,倘若事故應急處理方法不當,很容易引發次生事故、關聯事故,從而造成更大的損失。因此,掌握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處置的基本方法十分重要。通常不同的危化品、不同的事故類別必須采取不同的處置方法。

1、易燃液體滅火方法:

撲滅易燃液體火災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滅火器撲救。

撒漏處理:及時用砂土或松軟材料覆蓋吸附后,集中至空曠安全處處理。覆蓋時,要注意防止液體流入下水道、河道等地方,以防污染環境。

2、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滅火方法:

根據易燃固體的不同性質,可用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劑來滅火,但必須注意:遇水反應的易燃固體不得用水撲救,如鋁粉、鈦粉等金屬粉末應用干燥的砂土、干粉滅火器進行撲救;有爆炸危險的易燃固體如硝基化合物禁用砂土壓蓋;遇水或酸產生劇毒氣體的易燃固體,如磷的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包括硝化棉)、氮化合物、硫磺等,燃燒時產生有毒和刺激性氣體,嚴禁用硝堿、泡沫滅火劑撲救,撲救時必須注意戴好防毒面具;赤磷在高溫下會轉化為黃磷,變成自燃物品,處理時應謹慎。

撲滅自燃物品火災時要注意:此類物品滅火時,一般可用干粉、砂土(干燥時有爆炸危險的自燃物品除外)和二氧化碳滅火劑滅火。與水能發生反應的物品如三乙基鋁、鋁鐵溶劑等禁用水撲救;黃磷被水撲滅后只是暫時熄滅,殘留黃磷待水分揮發后又會自燃,所以現場應有專人密切觀察,同時撲救時應穿防護服,戴防毒面具。

撲滅遇濕易燃物品時應注意:此類物品發生火災時,應迅速將未燃物品從火場撤離或與燃燒物進行有效隔離,用于砂、干粉進行撲救;與酸或氧化劑等反應的物質,禁用酸堿和泡沫滅火劑撲救;活潑金屬禁用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撲救,應用蘇打、食鹽、氮或石墨粉來撲救;鋰的火災只能用石墨粉來撲救。

撒漏處理:上述三類貨物撒漏時,可以收集起來另行包裝。收集的殘留物不能任意排放、拋棄。對與水反應的撒漏物處理時不能用水,但清掃后的現場可以用大量水沖刷清洗。

3、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滅火方法:

有機過氧化物、金屬過氧化物只能用砂土、干粉、二氧化碳滅火劑撲救;撲救時應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處理:在裝卸過程中,由于包裝不良或操作不當,造成氧化劑撒漏時,應輕輕掃起,另行包裝,但不得同車發運,須留在安全地方,對撒漏的少量氧化劑或殘留物應清掃干凈。

4、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滅火方法:

撲滅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火災時應注意:氰化物發生火災時,不得用酸堿滅火器撲救,可用水及砂土撲救;滅火人員撲滅毒害品的火災時應根據其性質采取相應的滅火方法。撲救時盡可能站在上風方向,并戴好防毒面具。

撒漏處理:固體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可在掃集后裝入容器中;液體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應用棉絮、鋸末等松軟物浸潤,吸附后收集,盛入容器中。

5、爆炸品滅火方法:

用水冷卻達到滅火目的,但不能采取窒息法或隔離法。禁止使用砂土覆蓋燃燒的爆炸品,否則會由燃燒轉為爆炸。撲救有毒性的爆炸品火災時,滅火人員應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處理:對爆炸物品撒漏物,應及時用水濕潤,再撒以鋸末或棉絮等松軟物品收集后,保持相當濕度,報請消防人員處理,絕對不允許將收集的撒漏物重新裝入原包裝內。

6、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滅火方法:

將未著火的氣瓶迅速移至安全處;對已著火的氣瓶使用大量霧狀水噴灑;火勢不大時,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等滅火器撲救。

撒漏處理:運輸中發現氣瓶漏氣時,特別是有毒氣體,應迅速將氣瓶移至安全處,并根據氣體性質做好相應的防護。人站在上風處,將閥門旋緊。大部分有毒氣體能溶解于水,緊急情況時,可用浸過清水的毛巾捂住口鼻進行操作,若不能制止,可將氣瓶推入水中,并及時通知相關部門處理。

7、腐蝕品滅火方法:

無機腐蝕品或有機腐蝕品直接燃燒時,除具有與水反應特性的物質外,一般可用大量的水撲救。但宜用霧狀水,不能用高壓水柱直接噴射物品,以免飛濺的水珠帶上腐蝕品灼傷滅火人員。

撒漏處理:液體腐蝕品應用干砂、干土覆蓋吸收,掃干凈后,再用水洗刷。大量溢出時可用稀酸或稀堿中和。中和時,要防止發生劇烈反應。用水洗刷撒漏現場時,只能緩慢地澆洗或用霧狀水噴淋,以防水珠飛濺傷人。

篇3:環境污染應急處置方法規程

一氧化碳(CO)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也可以用管路導至爐中、凹地焚之。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帶自吸過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帶空氣呼吸器、一氧化碳過濾式自救器。

眼睛防護:一般不需要特別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戴安全防護眼睛。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實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驗。避免高濃度吸入。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就醫。

滅火方法: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硫化氫(H2S)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150m,大泄漏時隔離30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或使其通過三氯化鐵水溶液,管路裝止回裝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帶過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帶氧氣呼吸器或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及時換洗工作服。作業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氯氣(Cl2)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150米,大泄漏時隔離450米,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將泄漏物導至還原劑(酸式硫酸鈉或酸式碳酸鈉)溶液。也可以將漏氣鋼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廢棄物處置方法:建議把廢氣通入過量的還原性溶液中(亞硫酸氫鹽、亞鐵鹽、硫代亞硫酸鈉溶液),中和后用水沖支下水道。廢水中的氯氣和氯化鋁電解中氯氣回收。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或氧氣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必須佩戴氧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帶面罩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清水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就醫。

滅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處滅火。切斷氣源。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

氨氣中毒(NH3)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150米,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高濃度泄漏區,噴含鹽酸的霧狀水中和、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儲罐區最好設稀酸噴灑設施。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廢棄物處置方法:建議廢料液用水稀釋,加鹽酸中和后,排入下水道。造紙、紡織、肥料工業中的含氨廢料回收使用。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建議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應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