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水泥石灰土:技術交底

水泥石灰土:技術交底

2024-07-13 閱讀 5788

工程名稱交底項目水泥石灰土施工交底日期2010年6月7日我單位所施工全線路床頂面以下40cm范圍內均施作2×20cm的水泥石灰土(3:6:91),水泥石灰土7d無側限抗壓強度代表值1.0MPa,工程數量為5.75萬m3。一、準備工作①預壓期結束后,卸載至路床頂面標高以下40cm,必須保證預壓土(素土)完全清除,不得有預壓土夾層。先對卸載后的路基頂面重新碾壓密實,壓實度≥96%;②對5%戧灰填土最后一層進行標高、寬度、平整度、橫坡等指標進行檢驗,自檢合格后報項目部主管路基工程師復核并報請監理驗收,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進行水泥石灰土的施工。二、施工工藝1、灰土準備①施工前根據設計配比要求,足量摻加石灰拌合6%的灰土,拌和完成后土塊不應大于15mm,石灰顆粒不應大于10mm;②、在已經驗收合格的工作面上打出上土邊線和上土方格,根據試驗段施工情況確定施工段長度,準確計算用土數量。灰土進場后應及時用平地機整平和壓路機穩壓,灰土用標高控制虛鋪厚度。2、水泥摻加①、在已經整平穩壓的灰土層布設袋裝水泥的擺放縱距和橫距。②、水泥運到現場后立即按預先計算數量擺放,自檢數量合格后,向監理報驗。③、施工工人將水泥開袋均勻攤鋪在灰土面上。3、拌和①、水泥攤鋪好并經監理檢查合格后,應立即使用路拌機進行拌和,拌和過程中安排專人隨時檢查拌和深度,嚴禁在水泥石灰土和下承層之間殘留一層灰土夾層,但也應防止拌和過深,過多破壞下承層的表面。②、在拌和過程結束時,如果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足,應用噴管式灑水車補充灑水,水車起灑處和另一端掉頭處應超出拌和路段2米以上,灑水車不應在正在拌和以及當天計劃拌和的路段上調頭和停留,以防局部水量過大。灑水后應再次進行拌和,使水分在混合料中分布均勻,拌合機應緊跟在灑水車后面進行拌和,以減少水分流失。灑水拌和過程中,應及時檢查混合料的含水量,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對于穩定細粒土,以較最佳含水量大1%-2%。在灑水拌和過程中,應配合人工揀出超尺寸顆粒,消除局部過濕和過分干燥之處。混合料拌和均勻后應顏色一致,沒有灰條、灰團和花面,且水分合適均勻。4、整形拌和完成后,應首先用履帶車或壓路機進行穩壓,以暴露潛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機按照規范程序進行精平。整平應嚴格按照測量工程師標記標高進行,在整形過程中嚴禁任何車輛通過。5、碾壓①整形后,當混合料的含水量為最佳含水量(或大于最佳含水量1%-2%)時應立即用輕型壓路機并配合12T以上的壓路機在結構層全寬內進行碾壓。直線和不設超高的平曲線段,由兩側路肩向內側進行碾壓,設超高路段由彎道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碾壓。碾壓時重疊1/2輪寬,后輪必須超過兩段的接縫處,后輪壓完路面全寬時,即為一遍,一般需要碾壓6-8遍。壓路機的碾壓速度,頭兩遍以采用1.5-1.7㎞/h為宜,以后宜采用2.0-2.5㎞/h。②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以保證穩定土表面不受破壞。③碾壓過程中,穩定土表面應始終保持濕潤,如水分蒸發過快,應及時補灑少量的水,但嚴禁灑大水碾壓。④碾壓過程中如有“彈簧”、松散、起皮等現象,應及時翻開重新拌和(加適量水泥)或采用其他方法處理,使其達到質量要求。⑤經拌和整形的水泥石灰穩定土宜在水泥終凝前完成碾壓,并達到要求的密實度,同時沒有明顯的輪跡。7、接縫和調頭的處理同日施工的兩個工作段的銜接處,應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8米不進行碾壓,后一段施工時,前段留下未壓部分應重新拌和,并與后一段一起碾壓。在新混合料碾壓過程中,應將接縫修整平順。8、養生①、水泥石灰土在養生期間應保持一定濕度,不應過濕或忽干忽濕,養生期不應少于7天。②、在養生期間未采取覆蓋措施的石灰土層上除灑水車外,應封閉交通。在采取覆蓋措施的石灰土層上,不能封閉交通時,應限制車速不得超過30㎞/h,禁止重型卡車通行。③、下層水泥石灰土碾壓完成后,可立即鋪筑上一層,不需專門的養生期。三、注意事項1、嚴格控制灰土布灑的均勻性,避免出現布灰少的地方壓實度過高甚至超百,而布灰多的地方又將會出現壓實度不夠的“假象”。2、土塊要充分粉碎,其最大粒徑不應超過15mm。3、碾壓過程中,石灰土表面應始終保持濕潤狀態,但不得粘輪。4、嚴禁薄層貼補,特別是50mm以下的灰土貼補不牢。5、碾壓時,壓路機手應遵循“先輕后重”,“先邊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則。交底單位交底人接收單位接收人

篇2:石灰穩定土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材料要求:土、灰除滿足規范要求外,在施工中控制要點為:

(1)石灰應符合Ⅲ級以上標準,石灰在使用前10天充分消解;

(2)消石灰存放時間宜控制在2個月以內;

(3)一個作業段內采用土質相同的土(擊實標準和灰劑量相同),以便對壓實度進行準確控制。

2.準備下承層:

(1)石灰土施工前,應對上路床頂嚴格驗收,驗收內容包括壓實度、寬度、標高、橫坡度、平整度等項目。

(2)按要求設置路面施工控制樁。

3.備土、鋪灰:

(1)備土:按照松鋪厚度將土攤鋪均勻一致,有利于機械化施工。鋪土后,先用推土機大致推平,然后放樣用平地機整平,清余補缺,保證厚度一致,表面平整。

(2)備灰、鋪灰:備灰前,用壓路機對鋪開的松土碾壓1-2遍,保證備灰時不產生大的車轍,嚴禁重車在作業段內調頭。備灰前根據灰劑量、不同含水量情況下的石灰松方干容重及石灰土最大干容重計算每平方米的石灰用量。備灰前事先在灰條位置標出兩條灰線,以確保灰條順直。鋪灰前在灰土的邊沿打出格子標線,然后用人工將石灰均勻地鋪撒在標線范圍內。

4.拌和:

采用專用的穩定土拌和機進行路拌法施工,鏵犁作為附助設備配合翻拌。

(1)土的含水量小,應首先用鏵犁翻拌一遍,使石灰置于中,下層,然后灑水補充水份,并用鏵犁繼續翻拌,使水份分布均勻。考慮拌和,整平過程中的水份損失,含水量適當大些(根據氣候及拌和整平時間長短確定),土的含水量過大,用鏵犁進行翻拌涼曬。(2)水份合適后,用平地機粗平一遍,然后用灰土拌和機拌和第一遍。拌和時要指派專人跟機進行挖驗,每間隔5-10米挖驗一處,檢查拌和是否到底。對于拌和不到底的段落,及時提醒拌和機司機返回重新拌和。

(3)橋頭兩端在備土時應留出2米空間,將土攤入附近,拌和時先橫向拌和兩個單程,再進行縱向拌和,以確保橋頭處灰土拌和均勻。第二遍拌和前,宜用平地機粗平一遍,然后進行第二遍拌和。若土的塑指高,土塊不易拌碎,應增加拌和遍數,并注意下—次拌和前要對已拌和過的灰土進行粗平和壓實,然后拌和,以達到拌和均勻,滿足規范要求為準。壓實的密度愈大,對土塊的破碎效果愈好,采用此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否則即使再多增加拌和遍數也收效甚微。拌和時拌和機各行程間的搭接寬度不小于10CM。

5.整平:

用平地機,結合少量人工整平。

(1)灰土拌和符合要求后,用平地機粗平一遍,消除拌和產生的土坎、波浪、溝槽等,使表面大致平整。

(2)用振動壓路機或輪胎壓路機穩壓1-2遍。

(3)利用控制樁用水準儀或掛線放樣,石灰粉作出標記,樣點分布密度視平地機司機水平確定。

(4)平地機由外側起向內側進行刮平。

(5)重復(3)—(4)步驟直至標高和平整度滿足要求為止。灰土接頭、橋頭、邊沿等平地機無法正常作業的地方,應由人工完成清理、平整工作。

(6)整平時多余的灰土不準廢棄于邊坡上。

(7)要點提示

最后一遍整平前,宜用灑水車噴灑一遍水,以補充表層水份,有利于表層碾壓成型,?

最后一遍整平時平地機應“帶土”作業,切忌薄層找補,備土、備灰要適當考慮富余量,整平時寧刮勿補。

6.碾壓

碾壓采用振動式壓路機和15-18T三輪靜態壓路機聯合完成。

整平完成后,先用振動壓路機由路兩側向路中心碾壓。碾壓時后輪應重疊1/2輪寬,一般碾壓4-5遍,壓路機的碾壓速度,頭兩遍以采用1.5-1.7公里/小時,以后用2.0-2.5公里/小時,至無明顯輪跡,總之,碾壓時遵循“由邊到中,先輕后重,由慢到快”的原則。

要點提示:碾壓必須連續完成,中途不得停頓,壓路機應足量,以減少碾壓成型時間,合理配備為震動壓路機1-2臺,三輪壓路機2-3臺,碾壓過程中應行走順直,低速行駛,橋頭處10米范圍內橫向碾壓。

7.檢驗

(1)試驗員應盯在施工現場,完成碾壓遍數后,立即取樣檢驗壓實度(要及時拿出試驗結果),壓實不足要立即補壓,直到滿足壓實要求為止。

(2)成型后的兩日內完成平整度、標高、橫坡度、寬度、厚度檢驗,檢驗不合格要求采取措施預以處理。

(3)要點提示:彈簧、輪跡明顯、表面松散、起皮嚴重、土塊超標等有外觀缺陷的不準驗收,應徹底處理,標高不合適的,高出部分用平地機刮除,低下的部分不準貼補,壓實度、強度必須全部滿足要求,否則應返工處理。

8.接頭處理

碾壓完畢的石灰土的端頭應立即將拌和不均,或標高誤差大,或平整度不好的部分掛線重直切除,保持接頭處順直、整齊,下一作業段與之銜接處,鋪土及拌和應空出2米,待整平時再按松鋪厚度整平。

橋頭處亦按上述方法處理,鋪土及拌和應空出2米,先橫拌2遍再縱拌,待整平時再按松鋪厚度整平。

9.養生

不能及時覆蓋上層結構層的灰土,養生期不少于7天,采用灑水養生法,養生期間要保持灰土表面經常濕潤。養生期內應封閉交通,除灑水車外禁止一切車輛通行。灰土完成后經驗收合格,即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二.安全保證措施

1.防洪措施

1.1路基施工中,始終保持排水設施的暢道,設置必要的臨時溝渠以免洪水來臨沖垮路基邊坡。

1.2雨季來臨前,應做好防潮處理。大風和暴雨來臨時,機具設備停放在安全場地,施工人員停止作業。

1.3做好安全用電、防盜、防煤氣中毒、防火措施

施工時,做好工程、生活駐地周圍的安全用電、防盜、防煤氣中毒、防火工作,設置指揮部以項目經理為主的安全用電、防盜、防煤氣中毒、防火小組,并實行每天值班制,并加強平時警戒巡邏。

2工區負責人為安全第一負責人,要求工區成立以工區負責熱人為首的工區施工安全領導小組,安全生產,層層落實,貫徹“誰負責生產,誰負責安全”的責任制。

3工點均設一名技術員作為專職安全員。

4加強司機安全教育,挖掘機作業統一指揮。挖掘機作業時,應保持水平位置,行走機械予以制動;鏟斗工作沒結束時,不準旋轉大臂和走車。鏟車裝車升降時不能過猛。挖掘機司機離開駕駛室時鏟斗應該放落在地面上。

5在填筑作業施工時,如發現事先未預料到的各種管線或電纜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報告領導采取措施后方可繼續施工。如果發現管道漏氣或電纜漏電時,應立即撤離施工人員,并盡快報告有關單位妥善處理。問題沒有解決前不得盲目施工,以防中毒和觸電事故的發生。

6機械作業時,必須劃出危險區域,非施工人員不得入內。

7挖掘機在動作前必須發出信號,作業半徑范圍內不得有人工作業和穿行。

篇3:路床石灰土施工安全交底

一、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第一”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預防為主”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時刻注意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生產各環節,要嚴格遵守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認真履行崗位安全職責,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發現事故隱患要立即處理,自己不能處理的要及時上報,要積極主動地預防事故的發生。“綜合治理”就是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齊下,并充分發揮社會、職工、輿論的監督作用,實現安全生產的齊抓共管。

二、項目部制定的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及施工現場施工隊安全管理相關規定

項目級安全交底內容:

一、起重吊裝危險源識別:

1、機械傷害

機械傷害的事故主要原因有:

1、檢修、檢查機械忽視安全措施。如人檢修、檢查作業,不切斷電源,未掛不準合閘警示牌,未設專人監護等措施而造成嚴重后果。也有的因當時受定時電源開關作用或發生臨時停電等因素誤判而造成事故。也有的雖然對設備斷電,但因未等至設備慣性運轉徹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樣造成嚴重后果。

2、缺乏安全裝置。如有的機械傳動帶、齒機、接近地面的聯軸節、皮帶輪、飛輪等易傷害人體部位沒有完好防護裝置。

3、自制或任意改造機械設備,不符合安全要求。

4、任意進入機械運行危險作業區(采樣、干活、清掃、揀物等)。

5、不具操作機械素質的人員上崗或其他人員亂動機械。

二、危險源相應的預防措施

三、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班組級交底內容:

一、人機同時施工時,施工人員須與施工機械保持5M以上的安全施工距離。機械施工中作各種轉向動作前須鳴笛提示。

二、機械作業時,任何人員不得站立于機械前進或后退的路徑上。

三、各種機械不論是否正在施工,一律禁止無關人員攀爬。非機械操作員禁止私自亂動,亂開機械車輛。

四、路床施工時,要輕裝、輕卸,減少施工現場的揚塵。

五、施工現場人員配備防塵口罩、安全帽等必備安全防護用品。

六、在便道與施工交界口處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提醒過往車輛注意瞭望,鳴笛慢行。

七、運輸車輛作業時,駕駛室嚴禁超員,運輸時嚴禁超載和偏載。會車時應輕車讓重車,通過窄路、十字路口、轉彎時,應注意來往行人及車輛。重車運行,前后兩車間距必須大于10m,下坡時,間距不小于l5m,并嚴禁車上乘人,卸料后應等車廂完全復位后方可行駛。

八、平地機作業時,刮刀的回轉與鏟土角的調整以及向機外傾斜都必須在停機時進行。

九、壓路機作業時,必須在壓路機前后、左右無障礙物和人員時才能啟動。壓路機靠近路基邊緣作業,應根據路基邊緣高度留有必要的安全距離,兩臺以上壓路機同時作業,其前后間距不得小于3米,在坡道上縱隊行駛時,其間距不得小于20米,振動壓路機碾壓松軟路基,先在不振情況下碾壓1~2遍然后再振動碾壓。

十、機械在危險地段作業時,必須設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應設專人站在操作人員能看清的地方指揮。駕機人員必須且只能接受指揮人員發出的規定信號,但對于任何人發出的立即停止信號均應執行。

十一、所有機械設備必須持證上崗,嚴禁違章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