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學院考研學生相關規定
為了更有效地開展考研工作,外國語學院于2007年成立了考研輔導團。根據外院考研學生及輔導教師的實際情況和相關教學管理規定,特作以下要求:
1.外國語學院考研輔導團的領導,負責為考研學生提供或安排輔導教師。
2.外國語學院為考研學生提供一至二間考研輔導室(206和308教室),供考研學生使用。
3.在報名報考之前,外國語學院定期為考研學生開設相關研究生報考的講座。
4.根據個人需要,考研學生可在考研輔導團或教師中尋求個別的咨詢或輔導,考研結束后,向外院報送單獨負責直至考研結束的輔導教師的指導記錄。
5.考研學生必須嚴格按要求參與外國語學院規定的各種測試(含試講、七項技能等)。
6.考研學生必須參加教學實踐活動-見習、實習。
7.考研學生必須參加外國語學院為畢業生安排的各種講座(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和關于TOFELGRE專業級別的考試等)。
8.根據個人情況,在最后一學期(臨近考研前),允許提出休課申請。但在休課期間,要求在考研輔導室進行復習。不得私自離開學校,有事離校必須書面申請,否則一旦查出,嚴格按學校的學籍管理規定處理。同時,在申請休課期間,沒有10%的出勤分;20%的平時成績和10%的期中成績;考試按卷面成績為準;如果考生能按課任教師要求完成平時作業,可以獲得20-30%的平時成績。
9.考研學生不得以考研為理由做以學籍管理相違背的事,否則嚴格按學校的學籍管理處理。
外國語學院
篇2:大學教職工報考研究生規定
大學教職工報考各類研究生規定
為進一步加強青年教師和各類人員的培養工作,提高培養效益,規范報考程序和要求,建立新型的培訓模式,結合學校事業和師資發展規劃,特修定本暫行規定。
一、基本原則
(一)建立培訓工作新模式。從學歷培養轉變為著眼于知識更新和全面素質的培養,從單純由學校資助行為轉變為由學校資助和個人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培訓模式,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在聘用合同允許范圍內,且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學校鼓勵教師尤其是無外校學歷教育的教師報考國內名校名師攻讀在職研究生;報考本校博士授權學科的,每教研室每年不得超過1人。
(三)在職報考專業必須與所在工作崗位要求一致并符合本單位專業、學科建設等工作需要。專任教師報考專業必須與所在學科系(教研室)崗位要求一致,即在職培養只允許報考與所在崗位相同的二級學科下屬各專業方向(以1997年國家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為準)。思想政治輔導員限報思政和管理專業,管理人員限報管理類專業,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報考專業必須與所聘崗位直接對口。與此不符的,均按報考統招脫產方式辦理。
(四)畢業后一般回原崗位工作。
(五)各院、部、系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所屬教職工的研究生報考工作,統籌考慮,嚴格把關,有計劃、有重點、分期分批培養。
二、報考類型
(一)學校資助對象:學校每年公布重點發展學科和扶持發展學科目錄,報考上述目錄中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人員;優秀的管理人員、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專職思想政治輔導員報考博士研究生(應獲得廳級以上獎勵或列入干部培養梯隊)。
(二)符合學校規定的報考在職(定向、委托,下同)攻讀研究生學位人員。
(三)符合報考統招脫產人員。
三、報考條件和辦法
(一)學校資助對象人員
1、基本條件
報考者年齡一般在45周歲以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身體健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出色完成本職工作。
2、專任教師:教學成績突出,有良好的科研基礎。在專家評議的基礎上,擇優推薦報考。可不受學科限制。
3、專職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在輔導員崗位工作滿8年且工作業績顯著的,由單位推薦,經學生處和學校批準同意可報考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或管理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
4、其它各類人員:根據工作需要且業績顯著,由單位推薦,經學校批準同意,在本崗位工作滿8年可以報考在職博士研究生。
(二)報考在職研究生人員
1、每人服務期限內報考次數不超過兩次。
2、專任教師來校工作滿2年(截至該次報名之日,下同)以及在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取得碩士學位后工作滿1年可報考博士研究生;來校工作滿1年可報考碩士研究生。
3、其他各類人員:思想政治輔導員,來校工作滿3年可報考思政類專業在職碩士研究生,來校工作滿5年可報考醫學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滿8年可報考博士研究生。其他人員,來校工作滿3年可報考碩士研究生,滿8年可報考博士研究生。
3、35歲以下的青年教職工應選擇全國統招方式報考研究生。對少數35歲以上的,以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應根據工作需要從嚴掌握。
(三)報考統招研究生人員
1、來校工作時間滿最低服務年限(截至該次報考之日,下同)的教職工原則上可報考,未滿最低服務年限的不予報考。
2、為穩定骨干隊伍,中青年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原則上不予報考,個別有特殊情況要求報考統招研究生者須經學校領導審批。
四、培養計劃及經費
(一)學校根據師資隊伍建設和職工隊伍建設計劃及工作需要,每年度統籌制定教職工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培養計劃。
(二)各單位應制定各類人員在職培養年度計劃,于每年3月份前報人事處。未列入年度計劃的人員,學校不予受理。
(三)學校只全額資助(學費)列入一類的博士生培養人員。
(四)為鼓勵教師到國內重點院校學習進修,對到外地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讀在職博士學位的,在規定學制的脫產學習時間內,每學期給予學習補助1000元。
五、報考程序與要求
(一)個人向所在單位提出申請,在每年初申報培養計劃時填報《z醫科大學教職工報考研究生審批表》。
(二)審批表由所在單位根據本暫行規定審查簽署意見后報師資管理辦公室研究決定。專職思想政治輔導員、科以上干部報考各類研究生需分別報學工部、組織部審核同意,處級干部需經分管校領導同意,其中,報考在職博士研究生的由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
(三)經學校研究同意報考在職培養、定向培養或委托培養研究生者,入學前應與人事處簽訂有關協議,未滿的服務期年限在新協議中累計計算。
(四)對未遵守報考程序或未經學校審批同意的報考者,所有材料一律不予受理,錄取者一律按統招脫產方式辦理。
(五)所有報考研究生的教職工到考點領取的報考材料及表格須經人事處審核蓋章方為有效,對于擅自改變報考性質,或在校外其他單位開具證明,以及在報名過程中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教職工,學校將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理。
六、附則
(一)在職攻讀各類研究生的教職工應遵照經學校同意的培養方式、報考院校、專業、學習期限、服務期限等規定,完成學業,并按期回校工作。未經學校同意個人不得變更上述要求,確需調整或不能按期畢業者,應提前2個月提出書面申請,由學校審批。因調整培養計劃或延長學習期限內增加的費用由個人承擔。
(二)攻讀學位期間不得提出調離或辭職,否則返還培養期間全部工資、待遇,培養費自理。服務期未滿者按規定交納違約金。
(三)畢業后應及時向人事處交驗畢業證、學位證等相關材料,以便及時存檔和辦理相關手續。
(四)相關服務期限,按校人字(1999)40號《關于我校教職工實行最低服務年限的若干規定》辦理。
(五)原已與學校簽定協議的按協議執行。
(六)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執行,由人事處負責解釋。過去有關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按本規定執行。其他未盡事宜,按國家和學校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