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中心校教師工作制度

中心校教師工作制度

2024-07-15 閱讀 2877

中心校教師工作制度

1.全體教師必須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敬業愛崗,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強師德修養,為人師表,按時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將德育寓于各科教學之中。

2.教師要更新觀念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熟悉本科課程標準和教材,把握重難點,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3.教師要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向課堂要質量,開展集體備課,相互聽課評課,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實驗報告和經驗材料。

4.教師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離職守,遵守作息制度,按時上下班,做到不礦工不缺勤,特殊情況履行請假制度。

5.施行簽到制,每天上下午預備前簽到,不準代簽

6.認真備課,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不上無準備的課。必須做到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中途不離開教室。

7.教師必須做到課前五分鐘到教室門口等待上課,不準上課信號停止后才走進教室,輔導課實行守班制,不準中途離開課堂,更不準私自讓學生提前放學。

8.學生作業要適量并及時處理,批改要認真規范,批語要誠懇,具有指導性、啟發性。具體要求是:作文周記間周一篇,數學每天批改一次,副科每周批改一次。

9.輔導學生要熱心、耐心、細致、周到、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0.教師要愛護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學業上的嚴父,生活上的慈母,不歧視驅趕差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11.凡工作期間不得隨意外出,有事必須履行請假手續,否則按曠工論處。

12.凡上課或辦公時間不得議論與教學無關的事情,不做私事,更不準串辦公室閑聊,以免影響別人辦公。

13.嚴格按課程表上課,特別是體育課不準在校園里游戲,更不準撒手不管或提前放學。

14.凡開會或學習、聽課不遲到、不礦會,不準帶孩子,記好筆記,對布置的任務要雷厲風行,圓滿完成任務。

15.凡學校組織的教研、文體、勞動要按時參加,不得無故缺席。

16.堅持辦公制度,根據季節變化,適時調節上下午第四節。

17.全體教師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為人師表,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不將不良的社會風氣帶進學校,不穿奇裝艷服。

18.堅持每周一上午第一節的例會制度,以便加強認識、溝通思想,總結上周的工作,并布置本周的教學教研工作。

19.全體教師要盡心盡力的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獻計獻策,為學校爭取榮譽,進一步擴大知名度。

20.根據上級精神和我校的實際,按學科設崗聘任,學校與教師簽訂聘任合同。

21.全體教師要預備前30分鐘到校,值周教師按時開門落鎖。

22.建立正常的學習制度,單周周三下午第四節業務學習,雙周周四第四節政治學習,學習時不礦會不遲到并做好筆記。

23.教師每學期配發的寫字用品應按時足額完成,硬軟筆每周一張,學校定期檢查展評。

24.強化五項基本訓練,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培訓、繼續教育培訓,在加強三字、一畫、一話基本功的基礎上,切實鍛煉微機操作、課件制作等具有時代特色的基本功,充分利用遠程教育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師素質的加強,加強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25.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讓教師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學校每年為教師訂閱的教育教學刊物報銷一半費用,致力于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篇2:P校教師培訓制度

某校教師培訓制度

1.對新分配的青年教師入校后,用兩周時間進行上崗前的培訓。從備課、上課、寫教案、班級管理、培養小干部等方面進行講授,為幫助青年教師更快地過好備課關、課堂教學關、班級管理關打下堅實的基礎。

2.組織青年教師拜師活動。青年教師入校后要向他們引薦三師,即:領導師傅、黨員師傅、業務師傅。師傅要從思想上、業務上全面幫助與關懷青年教師。

3.每月組織一次青年教師業務培訓,由學校教研室組織有經驗的教師主講。

4.每學期初、末分別召開青年教師會議,宣讀青年教師工作計劃,總結青年教師工作,寒暑兩假期要適當布置學習內容。

5.組織青年教師積極參加校、區、市、省教委開展的各種類型的教學競賽活動,做到在活動中培養,在活動中幫助提高。

6.每學期在青年教師中開展積極的課堂教學賽、說課、粉筆字基本功比武活動,教研組強化平時幫練活動,"三師"不放松對青年教師的輔導、督促與檢查。

7.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聽課和參加業務講座。

8.每學年召開一次青年教師家長座談會,匯報青年教師工作征求家長意見。

9.關心青年教師,提高青年教師的文化素質,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業余文化進修學習,學校在排課上給予支持,時間上給予保證。

10.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文化業務學習從嚴要求,每月檢查一次教案、作業批改及業務理論學習筆記。

11.按照學校聽課制度和要求,堅持對青年教師的聽課,并及時講評。

12.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實驗專題的研究,做研究課,寫實驗方案,寫實驗報告,總結實驗體會。

篇3:一道小學教師考核評價制度

街道小學教師考核評價制度

為了更好地落實有關師資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根據上級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特制定此評價制度。

一、考核評價目的和原則

(一)目的

用新的教育觀念評價,建立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等,幫助全體教師不斷提升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原則

1、發展性原則,必須關注教師發展的要求,將教師的參與、變化和發展過程作為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評價過程成為全體教師主動、終身發展提高的過程。也成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過程。

2、全面性原則,既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發展,也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提高,既要評估教師的工作業績,又要重視教師的工作過程;既要體現教師的群體協作,共性發展,又要尊重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個體差異。

3、多元性原則,評價主體要多元化,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建立以教師自評為準,學校領導、同事、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多向溝通的教師評價機制;評價方法,途徑多樣化,建立以校為本,以教研為基礎的教師崗位工作評價方式,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

4、可行性原則,既體現評價目標的共性要求,又考慮到地域環境和學校條件的差異,探索利于教師自評和他評的評價方法。

二、考核內容和標準:

(一)對工作人員的考核,從德、能、勤、績四方面進行,重點考核工作實績。

德:是指政治、思想、師德修養和職業道德的表現。

能:是指教育理論、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研究的水平及實際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勤:是指工作態度,勤奮敬業及出缺勤情況。

績:是指工作的數量、質量、效益和貢獻。

(二)考核標準以各單位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工作質量、工作任務及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為基本依據。

(三)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

各等次的基本標準是:

優秀: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及政策,模范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精通本職工作業務,工作勤奮,有改革創新精神,教育教學工作效果顯著,成績突出。

合格: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熟悉或比較熟悉本職業務,工作積極,能夠完成工作任務。

基本合格:政治、業務素質一般,工作能力較弱,工作作風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工作中有失誤,但未造成嚴重后果。

不合格:政治業務素質較差,難以適應工作要求或工作責任心不強,不能完成工作任務或在工作中造成嚴重失誤。

三、評價內容

1、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教學,與時俱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上進,樂于奉獻;公正、誠懇、具有健康心態和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2、了解和尊重學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評價學生;尊重學生,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全體學生充分參與學習,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贏得學生信任和尊敬。

3、教學能力。能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確定教學目標,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選擇利用校內外學習資源,設計教學方案,使之適合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等;善于與學生共同創造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4、交流與反思。積極、主動與學生、家長、同事進行交流和溝通,能對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制定改進計劃。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嚴謹自律,熱愛學習。

四、評價方式和途徑

教師自評:

應用自評量表、教學反思、階段性工作總結、個案分析等自我反思方式,與可比對象比較,要求能經常地反思,自覺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客觀地分析別人的評價意見,確定自我發展目標,實際可持續性發展。

同事互評:

應用教學案例分析和研討、說課、聽課與評課、述職測評或展示成長記錄等交流方式,調查問卷或互評量表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建立教師教學個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為單位進行互評,互評應持真誠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形成團結氛圍,促進共同成長。

領導評價:

應用面談、座談會、評課或教師述職等交流方式,日常觀察、常規檢查記錄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領導評價時要實事求是,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關注教師個體差異和工作特點,體現關懷,注重發現教師的閃光點和進步,幫助教師樹立自信心,實現自我發展。

學生評價:

應用問卷調查、學生作業、學生成長冊填寫或個別征求意見等調查方式,師生對話等交流方式進行。要求評價前應讓學生了解評價目的、內容、過程、程序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評價工具,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講真話、實話,適當顧及學生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不同接納程度,以大多數學生的意見為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