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場所管理規定辦法
涉密場所管理規定1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
為維護公司的安全和利益,加強對涉及公司商業秘密人員(以下簡稱涉密人員)的教育和管理,保障公司科研、生產和經營的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下簡稱《保密法》),結合公司的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管理原則
涉密人員的保密教育和保密管理實行“業務工作誰主管,保密工作誰負責”的原則。
第三條涉密人員的范圍
1、核心涉密人員:知悉絕密級事項,在公司核心技術和科研開發部門掌握全面情況或掌握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所掌握的秘密一旦泄露,將對公司的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人員,即從事光學玻璃配方、生產工藝、生產裝備和測試技術研究,在公司負責總體技術、研制、生產和管理的公司主要領導及掌握核心技術的技術人員。
2、重要涉密人員:從事設計、研制、生產、管理的公司業務主管領導、骨干人員。
3、一般涉密人員:承擔涉及公司商業秘密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的一般人員。
第二章對涉密人員的教育
第四條涉密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保密工作基本知識教育,明確涉密崗位保密工作基本要求。
教育的基本內容是:
(1)《保密法》、《保密法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和有關保密工作的方針政策。
(2)所在崗位涉及的公司秘密事項及其保密管理的具體要求。
第五條對在崗涉密人員必須加強日常的保密教育,定期進行培訓。
教育的內容可結合保密工作的形勢任務實際選定。
第六條涉密人員應自覺接受保密教育,學習和掌握保密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忠于職守,履行保密協議,遵守保密紀律。
第三章對涉密人員的管理
第七條涉密人員個人要求調離公司的,應提出書面申請。
經公司批準后,按人事管理正常審批程序辦理有關手續。
第八條涉密人員經批準離開涉密崗位或離開公司時,對其進行保密教育,簽訂保密責任書,涉密人員不得私自帶走屬于公司的科技成果、內部資料和設備器材等,不得私自保存公司秘密載體。
第九條保密津貼的管理
1、對掌握公司核心秘密、關鍵秘密和重要秘密的人員,按核心涉密崗位、重要涉密崗位、一般涉密崗位給予保密津貼。
2、保密津貼納入崗位績效工資的管理。
3、核心和重要涉密人員實行特別津貼。
第十條獎勵和處罰
1、對嚴格執行各項保密規定,遵守保密紀律,認真履行保密義務,在保密方面做出突出成績和貢獻的個人,應依照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有下列表現之一的,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1)在危急情況下,保護公司秘密安全的;
(2)對泄露或非法獲取公司秘密行為及時檢舉的;
(3)發現他人泄露或者可能泄露公司秘密立即采取補救措施,避免或減輕損失的;
(4)一貫忠于職守,為確保公司秘密安全做出貢獻的。
2、涉密人員因受保密限制而不能發表科研成果和論文、不宜公開的事宜的,不應因保密影響其評獎、表彰以及技術職務的評審資格。
3、涉密人員如違反《涉密人員保密協議書》的有關規定,并在一定期限內取消保密津貼。
4、對故意或過失泄露公司秘密的,要按照公司有關規定給予經濟和行政處罰。
對泄露情節嚴重構成違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有下列情節之一的,應當從重給予處罰:
(1)泄露公司秘密已造成損害后果的;
(2)以謀取私利為目的泄露公司秘密的;
(3)對泄露公司秘密隱患不報,影響查處補救造成損失或損害的;
(4)對舉報泄露公司秘密檢舉人進行打擊報復的;
5、違反本規定,擅自離職并私自攜帶屬于公司的科研成果、內部資料和設備器材及私自保存公司秘密載體,給公司造成重大影響和損失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四章附則
第十一條本辦法由綜合管理部負責制定、修改、解釋。
第十二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涉密場所管理規定2
一、保密人員選定
凡在要害部位或崗位從事機要、保密、文書、印刷、檔案、通信、計算機等工作的人員,必須政治可靠、業務素質好、忠于職守、保密觀念強。
選用人員必須嚴把政審關,要堅持先審后用的原則,并在上崗前進行業務培訓、保密教育,知悉國家保密法規和規章。
二、嚴格密級界定
嚴格按照業務分工控制各項國家秘密的知悉范圍。
黨中央、國務院的文件和外單位的來文、資料,凡標有接觸范圍的應嚴格遵照執行。
如需擴大范圍必須征得發文單位的同意。
三、文件保密
涉及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發、傳遞、使用、復制、摘抄、保存和銷毀,有關工作人員都要嚴格保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無關人員泄露秘密內容。
四、會議保密
召開涉及國家秘密的會議,應遵守以下保密規定:㈠會議出席、列席人員和工作人員須經主管會議的領導批準,并進行保密教育,規定保密事項。
㈡會議場所須選擇具有保密條件的地方,并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
㈢要按照保密規定使用會議設備。
凡規定不準記錄、不準錄音、不準采訪的會議,應事前告知與會人員。
㈣對涉及國家秘密的會議文件、資料要統一管理,嚴格辦理登記、分發和清退手續。
翻印上級機關秘密文件、資料需請
示發文機關,經同意后按制度擬定的份數翻印;會議結束后,要把文件全部收回,妥善處理。
五、對外宣傳保密
在對外宣傳報道和出版工作中,應遵守《新聞出版保密規定》。
機關內應建立健全新聞出版保密審查制度,實行自審和送審相結合的辦法。
公開出版發行的報刊、書籍、資料以及錄音、錄像制品等,不得涉及國家秘密,應先報機關保密辦進行審查,對保密界限不清的問題應主動征求相關單位的意見。
六、通信及計算機信息系統保密
機關內使用計算機、計算機信息互聯網,必須嚴格遵守《青島市供銷社計算機及其網絡管理制度(暫行)》。
不準在無保密措施的通信設備和計算機上傳輸和存儲國家秘密;不準在無保密措施的固定、移動通信設備中談及國家秘密。
凡使用計算機存儲、傳輸、處理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時,應按規定采取保密措施,配備必要的保密設備,防止電磁輻射泄密;嚴格秘密數據載體(磁盤、磁帶和打印紙張)的管理,嚴格人員的審查。
七、各級領導參加有關會議帶回來的涉及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一律登記造冊后送辦公室保管,工作需要時辦理借閱手續。
八、工作人員調動工作或離退休,應將自己保管的涉及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登記造冊后送交機要文書部門保管,不得私自保存或復印。
確實因工作需要,可根據有關規定辦理借閱手續。
九、保密教育和檢查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證。
各位領導要把保密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環節抓緊抓好,提高政治警惕性,克服麻痹思想,嚴格遵守保密制度,養成良好的保密習慣。
保密工作人員要經常進行《保密法》和有關保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保密業務知識的學習,要特別注意做好新任領導、新進涉密人員的保密教育工作。
涉密場所管理規定3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涉密人員保密管理,全面規范公司的保密工作,根據國家有關保密法律、法規,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涉密人員分類與等級界定
第二條本制度中所稱的涉密人員是指在工作中產生、掌握、管理和大量接觸國家秘密的人員。
第三條在涉及絕密級國家秘密崗位工作或承擔任務的人員為核心涉密人員;在涉及機密級國家秘密崗位上工作或承擔任務的人員為重要涉密人員;在涉及秘密級國家秘密崗位上工作或承擔任務的人員為一般涉密人員。
第四條公司根據涉密人員工作任務、工作崗位及職責范圍的實際涉密情況綜合界定其涉密等級。
第五條涉密人員的涉密等級界定,由各有關部門根據承擔工作任務人員的實際涉密情況,提出初審名單,部門負責人審核確定后,報送公司總經辦和保密委員會審批并存檔備案。
第六條公司對涉密人員實行動態管理。
涉密人員所在部門根據涉密人員實際工作崗位、工作任務、職責范圍的變化,及時提出調整涉密等級的初審意見,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后,報送公司保密委員會審批并進行調整。
第三章涉密人員審查與保密責任書簽訂
第七條公司對承擔涉密任務,進入涉密崗位的人員進行嚴格審查,并對審查情況書面記載備案。
重點考評其現實政治表現、工作表現及學習及遵守保密法規制度和紀律的情況。
第八條所有涉密人員按進廠、在崗、離崗、出國幾個階段簽訂保密責任書,明確自己應當承擔的保密責任和義務。
第四章涉密人員保密教育和管理
第九條公司按照《保密教育制度》對涉密人員進行經常性的保密教育。
第十條公司對涉密人員遵守保密制度和紀律以及接受保密教育的情況要定期進行考核,建立健全保密監督和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第五章涉密人員保密津貼
第十一條公司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承擔涉密任務或工作的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實行保密津貼制度,在對涉密人員進行涉密等級界定和其已簽訂《保密責任書》的基礎上,審批發放保密津貼。
第十二條涉密人員保密津貼隨工作崗位和承擔任務的實際涉密情況的變化隨時進行調整。
第十三條涉密人員承擔多項涉密任務或一人多崗的,以涉密等級最高的任務或崗位確定其涉密等級和保密津貼。
第十四條保密津貼發放標準:一般涉密人員保密津貼標準為300元/月。
第六章涉密人員流動管理
第十五條涉密人員脫離涉密崗位實行脫密期管理制度,應清退所有涉密文件、資料及物品,并不得接觸國家秘密。
脫密期一般為:核心涉密人員3年;重要涉密人員2年;一般涉密人員1年。
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必要時可適當延長涉密人員的脫密期。
第十六條涉密人員退休后,在其相應的脫密期內仍由公司按在職涉密人員進行管理。
借調、返聘人員在涉密崗位工作的按照在職涉密人員進行管理。
第十七條涉密人員申請調動的,經公司同意,先將其調離涉密崗位,待脫密期滿,經公司領導批準,簽訂保密承諾書后,方可辦理調動手續。
對于尚在脫密期內需要辦理調動手續的特殊情況,經公司保密委員會批準后,在其人事檔案注明涉密身份和脫密期,并簽訂保密承諾書后,方可辦理調動手續。
第十八條涉密人員在脫密期內一般不得辭職。
對于確有特殊原因而本人堅持申請辭職的非核心涉密人員,經公司批準,在其人事檔案注明涉密身份和脫密期(有特殊要求的也應注明),并簽訂保密承諾書后,方可辦理辭職手續。
第十九條涉密人員不得擅自離職。
對已經離職的涉密人員公司勸其(包括通過其家人、親屬勸其)返回單位。
若本人要求辭職的,按涉密人員辭職規定辦理手續。
對不回公司又拒不履行保密義務和手續的,應根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通過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第二十條涉密人員調動、辭職會使國家秘密安全受到威脅的和國家另有規定不得辭職的,公司可不予批準。
第二十一條在崗涉密人員一律不準私自受聘于國(境)外駐華機構和組織工作。
涉密人員在脫離原涉密崗位3年內不準到國(境)外駐華機構和組織工作。
第二十二條在崗涉密人員和離崗脫密期未滿的涉密人員,原則上不準因私出國(境)。
因特殊情況需要因私出國(境)的,按照《重大涉密活動和涉外保密管理制度》規定,經公司有關部門審查同意,公司領導批準,并簽訂保密承諾書后,方可辦理相關手續。
第二十三條對于出國(境)可能威脅國家秘密安全的涉密人員,公司可不批準其出國(境)。
第七章職責劃分和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條公司保密委員會對涉密人員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對涉密人員資格審查和等級審定、因私出國、調動離職等進行批準,并按照委員分工抓好督促落實工作。
第二十五條保密辦負責具體實施涉密人員管理工作:
(一)涉密人員資格審查;
(二)根據部門初審意見進行涉密人員等級審定和變更;
(三)組織和安排涉密人員簽訂保密責任書;
(四)組織涉密人員保密教育活動;
(五)根據涉密人員涉密等級擬制保密津貼發放明細;
(六)涉密人員的脫密期管理;
(七)對涉密人員因私出境、調動辭職等進行保密審查。
第二十六條涉密人員違反保密法規,泄露國家秘密的,公司將進行查處,并根據《保密獎懲制度》追究有關人員泄密責任。
第二十七條
第二十八條
第八章附則本制度由公司保密委員會負責解釋。
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篇2:測繪隊涉密計算機及涉密網絡保密管理制度
測繪隊涉密計算機及涉密網絡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涉密計算機及涉密網絡的管理,保障辦公使用過程中國家秘密的安全,避免計算機病毒等非法入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國家保密局《計算機信息系統保密管理暫行規定》、《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互聯網保密管理規定》及其它相關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涉密計算機及涉密網絡是指處理、存儲和傳輸涉密信息的電腦、涉密信息系統及涉密網絡等。
第三條主管領導執行本規定負有指導、監督、檢查職責。分管領導、科室負責人,對執行本規定負有指導、監督、檢查職責。
第四條涉密計算機投入使用前,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不允許進行各種形式的有線及無線的網絡連接,不允許使用無線功能的鍵盤鼠標進行操作。
第五條涉密計算機應為專人專用,用戶應定期修改機器登錄密碼,密碼要求8位以上并有英文大小寫和數字的混排。
第六條涉密網絡由各單位指派專人負責接入管理,不允許私自將電腦、小交換機、無線設備接入涉密網點。
第七條涉密網絡需要使用移動介質前,應先檢查移動介質是否存在病毒、木馬等惡意程序。
第八條涉密人員因工作變化、調動等原因,需要開始或停止使用涉密計算機及涉密網絡的,所在單位應備案登記,并提交書面申請由分管領導批準后再由信息中心開通或關閉相應權限。
第九條涉密計算機及涉密網絡所在的場所,必須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安裝防盜門和報警器及監控設備等必要措施,并指定專人進行日常管理,嚴禁無關人員進入該場所。
第十條涉密計算機及涉密網絡設備需要維修的,必須到地區保密委指定的維修單位維修。涉密計算機等設備送修前必須將涉密存儲部件拆除并妥善保管;如需請外來人員維修,單位應派人全程監督修理過程。涉密存儲部件出現故障,如不能保證安全保密,必須將涉密載體予以銷毀。
第十一條涉密計算機如需恢復其存儲信息,必須到區保密委指定的具有保密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并將廢舊的存儲介質收回。
第十二條禁止將涉密計算機轉為非涉密環境使用和進行公益捐贈或銷售。
第十三條報廢、銷毀涉密設備應當嚴格履行審批、清點、登記手續,送至區保密委指定的銷毀單位銷毀;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銷毀。
第十四條工作人員違反本規定,情節較輕的,應責令改正,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造成泄露機密的,按照有關保密規定給予責任人行政或黨紀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3:涉密計算機維修更換與報廢保密管理制度
涉密計算機維修、更換、報廢保密管理制度(二)
第一條涉密計算機系統進行維護檢修時,須保證所存儲的涉密信息不被泄露,對涉密信息應采取涉密信息轉存、刪除、異地轉移存儲媒體等安全保密措施。無法采取上述措施時,安全保密人員和該涉密單位計算機系統維護人員必須在維修現場,對維修人員、維修對象、維修內容、維修前后狀況進行監督并做詳細記錄。
第二條各涉密單位(科室)應將本單位本科室設備的故障現象、故障原因、擴充情況記錄在設備的維修檔案記錄本上。
第三條凡需外送修理的涉密設備,必須經單位分管領導批準,并將涉密信息進行不可恢復性刪除處理后方可實施。
第四條各單位信息中心負責辦公計算機軟件的安裝和設備的維護維修工作。嚴禁使用者私自安裝計算機軟件和擅自拆卸計算機設備。
第五條涉密計算機報廢在保密委指定的機構進行定點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