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的檢測及控制措施
(1)工廠防塵措施:
1)濕式作業防塵;
2)密閉、通風、除塵系統。
(2)礦山防塵措施:
1)井下防塵:以濕式作業,加強通風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防塵。
2)露天礦防塵:控制主要發塵源;司機室防塵;運輸過程防塵。
(3)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衛生標準:
《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容許濃度》(GBZ2-20**)中列出47種粉塵的容許濃度。我國的粉塵容許濃度已由MAC(最高容許濃度)改為PC-TWA(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
篇2:煤礦粉塵檢測制度
1、煤礦各級領導要將防塵工作列入主要議事日程,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生產工作時,測塵工作包括在內。
2、測塵管理人員要對全礦粉塵檢測工作負責。
3、井下作業場所的總粉塵,每月測定2次,呼吸性粉塵采掘工作面每3個月測定1次,其它工作面或作業場所每6個月測定1次。
4、經常監督、檢查測塵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定期分析粉塵濃度升高或降低的原因。如果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應及時采取有效降塵措施。
6、要加強粉塵濃度數據技術檔案管理。
7、測塵員嚴格執行測塵規程、操作熟練、記錄詳細,粉塵濃度要準確無誤。對弄虛作假者,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處理。
8、測塵報表格式應統一,填寫正規,及時上報。
9、測塵員在測塵的同時應監督井下防塵情況,發現違章作業,測塵員有權先行停止作業,后報主管礦長處理。
篇3:粉塵危害因素檢測及評價制度
隨著煤礦安全生產、健康生產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全社會的重視,煤礦的粉塵危害也逐步作為重中之重的議題受到廣大關注,為了進一步改善我礦粉塵管理水平,增強員工防塵意識,杜絕職業危害病的發生,為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作業環境,我礦特制定了粉塵危害因素檢測及評價制度。具體方案如下:
一、粉塵測定點分布
1.綜采面:落煤、司機操作、移架和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4個測點。
2.炮采面:打眼、放炮、回柱放頂、多工序作業、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個測點。
3.機掘面:掘進機作業、司機操作、帶式輸送機、裝煤(巖)、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個測點。
4.炮掘面:打眼、放炮、多工序作業、裝巖、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個測點
5.轉載點:按巷道長度計算,不足1000m巷道,取各轉載點粉塵濃度平均值作為一個測點;大于1000m巷道作為兩個測點。
6.主要峒室:材料庫、配電室、水泵房、機修室等都作為單獨一個測點。
二、測塵的組織機構和檢查周期:
1.要配置足夠測塵人員。
2.測塵員應按計劃定期對井上、下作業場所的粉塵進行測定,并填寫粉塵測定記錄。
3.必須開展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監測工作。采、掘工作面每3個月測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業場所每6個月測定1次,每個采樣工種分2個班次連續采樣,1個班次內至少采集2個有效樣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樣品不得少于4個。
4.粉塵測定要求:
(1)煤礦粉塵測定方法應按GB5748-85《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方法》和MT79-84《粉塵濃度和分散度測定方法》各項規定執行。
(2)井下每個測點的粉塵濃度每月測定兩次,井上測點每月測定一次,在測定全塵濃度的同時,還必須測定呼吸性粉塵濃度。每個測塵點的布置要符合規定。
(3)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每半年測定一次,由山西省煤炭工業局綜合測試中心進行檢驗。
5.上報制度:
每月初必須將上月《礦井揚塵測定報表》報局通風處。
防塵區
2010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