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事故應急搶救措施
一、心肺復蘇急救
概述:心臟驟停亦稱心博驟停,是指各種原因所致的心臟突然停止博動,有效泵血功能喪失,血液循環中斷,引起全身嚴重缺血、缺氧。
一般認為心臟驟停4-6分鐘內,腦細胞仍維持微弱代謝,如積極搶救,病人有可能復活。否則,腦細胞發生不可逆損害而導致死亡,即使心肺復蘇暫時成功,終因腦死亡而失去復蘇意義。
徒手心肺復蘇程序:1、判斷環境是否危險,2、判斷患者反應,3、呼救及報警,4開放氣道,5、人工呼吸,6、人工循環
心臟驟停的判斷:凡清醒者突然意識喪失大動脈(頸動脈、股動脈)博動消失,即可診斷為心臟驟停,應立即搶救。
呼吸驟停的判斷:一看,二聽,三感覺。
心肺復蘇的A、B、C三步驟
A-1、開放氣道和檢查呼吸,2、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進行人工呼吸的先決條件,3、應立即使患者仰臥在堅固的平、地面上,頭側位并清除口腔異物,4、檢查呼吸是否足夠。
B-1、口對口/鼻呼吸(連續吹2口氣、緩慢吹氣每次持續>1秒、有效指征胸廓有起伏即可、通氣頻率10-12次/min<8歲者12-20次/min)現場急救時不一定復蘇器械,所以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是緊急供氧和呼吸復蘇的有效方法。
方法:術者用放在病人前額上保持頭后抑的手拇指,示指緊捏病人鼻孔避免漏氣,另一手托住下額頦,深吸氣后將口唇嚴密包緊病人口部,以中等力量持續吹氣1-1.5min,吹氣量0.8-1.2L(若牙緊閉、則口對鼻孔吹氣)見胸廓抬舉有效,吹氣結束與病人口部脫離的同時放松捏鼻手指,讓起胸廓復位呼出氣體,一般先連續吹氣2次擴張萎陷的肺臟,繼之均勻吹氣頻率10-12次/min。
C-1人工循環:觸摸頸動脈有無搏動1、心前區捶擊在心臟驟停1分鐘內進行復蘇最有價值,術者右手握緊拳頭距胸壁20-30厘米垂直向胸骨下段擊1-2下,如不成功,應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2、胸外心臟按壓,病人仰臥在平地或硬地上,術者一手掌置于病人胸骨下段,另一手壓在該手手背上,肘關節伸直,借助雙手臂和軀體重量向脊柱方向垂直壓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略作停頓后原位放松,但手掌根不能離開原按壓部位,按壓、放松比例約1:1,如此反復進行,頻率為100次/分,胸外心臟按壓必須與人工呼吸同時進行
胸外心臟按壓與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比例:成人30:2,8歲以下單人搶救30:2、雙人搶救15:2,按壓期間,密切觀察病情、判斷效果,有效指標為按壓時可觸及大動脈搏動,測得血壓收縮壓小于等于8.0kPa,發紺改善,散大的瞳孔開始縮小,甚至出現自主呼吸。
心臟按壓要點
心臟按壓部位確定A:1、中指食指沿肋弓向中間滑移,2、中指觸摸到劍突,3、另一手掌根部緊貼食指放在胸骨上,4、四指交叉抬起不接觸胸壁進行按壓。
心臟按壓部位確定B:1、簡單的定位方法成人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交叉點處為心臟按壓部位
姿勢
按壓與放松間隔相等:1、用力法幅度4-5厘米,按壓時每分鐘換人一次2、快速壓100次/分鐘、盡量不間斷,
幅度及頻率
成人患者30:2,8歲以下單人搶救30:2、雙人搶救15:2按壓有效指證:觸到脈搏瞳孔逐漸縮小、口唇轉紅、有自主呼吸現象。
二、觸電急救
1.立即切斷電源,或用不導電物體如干燥的木捧、竹竿、干布等物品使傷員盡快脫離電源,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觸電傷員,防止自身觸電而直影響搶救工作。
2.當傷員脫離電源后,應立即檢查傷員全身情況,特別是呼吸與心跳,發現呼吸與心跳停止時,應立即現場就地搶救。
3.心肺復蘇的搶救一定要持續到底。
4.處理電擊傷病員時,應注意有無其他損傷,如觸電后強離電源或自高空跌下發生顱腦腔外傷,血氣胸內臟破裂、四肢、骨盆骨折等,有外傷、灼傷均同時須處理。
5.現場搶救中,不要隨意搬動傷員,以免加重傷情及延誤搶救時間,除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并在背部墊以平硬闊木板外,應繼續搶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繼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在醫務人員來接替救治前不能中止,
6.如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上高壓導線且尚未確證線路是否帶電,救護人員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前,不能接觸斷線點8-10米范圍內,防止跨步電壓傷人,只有在確證線路不帶電才能將觸電者離開線路,就地進行急救。
三、創傷急救
1.創傷急救的基本要求
1.1創傷急救原則上是先搶救,后固定,再搬運。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傷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醫院救治的,應立即做好保護傷員措施后送醫院救治。
1.2搶救前先使傷員安靜躺平,判斷全身情況和受傷程度,有無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1.3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過多而休克。外觀無傷,但呈休克狀態,神志不清,或昏迷,要考慮胸、腹部內臟或腦部受傷的可能性。
1.4為防止傷口感染,應用清潔布片覆蓋傷口。救護人員不得用手直接接觸傷口,更不得在傷口內填塞任何東西或隨便用藥。
1.5搬運時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腰部束在擔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運時傷員頭部在后,上樓、下樓、下坡時頭部在上。搬運時應嚴密觀察傷員,防止傷情突變。
2.止血
3.1傷口滲血:用較傷口稍大的消毒紗布數層覆蓋傷口,然后進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較多滲血,可再加繃帶適當加壓止血。
3.2傷口出血呈嘖射狀或鮮紅血液涌出時,立即用清潔手指壓迫出血點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斷,并將出血肢體抬高或舉高,以減少出血量。
3.3用止血帶或彈性較好的布帶等止血時,應先用柔軟布片或傷員的衣袖等數層墊在止血帶下面,再扎緊止血帶以剛使肢端動脈搏動消失為度。上肢每60分鐘,下肢每8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鐘。開始扎緊與放松的時間均應書面標明在止血帶旁。扎緊時間不宜超過四小時。不要在上臂中三分之一處和幗窩下使用止血帶,以免損傷神經。若放松時觀察已無大出血可暫停使用。嚴禁用電線、鐵絲、細繩等作止血帶使用。
3.4高處墜落,撞擊、擠壓可能有胸腹內臟破裂出血。受傷者外觀無出血但常表現面色蒼白,脈搏細弱,氣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煩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狀態,應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溫暖,速送醫院救治。若送院途中時間較長,可給傷員飲用少量糖鹽水。
3.骨折急救:
3.1肢體骨折可用夾板或木棍、竹桿等將斷骨上、下方兩個關節固定,也可利用傷員身體進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動,以減少疼痛,防止傷勢惡化。
3.2開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凈布片覆蓋傷口,然后速送醫院救治。切勿將外露的斷骨推回傷口內。
3.3疑有頸椎損傷,在使傷員平臥后,用沙土袋(或其它代替物)放置頭部兩側使頸部固定不動。必須進行口對口呼吸時,只能采用抬頦使氣道通暢,不能再將頭部后仰移動或轉動頭部,以免引起截癱或死亡。
3.4腰椎骨折應將傷員平臥在平硬木板上,并將腰椎軀干及二側下肢一同進行固定預防癱瘓,搬運時應數人合作,保持平穩,不能扭曲。
4.顱腦外傷:
4.1應使傷員采取平臥位,保持氣道通暢,若有嘔吐,應扶好頭部和身體,使頭部和身體同時側轉,防止嘔吐物造成窒息。
4.2耳鼻有液體流出時,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輕輕拭去,以利降低顱內壓力。也不可用力擤鼻,排除鼻內液體,或將液體再吸入鼻內。
四、高溫中暑急救
1.烈日直射部,環境溫度過高,飲水過少或出汗過多等可以引起中暑現象,其癥狀一般為惡心、嘔吐、胸悶、眩暈、嗜睡、虛脫,嚴重時抽搐、驚厥甚至昏迷。
2.應立即將病員從高溫或日曬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或20-25℃空調房休息。用涼水擦浴,濕毛巾覆蓋身體,電扇吹風,或在頭部置冰袋等方法降溫,并及時給病人口服鹽水。嚴重者送醫院治療。
五、有害氣體中毒急救
1.氣體中毒開始時有流淚、眼痛、嗆咳、咽部干燥等癥狀,應引起警惕。稍重時頭痛、氣促、胸悶、眩暈。嚴重時會引起驚厥昏迷。
2.懷疑可能存在有害氣體時,應即將人員撤離現場,轉移到通風良好處休息。搶救人員進入險區必須帶防毒面具。
3.已昏迷病員應保持氣道通暢,有條件時給予氧氣吸入。呼吸心跳停止者,按心肺復蘇法搶救,并聯系醫院救治。
4.迅速查明有害氣體的名稱,供醫院及早對癥治療。
六、燒傷急救
1.電灼傷、火焰燒傷或高溫氣、水燙傷均應保持傷口清潔。傷員的衣服鞋襪用剪刀剪開后除去。傷口全部用清潔布片覆蓋,防止污染。四肢燒傷時,先用清潔冷水沖洗,然后用清潔布片或消毒紗布覆蓋送醫院。
2.強酸或堿灼傷應立即用大量清水徹底沖洗,迅速將被侵蝕的衣物剪去。為防酸、堿殘留在傷口內,沖洗時間量一般不少于10分鐘。
3.未經醫務人員同意、灼傷部位不宜敷搽任何東西和藥物。
4.送醫院途中,可給傷員多次少量口服糖鹽水。
七、化學燒傷急救
1.立即脫去被污染衣物
2.大量流動水沖洗創面,越早越好,宜用冷水。沖洗時間不能少于30分鐘。
3.遇水生熱的化合物如生石灰、四氯化鈉等必需先將其拭去,然后再用水徹底沖洗。
4.創面做簡單包扎,防止二次污染。
5.迅速查明燒傷物名稱,供醫生及時對癥治療。
八、燙傷急救
1.用冷水局部降溫10分針。此法同時可以沖洗掉熱的液體,并用一塊干凈、潮濕的敷料覆蓋。
2.傷處腫脹時,去掉手表、手鐲、戒指等,將敷料輕輕固定包扎,不要施壓。
3.除非燙傷很小,否則一定送傷者去醫院。
九、動物咬傷急救
1.蛇咬傷;
1.1毒蛇咬傷后,不要驚慌、奔跑、飲酒,以免加速蛇毒在人體內擴散。
1.2咬傷大多在四肢,應迅速從傷口上端向下方反復擠出毒液,然后在傷口上方(近心端)用布帶扎緊,將傷肢固定,避免活動,以減少毒液的吸收。
1.3有蛇藥時可先服用,再送醫院救治。
2.犬咬傷
2.1犬咬傷后應立即用濃肥皂水沖洗傷口,同時用擠壓法自上而下將殘留在傷口內唾液擠出,然后再用碘酒涂搽傷口。
2.2少量出血時,不要急于止血,也不要包扎或縫合傷口。
2.3盡量設法查明該犬是否為“瘋狗”,對醫院制訂治療計劃有較大幫助。
篇2:夏季危險化學品儲存的安全措施(五)
夏季危險化學品儲存的安全措施(五)
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地面溫度高達32~42。C。炎熱的氣候條件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儲存威脅很大。危險化學品火災也多發生在炎熱的夏季。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溫度升高使危險化學品體積增大,壓力增大
熱脹冷縮是物體的一般物理現象。易燃液體的膨脹系數普遍比較大,儲存在密閉容器中,受熱后體積容易膨脹,同時蒸氣壓增加,使容器內部壓力增大,若超過了容器所能承受的壓力,就會造成容器故障,甚至炸裂。高溫季節盛裝易燃液體的鐵桶出現“鼓桶”現象以及玻璃容器的炸裂現象都是由于受熱膨脹所致。如果容器是敞口,液體膨脹超過其容量就會外溢,發生跑、冒、滴、漏現象。例如,液化石油氣體積膨脹系數是水的11~17倍,其體積受溫度的影響較大,所以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氣時,禁止用沸水加熱或烘烤。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除了采取防熱降溫措施以外,還要控制灌充量,即按規定的充裝系數進行灌裝。
就氣體而言,其膨脹系數就更大了。氣體一般都是裝在鋼瓶里的,隨著溫度的升高,鋼瓶內的壓力就會增大。例如氧氣瓶O。C時,瓶內壓力為150kg/cm;溫度升高到54.6℃時,壓力就升到180kg/cm2。壓力過高,鋼瓶就有爆炸的危險。
二、溫度升高使液體的蒸發速度加快
易燃液體蒸發能力的大小不但與液體本身的性質有關,而且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更大,其中溫度對它的影響更重要。溫度越高,易燃液體蒸發越快,液面上蒸氣濃度越大,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的可能性就越大,火災爆炸危險性就越大。不同液體的蒸發速度因溫度、沸點、比重、壓力的不同而不同。易燃液體蒸發的難易程度用沸點來表示,沸點越低,表明該液體的蒸發性越強。有些易燃液體的沸點是很低的,如在常壓下,汽油的沸點是50。C,如環境溫度超過其沸點,就容易發生危險。
三、溫度升高加速氧化分解和自燃
由于受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許多危險化學品受熱后容易分解,放出氧氣甚至氧原子,使其它物質氧化,同時放出大量的熱。如果通風不良,熱量積聚不散,致使溫度升高,又會加快氧化速度,產生更多的熱,促使溫度繼續升高,當溫度達到物質的自燃點時物質就會自燃起火。有些自燃點較低的物質如黃磷(自燃點為30。C),如果不妥善保管,夏季氣溫超過它的自燃點時,遇空氣就能自燃起火。
夏季防止危險化學品事故,關鍵是要防熱降溫。具體措施有:
1.要有合格的危險化學品倉庫
危險化學品倉庫應采用不導熱的耐火材料做屋頂和墻壁的隔熱層,屋檐要適當加長,以阻止陽光射入倉庫;庫墻要適當加厚,常開窗,采用間接通風洞,設置雙層門,雙層屋頂;窗玻璃漆成藍色或選用磨砂玻璃。
2.危險化學品要分類存放
化學危險品一般分為爆炸性物品、遇水燃燒物品、自燃性物品、易燃固體、易燃和助燃氣體、腐蝕性物品、氧化劑等。對這些物品要分類、分庫、分件、分架存放,嚴禁把各種性質互相抵觸、滅火方法不同、容易引起自燃的物品混放在一處。儲存物品時堆垛不可過高、過大、過密,垛與垛之問;垛與墻、柱、屋梁、電燈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并留有消防通道,不得超量儲存。
3.要嚴格控制溫度
為倉庫設貯水屋面或在倉庫屋面上設置冷卻水管,氣溫在30“C以上時噴水降溫,使倉庫內溫度保持在28。C以下。在倉庫屋頂鋪石麻袋,能增加屋頂的隔熱性能,也可將庫房屋頂、外墻和窗戶玻璃涂成白色,利用白色對陽光的反射作用,減少輻射熱的吸收,達到降溫的作用。根據物品性質和包裝情況,還可以在倉庫地面上澆井水、放冰塊,有條件的安裝空調進行降溫。有的倉庫可在早晚和夜間開窗通風,放進冷空氣,中午關閉門窗,防止熱空氣進入。
4.對露天堆場和貯罐采取降溫措施
桶裝的易燃液體,應放在建筑物內,以防太陽直接照射。在特殊情況下需要臨時露天存放的,應采用不燃材料搭建遮陽棚,有時要用皮管定時噴水降溫。桶內一般只盛裝容積的90%95%,留有5%~10%的空間,這樣能防止桶內危險化學品受熱膨脹而發生燃燒或爆炸事故。貯罐頂部應設置降溫裝置,在氣溫達到30。C以上時,開啟冷卻水泵進行噴淋降溫。貯罐也不能裝得太滿,需留出5%~10%的容積空間。
5.應有防雷設施
危險化學品倉庫,一般都設在本單位或城市的邊緣地區,與周圍的其它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倉庫周圍就形成了空曠地帶,容易遭受雷擊。因此,倉庫要安裝避雷裝置,以防止雷擊而引起火災事故。
篇3:易燃有毒化學品使用安全措施
易燃、有毒、化學品使用安全措施
a)單獨庫存,有明顯標識,且遠離辦公區、生活區及木工房。所有材料均要將品種、數量記錄詳細;
b)有毒物的施工,應保持通風;
c)施工現場應有滅火器械;
d)剩余材料及時回收,單獨存放、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