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機電運輸事故避災處理措施1
發生機電運輸事故的避災及處理措施
(一)發生機電運輸事故的處理程序
1、發生主副井重大提升事故或井上下運輸事故后,現場知情人要迅速匯報礦調度。匯報人要詳細匯報事故的準確時間、地點、性質、范圍、受災現場情況以及匯報人單位、姓名等。
2、礦調度要按照機電運輸事故匯報與通知順序,迅速將事故情況匯報有關領導,并通知其他相關單位及人員。
3、事故發生后,由礦總值班人員、機電科、安監處、運轉隊、運輸隊及事故單位有關人員迅速組成現場勘察搶險小組,深人事故地點勘察事故現場,并將現場情況及時匯報礦救災指揮部,為指揮部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4、在礦事故勘察、指揮人員未到場或礦救災指揮部尚未下達具體搶險救災指令之前。事故現場人員不可盲目行動,要按照發生機電運輸事故具體處理辦法,采取自救、互救工作。
5、救災指揮部要迅速組織搶險救災工作,安排好現場搶救、井上下運輸、井筒提升、醫療救護等工作。并在完成人員救護工作后,迅速組織生產,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
6、在組織搶險救災恢復生產的同時還要組織好事故的分析追查工作。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查出事故原因,找出事故教訓,并制定出今后防范措施。
(二)發生機電運輸事故具體處理辦法
1、井筒提升事故
(1)、發生井筒提升事故后,如果罐籠不在正常停車位置,罐內人員不要爬出罐籠,要冷靜的等待救援。
(2)、絞車司機、信號工要保持鎮靜,不得盲目動罐。要待礦、隊有關領導到場后,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3)發生重大提升事故后,絞車司機及現場人員要保護好事故現場。
2、人員觸電事故
(1)發現有人觸電后,現場人員不要驚慌失措,應立即采取措施自救,首先要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同時將現場情況匯報礦調度。
(2)對于低壓觸電事故,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脫離電源:
a.如果觸電者的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銷,可以立即把開關拉下或把插銷拔出,斷開電源。
b.如果觸電的地點沒有電源開關或插銷,可以用帶有絕緣柄的鉗子或帶有干燥木柄的斧子把電線砍斷,也可以用其它帶有絕緣的用具,強行切斷電源。
c.如果是電線落在觸電者身上,或觸電者把電線壓在身下,可用干燥的木棒或木板等絕緣物把電線挑開,或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等拉開觸電者,使其脫離電源。
d.如果觸電者的衣服是干燥的,搶救也可以用一只手直接去拉觸電者的衣服,使其脫離電源,但搶救者不能觸及帶電者的皮膚和鞋等易導電部位,防止觸電。
(3)對于高壓觸電事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a.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對該處進行停電,如果附近有電源開關,現場人員應立即進行停電,但必須確保自身安全,不必向有關部門請示,以縮短觸電時間。
b.如果方便而且有條件,可以立即穿上絕緣靴,戴上絕緣手套,用相應絕緣等級工具,把觸電者拉開,或把電線切斷,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c.如果上述條件都不具備,在現場也可以拋擲金屬裸線或金屬材料,使線路短路,使其繼電保護裝置動作,而切斷電源,但拋擲金屬材料時,要注意投擲部位,并注意觸電者和投擲者的人身安全,同時,在投擲前應將金屬線的一端可靠接地。
(4)在架空線上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的方法:
a.按照高壓觸電脫離電源方法,對觸電者進行搶救。
b.搶救者一定要確認線路已經停電,才能觸及觸電者。
c.對觸電者應做好防摔措施,以免脫離電源后可能摔傷,即使在平地上也要注意觸電者倒下的方向。
(5)礦調度立即通知保健站醫務人員帶齊必備的工具及器材,立刻趕往出事地點,同時通知汽車隊、副井、井下配車將車輛及罐準備好,待救援人員到后立刻發車趕往事故現場。
(6)如果觸電者傷勢不重,神志清醒,但心慌、四肢麻木、全身無力或在觸電過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這種情況應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等待醫務人員前來救治。
(7)如果觸電者傷勢較重,已經失去知覺,但還有心跳和呼吸存在,這種情況應使觸電者安靜舒適地平仰臥,周圍不要站人,使空氣流通,解開他的胸前衣服以利呼吸,如果條件允許,給他聞一聞氨水或者摩擦他的全身,如環境溫度較低,還應對其進行保暖,等待醫務人員前來救治。如果觸電者呼吸困難、呼吸稀少或發生痙攣等現象,應準備一旦停止呼吸時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交通運輸突發事故信息報告處理辦法制度
為了規范車站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運輸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和處理,根據交通部安全監督司交應急發(2010)84號《交通運輸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和處理辦法》規定,制定本辦法:
一、本辦法適用于:
1、出現線路客運班車集體罷運,影響社會出行,在24小時內不能平息的事件。
2、車站遭受恐怖襲擊或極端暴力襲擊的事件。
3、在車站發現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疫情或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的事件。
4、由于交通中斷出現大量旅客滯留車站,而預計在24小時以上難以疏散的事件。
二、信息報告程序
一旦出現上述突發事件,現場發現人員要立即向車站站長報告。由車站站長在兩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報告局黨委和當地政府相關主管部門。
三、書面信息報告內容
1、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
2、事件起因,已造成的后果,基本過程,影響范圍,發展趨勢。
3、車站已采取的措施,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4、信息報送單位,聯系人和聯系電話。
四、對于情況不夠清楚、不齊全的信息要及時核實補充,并將后續情況及時上報上級交通主部門和當地政府相關主管部門。
五、突發事件處置結束后,要進行終結報告。
六、對遲報、謊報、瞞報、漏報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責任人,予以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