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機車司機危險源辨識

電機車司機危險源辨識

2024-07-14 閱讀 4887

一、工作流程電機車檢查(燈、閘、鈴、各種保護裝置)→運行路線檢查(軌道質量、作業環境)→檢查車輛(礦車數、插銷、鏈環、裝載)→機車運行(觀察拐彎處、行人、障礙物)→供車(指定地點)→停車入庫→收理工具→匯報記錄二、危險源1、電機車不完好,保護不全;2、司機不對運行路線、作業環境檢查;3、不經把鉤工同意擅自頂車;4、頂車不鏈前頂后拉;5、用電機車撞風門;6、超速行駛過彎道不減速打鈴;7、司機與跟車工相互配合不好;8、多拉車;9、站車外開車。三、預控措施1、認真檢查電機車各個部位、系統、保護裝置,保持電機車完好;2、電機車司機、跟車工必須對運行路線、作業環境認真檢查;3、在不允許頂車路段,電機車司機、跟車工不得擅自頂車;4、車場頂車時,車輛之間連接鏈不許摘,列車在進入車場前停穩,跟車工前去與車場工作人員聯系,待車場工作人員允許后,方可向車場頂車,頂車時紅尾燈要懸掛在最前方第一輛礦車上,跟車工要走在軌道外側、列車最前端,隨時向司機發出停車信號,頂車速度不得大于0.5m/s,嚴禁未通知車場工作人員就向車場頂車或頂停在車場的列車;5、過風門時,機車在風門前5m停住,跟車工等車停穩后,下車將風門打開,用鐵絲拴好,嚴禁用身體的任何部位推扛風門;機車慢速(0.5m/s)通過后,嚴禁用機車撞風門,嚴禁兩道風門同時打開;6、電車司機嚴禁超速行駛,必須經常注意前方,機車在接近路口、硐室口、巷道口、風門、彎道、坡度較大或噪音較大等處以及前面有人或視線有障礙、都必須減速,并發出警。7、兩電機車在同一軌道同一方向行駛時,必須保持不少于100m的距離;8、電車司機嚴禁站車外開車;9、電機車司機嚴禁超過規定多拉車。四、作業標準1、機車的燈、閘、鈴、連接裝置和撒砂裝置,任何一項不正常或防爆部分失去防爆性能時,都不得使用該機車;2、電車司機必須按信號指令行車,開車前必須發出開車信號;嚴禁司機在車外開車;嚴禁不松閘開車;嚴禁無證開車;嚴禁前頂后拉;3、列車或單獨機車運行時必須前有照明,后有紅燈。司機離開座位時,必須切斷電動機電源,將控制器把手取下,扳緊車閘,但不得關閉車燈;4、司機必須經常注意前方,機車在接近路口、硐室口、巷道口、風門、彎道、坡度較大或噪音較大等處以及前面有人或視線有障礙、都必須減速,并發出警號;5、兩機車在同一軌道同一方向行駛時,必須保持不少于100m的距離;6、在雙車道停放機車時,左右兩道電機車必須錯開停放,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篇2:防爆叉車司機主要危險源辨識卡

叉車司機共有主要危險源10條,其中重大危險源2條。序號風險源及后果等級標準及措施1未檢查保護系統或檢查不到位,引起瓦斯爆炸事故重大1.出車前檢查防爆叉車的隔爆接合面、阻火器、水洗箱、空氣關斷閥。

2.入井前打開保護系統。

3.井下嚴禁隨意打開電器系統。

4.定期強制保養維護,保證保護系統靈敏可靠。2強行、強會、強超,人員受傷、車輛損壞重大1.根據路況確認能否通行。

2.會車時靠近水溝或水管(纜線)側的車輛停車關閉大燈讓行。3.坡道相遇時,下坡車輛給上坡車輛讓行。

4.超車時鳴笛,待對方讓行時方可超過。

5.嚴禁強行、強會、強超。3出車前未檢查車輛或檢查不到位,人員受傷、車輛損壞中等1.出車前按要求對車輛進行點檢并做好記錄。

2.液位、燈光、轉向、剎車等系統完好。4停車時未拉手剎,造成人員傷害或車輛損壞中等1.車輛停在合適位置。

2.叉車司機定期檢查手剎系統。

3.停車時拉起手剎。5作業時未對周圍環境檢查,造成人員傷害和車輛損壞中等1.叉車司機作業前必須檢查作業區域內是否有人員存在,確認作業區域內沒有人員存在時方可作業。

2.叉車司機在作業時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制度。6牽引故障車輛時繩索斷裂或脫鉤,造成人員傷害或設備損壞中等1.叉車司機在牽引故障車輛前必須檢查繩索、掛鉤的完好性。

2.牽引故障車輛時主要巷道不得超過15km/h,拐彎,上、下坡時不得超過5km/h。7車輛超速行駛,轉彎、十字交叉處不減速,導致人員受傷中等井下主要運輸巷道內行使速度不得超過30Km/h,其他巷道車速不得超過20Km/h,會車速度不得超過5Km/h,行使到巷道交叉點、轉彎及前必須鳴號變換燈光減速慢行。8物料裝卸過程中誤操作造成人員傷害,設備損壞中等1.叉車司機在開機之前,要檢查裝載機周圍的安全情況,是否有人走進,車后有一個盲區,要鳴號示意,確保安全運作。

2.抓舉或鏟運物料時,應避免過多的偏重一側,不允許提升到最高位置運輸物料,裝運時不得超出額定噸位,以防機器受到損壞。

3.卸料后,應將鏟斗(或抓具)上翻,然后方能下降大臂,工作完畢離開駕駛室前,要將鏟斗(或抓具)放到地面,然后關掉發動機,并切斷電源。9鏟運物料時未固定或固定不牢固,貨物掉落傷人、損壞貨物中等在鏟運設備材料時要捆綁牢固,勻速、慢速行駛。10進入低采高巷道工作時,駕駛室頂棚與巷道頂板安全距離不足,造成人員傷害、設備損壞中等進入低采高巷道工作時,叉車司機要確認作業范圍內駕駛室頂棚與巷道頂板的安全距離是否達到20cm以上,同時作業時要控制車速,防止叉車顛簸時與頂板碰撞。本崗位主要不安全行為1.裝載貨物時未進行觀察周圍環境。

2.出車前車輛檢查不到位。

3.叉車載人。

4.叉車行走時鏟斗或兩側站人。

5.駕駛無防護頂棚的叉車。

篇3:乳化液泵司機危險源辨識

一、工作流程

上崗前準備→作業地點安全檢查→開泵前檢查→開泵→巡回檢查→停泵檢修→

試運轉→文明生產

二、危險源

1、檢修前,作業工具不完好或不齊全;

2、未對作業地點的安全情況進行檢查;

3、高壓管路連接銷子不完好;

4、乳化液泵站出口壓力不符合規定;

5、檢查轉動部位時,觀察距離過近或用手直接觸碰;

6、檢修或更換液壓元件、管路時,不停電閉鎖或沒有泄壓;

7、對乳化液泵檢修完后,沒有按照規定進行試運行;

8、乳化液泵壓力表不完好;

9、乳化液配比濃度未達到規定要求。

三、預控措施

1、檢修前,泵站司機必須檢查工具齊全完好情況;

2、作業前,必須仔細檢查作業地點的支護情況和設備的完好情況;

3、開泵前,必須檢查管路連接銷的情況,發現不完好時,必須處理后方可開泵;

4、泵站司機必須隨時檢查泵站的出口壓力,發現過低時,必須調整泵站壓力值;

5、泵在運行時,泵站司機檢查轉動部位時,必須保證身體與轉動部位不得小于1米,嚴禁用手觸摸轉動部位;

6、檢修乳化液泵或更換管路時,必須將泵停電閉鎖,釋放余壓;

7、乳化液泵檢修完畢后,必須進行試運轉,試運轉正常后,方可結束作業;

8、發現乳化液泵壓力表不完好時,必須進行更換;

9、泵站司機隨時檢測泵箱內乳化液濃度,低于規定時,必須增加乳化油量,提高乳化液濃度。

四、作業標準

1、作業工具齊全完好,符合作業要求;

2、開泵前,首先檢查作業地點的安全情況;

3、開泵前,檢查乳化液泵、液壓管路的完好情況;

4、開泵前,檢查乳化液配比濃度必須達到3%~5%;

5、檢修乳化液泵時,必須停電閉鎖,并對管路和乳化液泵進行泄壓;

6、對乳化液泵檢修后的狀態必須符合完好標準;

7、乳化液泵站管路上不得有煤塵,周圍無雜物和大面積的積水;

8、乳化液泵站運行時,泵站司機必須不定期進行巡回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