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某公司事故報告調查處理程序

某某公司事故報告調查處理程序

2024-07-15 閱讀 9199

某公司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程序

1.目的

為了建立一個有效的事故處理機制,對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故,盡可能地開展事故調查,做好事故報告和處理工作,并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減少事故損失,特制定本程序。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范圍內的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

3.職責

3.1人資行政部負責各類事故的統計,并主管、協調或監督各類事故的調查報告和處理工作,確保該程序的有效運行。

3.2事故部門對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故,又根據本程序要求盡可能快地進行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工作,并確保工作有效。

4.工作程序

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遵守科學的原則。

4.1事故報告

事故報告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門、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4.1.1事故發生后,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直接或逐級報告企業負責人。

4.1.2發生輕傷事故,應立即報告班組長、安全員、廠長、人資行政部;發生重傷事故,除報告公司領導外,應立即報告工會;發生傷亡事故,人資行政部除按上述要求進行報告外,應在2小時內向當地勞動部門、監察部門、工會組織報告。

4.1.3重、特大事故發生后,在報告的同時,應按《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要求,開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擴大。

4.1.4發生火災事故后,應立即向公司消防小分隊報警;發生生產、設備、交通事故后,應立即向公司職能部門報告。

4.1.5當公司職工確認患有職業病后,人資行政部應負責填寫“職業病報告卡”,并按有關規定上報公司總經理或董事長。

4.2事故調查

4.2.1輕傷事故及一般事故由廠長負責調查,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并于三日內將調查報告報安全處或公司其他職能部門。

4.2.2重傷事故由公司OHS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員組織生產、技術、安全等有關人員以及工會成員參加的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4.2.3死亡事故由公司、公司主管部門會同勞動部門、公安部門、監察部門、工會組成的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重大傷亡事故,應按《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進行調查。

4.2.4非傷亡的重大、特大事故由OHS管理者代表組織有關安全、生產、設備、技術、工會、后勤等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并在10日內寫出事故調查報告書。

4.2.5人資行政部負責組織職業病原因的調查工作,必要時成立調查組。對職業病的發病原因、病情、防范或應急措施等提出書面報告,報OHS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或上級主管部門。

4.2.6事故調查組成員應符合下列條件:

a.組長由公司OHS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員擔任。

b.具有事故調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專長。

c.范圍應盡可能滿足事故調查的需要。

4.2.7事故調查組的職責:

a.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和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情況。

b.確定事故責任者。

c.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建議。

d.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4.2.8事故部門應盡可能地為事故調查組提供方便,不得干涉事故調查組的正常工作。

4.3事故處理

4.3.1事故調查組提出的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建議,應先由事故部門負責處理,并把處理意見上報公司人資行政部或其他職能部門。

4.3.2對于重傷、死亡或非傷亡的重、特大事故,OHS管理者代表應組織、主持召開事故現場會,與會人員應包括事故單位相關人員及生產、技術、安全、設備、工會等有關負責人。

4.3.3事故處理應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防止類似事故發生。

4.3.4公司人資行政部及生產、設備等職能部門,對已經結束的事故處理結果,以通報形式,下發各部門,以達到事故預防的目的。

4.3.5對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

a.患有職業病職工應享受的待遇,按《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執行。

b.人資行政部應根據禁忌癥的要求,對職業病患者安排合適的工作崗位,并辦理相關手續。

c.公司工會有權監督檢查患職業病的職工有關待遇的落實情況,并確保職工的合法權益。

5.相關文件

安全生產管理標準

6.相關記錄

事故管理記錄卡

職工因工傷亡登記表

火災事故報告

7.附錄

事故調查報告

事故發生時間

地點

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

事故發生經過

事故原因及性質

處理意見和建議

防范措施

調查組成員簽名

日期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統計調查處理制度

一、安全生產事故的報告:

1、工作中發生事故,應積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態的擴大,并保護好現場,立即向站領導報告。

2、站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應及時趕到事故現場進行處理,對發生或有可能發生危急情況的,迅速進入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程序。

3、對各類事故要按照“四不放過”即: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并根據事故的性質和造成的損失危害程度,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4、工作人員不準以任何理由,隱瞞事故,若隱瞞事故,一經發現,按相關規定從重處罰。

5、對需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的事故,按規定時效以單位名義及時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二、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1、單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后,應認真接受并配合有關人員的事故調查,事故的調查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事的原則,應積極配合有關人員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的經過、原因、損失,查明事故性質,認定事故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2、安全生產事故調查結束后,應認真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事后的處理工作,有關資料歸檔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