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帶接頭硫化工藝及安全技術措施2
膠帶接頭硫化工藝及安全技術措施
4條規定。
(4)施工時汽油要遠離熱源10m以外存放。
(5)打磨膠帶時要戴防護眼鏡。
(6)刀具用力方向上不得有人,以防誤傷。
(7)硫化接頭用的膠料和膠漿必須在保質期內使用,用前要搖勻,廠家配制好的膠漿禁止用汽油稀釋后使用。
(8)跟班電工搭、拆電源時,要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
(9)施工時工作人員必須做好自主保安與相互保安,杜絕碰、撞傷事故發生。
(10)施工結束后,要認真清理現場臟雜物并認真清點工器具回收升井。
(11)硫化膠帶前要審批專用燒焊措施,并嚴格按措施執行。
篇2:冶金硫化氫防護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冶金企業應將易產生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礦物燃燒、含硫礦石冶煉等作業場所列入安全監控重點,并在現場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第二條企業應向從業人員明確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
第三條在含硫化氫環境中的作業人員均應接受防止硫化氫危害的教育培訓,經考核合格,并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培訓內容應包括有關硫化氫的基本知識,有關的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管理規定、硫化氫監測儀器及個體防護設備的使用和規定、急性硫化氫中毒的急救措施等。
第四條企業在設計時應盡量不用或少用可能引起硫化氫氣體產生的工藝和原料,以達到最安全的生產條件,如必須投入或實行可能產生硫化氫氣體的原料和生產工藝,則應最大限度地限制人為因素造成的硫化氫氣體產生的條件。
第五條在可能有硫化氫泄漏的工作場所設置固定式硫化氫監測儀器,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攜式硫化氫監測儀器,其低位報警點應設置在10mg/m3,高位報警點應設置在50mg/m3。
第六條加快實現含硫生產過程的密閉化、自動化。在工藝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將硫化氫產生源密閉起來,通過通風管將含硫化氫空氣吸出,送往凈化裝置,凈化后排放大氣。
第七條煤氣和燃煤焦化、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排放含有硫化物氣體的,應當配備脫硫裝置或者采取其他脫硫措施。
加強脫硫裝置的安全管理,保證脫硫裝置的正常運轉,做好設備、管線的密封,嚴禁無組織排放,禁止將硫化氫氣體直接排入大氣,防止硫化氫泄漏對人員的傷害。
第八條供城區的民用煤氣硫化氫含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對達不到標準的應進行脫硫處理,處理后的煤氣經取樣化驗符合標準后使用。
第九條對可能產生硫化氫反應氣體的硫化物浸出工序,必須進行整體密封,并合理配置硫化氫氣體監測報警儀器,一旦出現儀表報警、硫化氫氣體含量超標,立即停止加料操作,連鎖啟動強制排風系統,當有害氣體恢復正常值之后,操作人員應佩戴專用勞保用品,檢查和排除故障。
第十條對可能產生硫化氫的浸出等設備應連接硫化氫氣體吸收系統。浸出作業之前,應認真檢查吸收系統的各種設備,確認完好之后,先啟動吸收系統,運轉正常之后,方可進行浸出操作;保證在生產過程中,維持硫化氫浸出設備內為負壓操作狀態,防止微量硫化氫氣體意外外溢。
第十一條浸出現場生產過程應采取遠程監控操作,化工輔料應由高位槽在密封區外向封閉區輸送,生產過程工藝參數的測試,應通過設置在密封區外的溶液循環系統進行取樣檢測,并通過作業區內視頻系統進行監視。實現人機分離,確保安全生產。
第十二條為消除外排廢氣,對環境的污染,每臺浸出槽廢氣及密封區強制排風都與氫氧化鈉噴淋吸收塔連接,含有硫化氫的廢氣經無害化中和處理后,達標排放大氣。
第十三條在設備檢修、廢渣清理等工作時,作業前必須進行有效的強制性通風置換,經檢測達到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后,在有人監護的情況下,方可進入作業。
第十四條為防止發生意外,企業安全管理機構有關人員應要按危險源管理辦法要求定時、定點的全面巡檢,使安全管理達到動態控制、連續控制要求。
第十五條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環境為作業人員配備適量適用的防護器材,并制定使用管理規定。
第十六條建立健全應急救援搶險組織,加強安全培訓,在搶險器材及用品配備齊全的情況下進行演練,將應急預案演練落到實處,確保安全。
事故案例1: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10.11”中毒事故
2007年10月11日13時,在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備料二車間,操作人員在上料過程中,發生硫化氫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40萬元。
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位于煙臺市芝罘區幸福中路215號,屬有色金屬冶煉企業,現有員工280余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0人,企業總資產2.48億元,占地100畝,廠區建筑面積2.61萬平方米,年產600噸金屬鈷,原料全部購于云南省元江市云錫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硫化鎳精選礦,2003年4月正式投產。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7900萬元。該公司硫化鎳浸出工序現采用廣泛應用于有色金屬提取的酸性氧化浸出工藝,主要是在8立方米、酸堿度PH值為0.5-1的鹽酸水溶液內加入精鎳礦1.2噸-1.5噸后,再加入氯酸鈉氧化劑,生成氯化鎳、氯化鈷溶液,經檢測達標后,送入凈化和提純工序。該工序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硫化氫氣體,產生的硫化氫氣體采用堿液中和吸收裝置,進行無害化處理。
2007年10月11日,在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備料二車間,班長薛國勇和5名工人姜合波、姜鳴、劉建華、張伍子、耿吉平上白班,耿吉平負責看管壓濾機,薛國勇和其他4名工人負責向2號浸出槽添加硫化鎳精選礦粉末。13時許,耿吉平突然感到有濃重的臭雞蛋味,于是就到壓濾機南頭拿防毒口罩,這時發現2號浸出槽旁的姜鳴和劉建華兩人搖搖晃晃倒在地上,隨后,另外3人又相繼暈倒在2號浸出槽旁。耿吉平見狀后迅速跑到公司安全環保部報告。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立即組織搶救人員迅速將薛國勇、姜合波等5人送至煙臺市中醫院。13時10分煙臺市中醫院急診科接到由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送來的硫化氫中毒者5人。由于患者一次性吸入過量有毒氣體硫化氫,雖經全力搶救,終于14時40分搶救無效死亡。
通過調查分析:當日上午停電兩小時,來電后,薛國勇等人為了趕時間,在向2號浸出槽內加入硫化鎳精礦粉時,一次性將1.5噸的硫化鎳精礦粉料包用電葫蘆吊在浸出槽上方,用鐵锨鏟破包裝袋,1.5噸的硫化鎳精礦粉瞬間落入槽內,導致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氣體,而吸收塔不能完全吸收,發生冒槽現象,使大量硫化氫氣體溢出,導致5人因硫化氫氣體急性中毒死亡。事故調查組認定此次事故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現場工人操作時違反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加料過快、過多,導致冒槽現象,使大量的硫化氫氣體溢出;硫化鎳浸出工序所采用的浸出槽不是密閉容器。間接原因是:(1)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硫化鎳浸出工藝設計無資質,并且未進行安全評價。(2)備料二車間無硫化氫氣體檢測儀和泄露報警裝置,在有一定濃度硫化氫氣體泄露時,現場操作人員不能及時察覺,而失去了逃生的機會。(3)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硫化鎳浸出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中只規定“加料時應緩慢、均勻、間歇”,而沒有對加料的具體數量進行規定,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不完善,公司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訓落實不夠。(4)煙臺市芝罘區幸福街道辦事處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力度不夠,督促檢查不到位。
事故案例2:銅都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銅礦選礦車間
硫化氫氣體中毒事故
2005年12月18日17時45分左右,銅都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銅礦選礦車間發生硫化氫氣體中毒重大事故,造成4人死亡、6人中毒住院。事故同時導致環境輕度污染,并造成經濟損失約1787萬元,其中直接經濟損失200余萬元。
銅陵有色冬瓜山銅礦選礦廠浮選車間生產系統中,需硫酸用于選硫作業,主要作用為調節礦漿PH值,以滿足硫浮選需要。采用的是濃度為98%的濃硫酸,添加地點在選硫作業攪拌槽,硫酸的添加采用DN80的電動調節閥。硫酸儲罐可儲硫酸約80噸,采用管道自流至選硫作業攪拌槽。12月18日17時52分,冬瓜山銅礦選礦廠浮選車間選硫作業攪拌槽硫酸添加點硫酸流量突然變大,造成攪拌槽礦漿與硫酸反應加劇,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硫化氫。操作工朱紅星、費斌等4人在選硫作業攪拌槽附近緊急處理該問題時相繼中毒暈倒,當日當班的其余9人在營救過程中又有楊平、陳軍等6人先后中毒暈倒。事故發生后,在向110、120急救中心和市礦山救護大隊求助的同時,礦領導積極組織人員進行自救,10名中毒人員在社會各方配合下被迅速送往市人民醫院和有色職工總院進行搶救。與此同時,礦部相關人員迅速關閉硫酸儲罐出口總閥、撤離現場所有人員并封鎖了事故現場。隨后,有色公司與市安監、環保等部門組織專業人員于19日凌晨2時左右將事故車間硫酸管道緊急切斷,控制了硫酸泄漏和有毒氣體的產生,市環保局監測人員進入現場每半小時檢測一次廠區及周邊地區大氣有毒氣體濃度。至19日凌晨4時,事故現場硫化氫濃度平均值為每立方米0.056-1.52mg;浮選系統加水稀釋硫酸。
事故調查顯示,這起重大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處于重車聯動調試的加酸控制系統中的電動調節球閥定位器失靈,導致球閥處于常開位置,使濃硫酸大量涌出,過量的硫酸與攪拌槽內硫化物礦漿瞬間發生劇烈反應,產生大量硫化氫氣體,導致中毒事故發生。同時,冬瓜山銅礦建設工程和該礦安全生產工作中也存在矛盾和問題。
第三部分、硫化氫理化特性和毒理作用
1.物理與化學特性
硫化氫是可燃性無色氣體,具有典型的臭雞蛋味,相對分子質量34.08,對空氣的相對密度1.19,熔點-82.9℃,沸點-60.3℃,易溶于水,20℃時2.9體積氣體溶于1體積水中,亦溶于醇類、二硫化碳、石油溶劑和原油中。20℃時蒸氣壓為1874.5kPa,空氣中爆炸極限為4.3%~45.5%(體積比),自燃溫度260℃,它在空氣中的最終氧化產物為硫酸和(或)硫酸根陰離子。
2.毒理作用
硫化氫是強烈的神經毒物,對粘膜亦有明顯的刺激作用。
2.1急性毒性:較低濃度,即可引起呼吸道及眼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濃度愈高,全身性作用愈明顯,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窒息癥狀。濃度越高則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越明顯,濃度相對較低時粘膜刺激作用明顯。人吸入70~150mg/m3/1~2小時,出現呼吸道及眼刺激癥狀,吸2~5分鐘后嗅覺疲勞,不再聞到臭氣。吸入300mg/m3/1小時,6~8分鐘出現眼急性刺激癥狀,稍長時間接觸引起肺水腫。吸入760mg/m3/15~60分鐘,發生肺水腫、支氣管炎及肺炎,頭痛、頭昏、步態不穩、惡心、嘔吐。吸入1000mg/m3/數秒鐘,很快出現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2.2慢性毒性:長期低濃度接觸硫化氫會引起結膜炎和角膜損害。
2.3中毒機理:硫化氫在水溶液中可離解成HS-、S2-和H+離子。在生理pH作用下,體內硫化氫總量的2/3離解成HS-離子,約1/3為未離解的氫硫酸(H2S),僅很少量離解成S2-,它們都具有局部刺激作用。硫化氫可與組織中堿性物質結合形成硫化鈉,也具有腐蝕性,從而造成眼和呼吸道的損害。硫化氫主要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內,在體內的游離硫化氫和硫化物來不及氧化時,使中樞神經麻痹,引起全身中毒反應。
篇3:大巷硫化皮帶變壓器無防護罩運行安全技術措施
開關及變壓器安置地點,必須能滿足行人及其他設備通過距離。變壓器與開關必須分開,變壓器不得放在開關上。
硫化機變壓器和開關都必須安設接地保護。
變壓器周圍必須設置柵欄,任何工作人員不得靠近變壓器,柵欄上必須吊掛“非工作人員不得靠近”和觸電警示牌。
電纜和硫化變壓器的連接,必須牢固。電纜線芯必須使用線鼻子與電氣設備進行連接。
作業現場電纜必須吊掛整齊,不得亂盤到底板上。
在變壓器周圍必須配置防滅火設備,配置滅火器2臺。
設備檢修、維護和調整時必須由機電工進行操作,在維護中必須吊掛“有人工作、不得送電”的警示牌。
變壓器移動時必須先切斷電源,對變壓器進行放電后方可人工搬運;搬運時必須輕拿輕放嚴禁帶電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