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校疾病防控制度
小學(學校)疾病防控制度
為增強學校疾病預防與控制意識,提高師生防病能力,保障師生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有關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特制定我校疾病防控制度。
一、學校應建立各項衛生工作責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班主任及值周教師每天做好晨檢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帶身體異常的學生進行檢查或治療,并及時將信息反饋學校,保證學校預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學校應普及衛生知識,利用黑板報、櫥窗等各種形式做好預防傳染性疾病的宣傳,正確認識,做好防范。定期召開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教師會議,聘請專家進行相關知識講座,舉行有關預防傳染病的知識培訓。教會師生防病知識,培養良好的個人健康生活習慣。
三、制定日常預防疾病管理措施:
1、保持工作、學習、生活環境通風換氣,教學和生活用房應每天開窗通風不少于2-3次。
盡量不要組織師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動。
2、注意個人衛生,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特別在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餐具。
3、注意增減衣物和均衡營養,加強戶外鍛煉,保證足夠休息,增強體質。
4、學生若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馬上告訴老師或家長、及時就醫;教師發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
5、學校衛生室應按照規定定期消毒。
四、設立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
學校校長是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第一責任人。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由學校校醫(醫務室負責人)或者分管安全的領導兼任,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校傳染病疫情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負責組織開展對全體師生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負責指導全校學生的晨檢工作,定期對全校學生的出勤、健康狀況進行巡查。
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時,校醫或分管安全的領導應馬上向校長報告,學校在24小時內向區教育局、區衛生部門(衛生局和疾控中心)報告。
1、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
2、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
3、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五、建立學生因病缺課病因追查、登記制度
班主任及班級衛生委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發現學生及教師有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傳染病早期癥狀,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及時報告校醫,校醫要進一步進行排查,并將排查情況記錄在學生因病缺勤日志上,及時收集疫情信息。科任教師上課時發現班級有學生缺課應詢問學生,學生不知原因時,應及時咨詢班主任,班主任負責與家長聯系,如屬傳染病個例及時上報學校。確保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
六、學校發生傳染病除及時報告疫情外,應在疾控部門的指導下,及時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篇2: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疾病防控制度
1、學生食堂必須取得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必須持有效的健康證,并經有關衛生部門培訓合格。出現傳染疾病癥狀或外傷性感染的,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對從業人員實行全方位管理,對有不良行為及思想傾向、精神異常現象的,要立即調離工作崗位。
2、學生食堂要嚴格食品物資采購、運輸儲藏、烹飪配餐、餐具衛生、保鮮留樣、人員隔離等制度的落實。學校食堂由專人負責飲食物資采購工作,堅持從正規單位、正當渠道、以正常價格采購,并落實索證制度。凡國家實行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飲食物資,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3、學生食堂實行承包經營時,必須實行嚴格的公開招標制度,按照要求實行經營準入制度。全面審核投標方的經營管理水平、技術水平、資金能力、資質信譽、從業人員素質及健康狀況,并擇優選定。加強對承包經營者的管理,杜絕惡性競爭事件發生。
4、積極配合食品衛生監督部門定期、不定期對學校炊事人員身體狀況和食品衛生狀況進行檢查,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
5、學校的食品、飲用水及提供給學生的教學用具必須符合安全衛生標準。
6、嚴格按衛生部門要求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按國家統一要求,組織學生使用預防藥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組織學生集體服用藥品和保健品。
7、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逐步完善醫務室建設,配備具有從業資格的專(兼)職醫務人員、常用和急救藥品器材,保障對常見病的治療、傳染病的預防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及時救助。
8、學校應逐步實施對新生體檢、定期體檢制度,并建立學生健康檔案,掌握學生身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