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中專學生畢業就業工作規定
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就業工作規定
為使畢業生適應社會就業需要,規范就業工作,制定本規定。
一、工作原則
(一)實事求是,規范就業指導工作。
(二)切實維護畢業生與學校的合法權益。
二、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校長兼組長、分管學生就業工作校領導為常務副組長、其它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校學生就業工作的計劃、組織和指導;下設就業指導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開展就業工作;專業部相應成立以部長(主任)為組長、分管副部長(副主任)為副組長、團支部書記、專業主任參加的就業工作小組,負責本專業部學生就業工作。
學校就業指導工作辦公室的基本任務:
(一)根據學校制定的就業計劃,確定工作目標及措施。
(二)負責畢業生就業資格審查。
(三)負責收集、整理、發布用人單位就業信息。
(四)開展畢業生擇業、就業的指導咨詢與服務,提供職業素質測評、個人能力測試等服務。建立健全畢業生擇業與就業咨詢服務體系,提供相關咨詢、指導服務。
(五)組織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以及雙向選擇活動。
(六)建立畢業生就業檔案,管理畢業生就業協議,保障學校、畢業生合法權益。
(七)審核畢業生就業推薦材料,形成當年畢業生情況簡介,如實向用人單位介紹畢業生的情況。
(八)負責畢業生就業工作和再就業工作,公布就業信息。
(九)對就業學生的工作、生活等情況進行跟蹤反饋和服務。
(十)研究、分析、預測社會對中等專業技能人才需求趨勢,為學校專業設置、調整,招生規模、培養模式提供參考意見。
三、主要工作
(一)加大企業開發力度,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在畢業生就業中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促進畢業生就業。
(二)學校及專業部組織專場招聘會。
(三)招聘單位除招聘專業部職業崗位外,還需招聘其它職業崗位,由行政部培訓就業處負責協調。
(四)學校鼓勵畢業生自主擇業。畢業生應主動通過職介所、人才市場、人力資源網等多種途徑就業。
(五)畢業生就業推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擇優推薦、雙向選擇的原則。學生被實習、就業單位錄用,應嚴格遵守協議規定,維護本人和學校誠信,不得違規、違法,擅自離崗。
(六)就業類型:推薦就業、自主就業。推薦就業指學校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與某種技能直接與相應用人單位聯系安排就業崗位。自主就業指學生借助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直接去企業面試,雙向選擇。
(七)畢業生就業過程中應遵照以下規則:
1.通過面試、雙向選擇的方式就業。
2.未獲得學校畢業資格的學生,學校不納入就業推薦。
(八)畢業生就業工作程序
1.做好畢業生就業推薦資格審查。畢業生必須通過本專業各門課程的考試(含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的考試),考試不合格,不予推薦就業。
2.做好畢業生就業前的思想、安全、紀律和法規等就業教育工作;
3.收集、發布需求信息,組織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擇優推薦畢業生。
4.用人單位確定了人選后,專業部與用人單位簽定相關協議,確保畢業生順利就業。
5.做好畢業生就業后的跟蹤管理和后續服務,及時了解和掌握畢業生的思想狀況,配合用人單位做好畢業生的穩定工作。
6.組織畢業生就業后的“三滿意”問卷調查。
7.及時整理和上報就業工作信息和相關考核指標統計表。
8.畢業生應聘流程
9.用人單位招聘流程
四、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了解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規定,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保證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一)就業指導工作,重點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職業道德教育、擇業技巧和能力的培訓,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為學生畢業時選擇職業道路打下堅實基礎。其主要內容為:就業基本政策;擇業觀教育:先就業、后擇業、再發展。擇業與就業技巧。求職與擇業心理教育。創業教育。
(二)就業指導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效。可采用授課、報告、講座、咨詢、模擬訓練等多種方式進行。
五、就業推薦
(一)專業部制定年度就業工作計劃。
(二)在畢業生頂崗實習前,應指導學生填寫好《畢業生就業推薦表》(附件1)。
(三)開展就業指導咨詢服務。
(四)收集整理畢業生信息,進行畢業生資格審查。
(五)整理畢業生就業材料,收集辦證材料,辦理各種有效證件。
(六)收集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與用人單位簽訂用人協議。
(七)向畢業生通報、介紹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
(八)組織供需見面會,為畢業生提供一切免費就業服務。
(九)進行畢業生的就業統計和跟蹤調查。每年6月,印發畢業班《升學就業情況統計表》。班主任做好本班畢業生的升學、就業情況統計,及時上報專業部和行政部培訓就業處;行政部培訓就業處和專業部根據統計表,有針對性地繼續開展就業推薦工作。
本規定自2012年9月1日起實行,由**市zz職業技術學校行政部負責解釋。
篇2:某社區勞動就業工作獎勵辦法
為圓滿完成《鄉年工作要點》(委〔〕12號)提出的“做實‘一人一業’,強化就業保障”工作目標,切實加強鄉勞動就業和再就業服務工作,不斷提升就業服務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全鄉就業率,逐步消除“零就業”家庭,經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對勞動就業和再就業服務工作進行單項考核獎勵,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核對象
全鄉各村(社區)
二、考核內容及評分標準
根據《鄉年工作要點》(委〔〕12號)提出的“強化培訓服務,拓寬就業渠道”工作要求,對各村(社區)就業情況、就業扶持政策落實情況、平臺建設、基礎管理工作、開展就業服務等工作進行全面考核評分。(詳見附件)
三、考核方式及獎懲標準
考核采取不定時抽查和年終集中檢查評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鄉黨委政府根據各村(社區)年終得分情況,以“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工作突出的村(社區)進行工作經費獎勵。(直接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員的獎勵不低于40%)
(一)對考核得分在95分(含95分)及以上的村(社區),給予1000元獎勵;
(二)對考核得分在90-95分(含90分)的村(社區),給予800元獎勵;
(三)對考核得分在85-90分(含85分)的村(社區),給予500元獎勵;
(四)對考核得分在85分以下的村(社區),不給予獎勵;
(五)對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下的村(社區),將在年終扣減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分值。
四、有關工作要求
各村(社區)務必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服務工作,并將此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成立相關工作領導小組,支部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要明確責任、落實專人認真抓好就業服務工作。
篇3:高校就業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做好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更好地為祖國振興和社會發展服務,維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教育部和省、市的有關法規和政策,特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學生是國家按計劃培養的專門人才,畢業生取得畢業資格的,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按有關規定就業。
畢業生有執行國家就業方針、政策和根據需要為國家服務的義務。
第三條我國畢業生就業方針政策是“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充實生產、科研、教學第一線的方針。貫徹學以致用,人盡其才的原則。
第四條畢業生就業工作在學校的領導下,設立校、院兩級工作機構。學校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所屬的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各院設立畢業生就業工作小組。
第二章職責分工
第五條學校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全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制定學校就業工作的發展規劃,協調、指導、檢查、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和各院的就業工作;討論決定就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六條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隸屬招生就業處)是學校一級的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職能部門,在招生就業處的業務指導下,負責全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管理與服務工作,其主要職責為:
1、根據國家、吉林省和**市關于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定,制定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意見及細則,部署本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
2、負責學校畢業生的資格審查和統計工作,及時向主管部門報送畢業生資源情況;
3、積極向用人單位宣傳介紹學校情況,負責收集和管理全國范圍內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建立和維護學校就業網站,并通過網絡等及時發布就業信息,把就業網站作為就業政策宣傳和就業信息傳播的主陣地;
4、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咨詢與服務,建立用人單位信息資料庫等服務;
5、負責聯系用人單位,審查在學校內進行招聘活動的用人單位資格,組織開展畢業生就業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活動;
6、規范畢業生推薦工作,管理畢業生就業協議,督促畢業生及用人單位履行就業協議,維護國家利益,保障學校、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合法權益;
7、做好就業協議書的發放工作,指導、審核畢業生簽定就業協議,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畢業生就業建議方案;
8、開展與畢業生就業有關的調查研究工作,進行畢業生畢業去向跟蹤調查,收集畢業生相關就業證明材料;
9、通過對所收集就業信息的分析,預測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趨勢,為學校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培養模式提供參考意見;
10、組織開展畢業生教育活動、畢業典禮和畢業生離校派遣工作;
11、布置、協調、指導、檢查各系畢業生就業工作,不定期公布各系、各專業就業情況;
12、做好辦理畢業生離校手續、轉移畢業生黨團組織關系和畢業生檔案的交寄的有關工作;
13、負責對全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考核和評估;
14、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15、做好全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
第七條各院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小組,畢業年級各專業輔導員為就業指導員,在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在學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業務指導下,具體負責本院畢業生就業的指導、管理與服務工作,其主要職責為:
1、制定本院畢業生就業教育和畢業教育工作計劃,研究決定本院就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2、在學校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安排下,全員化、全程化開設就業指導課,做好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就業指導、就業教育和管理工作;
3、積極聯系就業單位,審查在學校內進行招聘活動的用人單位資格,及時公布就業需求信息,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推薦和情況介紹工作,組織安排畢業生參加供需見面活動;
4、做好畢業生就業推薦鑒定和畢業鑒定工作;
5、進行畢業生畢業去向跟蹤,收集就業證明材料,做好登記、上報工作;
6、配合學校組織畢業生開展文明離校活動;
7、做好本院就業工作總結;
8、完成學校布置的其他就業工作任務。
第八條畢業生的職責和義務:
1、遵守國家法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努力完成學業;
2、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通過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的辦法,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要多渠道、多形式就業,積極參與自謀職業、自主創業,要積極到非國有企業以及其他急需人才的地區和單位工作。
3、參加各類有關的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活動;
4、站好最后一班崗,做到文明離校,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奉獻才智,為母校爭光。
第三章就業工作經費
第九條就業工作經費是用于聯系接待用人單位、舉辦各種供需見面會、畢業生資源信息宣傳、開展就業指導、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建設等的專項業務經費。
第十條就業工作經費按教育部辦公廳文件的要求,在學校年度經費中撥出一定額度作為畢業生就業工作經費,列入年度預算,經學校批準使用。
第十一條就業工作經費由招生就業處統籌預算和歸口管理,財務處負責監督。各院舉辦供需見面會、畢業生資源信息宣傳、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建設等專項工作和活動,經審批后可列入就業工作經費開支。
第四章就業工作考核與評價
第十二條就業工作考核與評價是加強就業工作管理、提高就業工作質量和促進文明離校活動開展的重要手段。就業工作列入學校工作的考核和評價范圍。
第十三條考核與評價每年度考核評價一次,考核結果列入學校工作評價體系。
第十四條考核內容與評價標準由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制定,報學校主管領導批準執行。考核與評價工作必須以年度工作計劃執行情況、畢業生就業指導情況、畢業生就業去向跟蹤情況、上報就業材料情況、院系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等為依據。
第五章附則
第十五條本管理規程中的畢業生系指按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招收的具有學籍、取得畢業資格的本專科生(不含成人、夜大班學生和以其他形式招收的培訓班學生)。
第十六條本管理規程如與國家和省畢業生就業工作法規、規章、政策等規定不一致時,以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為準。
第十七條本管理規程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第十八條本管理規程由招生就業處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