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危化品企業檢查基本要點
(一)總圖布置和安全距離
1、甲、乙類火災危險性和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生產裝置,倉庫、罐區等儲存設施,與周邊居住區、人員密集區、廠外道路、相鄰工礦企業生產儲存設施的安全間距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2、生產裝置、儲存設施、輔助生產裝置、公用工程設施、運輸裝卸設施、電力線路、辦公生活區等,相互之間的安全間距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3、危險化學品生產車間、儲存倉庫與員工宿舍是否在同一座建筑物內,或與員工宿舍的安全距離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4、在有火災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和有毒有害作業場所內是否設置休息室和非生產直接需要的辦公室。
(二)生產裝置
1、是否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
2、生產或使用甲類氣體或甲、乙A類液體的工藝裝置和儲運設施的區域內,是否按規定設置可燃氣體監測報警裝置。
3、生產或使用有毒氣體的工藝裝置和儲運設施的區域,是否按規定設置有毒氣體監測報警裝置。
4、易燃易爆和有毒作業場所是否按規定設置通風設施。
5、是否按規定和生產工藝要求,設置必要的自動報警和安全聯鎖裝置。
6、建構筑物的耐火等級、泄壓面積、安全疏散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7、液氯、液氨生產、儲存、裝卸區,是否采取泄漏后的吸收、破壞措施。
(三)儲運設施
1、倉庫的耐火等級、防火分區、安全疏散是否符合要求。
2、危險化學品的貯存是否符合《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15603等規定的要求。如:
(1)遇火、遇熱、遇潮能引起燃燒、爆炸或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的危險物品露天貯存;或在潮濕、易積水的建筑物中貯存。
(2)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與爆炸物品、氧化劑、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蝕性物品未隔離貯存。(3)易燃氣體與助燃氣體、劇毒氣體未隔離貯存。(4)助燃氣體氧氣與油脂類物質混合貯存。(5)易燃液體、遇濕易燃物品、易燃固體與氧化劑混合貯存(6)具有還原性的氧化劑未單獨存放。
3、甲、乙類液體儲罐區是否按規定要求設置防火堤,或防火堤的容量、高度、強度、以及與儲罐的間距等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罐區布置(罐區總容量、罐間距、罐排數、罐區間距等)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4、甲、乙類液體罐區的專用泵(或泵房)是否布置在防火堤內,或專用泵(或泵房)和裝卸設施與罐區的安全間距不符合規定要求。
5、甲B、乙類液體固定頂罐是否按要求設置阻火器和呼吸閥。
6、甲B、乙類液體是否為噴濺式卸車(進液)方式或進液管伸至罐底的距離不足;
7、液氨、液氯儲罐是否按規定設置液位計、壓力表和安全閥。
8、液氨、液氯儲罐與罐車之間的裝卸管線上是否設置止回閥和緊急切斷閥。
9、液氨、液氯的灌瓶及裝車裝置是否按要求設置防超裝裝置。
10、液氨、液氯的裝卸軟管是否按規定配置并定期檢測和更換。
11、硫酸、硝酸等強腐蝕性介質儲罐是否按規定設置防護圍堰。
(四)特種設備
1、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鍋爐等特種設備是否按規定辦理使用登記證;超期未檢或未按檢驗要求檢修(停用)。
2、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鍋爐的壓力表、安全閥是否超期未檢,防爆膜未定期更換。
3、是否使用非法制造的壓力容器、鍋爐等特種設備。
(五)電氣及防雷防靜電設施
1、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區域內的電氣設備(電機、燈具、開關等)是否防爆,或防爆等級(類別、級別、組別)及線路敷設不符合規定要求。
2、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區域內生產裝置的控制室、變配電室、化驗室、車間辦公室、更衣室等生產輔助房間的電氣設備是否達到防爆要求。
3、易燃易爆生產裝置區、倉儲裝卸區的廠房、庫房、設備、設施,是否按規定設置防雷設施,或未按規定進行檢測并符合要求。
4、易燃易爆場所的設備、管線等設施是否按規定設置靜電接地設施;汽車罐車、鐵路罐車和裝卸棧臺是否設置靜電專用接地線,或未按規定進行檢測并符合要求。
(六)消防設施
1、是否按規定設置水、泡沫、蒸汽等消防滅火系統。2、是否按規定配置消防雙電源。
3、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管路及消防栓的配置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4、生產裝置區、儲罐區、倉庫,是否按規定設置固定(或半固定)式水(或泡沫)噴淋滅火系統。
5、生產裝置區、儲罐區、倉庫,是否按規定設置小型滅火器材,或滅火器材的種類、數量及設置方式不符合規定要求。
6、廠區內的消防道路(環行通道或回車場地、道路寬度、凈空高度、轉彎半徑)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七)特大事故隱患檢查要點
1、生產或使用光氣、氰化氫等劇毒物質(氣態或蒸汽)的生產裝置,與周邊居住區、人員密集場所、廠外主要道路的安全間距是否符合要求。
2、構成重大危險源的液氨、液氯等有毒物質罐區、液化烴罐區、甲類易燃液體罐區,以及大于或等于10Mpa的高壓設備(介質為易燃、易爆、有毒物質),與周邊居住區、人員密集場所、廠外主要道路的安全間距是否符合要求。
3、構成重大危險源的液氨、液氯、液化烴儲罐,以及大于或等于10Mpa的高壓設備(介質為易燃、易爆、有毒物質),是否按規定辦理使用登記證、超期未檢或檢驗不合格的。
4、構成重大危險源的液氨、液氯等有毒物質罐區、液化烴罐區、甲類易燃液體罐區以及大于或等于10Mpa的高壓設備(介質為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管道,是否按規定設置防雷、防靜電設施,或未按規定定期檢測及檢測不合格的。
篇2:安全檢查改進基本規定
1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檢查和改進管理應包括規定安全檢查的內容、形式、類型、標準、方法、頻次,檢查、整改、復查,安全生產管理評估與持續改進等工作內容。
2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檢查的內容應包括:
1)安全目標的實現程度;
2)安全生產職責的落實情況;
3)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
4)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防護情況;
5)生產安全事故、未遂事故和其他違規違法事件的調查、處理情況;
6)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其他要求的執行情況。
3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檢查的形式應包括各管理層的自查、互查以及對下級管理層的抽查等;安全檢查的類型應包括日常巡查、專項檢查、季節性檢查、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等。
1)工程項目部每天應結合施工動態,實行安全巡查;總承包工程項目部應組織各分包單位每周進行安全檢查,每月對照《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至少進行一次定量檢查。
2)企業每月應對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安全職責落實情況至少進行一次檢查,并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傾向性問題、安全生產狀況較差的工程項目,組織專項檢查。
3)企業應針對承建工程所在地區的氣候與環境特點,組織季節性的安全檢查。
4建筑施工企業應根據安全檢查的類型,確定檢查內容和具體標準,編制相應的安全檢查評分表,配備必要的檢查、測試器具。
5建筑施工企業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應定人、定時間、定措施組織整改,并跟蹤復查。
6建筑施工企業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定期統計、分析,確定多發和重大隱患,制定并實施治理措施。
7建筑施工企業應定期對安全生產管理的適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確定安全生產管理需改進的方面,制定并實施改進措施,并對其有效性進行跟蹤驗證和評價。發生下列情況時,企業應及時進行安全生產管理評估:
1)適用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時;
2)企業組織機構和體制發生重大變化;
3)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4)其他影響安全生產管理的重大變化。
8建筑施工企業應建立并保存安全檢查和改進活動的資料與記錄。
篇3:建筑施工生產進行安全檢查基本要求
在施工生產中,為了及時發現安全事故隱患,排除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糾正違章作業,監督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必須對安全生產中易發生事故的主要環節、部位,由專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進行全過程的動態監督檢查,不斷改善勞動條件,防止工傷事故發生。
1、在進行每種安全檢查之前都應有明確的檢查項目和檢查目的,內容及檢查標準、重點、關鍵部位。
2、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檢查出來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處理。
3、必須登記在安全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安全隱患,作為整改的備查依據,提供安全動態分析,根據隱患記錄和安全動態分析,指導安全管理的決策。
4、要認真地、全面地進行系統、定性、定量分析,進行詳細地安全評價。
5、針對大范圍、全面性的安全檢查,應明確檢查內容、檢查標準及檢查要求。并根據檢查要求配備力量,要明確檢查負責人,抽調專業人員參加檢查,并進行明確分工。
6、針對整改部位整改完成后要及時通知有關部門,派員進行復查,經復查整改合格后,方可進行銷案。
7、要認真、詳細地填寫檢查記錄,特別要具體的記錄安全隱患的部位、危險的程度。
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管理工作,它涉及到建筑行業的各個方面,我們隨時都繃緊了這根弦,消除了各類安全隱患,就消除了各類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