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混凝土澆筑: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一、材料準備
混凝土輸送泵、插入式振搗器、木抹子、長抹子、鐵插尺、膠皮水管、鐵板、串桶等。
二、施工方法
1.在澆筑混凝土前對模板進行全面檢查并記錄。檢查的主要項目如下:
1)模板的標高、位置、支架的空間尺寸、構建的預留拱度;
2)支架、支撐的穩定性、牢固性和模板固定可靠性;
3)模板的緊密性;
4)鋼筋與預埋件的安裝及構件接點焊縫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
5)按設計規定設置的預留孔洞所用的裝置、其他預埋件、錨定螺栓及為下道工序所必須留設的部件、配件,安裝齊全正確。
在澆筑混凝土前,應排除灌注段內溝槽中的積水和流入的流動水,對已澆筑而尚未硬化的混凝土應采取臨時的排水和防水措施,以防止沖刷新澆筑的混凝土;
澆筑混凝土前,應清除:鋼筋上的油污等雜物;模板上的泥土等雜物。木模板應潤濕,但不得留有積水;
金屬模板中的縫隙和孔洞應予堵塞;
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澆筑中最長的時間間隔不應超過2小時;在前層混凝土凝結之前,必須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
2.用振動器搗實混凝土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插入式振搗器的移動間距不應大于作用半徑的1.5倍;
2)與側模保持50~100mm距離;
3)插入下層混凝土50~100mm;
4)每一處振動完畢后應邊振邊徐徐提出振動棒;
5)使用振動器時,不得將其支撐在結構的鋼筋上,應避免碰撞鋼筋和預埋件;
6)在每一位置上的振搗延續時間,應保證混凝土搗實。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
澆筑和墻連成整體的梁和板時,應在墻澆筑完畢后停歇1~2小時,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澆筑;
澆筑混凝土不得使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炷磷杂蓛A落高度不宜超過2m;大于2m時,應采取串筒、斜槽、溜管或振動溜管等措施;
底板混凝土澆筑時,一次澆筑到底板頂面;側墻澆筑時,兩側同步振搗,分層澆筑混凝土,分層間呈階梯狀順序布放混凝土,并及時振搗。
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澆筑,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筑完成上層混凝土。上下層同時澆筑,上層與下層前后澆筑距離應保持1.5m以上。用插入式振動器澆筑層厚度不得大于300mm。
3.混凝土成活
結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用行夯刮平后,用木抹找平,用鐵抹子壓實趕光,并在混凝土終凝前實施二次趕光壓實。
4.混凝土的養護
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振動。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小時以內加以覆蓋,并澆水養護?;炷翝菜B護日期,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透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天。
5.沉降縫的處理:
用鉛絲將止水帶固定在沉降縫鋼筋上,施工時,要特別注意對水平止水帶下側的振搗,避免接觸止水帶處的混凝土不應出現粗骨料集中和漏振現象。在支設模板、固定止水帶以及澆搗混凝土時不得將止水帶破壞。拆模完畢,即可進行聚硫密封膏的施工。
方溝墻厚250與300厚墻的伸縮縫處,為使止水帶加固筋平穩放置,250墻厚的方溝底板可下挖5cm。
三、安全措施
1.施工人員入現場必須進行入場安全教育,經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施工現場;
2.作業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合格安全帽,系好下顎帶,鎖好帶扣;
3.施工人員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振搗設備安全可靠;
4.使用溜槽、串桶時必須固定牢固,操作部位應設護身欄,嚴禁站在溜槽上操作;
5.砼振搗時,操作人員必須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防止觸電;
6.雨、雪、大霧等惡劣天氣應停止作業;
7.雨季施工要注意電器設備的防雨、防潮、防觸電;
8.澆注頂板時,外防護架搭設應超出作業面;
9.振搗棒使用前檢查各部位連接牢固,旋轉方向正確,清潔;
10.作業轉移時,電機電纜線要保持足夠的長度和高度,嚴禁用電纜線拖、拉振搗器;
11.振搗工必須懂得振搗器的安全知識和使用方法,保養、作業后及時性清潔設備;
篇2:混凝土澆筑安全規定
1、人工推車上料時,手推車不得撒把,運輸斜道上應有防滑設備。
2、機械上料時,在鏟斗移動范圍內不得站人,鏟斗下方嚴禁人員停留或通過。
3、作業結束后,應將料斗放下,落入斗坑或平臺上。
4、電動震搗器應使用電纜線、電源開關置于干燥處,多臺震搗器同時作業應設置集中開關箱,由專人看管,操作人員要配戴安全防護用品。
5、攪拌機清洗應停機,料斗起落在45°-90°時,人員不得站在斗鼓中間清洗,以防身體碰到操縱桿造成事故。攪拌機啟動前必須確定無人在斗鼓內。
6、懸空索道輸送混凝土應按起重運輸安全操作進行。
篇3:框剪混凝土澆筑安全技術交底
一、混凝土運輸的安全要求
1、混凝土泵車進場施工隊應有專人指揮、調度,任何機動車在場內行走都應由專人指揮,倒車時還要響笛警示。
2、用輸送泵輸送混凝土時,管道接頭、安全閥必須檢查保證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須牢固且能承受輸送過程中所產生的水平推力;輸送前必須試送,檢修必須卸壓。
3、使用吊斗輔助澆筑混凝土時,應設專人指揮,嚴格按塔吊的操作規程施工。并檢查吊斗、鋼絲繩和卡具是否完好,發現隱患及時處理。
4、基礎混凝土施工,尤其挖孔樁樁身砼澆注中,泵車及運輸車進入施工現場后,應有人指揮,不得靠近基坑邊???、作業,以防基坑土體坍塌;
5、各種混凝土施工車輛在場地內行進、倒車、回轉過程中,駕駛人員必須時刻提高警惕,不得觸碰基礎或主體的外圍護腳手架;
二、混凝土澆筑與振搗的安全要求
(一)、一般要求
1、澆筑混凝土使用的軟管應連接牢固。
2、澆筑柱、墻混凝土時,應架設臨時腳手架,周邊并排鋪設三塊腳踏板,禁止站在墻或柱的模板及臨時支撐上操作。操作部位應有護身欄桿。
3、澆筑建筑物外圍柱、墻及施工段的邊沿柱梁板混凝土時,外部應有腳手架并掛安全網。如腳手架平橋離開建筑物超過20cm時,須將空隙部位牢固遮蓋或裝設安全網。
4、澆筑門窗洞口周邊、電梯井壁等混凝土時,應自洞口兩邊對稱的同時進行;夜間澆筑混凝土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照明。
5、澆筑混凝土時應禁止人員跨越管道通行,在輸送管道接口處休息。
6、潤管用水及水泥砂漿集中泵到指定的鐵箱內,用塔吊吊到地面。
7、澆筑梁板混凝土時,看模人員不得站在已經澆筑完畢或正在澆筑的部位下方。
吸濕性較強的麻繩,更不得用鐵絲;移動或轉向時不得用腳踢電動機。
7、振搗器與平板應保持緊固,電源線必須固定在平板上,固定點與電機之間電源線應松,電器開關應裝在手把上,并保證其完好無損。
8、操作人員必須穿戴絕緣膠鞋和絕緣手套,并保證絕緣手套完好無損。操作人員必須把褲腿塞進膠鞋內、袖頭束緊并塞進手套內。
9、作業后,必須切斷電源,作好振搗器的清洗、保養工作,振搗器要放在指定的地點,做好防潮、防雨、防盜工作。
三、混凝土養護的安全要求
1、已澆完的混凝土,應加以覆蓋和澆水,使混凝土在規定的養護期內,始終能保持足夠的濕潤狀態。
2、養護混凝土時,在樓板有孔洞處,應釘木板封蓋;墻面預留洞
口設置防護欄桿、安全網,并固定牢靠。
3、移水管澆水養護混凝土時,不得倒退走路,注意電線、用電設備、梯口、洞口、建筑物的邊沿處,以防誤踏失足墜落。
4、澆水時注意不要讓水澆到現場擺放的用電設備上;必要時挪動一下用電設備再灑水養護;灑水完畢及時關閉水龍頭。
希望所有施工人員嚴格按照交底要求執行,時刻提高安全警惕,對自己和他人安全負責,如果發現有違背上述要求的,一旦發現堅決給予處罰。
四、混凝土地泵輸送
1、混凝土施工的作業人員,必須穿膠鞋、戴絕緣手套。
2、泵管接頭應連接緊密可靠(必須墊膠皮圈)、不漏漿,支撐架子牢固,輸送時先試送,檢修時必須卸壓。
3、夜間澆注混凝土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備。
4、在指定電箱接線;振搗棒有專用開關箱,并接漏電保護器(必須達到兩極以上漏電保護),接線不得任意接長。電纜線必須架空,嚴禁落地。
、振動器操作人員,作業前檢查機械電動各部位和電線絕緣,保護器是否良好,操作人員戴好絕緣手套和絕緣鞋。
6、泵送人員布料人員應站在泵管兩側,泵管前嚴禁站人。
7、現場用電設備,必須由專業持證電工裝拆。
8、在鋼筋網片上行走時應搭設人行道,避免在鋼筋網片上行走,陷入網眼內,造成傷害。
9、泵管移動時泵管下禁止站人,以防散落的混凝土傷人。
10、泵車操作工必須是經培訓合格的有證人員,嚴禁無證操作。
11、泵管的質量應符合要求,對已經磨損嚴重及局部穿孔現象的泵管不準使用,以防爆管傷人。
12、泵管架設的支架要牢固,轉彎處必須設置井字式固定架。泵管轉彎宜緩,接頭密封要嚴。
13、泵車料斗內的混凝土保持一定的高度,防止吸入空氣造成堵管或造成管尾甩傷人的現象。
14、泵車安全閥必須完好,泵送時先試送,注意觀察泵的液壓表和各部位工作正常后加大行程。在混凝土坍落度較小和開始起動時使用短行程。檢修時必須卸壓后進行。
15、當發生堵管現象時,立即將泵機反轉把混凝土退回料斗,然后正轉小行程泵送,如仍然堵管,則必須經拆管排堵處理后開車,不得強行加壓泵送,以防發生炸管等事故。
16、混凝土澆注結束前用壓力水壓泵時,泵管口前面嚴禁站人。
、在進行墻、柱、梁混凝土澆注時,搭設的腳手架每步高度不大于1.8m,且加斜撐,上鋪腳手板。上端防護高度不小于1200mm,設置兩道水平防護欄桿。操作架上嚴禁出現單板、探頭和飛跳板,必要時操作工人系掛安全帶。
18、操作架上嚴禁超量堆放混凝土材料,堆放量每平方米不得超過120kg。
19、對于1500×1500mm以上的洞口,四周必須搭設圍護架,并設雙道防護欄桿,洞口中間支掛水平安全網,網的四周要掛牢固、嚴密。
20、樓板和平臺等面上短邊尺寸為25-250mm的洞口,必須設堅實蓋板并能防止挪動移位。
21、墻面等處的豎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應綁防護欄桿,下設擋腳板。低于800mm的豎向洞口,應加設1200mm高的臨時護欄。
22、洞口必須設置照明裝置和安全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