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石灰土安全技術交底

石灰土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1 閱讀 9547

一、準備下承層

1、灰土施工前,應對路床進行嚴格驗收,驗收內容除包括壓實度、彎沉、寬度、標高、橫坡度、平整度等項目外,還必須進行碾壓檢驗,即在各項指標都合格的路床上,用18-21T壓路機連續碾壓2-3遍,碾壓過程中,若發現土過濕、發生翻漿、彈簧現象,應采用挖開晾曬、換土、外摻灰劑(根據情況而定)等措施處理。路基必須達到表面平整、堅實,沒有明顯松散和軟弱點,邊沿順直,路肩平整、整齊。

2、按要求設置路面施工控制樁。當石灰穩定土用作基層時,要嚴格控制底基層。必須按規范規定進行驗收。凡驗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須采取措施,使其達到標準后,方能在上鋪筑石灰穩定土層。

3、測量:為控制高程,在底基層上恢復中線,直線段每15~20m設一樁,平曲線段每10~15m設一樁,并在對應斷面的路肩外側設指示樁。在兩側指示樁上用紅漆標出石灰穩定土層邊緣的設計高。

二、備料

備土宜在道路兩側寬敞且地勢較高的場地集中堆放。進行摻灰拌合吸水處理(要求按灰土含量先摻60%灰,拌和3~4次)。攤鋪用石灰應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消解后的石灰應保持一定的濕度,以免過干飛揚,但也不能過濕成團。消石灰宜過孔徑10mm的篩,并盡快使用。

根據各段石灰穩定土層的寬度、厚度及預定的壓實度(換算為壓實密度),計算各路段需要的干集料質量。根據料場集料的含水量和運料車輛的噸位,計算每車料的堆放距離。

三、運輸及攤鋪

1、運料

集料裝車時,應控制每車料的數量基本相等;在同一料場供料的路段,由遠到近將料按計算的距離(間距)卸置于下承層中間或上側。卸料距離應嚴格掌握,避免料不夠或過多;料堆每隔一定距離應留一缺口;集料在下承層上的堆置時間不應過長。運送集料較攤鋪集料工序宜只提前1~2d;做石灰穩定土時,先將兩側路肩培好。路肩料層的壓實厚度應與穩定土層的壓實厚度相同。在路肩上,每隔5~10m應交錯開挖臨時泄水溝。

2、攤鋪集料

在攤鋪集料時,應注意:事先通過試驗確定集料的松鋪系數。在攤鋪集料前,應先在未堆料的下承層上灑水使其濕潤,不應過分潮濕而造成泥濘;攤鋪集料應在攤鋪石灰的前一天進行。攤料長度應與施工日進度相同,以夠次日加石灰、拌和、碾壓成型為準。用平地機或其它合適的機具將集料均勻攤鋪在預定的寬度上,表面應力求平整,并有規定的路拱。攤鋪過程中,應注意將土塊、超尺寸顆粒及其它雜物揀除。如集料中有較多土塊,亦應進行粉碎;檢驗松鋪材料層的厚度,看其是否符合預計要求(松鋪厚度=壓實厚度×松鋪系數)。必要時,應進行減料或補料工作。

3、攤鋪石灰

攤鋪石灰時,細粒土宜悶料一夜;中粒土和粗粒土,視細土含量的多少,可悶1~2h。然后,按計算的每車石灰的縱橫間距,用石灰在集料層上做卸置石灰的標記,同時劃出攤鋪石灰的邊線,用刮板將卸置的石灰均勻攤開。石灰攤鋪完后,表面應沒有空白位置。量測石灰的松鋪厚度,根據石灰的含水量和

校核石灰用量是否合適。

四、拌和

集料采用穩定土拌和機拌和,拌和深度應達到穩定層底。應設專人跟隨拌和機,隨時檢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機操作員調整拌和深度,除直接鋪在土基上的一層外,嚴禁在拌和層底部留有“素土”夾層。拌和應適當破壞(約1cm左右,不應過多)下承層的表面,以利上下層粘結。通常應拌和兩遍以上(如使用的是生石灰粉,宜先用平地機或多鏵犁緊貼下承層表面翻拌一遍)。直接鋪在土基上的拌和層也應避免“素土”夾層。

五、整形與碾壓

平地機整形。混合料拌和均勻后,先用平地機初步整平和整形。在直線段,平地機由兩側向路中心進行刮平。在平曲線段,平地機由內側向外側進行刮平。需要時,再返回刮一遍。用平地機或輪胎壓路機快速碾壓1~2遍。在用平地機整平前,應先用齒耙把低洼處表層5cm以上耙松,避免在較光滑的表面產生薄層找補的情況。用平地機進行整形后再碾壓一遍。對于局部低洼處,應用齒耙將其表層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石灰混合料進行找補平整,再用平地機整形一次。每次整形都要按規定的坡度和路拱進行。特別要注意接縫處的整平,接縫必須順適平整。

整形后,當混合料處于最佳含水量±1%時(如表面水分不足,應適當灑水),立即用12t以上三輪壓路機、重型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在路基全寬內進行碾壓。直線段,由兩側路肩向路中心碾壓。平曲線段,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碾壓時后輪應重疊1/2的輪寬,后輪必須超過兩段的接縫處。后輪壓完路面全寬時即為一遍。碾壓一直進行到要求的密實度為止。一般需6~8遍。壓實的方式同路基碾壓。碾壓過程中,石灰穩定土的表面應始終保持濕潤。如表面水蒸發得快,應及時補灑少量的水。如有“彈簧”、松散、起皮等現象,應及時

翻開重新拌和,或用其它方法處理,使其達到質量要求。在碾壓結束之前,用平地機再終平一次,使其縱向順適,路拱和超高符合設計要求。終平應仔細進行,必須將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掃出路外,對于局部低洼之處,不再進行找補,留待鋪筑面層時處理。

六、養生

石灰穩定土在養生期間應保持一定的濕度,不應過濕。養生期一般不少于

7d。在養生期間石灰土表層不應忽干忽濕,每次灑水后,應用兩輪壓路機將表

層壓實.

七、安全生產

在灰土施工中要注意的安全主要是:

A、施工用電必須符合建筑施工臨時用電安全規范要求,要做到三級配電、

兩級保護,一機一閘;

B、施工現場的所有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

C、所有施工機械必須保證正常安全運行;

D、遇有河塘放坡和基坑開挖必須報專項方案,審批確認后方可施工。

E、特殊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篇2:路床石灰土施工安全交底

一、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第一”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預防為主”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時刻注意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生產各環節,要嚴格遵守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認真履行崗位安全職責,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發現事故隱患要立即處理,自己不能處理的要及時上報,要積極主動地預防事故的發生。“綜合治理”就是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齊下,并充分發揮社會、職工、輿論的監督作用,實現安全生產的齊抓共管。

二、項目部制定的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及施工現場施工隊安全管理相關規定

項目級安全交底內容:

一、起重吊裝危險源識別:

1、機械傷害

機械傷害的事故主要原因有:

1、檢修、檢查機械忽視安全措施。如人檢修、檢查作業,不切斷電源,未掛不準合閘警示牌,未設專人監護等措施而造成嚴重后果。也有的因當時受定時電源開關作用或發生臨時停電等因素誤判而造成事故。也有的雖然對設備斷電,但因未等至設備慣性運轉徹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樣造成嚴重后果。

2、缺乏安全裝置。如有的機械傳動帶、齒機、接近地面的聯軸節、皮帶輪、飛輪等易傷害人體部位沒有完好防護裝置。

3、自制或任意改造機械設備,不符合安全要求。

4、任意進入機械運行危險作業區(采樣、干活、清掃、揀物等)。

5、不具操作機械素質的人員上崗或其他人員亂動機械。

二、危險源相應的預防措施

三、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班組級交底內容:

一、人機同時施工時,施工人員須與施工機械保持5M以上的安全施工距離。機械施工中作各種轉向動作前須鳴笛提示。

二、機械作業時,任何人員不得站立于機械前進或后退的路徑上。

三、各種機械不論是否正在施工,一律禁止無關人員攀爬。非機械操作員禁止私自亂動,亂開機械車輛。

四、路床施工時,要輕裝、輕卸,減少施工現場的揚塵。

五、施工現場人員配備防塵口罩、安全帽等必備安全防護用品。

六、在便道與施工交界口處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提醒過往車輛注意瞭望,鳴笛慢行。

七、運輸車輛作業時,駕駛室嚴禁超員,運輸時嚴禁超載和偏載。會車時應輕車讓重車,通過窄路、十字路口、轉彎時,應注意來往行人及車輛。重車運行,前后兩車間距必須大于10m,下坡時,間距不小于l5m,并嚴禁車上乘人,卸料后應等車廂完全復位后方可行駛。

八、平地機作業時,刮刀的回轉與鏟土角的調整以及向機外傾斜都必須在停機時進行。

九、壓路機作業時,必須在壓路機前后、左右無障礙物和人員時才能啟動。壓路機靠近路基邊緣作業,應根據路基邊緣高度留有必要的安全距離,兩臺以上壓路機同時作業,其前后間距不得小于3米,在坡道上縱隊行駛時,其間距不得小于20米,振動壓路機碾壓松軟路基,先在不振情況下碾壓1~2遍然后再振動碾壓。

十、機械在危險地段作業時,必須設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應設專人站在操作人員能看清的地方指揮。駕機人員必須且只能接受指揮人員發出的規定信號,但對于任何人發出的立即停止信號均應執行。

十一、所有機械設備必須持證上崗,嚴禁違章作業。

篇3:石灰土底基層安全生產技術交底

分部工程路面工程分項工程底基層

交底人接收人交底時間

參加人

1.一般要求

(1)施工場地應堅實、平坦,無障礙物;路基經驗收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施工道路基層。

(2)現場調轉推土機、平地機、壓路機等機械時,應設專人指揮:指揮人員應事先踏勘行駛道路,確認道路平坦、堅實、暢通;沿途的橋涵、便橋、地下管線等構筑物應有足夠的承載力,能滿足機械通行的安全要求;架空線凈高應滿足機械通行要求,遇到電力架空線時應符合施工用電安全技術交底具體要求;地面無障礙物。

(3)材料運輸應符合路基工程土方運輸相關安全交底的要求。

(4)使用手推車應符合下列要求:

1)運輸桿件材料時,應捆綁牢固。

2)裝土等散狀材料時,應設擋板,運輸中不得遺灑。

3)在坡道上運輸應緩慢行駛,控制速度,下坡前方不得有人。

4)斜土等散狀材料是,應待車輛擋板打開后,方可揚耙卸料。

5)路塹、溝槽邊卸料時,距塹、槽邊緣不得小于1m,車輪應擋掩牢固,槽下不得有人。

2.材料拌合施工安全要求

(1)在城區、居民區、鄉鎮、村莊、機關、學校、企業、等單位及其附近施工,應注意灑水防塵。采取環保文明施工措施。

(2)現場對石灰的選擇、堆放、消解應符合下列要求:

1)灰場應選擇遠離居民區、莊稼和易燃物的空曠場地,周圍應設護欄,不得堆放在公路上。

2)在灰堆內消解石灰,腳下必須墊木板。向灰堆插水管時,嚴禁噴水花管對向人。

3)消解石灰時,不得在浸水的同時邊投料、邊翻拌,人員不得觸及正在消解的石灰。

4)作業人員應站在上風向操作,并應采取防塵措施。

5)炎熱天氣宜早、晚作業。

(3)現場需局部人工拌合石灰土應符合下列要求:

1)作業中,應由作業組長統一指揮,作業人員應協調一致。

2)作業人員應保持1m以上的安全距離。

3)攤鋪、拌和石灰應輕拌、輕翻,嚴禁揚撒。

4)五級以上風力不得施工,作業人員應站在上風向。

(4)使用機械拌合石灰土應符合下列要求:

1)非施工人員嚴禁進入拌合現場。

2)拌合過程中,嚴禁機械急轉彎或原地轉向或倒行作業。

3)機械發生故障必須停機后方可檢修。

4)拌合機運轉過程中,嚴禁人員觸摸傳動機構。

3.碾壓施工安全要求

(1)作業中,應設專人指揮機械,協調各機械操作工、筑路工之間的相互配合關系,保持安全作業。

(2)作業中,機械指揮人員應隨時觀察作業環境,使機械避開人員和障礙物,當人員妨礙機械作業時,必須及時疏導人員離開并撤至安全地方,機械運轉時,嚴禁人員上下機械,嚴禁人員觸摸機械的傳動機構。

(3)作業后,機械應停放在平坦、堅實的場地,不得停置于臨邊、低洼、坡度較大處,停放后必須熄火、制動。

(4)使用平地機、壓路機、裝載機等在公路上行駛時,應遵守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在施工現場道路上行駛時,應遵守現場限速等交通標識的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