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某大學學生衛生保健傳染病預防管理辦法

某某大學學生衛生保健傳染病預防管理辦法

2024-07-15 閱讀 3946

某大學學生衛生保健及傳染病預防管理辦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高等學校醫療保健機構工作規程》的有關規定,為保障和維護在校學生的身體健康,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在校園內的傳播,結合學校實際,特制訂本辦法。

一、指導思想

學校學生的衛生保健及傳染病預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治原則,以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為宗旨,全面實施學校學生的衛生保健和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

二、管理措施

(一)學校公共場所衛生管理

學校公共場所是學生生活、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為保障學生在學校公共場所的衛生安全,加強學校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是學校衛生保健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1.學校公共場所的管理或經營單位應重視衛生管理工作,強化衛生管理措施,逐級建立健全必要的衛生管理制度,落實責任制,為學生提供安全衛生的學習、生活場所,防止危害學生健康的情況發生。

2.學校公共場所的管理或經營單位的負責人對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負全面責任,對專管人員要進行衛生知識培訓,對存在的衛生問題應積極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3.凡在公共場所直接為學生提供服務的人員,從業前必須經過健康查體,并取得衛生行政機構核發的"健康合格證"。

4.學校內凡新建、擴建、改建的公共場所,其地址、設計應符合衛生標準,并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5.學校學生餐廳要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加強飲食衛生管理,杜*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6、學校后勤管理部門要加強學校公共衛生設施的改造和環境衛生建設,加大對污水、污物、糞便無害化處置,清除鼠害和蚊、蠅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二)學生的健康查體

1.嚴把入學查體關。校醫院要嚴格按照教育部、衛生部規定,嚴格把關,認真做好新生的入學體檢工作,制訂新生入學查體管理規定,對不符合入學條件的學生,要提出休、退學建議。

2.加強傳染病追蹤監測。校醫院對在查體中發現的符合入學就讀條件,但又是陽性感染者的學生,要進行登記、跟蹤觀察、隨訪,建立跟蹤查體檔案,防止疾病的發生和傳播,一旦發現學生發病且不符合就讀條件時,及時提出休、退學建議,由相關部門辦理休、退學手續。

3.做好學生體質調研。學校每年對在校學生按照國家大學生體育達標標準和體質調查要求進行指定項目的查體。

4.認真完成畢業查體。按照教育部規定,學校每年組織應屆畢業生進行統一的畢業查體,畢業查體結果存入學生本人檔案。

(三)學生預防接種

根據我校近幾年來傳染病發病情況,按照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免疫規劃的要求,實行大學新生預防傳染病疫苗接種制度。

1.新生入學時必須接種下列衛生行政部門列入免疫計劃的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風疹疫苗。學校將根據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隨時調整接種疫苗的種類。

2.校醫院要為接種疫苗的學生建立疫苗接種卡,并密切觀察疫苗接種者的反應。

3.入學前已經接種某種疫苗,申請免予接種的大學新生,要提供當地衛生防疫部門的書面證明和相關接種資料。

4.新生的預防接種疫苗通知單(包括疫苗接種種類、收費標準)隨大學錄取通知書發放給學生。

5.不參加學校組織的疫苗接種,又不能提供免種資料的學生,如發生感染,后果自負;惡意造成他人感染的,追究責任。

6.在校大學生可在自愿的基礎上到校醫院進行疫苗接種,由校醫院辦理接種手續并統一組織接種和建立疫苗接種卡。

(四)學生傳染病管理

1、在校學生要配合學校做好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參與學校防治傳染病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愿服務和捐贈活動。

2.對已發傳染病的學生,各單位應立即督促學生到校醫院就診,并協助學生辦理住院手續;校醫院要給予積極的院內治療或辦理轉院手續,以保證患病學生的及時治療、康復和避免交叉感染。

3.各校區醫院對住院的傳染病患病學生,要加強隔離措施,不允許患病學生私自回班級、宿舍學習、休息,要密切觀察學生病情發展,給予積極、有效的搶救和治療,并及時報告學校,需報當地疾病控制部門的傳染病,要按規定時間上報。

4.患肺結核、乙(丙)型肝炎等慢性傳染性疾病學生,應在確診后辦理住院的同時辦理休學手續。

5.對轉院的傳染病患病學生,各學院(單位)要保持與患病學生的聯系,隨時掌握患病學生的治療情況,并將學生診療的情況隨時通報校醫院。

6.患慢性傳染性疾病并辦理休學的學生,待休學期滿經校醫院復查合格后方可復學;患急性傳染病的學生痊愈后,需憑住院單位的治愈證明,經校醫院復查合格后,回校就讀。

7.對已患傳染病的學生、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學院及有關單位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解決學生實際困難,幫助學生恢復健康。

8.一旦發生學生傳染病暴發流行,要立即啟動學校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

(五)廣泛開展大學生健康教育活動

1.將包括艾滋病在內的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納入學生必修課,保證教學時數和教學效果。

2.在學校范圍內開設健康與衛生知識通選課,作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3.學校宣傳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學生社團組織、醫療衛生部門等要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傳染病預防、衛生保健與健康等系列教育活動,使廣大學生了解傳染病的基本知識,提高防病意識,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

4.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學校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活動,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5.學校根據季節特點和疾病流行情況,為學生開展衛生健康知識的系列專題講座活動。

(六)大學生體質監測工作

1.認真落實《SD大學〈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細則》(試行),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2.校醫院根據大學生體質監測情況分析學校學生的健康狀況,提出健康促進的建議。

(七)學生的食品衛生安全管理

1.根據教育部、衛生部《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進一步完善《SD大學食品衛生安全管理辦法》,切實加強對飲食服務、餐飲經營單位的衛生監督和管理。

2.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開展學生飲食衛生安全教育,按季節確定不同的飲食安全教育內容,通過各種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食品衛生安全教育宣傳活動,

提高學生飲食衛生安全意識,樹立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3.定期組織有學生代表參加的學校飲食衛生安全檢查,讓學生直接參與學校的食品衛生管理。

4.建立學校食品衛生安全信息溝通、反饋機制,做好突發事件處理工作。

(八)建立健全大學生衛生保健和預防傳染病信息管理網絡。

1.各學院、班級、宿舍設立衛生員,負責本單位衛生、傳染病情況的登記和監督;實行學生缺勤、缺課監測制度,一旦發現缺勤、缺課的學生,要弄清學生缺勤、缺課的原因,懷疑為傳染病的,應立即報告上一級衛生員,并督促病人到校醫院就診。

2.建立學校乙肝病毒攜帶者人群的網絡管理系統,校醫院根據每年新生入學體檢情況,對病毒攜帶者進行登記管理,對陽性感染者密切觀察和隨訪,并與學生輔導員溝通信息,構建防范管理網絡。

3、學校校醫院及其他有關單位在進行學生衛生保健和預防傳染病信息管理工作中不得泄露涉及學生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和資料。

4.設立學校預防傳染病監督、咨詢電話,接受對傳染性疾病疫情的舉報和咨詢。

5.完善學生傳染病信息監測報送制度。學校根據傳染病的發病季節和疫情,確定信息報送的內容及報送辦法,以便學校隨時掌握、了解學生傳染病發病信息,采取相應措施。

三、責任追究

學校每年組織開展全校學生保健和預防傳染病工作的督導、檢查,對在學生衛生保健和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因管理不當、措施不到位,隱瞞信息,造成學生衛生保健與預防傳染病工作失誤的,要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四、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由醫院與衛生管理處負責解釋。

篇2:學院(學校)預防和控制學校傳染病流行常規工作制度

學院(校)醫衛中心預防和控制學校傳染病流行的常規工作制度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切實做好學校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保障師生身體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切實加強對師生進行預防傳染病的宣傳教育,普及預防傳染病的知識,不斷增強師生的衛生防病意識和維護社會公共衛生的責任感。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櫥窗板報、輔導講座、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教育廣大師生做到“四勤”、“四不”、“一報告”。即:勤洗手臉、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不隨地吐痰、不喝酒抽煙、不共用毛巾、不要過度緊張和疲勞;發現傳染病可疑者立即報告。根據傳染病流行季節的特點,每年至少集中開展兩次以預防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病為重點的衛生宣傳教育活動。冬春季以預防流感、麻疹、風疹、非典等呼吸道傳染病為主,夏秋季以預防痢疾、傷寒等消化道傳染病為主。

二、認真落實“四早”措施,確保疫情預防和控制無漏洞、無死角。

早發現:積極做好門診傳染病疫情排查工作,及早發現傳染病,若發現有傳染病早期癥狀者要督促其立即到指定醫院就診。認真做好師生健康體檢工作,及時發現肝炎、結核等傳染病。

早隔離:對確認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癥狀者,立即采取隔離措施。同時,根據傳染病類型和傳染性強弱的情況,必要時對與病人接觸人員進行相應隔離。

早報告:校醫為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在確認疫情的第一時間內向院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并按照規定要求做好疫情登記、分析和整理工作。

早治療:對確認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癥狀者,根據不同類型傳染病,及時將病員送指定醫院隔離治療或在家隔離治療。同時,要跟蹤了解病員病情進展情況,并在當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導下,對病人所在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如發生大面積疫情時,對與病人接觸過的其他人員進行預防性投藥,并對傳染病員活動過的場所進行防疫消毒。

三、定期做好對辦公室、教室、宿舍、圖書館、計算機房、實驗室等人員集中場所進行預防性消毒指導工作,按規定要求統一配置發放消毒藥劑。通常情況下,要注意督促勤開窗通風,以保持良好的室內環境。

四、醫務室要備有專用留觀用房、紫外線消毒燈、消毒藥品和消毒器材等。同時,還要配備必要的常規急救或應急藥品及用品,急病員之所急,想病員之所需。

五、一旦發生傳染病流行,要按照《學院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預案》的要求進行工作,及時采取相應的隔離、消毒和醫療救護等措施,對易受感染的人群采取應急接種、預防性用藥、群體性防護等措施。同時,還要有醫務人員趕赴病員就診醫院,及時了解病情,并立即向院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報告。

六、在當地疾控中心的指導下,積極組織注射甲肝疫苗等預防性接種工作,保護易感人群,防止肝炎等傳染病在學校暴發流行。

七、扎實做好預防傳染病的基礎工作,整治環境,除害滅病,對學校環境衛生及除四害工作進行醫務監督與指導。

八、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工作,認真落實傳染病防控工作責任制和首問責任制,做好各項臺帳記錄,確保臺帳規范齊全。

九、本制度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3:學生常見病傳染病預防控制制度

一、學校對學生常見病及傳染病采取預防為主的原則。

二、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安全聯絡員任副組長,班主任為成員組成的學生常見病及傳染病預防控制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三、學校按照國家規定,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健康查體并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并負責將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和醫生的建議及時通知學生家長。

四、學校不斷加強學校校醫,保健教師的配備和培訓,加強學校衛生基礎設施,按照課程方案規定,對學生進行有關專題性教育。

五、學生或教職工在家中發生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不得帶病上學、上班。在校內出生傳染性疾病要立即到隔離室休息,需轉院的立即轉傳染病醫院。

六、學校發生傳染性病時,學校領導小組應急時處理。必要時,送定點醫院診治。

七、學校發生烈性傳染病時,報請區科教委批準實行全校停課,具體做到:

1、封鎖疫區;2、疫區消毒;3、疫情調查。

八、學校領導發現傳染病后,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疫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