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氣罐進液卸輕烴安全操作規程
1、準備工作:
(1)檢查罐的液位、壓力和溫度并填寫巡回檢查記錄。
(2)確定使用液化氣泵或氣體壓縮機運行后改好油和氣的流程。
2、用液化氣泵進液操作程序:
第一步:防護措施:
(1)在卸車前先把靜電接地線連接好。
(2)檢查滅火器在固定位置,壓力正常。
第二步:打通流程
(1)打通液化氣罐到氣壓機入口流程,氣壓機四通閥閥柄處于豎直向下的位置。
(2)打通氣壓機出口到罐車氣相管路閥門,留氣相軟管上的最后一個球閥暫時不開。
(3)將DN25氣相軟管和罐車氣相接口連接好,并用銅絲將活節固定卡子綁好,(以用手拉不開軟管認為已經連接好氣相軟管)。
(4)打開罐車氣相閥檢查是否漏氣,如果漏氣則需要重新安裝接頭。
(5)不漏氣后打開接頭處排氣閥對接頭處的空氣進行置換,置換時間3-5秒,然后打開氣相軟管球閥。
(6)把DN50液化氣卸車軟管和液化氣罐車液相接頭接好,并用銅絲將活節固定卡子綁好,(以用手拉不開軟管認為已經連接好液相軟管),暫時不要液相軟管上DN50和球閥。
(7)打開罐車液相閥檢查是否漏氣,如果漏氣則需要重新安裝接頭。
(8)打通液相出口到液化氣罐閥門,最后打開DN50卸車軟管上的閥門。
第三步:卸車
(1)啟動壓縮機從液化氣儲罐向罐車充氣相,壓縮機出口壓力比入口壓力不能高于0.8MPa.
(2)等罐車的液位指示接近于零位時,卸車結束,停氣壓機。
第四:卸車后恢復:
卸車結束卸車氣相、液相管線上閥門關閉,恢復裝車前狀態。最后將靜電接地線撤下。
第五部分:注意事項
1、液化氣儲罐最高液位不能超過3.3米,否則液相就會進入氣相管,造成壓縮機出現損壞。
2、如果卸車時液位計無變化顯示時,停止卸車作業,排除故障。
3、卸車時壓力應≤1.2MPa,液相溫度應≤50℃,當液相溫度達到40℃以上時儲罐要采取降溫措施。
篇2:液化氣罐安全管理規定
液化石油氣以其清潔衛生和方便的特點而被廣泛使用,但由于液化石油氣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性質,加上瓶體本身承受較高壓力,使用不當,容易發生安全檢查事故。為保證我處餐廳用氣安全,使用液化氣瓶嚴格遵守以下安全規定:
1、應使用有制造許可證企業的合格產品,不使用超期未檢的氣瓶。
2、民用氣瓶,自制造之日起,前三次檢驗周期為4年,第四次為三年。使用期超過15年的氣瓶,不予檢驗,按報廢處理,依法予以銷毀。
3、使用者必須到已辦理充裝注冊的單位或經銷注冊的單位購氣。裝有液化石油氣的氣瓶,運輸距離不得超過50公里。
4、氣瓶使用前應進行安全狀況檢查,必須按使用說明書要求使用氣瓶,不符合安全技術要求的氣瓶禁止使用。
5、氣瓶的放置地點,不得靠近熱源和明火,應保證氣瓶瓶體干燥。
6、氣瓶立放時,應采取防止傾倒的措施。[最專業的安全生產管理-風險世界網]
7、夏季應防止曝曬。
8、嚴禁敲打、碰撞氣瓶。
9、嚴禁在氣瓶上電焊引弧。
10、嚴禁用溫度高于40℃的熱源給氣瓶加熱。
11、液化石油氣用戶及經銷者,嚴禁將氣瓶內的氣體向其次氣瓶倒裝,或直接由罐車對氣瓶進行充裝,嚴禁自處理氣瓶內的殘液。
12、氣瓶投入使用后,不得對氣瓶進行挖補、焊接修理。
13、嚴禁擅自更改氣瓶的鉛印和顏色標記。
篇3:安全生產責任-液化石油氣罐車司機
(1)遵守液化石油氣罐車運輸相關安全法律法規,接受交通安全教育。
(2)對罐車進行定期檢查。
(3)參與制定、修訂完善公司液化石油氣罐車行駛管理制度,并遵照執行。
(4)有權拒絕違法駕駛作業。
(5)班前、班中、班后進行安全檢查,辨識安全生產風險,消除安全生產隱患和事故苗頭。
(6)駕駛室嚴禁混運禁忌化學品并嚴格控制火源,如運輸禁忌化學品等而導致事故,應負全部責任。
(7)發生交通事故時,搶救傷員,最快時間內上報事故。
(8)有責任、有義務第一時間消滅身邊的安全隱患和事故苗頭,有責任、有義務無條件參加公司安排的搶險任務。
(9)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及制止違章作業,有權拒絕參加嚴重威脅個人人身安全的危險作業。
(10)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對自身安全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