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學院學術報告管理規定(3)

學院學術報告管理規定(3)

2024-07-15 閱讀 7893

學院學術報告管理規定(三)

為推動我院學術報告活動朝著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學科內涵建設,特制定本規定。

一、舉辦原則

第一條舉辦學術報告必須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以推動科學研究,促進學術交流為主旨。報告內容不得違反憲法、法律、黨的方針政策和學院的規章制度,不得干擾學院正常的教學秩序。

第二條學術報告是學術交流活動的重要形式,各系(部)應將學術報告活動納入學期工作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工作。

第三條學術報告主講人資格:

(一)我院在本學科領域內有一定影響的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人員;

(二)我院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在某一領域具有學術專長的人員;

(三)在國內外相應學科專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較深的學術造詣的專家、學者;

(四)有一定影響力的政府部門的官員和學術機構的專業人員;

(五)行業、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的人員;

第四條凡我院具有博士學位的系(部)專任教師,每年應至少作一次學術報告。

二、管理方式

第五條我院的學術報告工作由科研處統一管理。

第六條舉辦學術報告的時間和場所由各系(部)統籌安排。每學期初,各系(部)要在充分征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根據學期初科研處制定的學術活動安排意見,制定本學期學術報告計劃,交科研處審批備案后,根據具體情況組織安排。

第七條舉辦計劃外的學術報告必須辦理審批手續,以系(部)為單位進行申請(寫清楚舉辦報告的理由、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講人背景和職稱材料、講授時間及參加對象等),到科研處辦理初步審查,符合條件的報經主管院長審批后,方可開展。

第八條舉辦學術報告前,主辦部門應以海報等形式予以公告,提高信息及資源的共享程度。學術報告結束,主辦部門應保存學術報告的圖文資料(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和學術價值的報告可制作成聲像資料),并填寫《Z學院學術活動記錄表》,于報告結束3日內交科研處存檔備查。

三、其它

第九條學術報告舉辦單位要精心組織,加強引導和管理。對不同學術觀點、學術流派的爭鳴要積極鼓勵,嚴格區分政治問題和學術問題的界限。嚴禁個別人借學術交流之名公開散布政治性錯誤觀點。

第十條開展學術報告不得面向學生或社會收取任何費用。

第十一條嚴禁以學術報告的名義聯合社會培訓機構開展培訓類講座。根據專業發展和學生就業需要,確需組織的培訓類講座由學院統一研究確定后安排,嚴禁師生未經批準開設報告或講座。

第十二條為促進院內學術報告活動的積極開展,學術報告計入系部和個人年終的科研工作量化考核。

第十三條各處(室)根據工作需要安排組織的學術報告均按本規定管理。

四、附則

第十四條本規定由科研處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篇2:小學學術報告廳安全制度

長江路第一小學學術報告廳安全管理制度

1、報告廳是師生重要活動場所,管理人員要認真做好安全保衛工作,活動時大門要暢通,人離時要關窗鎖門。

2、報告廳的使用實行領導批準制,非重要活動不得啟用,閑人禁止入內,平時一律封閉。

3、報告廳內設施、設備貴重,管理人員應經常檢測,保證性能良好,功能完善,發現故障及時排除。

4、電源布置合理、規范,活動時非正式電工不準私拉亂接電源,非活動期間注意切斷電源。

5、禁止吸煙、使用明火,注意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篇3:師范教育學院學術報告制度

為了活躍我院學術氣氛,加強學術交流,展示科研成果,提倡科學思維,促進學術報告的經?;?、規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所指學術報告包括定期和不定期兩種。定期學術報告面向本院或全校進行,主要是展示我院最近的科研成果,交流最新的研究動態,探討學術和技術上的問題。不定期學術報告是指邀請院外或校外的知名專家到我院做學術報告或專題講座。

2、學術報告的內容根據教師的研究方向和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計劃而定。

3、每個教研室年度內要準備四次學術報告,由各教研室推薦,院學術委員會審定。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和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每學期至少做一次學術報告。

4、院內學術報告按每次10學時計教學工作量,院外及外聘專家的學術報告參照學校的有關規定付酬。

5、凡受學院委托外出參加學術會議,在學術會議上的發言視同院內學術報告,計相同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