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選煤廠產品倉改造安全施工方案
第一章編制說明安全生產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的一項國策,是保證勞動者安全健康和發展生產力的重要工作,必須貫徹執行;同時也是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促進國民經濟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為了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確保項目部與公司簽定的全額承包合同各項指標的順利實現,確保****礦圓筒倉項目施工生產的順利進行,特編制本方案。編制依據如下;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主席令70號,20**年)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主席令91號,1998年)3、《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部令13號,1991年)4、《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5、《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1980年)6、《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7、《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8、《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9、《龍門架及井字架物料提升安全技術規范》(JGJ88-2010)10、《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供電安全規范》(GB50194-93)1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12、《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13、液壓滑動模板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GJ65-1989)第二章工程概況及安全防護特點第一節工程概況工程名稱:建設地點:建設單位:建筑面積113.04m2建筑總高為29.7m,鋼筋混凝土筒倉結構。本工程采用滑模施工。第二節安全防護特點本工程的垂直運輸設備有1臺塔吊,其他中小型機械有:振動器2臺,鋼筋切斷機2臺,彎曲機1臺,調直機1臺,電焊機2臺,水泵1臺,木工圓盤鋸1臺,打夯機1臺。本工程工期緊,總工期為120天。為了滿足業主對于工期的要求,我項目部需集中大量人員,進行突擊戰。預計施工高峰期整個項目的勞務作業人員將達到60人左右,這對現場安全教育、安全防護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第三節安全目標1、安全目標按照建設部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的要求,達到優良標準;杜絕重大傷亡事故、重大機械事故、重大火災及交通、中毒事故,年負傷頻率在1.5‰以下;確保包括分包職工在內的職工死亡率和重傷率為0。2、文明施工目標依據《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檢查,評分達到85分以上。第三章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制度第一節安全生產管理機構1、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職責安全生產小組是本項目安全管理的核心,負責本工程項目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組織和管理。2、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略)第四章一般規定1、滑模工程開工前,施工單位必須根據工程結構和施工特點以及施工環境、氣候等條件編制滑模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作為滑模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一部分,報上級安全和技術主管部門審批后實施。2、滑模工程承建單位的負責人應對安全工作全面負責。3、滑模工程施工負責人必須對管轄范圍內的安全技術全面負責,組織編制滑模工程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及處理施工中的安全技術問題。4、安全與技術管理部門,應認真貫徹實行安全責任制,密切配合做好安全工作。5、滑模施工中必須配備具有安全技術知識、熟悉本規范和《液壓滑動模板施工技術規范》的專職安全檢查員。安全檢查員負責滑模施工現場的安全檢查工作,對違章作業有權制止。發現重大不安全問題時,有權指令先行停工,并立即報告領導研究處理。6、對參加滑模工程施工的人員,必須進行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本工程滑模施工特點、熟悉本規范的有關條文和本崗位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通過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工作。主要施工人員應相對固定。7、滑模施工中應經常與當地氣象臺、站取得聯系,遇到雷雨、六級和六級以上大風時,必須停止施工。停工前做好停滑措施,操作平臺上人員撤離前,應對設備、工具、零散材料、可移動的鋪板等進行整理、固定并作好防護,全部人員撤離后立即切斷通向操作平臺的供電電源。8、滑模操作平臺上的施工人員應定期體檢,經醫生診斷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癲癇病及其他不適應高空作業疾病的,不得上操作平臺工作。第五章施工現場1、滑模施工現場必須具備場地平整、道路通暢、通電、通水的條件,現場布置應按施工組織設計總平面圖進行。2、在施工的建(構)筑物周圍必須劃出施工危險警戒區。警戒線至建(構)筑物的距離不應小于施工對象高度的1/10,且不小于10CM。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3、危險警戒線應設置圍欄和明顯的警戒標志,出入口應設專人警衛并制定警衛制度。4、施工現場的供電、辦公及生活設施等臨時建筑和大宗材料的堆放,應布置在危險警戒區處。5、危險警戒區內的建筑物出入口、地面通道及機械操作場所,應搭設高度不低于2.5m的安全防護棚。滑模工程進行立體交叉作業時,上、下工作面間,應搭設隔離防護棚。各種牽拉鋼絲繩、滑輪裝置、管道、電纜及設備等均應采取防護措施。6、防護棚的構造應滿足下列要求:(1)防護棚結構應通過計算確定;(2)棚頂一般可采用不少于二層縱橫交錯的木板(木板厚度不小于3cm)、竹夾板組成,重要場所增加一層2~3mm厚的鋼板;(3)垂直運輸設備穿過防護棚時,防護棚所留洞口周圍應設置圍欄和擋板,其高度不應小于800mm;(4)筒倉類構筑物,當利用平臺、灰斗底板代替防護棚時,在其板面上應采取緩沖措施。7、樓板和平臺上的洞口、漏斗口及內外墻上的危險洞口處,應及時設蓋板、圍欄或滿掛安全網封閉。8、樓梯、爬梯等處應設扶手或安全欄桿。9、上人通道口及地面落罐處等施工人員上、下處應設圍欄。10、現場垂直運輸機構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垂直運輸用的卷揚機,應布置在危險警戒區以外,并盡量設在能與塔架上、下通視的地方;(2)當采用多臺塔吊同場作業時,應防止相互碰撞。11、地面施工作來人員,在警戒區內防護棚外進行短時間工作時,應與操作平臺上作業人員取得聯系,并指定專人負責警戒。第六章滑模操作平臺1、滑模操作平臺的設計應具有完整的設計計算書、技術說明及施工圖,并必須經過審核報主管技術部門批準。2、滑模操作平臺的制作,必須按設計圖紙加工;如有變動,必須經主管設計人員同意,并應有相應的設計變更文件。3、制作滑模操作平臺的材料應有合格證,其品種、規格等應符合設計要求。材料的代用,必須經主管設計人員同意。4、滑模操作平臺各部件的焊接質量必須經檢驗合格,符合設計要求。5、操作平臺及吊腳手架上的鋪板必須嚴密平整、防滑、固定可靠,并不得隨意挪動。操作平臺的孔洞(如上、下層操作平臺的通道孔、梁模滑空部位等)應設蓋板封嚴。6、操作平臺(包括內外吊腳手)邊緣應設鋼制防護欄桿,其高度不小于120cm,橫擋間距不大于35cm,底部設高度大于18cm的擋板。在防護欄桿外側應滿掛鐵絲網或安全網封閉,并應與防護欄桿綁扎牢固。內部吊腳手架操作面一側的欄桿與操作面的距離不大于10cm。7、操作平臺的內外吊腳手應兜底滿掛安全網,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不得使用破爛變質的安全網,安全網與吊腳手骨架應用鐵絲或尼龍繩與網綱等強連接,連接點間距不應大于50cm;(2)對老廠改造工程或在離周圍建筑物較近及行人較多的地段施工時,操作平臺的外側吊腳手應加強防護措施;(3)安全網片之間應滿足等強連接,連接點間距與網結間距相同。第七章垂直運輸設備第一節一般規定1、滑模施工中所使用的垂直運輸設備,應根據滑模施工特點、建筑物的形狀、地形及周圍環境等條件,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選擇。2、垂直運輸設備的設置、安裝、檢驗及操作等,除應遵守國家現行有關的專業安全技術規程外,尚應符合設備出廠說明中安全技術文件的各項要求。沒有上述文件時,應編制該設備安裝及操作的安全技術規定。3、垂直運輸設備,應有完善可靠的安全保護裝置(如起重量及提升高度的限制、制動、防滑、信號等裝置及緊急安全開頭等),嚴禁使用安全保護裝置不完善的垂直運輸設備。4、垂直運輸設備安裝完畢后,應按出廠說明書要求進行無負荷、靜負荷、動負荷試驗及安全保護裝置的可靠性試驗。5、對垂直運輸設備應建立定期檢修和保養的責任制。6、操作垂直運輸設備的司機,必須通過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禁止無證人員操作垂直運輸設備。7、垂直運輸設備司機,在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不得操作設備,并有權拒絕任何人指使啟動設備。(1)司機與起重物之間視線不清、夜間照明不足,而又無可靠的信號和自動停車、限位等安全裝置;(2)設備的傳動機構、制動機構、安全保護裝置有故障,問題不清,動作不靈;(3)電氣設備無接地或接地不良,電氣線路有漏電;(4)超負荷或超定員;(5)無明確統一信號和操作規程。第二節常用垂直運輸設備1、塔式起重機安裝前,應按下列要求對軌道進行檢查和驗收。(1)軌道縱、橫向水平度偏差不大于1/1000;(2)兩軌間距偏差不大于1/1000軌距,且不大于6mm;(3)軌道接頭間隙不大于4mm,兩軌軌頂高差不大于2mm;(4)軌道接地電阻不大于4Ω;(5)軌道端部應有限位擋車裝置。第八章動力及照明用電第一節一般規定1、滑模施工的動力及照明用電應設有備用電源。如沒有備用電源時,應考慮停電時的安全和人員上下的措施。2、滑模施工現場的場地和操作平臺上應分別設置配電裝置,附著在操作平臺上的垂直運輸設備應有上下兩套緊急斷電裝置。總開頭和集中控制開關必須有明顯的標志。3、滑模施工現場供電線路的架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線路與道路交叉時,其架設高度不低于6m;(2)當線路與通訊線路交叉時,兩者的垂直距離不小于1.25m;(3)線路距地面的高度不應低于3.0m,并不得使用裸體導線。4、從地面向滑模操作平臺供電的電纜,應以上端固定在操作平臺上的拉索為依托,電纜和拉索的長度應大于操作平臺最大滑升高度10m,電纜在拉索上相互固定點的間距不應大于2.0m,其下端應理順,并加防護措施。5、施工中有較長時間停工時,必須切斷操作平臺上電源。第二節動力及照明用電1、滑模施工現場的夜間照明,應保證工作面照明充分,其照明設施應符合下列規定:(1)施工現場的照明燈頭距地面的高度,不應低于2.5m,在易燃、易爆的場所,應使用防爆燈具;(2)滑模操作平臺上的便攜式照明燈具應采用低壓電源,其電壓不應高于36v;(3)操作平臺上有高于36v的固定照明燈具時,必須在其線路上設置觸電保安器,燈泡應配有防雨燈傘或保護罩。2、滑模操作平臺上采用380v電壓供電的設備,應裝有觸電保安器。經常移動的用電設備和機具的電源線,應使用橡膠軟線。3、操作平臺上的總配電裝置應安裝在便于操作、調整和維修的地方、開關及插座應安裝在配電箱內,并做好防雨措施。不得把開關放在平臺鋪板上。4、用電設備必須用鐵殼或膠木殼開關,鐵殼開關外殼應有良好接地,不得使用單極和裸露開關。5、敷設于滑模操作平臺上的各種固定的電氣線路,應安裝在隱蔽處,對無法隱蔽的電線,應有保護措施。6、滑模操作平臺上的用電設備的接地線與接零線應與操作平臺的接地干線有良好的電氣通路。第九章通訊與信號1、在滑模施工組織設計中,應根據施工的要求,對滑模操作平臺上與工地辦公室、垂直及水平運輸的控制室、供電、供水、供料等部位的通訊聯絡作出相應的技術設計,其主要內容包括:(1)應對通訊聯絡方式、通訊聯絡裝置的技術要求及聯絡信號等做出明確規定;(2)制定相應的通訊聯絡制度。2、條在施工中所采用的通訊聯絡方式應簡單直接,裝置應靈敏可靠。3、通訊聯絡裝置安裝好后,應于試滑前經檢驗試用,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4、在滑模施工過程中,通訊聯絡設備及信號應設專人管理和使用。5、當滑模操作平臺最高部位的高度超過50m時,應根據航空部門的要求設置航空指示信號。第十章防雷、防火、防毒第一節防雷裝置的設置1、滑模施工中的防雷裝置,應符合《建筑防雷設計規范》的要求。2、滑模施工過程中的防雷措施,應符合下列規定:(1)滑模操作平臺的最高點,如在鄰近防雷裝置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可不安裝臨時接閃器,否則,必須安裝臨時接閃器;(2)臨時接閃器的設置高度,應使整個滑模操作平臺在其保護范圍內;(3)施工現場的腳手架、塔式起重機的鋼軌等大型金屬物體,應與防雷裝置的引下線相連;(4)防雷裝置必須具有良好的電氣通路,并與接地體相連;(5)接閃器的引下線和接地體應設置在人不去或很少去的地方,接地電阻應與所施工的建(構)筑物防雷設計類別相同。3、滑模操作平臺上的防雷裝置應設專用的引下線,也可利用工程正式引下線。當采用結構鋼筋接頭,必須焊接成電氣通路,結構鋼筋底部應與接地體連接。4、防雷裝置的引下線,在整個施工中應保證其電氣通路,當由于施工需要(如挖溝等)必須引下線拆除時,應待另一條引下線安裝好后,方準拆除原引下線。5、雷雨時,所有露天高空作業人員應下至地面,人體不得接觸防雷裝置。6、當因氣候、季節等原因停工后,在下次開工前和雷雨季節到來之前,都應對防雷裝置進行全面檢查,檢查合格后方準繼續施工。在施工期間,應經常對防雷裝置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維修,并向有關負責人報告。第二節防火1、操作平臺上應設置足夠和適用的滅火器以及其他消防設施;操作平臺上不應存放易燃物品;使用過的油布、棉紗等應及時回收,妥善保管。2、在操作平臺上使用明火或進行電(氣)焊時,必須采取防火措施,并經專職安全人員確認安全后再進行工作。3、混凝土養生用水管及爬梯等宜隨滑隨安,以供消防及人員疏散使用。4、消防器材設備應有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檢查維修,保持完整好用。寒冷季節應對消防栓、滅火器等采取防凍措施。5、臨時工棚及施工設施之間的防火距離不應小于6m,易燃物不應堆放在防火間距之內,堆放在防火距離內的物件,應不妨礙消防車輛的通行。6、施工現場應有專人負責消防工作,貫徹執行消防法規和本規范。第三節防毒1、施工現場有害氣本濃度的衛生標準,應符合國家現行的《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規定。2、在有排放有害氣體的地段(如老廠改造、擴建工程等)施工時,應對有害氣體的濃度進行定期檢測。檢測方法休采用《車間空氣監測檢驗方法》或有關部門規定的其他快速測定方法。3、滑模操作平臺處于有害氣體影響范圍之內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下列兩種防護措施中的一種:(1)設置相應有害氣體的報警裝置或檢測管以及防毒用具。如有害氣體濃度超過衛生標準時,應戴防毒口(面)罩;(2)由甲、乙雙方協商,采取停產施工、相互錯開班次或改道排放等有效措施。4、在配制和噴涂有毒養護劑時,操作人員應穿戴個體防護用品,并應在通風良好的條件下進行。當通風條件不能滿足要求時,作業人員必須戴防毒口(面)罩。5、經常接觸有毒物質的作業人員,應定期檢查身體,下班后應淋浴更衣,工作服等防護用品不得穿帶回家。第十一章施工操作1、工程開始滑升前,應進行全面的技術安全檢查,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操作平臺系統、模板系統及其連接符合設計要求;(2)液壓系統經試驗合格;(3)垂直運輸機械設備系統及其安全保護裝置試車合格;(4)動力及照明用電線路的檢查與設備保護接地裝置檢驗合格;(5)通訊聯絡與信號裝置試用合格;(6)安全防護設施符合施工安全技術的要求;(7)防火、避雷、防凍等設施的配備符合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8)完成職工上崗前的安全教育及有關人員的考核工作;(9)各項管理制度健全。2、操作平臺上材料堆放的位置及數量應符合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不用的材料、物件應及時清理運至地面。3、模板的滑升必須在施工指揮人員的統一指揮下進行,液壓操作臺應由持證人員操作。4、初滑階段,必須對滑模裝置和混凝土的凝結狀態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糾正。5、每作業班應設專人負責檢查混凝土的出模強度,混凝土模強度應不低于0.2MPa(2kgf/cm^2)。當出模混凝土發生流淌或局部坍落現象時,應立即停滑處理。6、每作業班的施工指揮人員應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控制滑升速度,嚴禁隨意超速滑升。7、滑升過程中操作平臺應保持基本水平,各千斤頂的相對高差不得大于40mm。相鄰兩個提升架上千斤頂的相對標高差不得大于20mm。8、滑升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結構的偏移和扭轉。糾偏、糾扭操作,應在當班施工指揮人員的統一指揮下,按施工組織設計預定的方法并徐緩進行。當圓形筒壁結構發生扭轉時,任意3m高度上的相對扭轉值不應大于30mm。9、施工中應按下列要求對支承桿的接頭進行檢查:(1)同一結構截面內,支承桿接頭的數量不應大于總數量的25%,其位置應均勻分布;(2)工具式支承桿的絲扣接頭必須擰緊;(3)榫接或做為結構鋼筋使用的非工具式支承桿接頭,在其通過千斤頂后,應進行等強焊接。10、當空滑施工時,應根據對支承桿的驗算結果,采取加固措施。11、滑升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支承桿工作狀態,當出現彎曲、傾斜等失穩情況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12、滑模施工中,應經常對垂直運輸機械進行檢查。第十二章滑模裝置拆除1、滑模裝置拆除(包括施工中改變平臺結構),必須編制詳細的施工方案,明確拆除的內容、方法、程序、使用的機械設備、安全措施及指揮人員的職責等。2、滑模裝置拆除方案,必須經主管部門及主管工程師審批,對拆除工作難度大的工程,尚應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后方可實施。3、滑模裝置拆除前必須組織拆除專業隊、組,指定專人負責統一指揮。4、凡參加拆除工作的作業人員,必須是經過技術培訓,考試合格。不得中途隨意更換作業人員。5、拆除中使用和垂直運輸設備和機具,必須經檢查合格后方準使用。6、滑模裝置拆除前應檢查各支承點埋設件牢固情況,以及作業人員上下走道是否安全可靠。7、拆除作業必須在白天進行,宜采用分段整體拆除,在地面解體。拆除的部件及操作平臺上的一切物品,均不得從高空拋下。8、當遇到雷雨、霧、雪或風力達到五級或五級以上的天氣時,不得進行滑模裝置的拆除作業。9、對筒倉類構筑物宜在頂端設置安全行走平臺。
篇2:Z井上瓦斯抽放泵站改造安全施工措施
一、工程概況
由于目前井下鉆孔較少,地面抽放泵能力大,為減小抽放泵電機負荷,井上瓦斯抽放系統需要開啟進氣側放空管進行配氣,造成抽放在線監控瓦斯濃度偏低,同時考慮下一步瓦斯發電問題,需要對瓦斯抽放泵進行改造,即把泵體進、出氣管路之間加連通管和截門,使從井下抽出的瓦斯氣體部分在泵體內部循環,這樣既可以保證檢測的是真實的抽采瓦斯濃度,又不增加電機負荷,為以后的瓦斯利用創造有利條件。
二、施工方案
本次改造所選材料為直徑325mm的瓦斯抽放管和截門,抽放隊機修大班專業人員提前測量需要加接管路的準確尺寸,把需要加裝的管路及截門提前加工好備用,提前準備施工所需的全部工具及材料,準備2個干粉滅火器、2把消防釬、2個消防桶及不少于0.2m?的消防沙,準備面團一塊,一切準備就緒后方可停泵施工,施工期間需有專職瓦檢員和安檢員全程在場檢查和監督,施工期間要保證工作場所的空氣暢通。
三、安全措施及施工步驟
1、關閉井上瓦斯進氣截門,開啟進氣側放空管截門,排空泵體及管路內的瓦斯。
2、瓦檢員檢測出氣管側、施工場所及周邊20米以內的瓦斯濃度,確保無瓦斯。
3、停泵,關閉該抽放泵進、出氣截門
4、按照原來測量的位置采用乙炔焰切割,切割完畢后關閉氧氣乙炔瓶閥門。
5、用面團清理干凈切割時掉落管內的鐵渣,防止吸入抽放泵造成泵體損壞。
6、把提前加工好的管路對準切割面焊接,并保證加接管上截門處于開啟狀態,焊接完畢后關閉焊機電源。
7、撤出氧氣、乙炔、焊機等相關工器具,打掃現場衛生。
8、開啟抽放泵風冷焊接點,直至焊接點溫度降到20度以下。
9、開啟井上瓦斯進氣截門,關閉空氣進氣截門,調節連通管截門開啟狀態,使泵體負壓達到25kpa左右運行。
10、開啟抽放泵后的1小時內,每十分鐘檢測一次電機溫度,發現溫度變化明顯適當修正新安裝截門的開、關程度;以后每半小時檢測一次,運行24小時后恢復正常的檢測。
四、技術措施
1、施工期間井上所有抽放泵要停止工作。
2、施工前保證要施工的抽放泵進、出氣截門完全關閉。
3、乙炔焰切割后要用面團清理管路內外殘渣,保證管路足夠清潔。
4、焊接要保證平滑、牢固,沒有砂眼。
5、風冷焊接點期間不允許開啟瓦斯進氣截門。
6、工作要保證連續性,盡量壓縮施工時間。
7、使用起吊設備時要保證起吊物下嚴禁站人。
五、施工人員
1、施工負責人:王新尚
2、人員分工:
杜慶穩負責現場切割與焊接
伊戰國負責設備運輸及現場幫護工作
當班司泵工負責抽放泵停、送電,倒泵及監護工作
篇3:山海關線路改造防護安全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況山海關站改造工程包括新建及改建線路6.6km,新鋪道岔10組,利舊1組,拆除既有道岔7組,改造部分線路,并對機務段框構橋接長及AEI探測站、紅外線探測站2座房屋遷移施工。同時引起相應通信、信號、電力、電力牽引供電改造工程。本次要點分五個步驟,從7月7日到7月16日結束。現場防護員及駐站防護員均經過沈陽局培訓,取得合格證書,安全協防員由項目部職工組成。李龐、趙桂陽、郭中平、隗永樂負責對停車牌、慢行標志等要點標識牌的設置。二、防護領導小組組?長:楊詠國?副組長:李國勝?丁永成?郤連義?孫連全?組?員:李?龐?馮新兆?楊瑞?高樹峰?王海濤?王輝?馬建軍?張進成?張愛軍?曹增起?郭中平趙桂陽?隗永樂三、現場防護員及安全協防員名單現場防護員及安全協防員全部為項目部職工。現場防護人員名單序號姓名職責備注1楊建輝駐站員2韓超駐站員3王輝防護員4馬建軍防護員5蘇建華防護員6張志明防護員7袁寶胤防護員8徐錦防護員9郭中平防護員10張愛軍防護員11張寶山防護員12朱俊明防護員13童永防護員14魏占山防護員15宋同軍防護員16趙水良防護員17張偉防護員18藺宏防護員現場安全協防員名單序號姓名職責備注1韓志勇安全協防員2李澤忠安全協防員3商金鎖安全協防員4楊瑞安全協防員5熊谷峰安全協防員6秦志長安全協防員7喬選明安全協防員8張建立安全協防員9張文勇安全協防員10付國偉安全協防員11單繼昌安全協防員12孫鵬安全協防員三、防護總體要求:在進入施工現場出入口處設置門衛室,派專人24小時守衛,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穿戴防護服,未穿戴防護服人員禁止進入現場靠近既有線。一)駐站防護員駐站聯絡員楊建軍、韓超兩人負責,駐站防護員攜施工計劃、駐站聯絡員手冊、對講機、帶齊章、證,按規定標準著裝,要點前到山海關站,負責駐站聯系,辦理相關施工手續,并按規定駐站聯絡員手冊;同時負責臨近施工現場列車的預報、確報。二)現場防護員1.對防護員的要求。所有防護人員和駐站人員必須經沈陽局培訓后考試合格持證上崗。所有施工材料機具必須有專人監護,一機一人,人隨機動。2.施工人員。哪里有施工人員就有防護人員,防護人員必須佩戴防護服,口哨和對講機,保持通訊傳達工作。防護員要緊隨施工人員,注意列車通過。有列車通過時,要提前吹口哨,命令施工人員遠離線路,并拉上安全警戒繩,列車通過,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方可施工。現場配有擴音喇叭,與現場防護員及駐站員隨時聯系。3.項目部人員。線路測量布置時候要盡量遠離線路,有必須在線路軌道上工作時候,需配備防護人員進行防護。當有列車通過時,要及時提醒測量工作人員,并立刻停止所有的工作,遠離線路,做好安全防護措施。4.現場施工。在貨運既有線北面有兩條京哈正線高速鐵路,對其要嚴格防護。每隔五十米要設一名以上防護員,中間設安全協管員,如有拐角導致視線不能通視的情況下,在拐角設立防護員,人多施工時拉警戒繩防護。施工時間之前,防護員必須到場進行防護工作,哪里有施工哪里就有防護員,沒有防護員不得施工。5、要點施工。1、點前施工防護準備及點內施工防護1)嚴格遵守435號文的有關規定,加強線路防護。2)認真研究、落實施工方案,做到明確職責分工、明確職責范圍、明確施工方法。3)加強組織管理,做到統一指揮,令行禁止。4)每一作業點,配備4名以上防護員,防護員由經過沈陽局嚴格培訓,并考試合格的正式路工擔任。5)防護人員上崗時,要著裝整齊,佩帶防護標志。6)防護員要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細致、迅速、準確的八字方針,迅速正確的發出傳達各種指令和信號,確保施工中行車和人員的絕對安全。7)通訊設備、信號設備要保持性能良好,正確使用。8)施工使用的工具、材料統一、集中存放,嚴禁侵入限界。9)在既有京哈正線高速鐵路,對其要嚴格防護,在線路2.5米處拉設警戒繩,進行臨時防護。拐角導致視線不能通視的情況下,在拐角處設立防護員10)防護人員必須面向通過的列車,施工人員在安全警戒繩內;防護繩拉起后,所有人員必須站在安全警戒繩以內,嚴禁任何人從防護繩下鉆進鉆出。通過的列車,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方可施工。2、點后處理1)必須清理干凈現場,收集整理好工具,石碴回填要飽滿,搗固密實后方可交養護人員養護。2)養護人員要堅守崗位,隨時巡查線路過車后的狀態,做好整修,并按電報規定更換慢行標志。四、點前及點畢現場防護安排:1、7月7日第一步封鎖施工前后防護安排7月7日轉線施工的300名施工作業人員已全部到場,轉線施工需用的機具已到達現場,項目部各部門及相關領導到場,現場將達到500人。第一步封鎖施工施工防護人員分為兩組。第一組負責對拆除影響線路45km,插入169#道岔,既有線路撥接94.8m的施工作業人員防護。第二組負責拆除35#道岔及45km線路,插入171#道岔的施工人員防護。第一組防護人員:張寶山?宋同軍?童勇安全協防員:韓志勇李澤忠熊谷峰第二組防護人員:朱俊明蘇建華徐錦?安全協防員:商金鎖?楊瑞?秦志長7月7日第一步封鎖施工前,現場不施工,施工作業人員、項目部各部門及相關領導提前到場。現場大部分人員站在橋梁廠專用線路的南側,部分施工人員站在機務段專用線與既有柳山右線間。現場防護員及安全協防員采用拉警戒繩防護,拉繩設在既有柳山右線南側、機務段專用線兩側,現場所有的人員必須站在防護繩內側,遠離線路。由于兩組施工相鄰,每根拉繩設防護員2名,中間設安全協防員2名。第一步封鎖施工時,現場警戒繩撤除,現場防護員思想必須高度集中,加強對相鄰線路的防護,阻止人員隨意穿越線路。封鎖結束后按照點前防護要求,及時撤離施工人員及機具、材料,特殊部位繼續拉繩防護,確保要點施工的安全。點畢后,35號道岔拆除,37號道岔扳至定位,41號道岔扳至反位定固加鎖,線路養護、D15處停車牌由防護人員張偉及安全協防員喬選明看守到下次封鎖施工時止。當施工封鎖命令下達后要立即在D15、D17、41#道岔、39號道岔線路中心插好移動停車信號牌(位置見示意圖),施工結束時,及時撤出移動停車信號牌,D15處停車牌不撤除;7月7日不需限速。2、7月9日第二步封鎖施工前后防護安排7月9日轉線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點前不施工。本次要點施工防護人員分為四組,每組與現場施工分組對應。第一組防護人員:朱俊明徐錦??安全協防員:韓志勇?李澤忠楊瑞第二組防護人員:張志明童勇?安全協防員:商金鎖?秦志長熊谷峰第三組防護人員:蘇建華魏占山安全協防員:單繼昌張文勇第四組防護人員:張寶山宋同軍?安全協防員:張建立?孫鵬?7月9日第二步封鎖施工前,施工作業人員、項目部各部門及相關領導提前到場。現場大部分人員站在橋梁廠專用線路的南側,部分施工人員站在沈山上行線與機務段專用線間。現場防護員及安全協防員采用拉警戒繩防護,拉繩設在橋梁廠專用線南側及沈山線南側及機務段專用線北側,現場所有的人員必須站在防護繩內側,遠離線路。橋梁廠走行線南側的警戒繩設2名防護人員,1名安全協防人員。沈山線南側及機務段專用線北側分別進行拉繩,每側設專職防護人員3名,安全協防人員6名。第二步封鎖施工時,現場警戒繩撤除,現場防護員思想必須高度集中,加強對相鄰線路的防護,阻止人員隨意穿越線路。封鎖結束后按照點前防護要求,及時撤離施工人員及機具、材料,特殊部位繼續拉繩防護,確保要點施工的安全。點畢后,新67號道岔向沈陽側移至設計位置,新169號道岔、新171號道岔、安全線、機務段走行線、橋梁廠走行線開通使用。經新35-41號復式交分道岔僅開通67號道岔通向新171號道岔、95號道岔通向新171號道岔位置。線路養護、停車牌由防護員趙良及安全協防員付國偉負責。當施工封鎖命令下達后要立即在D17、D63處線路中心插好移動停車信號牌(位置見示意圖),(10:30在D25、D65處插移動停車牌)施工結束時,及時撤出移動停車信號牌,D113處點畢設置設置停車牌;并按下列要求及時設置慢行標志更換速度牌(位置見示意圖):慢行限速:列車慢行日期:9-12日;地點站東進站信號機機97#道岔警沖標處設移動減速信號牌。列車慢行速度:沈山上行正線426km209m-426km677m處,首列限25km/h,以后限45km/h至10日8:00,以后限60km/h至11日8:00,以后限80km/h至12日8:00,以后恢復正常;D63信號機至41號道岔至39號道岔至D17信號機間線路對應沈山正線里程426km226m-426km752m處,開通后首列限15km/h,第二列限25km/h,以后恢復正常。3、7月12日第三步封鎖施工前后防護安排7月12日轉線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點前不施工。本次要點施工防護人員分為三組,每組與現場施工分組對應。第一組防護人員:張寶山宋同軍趙水良?安全協防員:韓志勇李澤忠?楊瑞第二組防護人員:朱俊明?童勇?宋同軍?安全協防員:商金鎖?秦志長熊谷峰第三組防護人員:蘇建華張志明?魏占山?安全協防員:單繼昌張文勇喬選明7月12日第三步封鎖施工前,施工作業人員、項目部各部門及相關領導提前到場。現場人員站既有沈山下行線路北側、既有京哈線南側。現場防護員及安全協防員采用拉警戒繩防護,拉繩設在既有沈山下行線路北側、既有京哈線南側。現場所有的人員必須站在防護繩內側,遠離線路。既有沈山下行線路北側的警戒繩設2名防護人員,2名安全協防人員。有京哈線南側設專職防護人員7名,安全協防人員7名。第三步封鎖施工時,現場警戒繩撤除,現場防護員思想必須高度集中,加強對相鄰線路的防護,阻止人員隨意穿越線路。封鎖結束后按照點前防護要求,及時撤離施工人員及機具、材料,特殊部位繼續拉繩防護,確保要點施工的安全。點畢后,27號道岔開通直股保持定位,釘固加鎖及線路養護由防護員張偉、安全協防員張建立負責。當施工封鎖命令下達后要立即在3#道岔、D65、D51、47#道岔、27#道岔及沈山上下行K426+796處線路中心插好移動停車信號牌(位置見示意圖),施工結束時,及時撤出移動停車信號牌;并按下列要求及時設置慢行標志更換速度牌(位置見示意圖):列車慢行日期:12-13日;沈山下行K426+016處設移動減速信號牌;K426+796、K427+340處設減速地點標K428+140處設減速終端信號牌;沈山上行防護方法與上行方法一致,方向相反。列車慢行速度:沈山上行線426km300m-426km847m處、沈山下行線正線426km847m-426km200m處,開通后首列限25km/h,以后限45km/h至下次封鎖前4、7月14日第四步封鎖施工前后防護安排7月14日轉線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點前不施工。本次要點施工防護人員分為六組,每組與現場施工分組對應。第一組防護人員:張寶山徐錦安全協防員:韓志勇李澤忠?第二組防護人員:蘇建華韓超安全協防員:商金鎖?楊?瑞第三組防護人員:張志明?童勇安全協防員:熊谷峰秦志長?第四組防護人員:朱俊明張偉?安全協防員:喬選明張建立第五組防護人員:魏占山藺宏?安全協防員:張文勇付國偉第六組防護人員:宋同軍趙水良安全協防員:單繼昌孫鵬7月14日第四步封鎖施工前,施工作業人員、項目部各部門及相關領導提前到場。現場人員站在津山下行線路北側、既有京哈線南側、津山上行線南側。現場防護員及安全協防員采用拉警戒繩防護,拉繩設在津山下行線路北側、既有京哈線南側、津山上行線南側。現場所有的人員必須站在防護繩內側,遠離線路。津山下行線路北側警戒繩設3名防護人員,3名安全協防人員;既有京哈線南側設專職防護人員6名,安全協防人員6名;津山上行線南側設專職防護人員3名,安全協防人員3名。第四步封鎖施工時,現場警戒繩撤除,現場防護員思想必須高度集中,加強對相鄰線路的防護,阻止人員隨意穿越線路。封鎖結束后按照點前防護要求,及時撤離施工人員及機具、材料,特殊部位繼續拉繩防護,確保要點施工的安全。點畢后,161號道岔、163號道岔暫未插入,新建柳山區間上下行線暫不開通。線路養護由防護員張巖、安全協防員邊春剛負責。當施工封鎖命令下達后要立即在津山下K426+709及對應的津山上、D25、津山上下行K434+387及對應的新建柳山上下行處線路中心插好移動停車信號牌(位置見示意圖),施工結束時,及時撤出移動停車信號牌;并按下列要求及時設置慢行標志更換速度牌(位置見示意圖):慢行限速:沈山下行K425+959處設移動減速信號牌;K426+739、K426+320處設減速地點標;K426+100處設減速終端信號牌。沈山上行防護設置辦法相同,方向相反。列車慢行日期:14-15日;列車慢行速度:沈山上行線426km200m-427km332m處、沈山下行線426km759m-426km300m處、柳山上行線5km227m-6km360m處、柳山下行線10km700m-10km840m處,開通后首列限25km/h,以后限45km/h至下次封鎖前。5、7月16日第五步封鎖施工前后防護安排7月16日轉線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點前不施工。本次要點施工防護人員分為六組,每組與現場施工分組對應。第一組防護人員:張寶山徐錦朱俊明?安全協防員:韓志勇李澤忠?單繼昌?第二組防護人員:蘇建華韓超魏占山?安全協防員:商金鎖?楊瑞張文勇?第三組防護人員:張志明童勇宋同軍?安全協防員:秦志長喬選明張建立7月16日第五步封鎖施工前,施工作業人員、項目部各部門及相關領導提前到場。現場人員站在津山上行線南側,161#道岔處及95#、97#道岔處。現場防護員及安全協防員采用拉警戒繩防護,拉繩設在津山上行線路南側。現場所有的人員必須站在防護繩內側,遠離線路。161#道岔處警戒繩設3名防護人員,3名安全協防人員;95#、97#道岔處設專職防護人員6名,安全協防人員6名。第五步封鎖施工時,現場警戒繩撤除,現場防護員思想必須高度集中,加強對相鄰線路的防護,阻止人員隨意穿越線路。封鎖結束后按照點前防護要求,及時撤離施工人員及機具、材料,特殊部位繼續拉繩防護,確保要點施工的安全。點畢后,線路養護由防護員張偉、安全協防員付國偉負責。當施工封鎖命令下達后要立即在*LN、21#道岔、3#道岔、D49處、D93處及163#道岔西50m處線路中心插好移動停車信號牌(位置見示意圖),施工結束時,及時撤出移動停車信號牌;并按下列要求及時設置慢行標志更換速度牌(位置見示意圖):慢行限速:K295+959處設移動減速信號牌,列車慢行日期:16日;列車慢行速度:沈山上行正線426km800m-427km332m、津山線上行線433km750m-433km851m處,柳山上行正線5km227m-5km763m處,開通后首列限25km/h,以后按規定速度運行(限45km/h)。列車慢行日期:16日;列車慢行速度:柳山上行正線6km360m-6km680m處,開通后首列限25km/h,以后恢復正四、行車安全防護措施1、參加既有線施工的所有人員必須經培訓后考試合格持證上崗。2、所有參戰人員必須了解施工內容,施工中的安全關鍵點及注意事項。3、參與施工的所有材料機具不得侵入限界,必須有專人監護,一機一人,人隨機動。4、為防止運輸機械侵入限界,除有專人防護外,還設置具體的硬性防護措施。如放置石塊或枕木以阻擋其駛入限界發生危險。5、施工需設置橫穿營業線的臨時道口時,施工單位應與所在的工務部門協商,經批準單位檢驗合格后,方可啟用。臨時道口應制訂道口安全管理細則。道口標志及欄木、護樁等應保持齊全。施工臨時道口必須派專人看守和清掃。對間斷看守的道口,應設置開放時間牌。無人看守時,必須把欄桿放下并加鎖。五、營業線施工人員人身安全防護各施工點按規定設置防護,保證過往列車安全及所有施工人員安全。安全防護員身著特殊顏色和標志的衣帽,攜帶對講機和警哨,在規定距離處實施防護警戒。對參加施工的人員進行嚴格的體檢,杜絕身體條件不合格者上崗作業。在營業線旁施工,若鄰線來車,立即停止作業,人員和機具全部撤出行車限界以外。作好施工范圍內的安全保衛工作。施工人員不得在軌道上行走,若在兩旁路肩行走時,攜帶工具不得侵入限界;橫過車站股道或通過無人看守道口時,“一停、二看、三通過”;不得在車底避雨乘涼,不得從車底下鉆過或遞送工具;列車開動時嚴禁抓車、爬車、跳車。六、改線安全措施⑴施工前與路局相關站段簽定安全配合協議,制定安全控制措施,施工時安全監護人員到位。⑵對全體參建職工、民工進行既有線施工安全培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防護員、電工等特殊工種人員必須按規定培訓后持證上崗。施工中堅持班前安全教育,班前講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班后安全總結,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⑶施工現場機械設備安置穩固,材料堆放整齊,做到料具堆放穩定、不侵限。施工前對地下光纜、電纜、管道待進行調查,必要時進行挖探,標識明顯,專人負責聯系改移或保護。⑷用電設施安裝漏電保護器,所有接線要由專業電工進行操作;每次封閉點專人負責接回流線,確認接好回流線后,方可拆除線路,線路重新連通確認后方可拆除回流線。⑸撥線點前慢行點穿入橫滑軌時,要高度適當,軌底與橫滑軌間墊木板以防產生紅光帶,并有專人負責橫滑軌坡度以防侵入臨線。⑹施工現場操作人員穿反光背心,防護人員穿黃色防護衣拉防護繩,指揮及管理人員必須戴袖標或胸牌。攜帶對講機和警哨,在規定距離處實施防護警戒,及時通知來車情況,并在作業區域設醒目的安全標語和安全警示標志。⑺封閉施工前必須精心組織,細化工序,嚴格管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封閉點前的準備工作必須充分,必須確保行車安全。⑻橫越軌道時,必須先向兩側了望,確認沒有列車開來后,再垂直通過,不斜行通過軌道。嚴禁在列車前面搶越軌道。⑼施工當天由安檢員組織進行平推檢查,主要檢查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就緒,有無超前準備,要點施工“七大件”是否到位。⑽在行車線上施工的駐站聯絡員、工地防護員必須是經過嚴格訓練和考試合格的員工,熟悉緊急情況下攔停列車和放行列車的程序。⑾封閉施工前兩日10點前,到車站進行登記并報路局調度所;給點后由駐站人員通知項目經理,項目經理下達給點開工命令后方可上道作業;施工完成由各作業隊隊長、安檢人員檢查,并經路局監護人員確認合格后報項目經理,由項目經理通知駐站人員進行消點開通,開通后按規定設專人負責在規定時間和位置插設、更換慢行牌。七、人員穿越電氣化區段的安全措施(1)人員通過時必須從安全通道通過,嚴禁人員隨意在線路上行走、坐臥、停留、打手機等。(2)人員通過安全通道時,必須聽從現場防護員的指揮。遠端防護員通知有車接近時(距安全通道1400m時),安全通道處的防護員嚴禁施工人員通過電氣化區段。(3)安全通道防護人員防護用品要配置齊全,每天上崗前必須檢查防護用品是否有效(包括通信電臺是否有電,頻率是否統一,防護喇叭是否響,防護旗子、響墩等是否有效)。中鐵六局津秦客運專線工程項目部第一分部201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