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學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規劃
鄉第一小學“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規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長的戰略高度出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場所建設,改善農村留守兒童課外活動條件,學校、家庭、社會相配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基本建立起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健康成長關愛體系,使所有農村留守兒童愛有所依,能得到正常的良好教育。
二、目標任務
1、根據上級及學校安排,20**-20**學年度,在學校建設一個“留守兒童之家”。
2、留守兒童之家,設在校內,充分利用發揮農遠項目資源,面積35平方米。懸掛“ZZ小學留守兒童之家”標牌。
3、室內配備:
⑴電話1部、電腦1臺、電視1臺。
⑵桌凳32套。
⑶書刊100冊,報紙2-3種。
⑷愛心雨傘5把,小藥箱1個,6種以上商用藥品,針線包、剪刀、毛巾、臉盆、洗手液、水桶各1,熱水瓶2個,一次性茶杯常備。
⑸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各1;跳繩5根,踺子5只。
4、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與管理工作機構,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建立工作制度、學習制度、教育與管理制度、室內室外活動制度、幫扶制度、資產登記與管理制度、留守兒童信息建立與變更登記制度等系列制度。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活動、年末有總結,不斷總結經驗,吸取他校好的做法,確保留守兒童之家發揮應有的作用。
5、建立留守兒童信息管理檔案,詳細掌握每個留守兒童家庭、個人及其監護人相關信息,每年3月底以前將本校留守兒童登記表及匯總表報縣教育局基礎教育股。留守兒童檔案資料包括留守兒童的各類信息、成長記錄、工作計劃與總結、工作動態、活動的文字與圖片音像記錄、各類規章制度等,做到專柜存放,專人管理。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張麗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各班應成立相應活動小組,明確職責與分工,抓好所在班級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發揮黨、少先隊等組織作用,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2、盡快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并開展活動,學校對照考核指標體系,認真自查總結,隨時做好上級查暗訪接待工作。
3、留守兒童之家以服務、排憂、解難、促進留守學生長遠發展為己任,同時加強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他們做到團結互助、自強自立、自護自律、理解父母、努力學習,健康成長成才。
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責任,增進愛心,在家校聯系、心理撫慰、生活關心、學習輔導、結對幫扶等方面做好工作。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每周和留守學生談心一次,每月和外出家長通話一次,每期家訪一次。開展“快樂雙休日”等活動。建設關愛留守兒童校內外志愿者隊伍和農村家庭互助隊伍。教職工和社會志愿者與留守學生結對子,勇當“代理家長”,做他們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實施校外留守小隊建設。
5、開展好家長培訓和教育工作。學校要利用外出家長返家之機開展培訓,提高家長對留守兒童監護的法律意識和能力,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科學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向他們發放《致外出務工家長的一封信》,簽訂托管協議,外出務工期間積極主動與其子女多通話、多談心,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6、廣泛開展宣傳。利用專欄與媒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宣傳工作,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共同關注格局。
7、學校將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與管理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檢查制度,召開研討會,總結好的做法。本工作將根據學校實際計算計入教職工工作量。
8、學校對先進班級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篇2:留守兒童管理制度范本
留守兒童正處于人生關鍵時期,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饑餓”,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現缺失。為此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決不能忽視農村留守少年兒童這一特殊群體。
1、建立留守兒童情況登記制度。各班級要對在校留守兒童進行全面登記,了解和掌握留守兒童基本情況,以利于對留守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每學期向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通報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提出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針對性建議。班主任每學期要對全班每位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上家訪,了解指導監護人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學校開通“幫扶熱線”,暢通家校聯系渠道。
3、建立留守兒童情況報告制度,對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問題及時報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
4、建立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制度。通過師生之間一對一、學生之間一對一等多種形式,與留守兒童結成學習、生活幫扶對子,使留守兒童得到學習、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關懷和幫助。
篇3:留守兒童管理規章制度(范本)
留守兒童正處于人生關鍵時期,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饑餓”,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現缺失。為此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決不能忽視農村留守少年兒童這一特殊群體。
1、建立留守兒童情況登記制度。各班級要對在校留守兒童進行全面登記,了解和掌握留守兒童基本情況,以利于對留守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每學期向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通報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提出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針對性建議。班主任每學期要對全班每位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上家訪,了解指導監護人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學校開通“幫扶熱線”,暢通家校聯系渠道。
3、建立留守兒童情況報告制度,對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問題及時報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
4、建立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制度。通過師生之間一對一、學生之間一對一等多種形式,與留守兒童結成學習、生活幫扶對子,使留守兒童得到學習、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關懷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