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外資企業HSE管理體系文件應急規劃和應急反應案例3
本網據“安全、健康和環境”報導:
1說明
對緊急情況及時有效的反應可以降低包括人員、財產和環境在內的事故損失。雖然安全管理體系力求確保所有的危險都能找出,風險也降低到一個相當實際的水平,緊急情況還是可能發生,并且如果得不到控制會出現嚴重的后果。應急反應計劃的目的就是確定潛在的緊急情況,并建立程序、劃分責任、對外部機構提供通知、建立聯絡的方法并且提供內部和外部的反應來控制和結束緊急情況。
2領導和控制
管理層應當保證企業有一個概述在緊急情況下所應當遵守的安排和程序的應急反應計劃。
·應急反應計劃應當概括描述出應急反應行動。該計劃應當列出組織機構、充當的角色和關鍵人員的責任以及命令鏈。計劃應當進一步地表明在緊急情況下的聯絡安排,這包括向社團應急反應單位(CESU)的申請報告。
·如果可能的話,管理層應當確保在控制緊急情況時有有效的組織和管理。
·管理層應當保證在指揮人員失去指揮能力或者不能提供領導,而這又將會導致緊急情況的發生時有一個意外事故管理安排。
·安排環保部應當對應急反應計劃進行維持,并協調必要的行動來確保其有效。
3可預見危險
進行分析來確定緊急情況可能會使疏散、逃離或救援的要求提高。針對以下情況的應急反應已經編寫出來了:
a)火災/爆炸;
b)結構破壞/倒塌;
c)井控問題;
d)應急跳水;
e)人員落水;
f)海上緊急情況
g)醫療疏散;
h)臺風;
i)恐怖主義行為;
j)直升機;
k)棄平臺。
4聯絡
可能受到計劃影響的所有人員都應當得到充足的信息,以便他們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么。應當有程序來保證告知所有的人員,包括承包商人員和來訪者,使其了解在緊急情況下的責任和應當采取的行動。在岸上應當有足夠的聯絡裝備,以保證同時處理對3個平臺、公眾和政府機構的聯絡。
5培訓
對設施的所有人員應當給予足夠的信息、指導和培訓,以使他們在緊急情況下能夠采取恰當的行動。
·如果可能的話,這樣的培訓應當在到達設施之前進行。這樣在設施上將進行有關的補充性的附加培訓。
·培訓將包括諸如專門的應急反應課程、教育程序和應急演習方面相應的內容。
·在緊急情況下,應當有足夠的在緊急救助方面受過培訓的人員來協助。
6計劃存放
應當有足夠數量的計劃副本,以使在岸上和岸外地點都可以得到,在設施上的所有人都應當可以得到。
7應急反應的測試和練習
為確保計劃的有效性,應急反應計劃應當定期地進行測試和練習。
測度和練習應當確保:
a)在計劃中承擔特殊任務的人員勝任他們的職責;
b)所有的人員熟悉計劃的要求;
c)對特殊情形進行測試和評價;
d)保持設備的反應;
e)外部服務中心和服務提供者知道他們所擔負的角色,新雇員和承包商人員熟悉計劃;
f)管線和設施關斷程序的工作達到要求的標準。
每一海上設施應當在主要和次要的集合點設定集合的標準。標準應當清楚地表明在集合點完成集合所期望的時間。
8設備的編碼
a)所有的主動力系統應當進行標示;
b)所有運送烴類和可燃物質的管線應當進行標示;
c)所有的消防管線應當進行標示;
d)所有的緊急控制應當標示清楚并且貼上標簽;
e)所有用于消防或救助隊的應急設備應當清楚地予以標示。
9人員逃生裝備(僅適用于岸外)
管理層應當確保所有在設施上工作的人員都可以得到個人逃生裝備。
10應急裝備的測試
應當對所有的應急設備編制一個正式的測試計劃,并且納入到預防性維護程序中去。
11應急反應隊
每一設施應當建立應急反應隊來處理設施上的特殊情況,這些情況包括但不限于:
a)火災緊急情況;
b)直升機緊急情況;
c)人員的落水;
d)救生筏操作。
每一反應隊應當作為一個單元進行訓練。每一反應隊都應當參與到旨在檢驗應急反應能力的練習中去。由管理層組成的岸上應急反應隊也應當參與到大規模的練習中去。
12安全聯絡
每一設施應當具備用于緊急情況使用的足夠的聯絡系統。所有用于上述用途的設備應當進行測試和維護,使其達到隨時可用狀態。
13布置圖
應當畫出應急設備和用具的布置圖。布置圖應當貼在設施上所有的人員都可以看得到的地方。布置圖應當定期地進行審核以適應情況的變化。
14與公眾/當地機構的聯絡
聯絡計劃應當作為應急反應計劃的一部分予以出版。
15計劃審核
計劃應當在每一次重大緊急情況之后和每次應急演習之后,由參與者進行一次年度審核。
·審核應當將組織機構、人力、工作活動、工作環境、新設備和技術進步等方面的變化考慮進去。
·計劃應當在所有的測試和練習之后進行,并且如果有必要應當進行修訂。
·修訂過的計劃應當通知所有人。
16共同救助
如果有必要,管理層應當同其他公司一道參加到共同救助計劃中去。
篇2:醫院藥事不良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醫院藥事不良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
1.藥事質量事件指在醫院藥事活動中發生的與藥品質量或藥事工作質量有關的事件。
2.重大藥事質量事件具體包括:
2.1不同種藥品或同種而批號不同的藥品混合而不能分揀的,異物混入藥品的,超量服藥或服法錯誤的,不合理使用藥品的,藥品過期失效、發霉、變質、錯購假冒偽劣藥品而已經發出的,發出差錯,分裝藥品差錯,制劑、配制及包裝差錯等,其性質嚴重,以致可能或已經威脅藥品使用者的安全或造成醫療事故的事件。
2.2涉及在藥品、制劑、試劑的驗收、養護、銷售、銷后退回等藥品供應流程中發現的不合格藥品,在抽檢中發現不合格的藥品,或藥品行政主管部門在藥品質量、生產質量、經營質量監督檢查中發現不合格或明令禁止銷售的藥品的事件。
2.3涉及毒性、麻醉、精神、放射類藥品的事件。
2.4導致訴訟的事件。
2.5由于發生藥事質量事故,一次造成3000元(含,不計工時)以上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的事件。
3.重大藥事質量事件必須按規定報告。
4.發生或發現重大藥事質量事件的部門領導在必要時有義務保護現場、保全證據,以利于事件的調查和處理。
5.質量管理員在接到報告后必須立即參與事件的處理,負責事件的調查,按規定報告,歸集資料留檔備查。
6.發生或發現重大藥事質量事件的部門領導必須立即采取最為妥善的方法著手處理。
7.發現或可疑藥品、制劑、試劑不合格的,按照《不合格藥品管理制度》的規定處理和報告。
8.涉及藥品質量的,應立即將造成藥事質量事件或高度可疑的藥品報送有關藥品檢驗單位,進行質量檢驗。
9.藥事管理小組應召開有當事人或責任人、相關部門領導參加的質量會議,對事件進行深入分析,確定事件原因及責任者,責成責任部門認真總結教訓,制定和落實糾正措施。依據調查結果做出最終處理決定,并簽署意見。
10.藥房負責人向醫院藥品質量監督小組組長和有關部門報告,或按規定向國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11.藥事質量事件處理實行“三不放過”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對直接責任者應按照醫院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12.事后必須分析原因,吸取教訓,提出改進措施,防止事故再發生的改進措施,杜絕類似事故發生。
13.發生重大藥事質量事件而不按照本制度規定報告的,按照嚴重違反規章制度處理,可以與其他處罰一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