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大廈溢水處理應急預案

大廈溢水處理應急預案

2024-07-14 閱讀 8181

大廈溢水處理的應急預案

1.巡檢員工當值如發現大廈范圍內有溢水現象,立即通知工程部。

2.工程部員工應立即趕到現場查看,并積極組織現有人力、物力展開搶險工作。重點保護電梯、配電設備防止進水。

3.秩序維護領班帶人利用沙包攔截,引水等方式防止電梯、配電間進水。

4.事故處理過程中,秩序維護部應維持好大廈內的秩序。。

5.客戶服務部相關人員除積極配合工程部搶修外,應及時保障對客戶的服務。

a)到現場做好客戶的安慰解釋工作,盡力協調解決因溢水給客戶所帶來的困難,維護好公司的形象。

b)如有單位受浸而客戶當時不在現場,應通知客戶返回協助處理。

c)如有任何公共設施的日常使用受到影響,應在大廈各主要入口顯著位置設置告示牌、知會客戶,如有任何區域存在危險性,應在該處范圍內設置警示標志或警告牌。

d)通知清潔工利用吸水工具及時清理現場,迅速恢復原狀。

e)現場拍照,以備索賠之用。

6.事后記錄一切詳細情況,填寫《突發事件報告》呈報管理部總經理。

篇2:Z大學物管中心水浸應急預案

大學物管中心水浸應急預案

1、員工接到報警或發現轄區范圍內出現水浸事故,應立即將進水地點、樓層、水源、水勢情況報告主管領導、維修人員或維修主管,并在支援人員到達以前盡量控制現場水勢,防止水浸范圍擴大。

2、相關人員接報后,立即派員就近采用防水設施保護好受浸樓層各電梯槽口,并將電梯升上最高層,切斷電源,以免電梯受損;若電梯轎廂控制面板已經進水,則應立即切斷電源,切忌升降電梯,以防故障擴大。

3、立即查明水浸原因,采取措施(包括關閉水泵、關閉水閥、封堵水管、堵塞漏洞、疏通排水管道、打開末端放水等),切斷水源,并關閉受浸區域之電閘,防止人員觸電。若水源來自供水總管或維修工無力解決時,應立即通知動力中心前來搶修。

4、在水蔓延的通道上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水蔓延到設備房、配電室、住戶室內或其它樓層。

5、組織力量采用各種手段,包括采用掃帚、拖把吸水,排凈積水,清理現場,盡快恢復整潔。

6、水源中斷后,維修主管應立即派人盡快修復受損設施;值班主管應設法維持小區內秩序,并耐心做好住戶的解釋工作,注意維護物業中心的形象。

7、如在水浸事故后,有任何公共設施的正常使用受到影響或由此引發停電停水,應知會相關業主或在轄區各主要出入口設置告示,知會全體住戶或師生;如有任何區域存在危險性,應在該范圍內設置警告標志。

8、召開會議,分析事故發生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采取措施,防止出現類似事故。

9、詳細記錄水浸事故發生經過和采取的措施,以及受損情況。

10、一些常見水浸事故的預防措施:

(1)值班巡邏和維修工進行設備巡檢時,應留意排水渠道是否有淤泥、雜物或塑膠袋,有否堵塞,并隨時加以清理疏通;清潔工定時清掃天臺、排水溝,防止雨后垃圾沖入排水口造成堵塞。

(2)加強對消防噴淋系統的巡視,防止碰撞、移動噴淋頭或消火栓引起水浸。

(3)災害性天氣(臺風、暴雨、大雪)來臨前,維修人員應對轄區內門窗、天臺、排水溝渠、集水井、排水泵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修復。(4)維修工在操作安裝、維修時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防止因操作不當引發水浸事故。

(5)對業主、住戶裝修要加強管理,防止由于業主、住戶在進行管道安裝、尤其是消防噴淋系統試壓時施工不當引起水浸事故。

篇3:應急預案管理演練制度

1、適用范圍

適用于冶金鑄鍛造企業的應急預案管理和演練。

2、名詞界定

2.1應急預案:面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環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的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等方案。

2.2預案演練:針對應急預案的行動性、協調性、全面性等實施的預先演練,以便在發生生產事故時高效的實施救援。

3、管理主體及職責

3.1公司(廠)負責人負責應急預案的編制及修訂;

3.2應急預案所涉及的部門按預案分工協同負責預案的演練。

4、管理規定

4.1公司(廠)根據企業危險源的分布、關鍵裝置和重點部位監控、風險分析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內容包括應急小組成員配置及分工、應急裝備配備、應急預案及應急響應程序等必要內容。

4.2每項應急救援預案每年組織一次演練,演練時間根據生產進度合理安排。

4.3根據事故發生的類別,結合應急預案,每年演練前,組織職工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

4.4演練內容包括演練前的準備,演練現場組織指揮,應急預案的實施和演練結果的記錄,預案涉及各部門必須參加,按責分工,協同作戰。

4.5演練時根據現有條件,采用活人或假體作為事故受害對象進行搶險、搶救、現場保護等工作。

4.6根據演練結果,評審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效果、充分性和有效性,能否達到預期的應急救援目標,針對預案存在的缺陷由公司(廠)負責修訂、完善。

4.7應急預案經評審發布后,應當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并通知應急協作單位,簽訂應急救援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