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科技園區公共衛生管理規定

科技園區公共衛生管理規定

2024-07-14 閱讀 2450

科技工業園區公共衛生管理規定

第一條本園區內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并放在指定地點,請不要散裝垃圾倒入垃圾桶內,保持電梯內和公共過道清潔。

第二條請不要從樓上向下拋擲雜物、垃圾、煙蒂,以及為了自己的清潔將污水滲流他人地方,在公共部位堆放私人物品。

第三條請不要在戶外、樓道內拍打灰塵。

第四條請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亂丟紙屑、雜物、煙蒂。禁止在廢物箱內丟糞便、腐爛臭物。

第五條請不要在道路兩旁及綠化地帶堆放建筑材料、垃圾、建筑垃圾,隨意踩蹋草坪,車輪隨意壓草坪、撞木苗。

篇2:酒店客房部公共衛生管理規定

酒店客房部公共衛生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使客房及客房環境衛生標準化和衛生服務的規范化,為客人提供一個清潔衛生、舒適方便的住房環境,根據酒店衛生管理制度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客房部所有員工在做公共衛生清掃工作時,必須執行本規定。

房間清潔次序

第三條一般情況下應按照下列次序:

V.I.P房-掛牌清潔房間-住房-長住房-走房-空房。

第四條若開房較緊張,次序稍作變動:

V.I.P房-掛牌清潔房間-走房-住房-長住房-空房。

第五條V.I.P房的衛生應在接到通知或客人離開房間以后,第一時間打掃。

衛生班應聽從臺班的安排,不得一意孤行,貪圖方便。

房間衛生操作規程

為方便記憶,我們將整個操作程序劃分為八個字,即"進"、"撤"、"鋪"、"洗"、"補"、"吸"、"檢"。

第六條"進"

(1)輕輕敲門三次,每次三下,每次隔2~3秒鐘。

(2)報稱"HOUSEKEEPING"。

(3)緩緩把門推開,把"正在清潔"牌掛于門鎖上。

第七條"撤"

(1)把小墊毯放在衛生間門口。

(2)清潔籃擺放于云石臺靠門一邊。

(3)同時帶入二濕一干三條抹布。

(4)用垃圾桶收衛生間內垃圾。

(5)把客人用過的"四巾"(面巾、方巾、浴巾、地腳巾)卷好放在衛生間門口。

(6)用清潔劑均勻地噴一次"三缸"(洗手盆、抽水馬桶、浴缸)。

(7)進房把空調開大,關臺燈、床頭燈、落地燈,拉開窗簾。

(8)用垃圾桶收垃圾和煙灰缸。

(9)撤床單,一張張地撤(注意不要夾帶客人的睡衣和其他物品)。

(10)摺絲棉被(向內三摺,橫向三摺,齊口向門外)。

(11)若房內有送餐或加床設備,需要來回再走一次。

第八條"鋪"

(1)將倒干凈的垃圾桶及煙灰缸拿到衛生間內沖洗并抹干凈,然后放回房間原處。

(2)拿床單和枕套進房內鋪床(鋪床要按規定程序,兩張一齊鋪)。

(3)鋪完床之后,順帶把水杯、茶具等撤到布草車上。

第九條"抹"

(1)從門外門鈴開始抹起至門框。

(2)按順時針方向抹,由上到下,由里到外,抹一圈(邊角位及底部均要抹到。)

(3)物品要按規格擺放。

(4)燈泡、鏡面、電視機要用干布抹。

(5)抹的過程中應默記待補充的物品。

(6)抹陽臺玻璃臺、陽臺地板。

第十條"洗"

(1)將用過的皂頭、浴液、發液瓶放進清潔籃。

(2)洗干凈的抹布,其中一條濕抹布留下抹衛生間地板。

(3)用清潔劑全面噴一次"三缸",用手刷刷洗臉盆、浴缸和浴缸以上三格瓷片,然后用花灑放水沖洗。

(4)用毛球洗馬桶(注意二塊蓋板及底座的衛生)。

(5)用干布抹干凈衛生間水漬(由鏡開始,順時針抹一次,注意小金屬器要發亮)。

(6)要默記衛生間需補充的物品。

第十一條"補"

(1)補充衛生間內備品,面巾紙和卷紙要摺好角。

(2)用濕抹布抹干凈地板,撤走清潔籃及小墊毯。

(3)補充房內物品(注意各種物品均需按規格擺好)。

(4)補充杯具。

第十二條"吸"

(1)先從陽臺吸起,注意吸陽臺門軌。

(2)吸地毯要順紋向同一方向推把。

(3)吸邊角位(咖啡臺底,梳妝凳底,床頭柜底)。

(4)吸衛生間地板(注意吸地板上的頭發)。

(5)吸塵機用完之后繞好放于布草車側面。

第十三條"檢"

(1)空調撥到適當位置上。

(2)檢查窗簾、床鋪是否整齊,地毯是否有雜物。

(3)檢查衛生間鏡、"三缸"、小金屬器是否光潔。

(4)關總開關,關門,取回"正在清潔"牌。

第十四條住房和走房操作程序基本一樣,一般情況下,住房不要求每天更換香皂,但要視香皂的使用程度而定。長住房每日均要求補充日常的易耗品。

篇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規定辦法

在醫療過程中發生突發情況,作為一名醫生,我們應該怎么處理這些情況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規定,歡迎閱讀!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規定【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在醫療衛生法規中考查的比重很大,主要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察,下面就對此做詳細的介紹:

一、基本內容

立法目的: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

公布實施時間:2003年5月7日。

方針: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原則: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

二、概念(四大組成)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1.重大傳染病疫情:指某種傳染病在短時間內發生、波及范圍廣泛,出現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

其發病率遠遠超過常年的發病率水平的情況。

2.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指在短時間內,某個相對集中的區域內同時或者相繼出現具有共同臨床表現的病人,且病例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又暫時不能明確診斷的疾病。

這種疾病可能是傳染病、可能是群體性癔癥,也可能是某種中毒。

3.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中毒,是指由于吞服、吸入有毒物質,或有毒物質與人體接觸所產生的有害影響。

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職業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數眾多或者傷亡較重的中毒事件。

4.其他嚴重影響公眾的健康事件:指針對不特定的社會群體,造成或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的嚴重損害,影響正常社會秩序的重大事件。

以上四個組成中第2點“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最易出題的考點,也是最易混淆的考點,所以考生應對此點進行重點記憶。

三、上報時間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1)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2)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3)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4)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的。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應當立即向國務院報告。

突發事件監測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以上情形之一的,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并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后2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后2小時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告。

針對以上內容,考生在做題的時候應該把注意點放在級別上,省級以下的無論任何級別上報,時間都為2小時;省級以上,省到國務院衛生部門為1小時,國務院衛生部門到國務院是立即上報。

四、醫療相關機構相關職責

1.醫療衛生機構、監測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應當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相互配合、協作,集中力量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

2.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必須接診治療,并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

3.醫療衛生機構內應當采取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4.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采取醫學觀察措施,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應當予以配合。

5.醫療機構收治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依法報告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接到報告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立即對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進行調查,根據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醫療衛生法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方針和原則【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條例》規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同時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

一、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提高全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意識,落實各項防范措施。

對各類可能引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同時要做好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

同時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三、反應及時,措施果斷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及時作出反應,采取正確的、果斷的措施,處理所發生的事件,不可優柔寡斷、玩忽職守。

應該積極主動地作出反應,立即了解情況,組織調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四、依靠科學,加強合作

應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要重視開展防范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訓,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提供科技保障。

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廣泛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