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礦井放假停產安全措施

某礦井放假停產安全措施

2024-07-13 閱讀 7923

一、概況:按照上級規定煤礦必須執行全年276個工作日的要求,根據我礦的實際情況,礦井放假停產期間執行四不停:不停通風、不停供電、不停排水、不停檢查瓦斯。

礦領導必須主持班前會,帶班下井,同作業人員同下同上,并做好帶班記錄。達到節能限產和安全生產的目地,為止我們制定了礦井放假停產期間安全措施。

二、安全管理制度

1、調度室24小時必須安排正常值班人員。(包括一名礦領導)

2、各職能科室負責人正常值班,各種報表圖紙按規定填報。

3、監控人員必須實時監控采掘工作面及各個監控點的情況,及時記錄,做到當天的監控記錄報表當天報礦領導審批,發現不正常的情況及時報有關人員處理。

4、井口檢身人員必須24小時在崗,未經礦領導批準任何人員及車輛不準入井。

5、礦內門崗管理人員必須24小時堅守崗位,未經礦領導批準,任何人員和車輛不準進入礦內。

三、井下安全管理措施

1、礦井不停通風:礦井放假停產期間,主風機排風量

不低于3000m?/min,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必須連續運轉,風筒距工作面距離不能大于8米,風筒必須環環必掛保證接口嚴密不漏風,確保工作面正常通風。礦領導每旬必須帶領有關人員對盤區總回風巷進行檢查,對沿路的通風設施進行認真檢查。

2、礦井不停供電:地面變電所必須24小時有值班人員看管,保證雙回路電源正常供電于井下變電所。保證井下通風、排水設備正常運轉,監控設備必須有備用主機,保證礦井監控系統正常運行。保證礦井通訊系統正常通訊。

3、礦井不停排水:礦井中央水泵房及盤區巷道、采掘工作面必須有專職排水人員,按照各個排水點的涌水量進行排水,停產放假期間帶班人員必須每個班對所有采掘工作面及排水點進行巡回檢查,確保作業人員的安全。

4、礦井不停檢查瓦斯:瓦斯檢查員必須按照規定正常檢查井下的氣體,認真填寫瓦斯牌板和瓦斯檢查記錄本,出井以后填報瓦斯報表,必須做到瓦斯檢查結果三對口。

5、礦井停產期間,井下特殊工種不允許單人行動和作業。

篇2:洗煤廠停車停產檢查檢修設備管理制度

一、檢修安全方面:

1、檢修設備時,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發現一次罰生產副廠長、機電副廠長、班長各10元。

3、起重吊拉前,要認真檢查葫蘆、鋼絲繩套的質量,起吊時進行試吊,起重物件下方或前方嚴禁站人或有人通過。

4、登高作業一定要戴安全帶,且高掛低用。

5、抬架物件時,要步調一致,注意腳下雜物,防止滑擦。

6、進入設備內或作業地點稍低的位置檢修時,要戴好安全帽。

二、工作標準方面:

1、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安全規程》,集中精力,認真操作。加強對業務知識的學習,向有經驗的老工人學習,向書本學習,掌握一定的業務技能,提高獨立工作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價值,要有創新意識,改變舊的工作作風。

2、檢修人員必須加強與生產車間的工作配合,生產車間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

3、機電車間大修、檢修計劃必須按時上報,不按時上報,班長、副班長每人罰款10元。

4、進一步劃分包機范圍,切實做到包機到人,責任到人。若包機范圍內的設備出現故障而影響生產,根據影響時間的長短,與包機責任人考核掛鉤,以此來增強每位維修人員的責任心,加大巡回檢查的力度,真正做到“動態檢查,靜態檢修”,做到預防性檢修,充分利用好每天的停車檢修時間,將機械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5、保證設備檢修后的質量。機、電維修的班長每天的檢修記錄要清楚地記錄下:設備名稱、更換的備件名稱。明確各級人員的責任,誰更換的,誰焊接的,使用時間的長短,必須做到有人檢查、有人考核。檢修停電的設備,要做到誰停電、誰送電,送電后要試運轉,若發現不試運轉或不送電,一次罰款30元。檢修完后,要將所有工具、雜物撤離現場。設備加油,不允許隨處噴灑,黃油袋、桶要隨人帶走,并清理干凈設備及場地的油污。一次不清理或清理不干凈,

處罰負責人10元。

6、加大修舊利廢的力度,對能夠修復的材料、配件一定要進行修復。根據材料、配件的損壞情況,購置一部分小配件進行組裝修復。若使用效果好,可對維修人員進行適當獎勵。

7、要做到“四不放過”,即:①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②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③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④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8、要進一步加強班組長的責任心,管理要創新、要全面、全方位考慮所管轄工作范圍內存在的問題。機電維修班要進一步加強配合、協作,相互支持、相互幫助,使現場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篇3:緊急情況停產撤人制度范本

為確保井下安全生產建設需要,確保事故對人員、財產和環境等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的保障我礦職工生命財產安全,根據《關于強化煤礦緊急情況停產撤人措施》的通知,特制定本礦現場緊急撤人避險制度:

一、成立停產撤人領導機構

礦成立以礦長為組長,副礦長、總工程師為副組長,安監科、調度室、技術科、通風科、地測科、機電科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機構。

二、機構職責

(一)礦長是現場緊急撤人避險管理的第一責任者,負責解決所需的人、財、物等重大問題。

(二)分管副礦長是緊急撤人避險管理的主要責任者

1.負責緊急撤人避險并協助礦長,解決所需的人、財、物等重大問題。

(三)總工程師是緊急撤人避險技術措施管理的第一責任者,負責組織解決遇到的有關技術難題并組織現場實施;

(四)安全礦長是監督、督促的第一責任者,負責監督檢查、緊急撤人避險管理有關的規定的貫徹落實情況。

(五)調度室:根據具體情況指揮、調度緊急撤人避險工作。

(六)技術科、通風科、地測科、機電科:協助分管領導解決緊急撤人避險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題。

(七)安監科:監督檢查上級、集團公司和公司制定的有關緊急撤人避險等制度、方案的執行情況,組織井下職工安全有序的撤離。

(八)供應科:保證計劃安排及突發事件所需要的設備材料及時供貨。

(九)各井下區隊:現場盯班管理人員是現場緊急撤人避險的第一組織者;每個職工都能熟知避災撤離路線,掌握自救互救基本知識,聽從指揮。

三、緊急撤人避險預警條件

瓦斯等有害氣體超限緊急撤人避險預警條件

1、總回風巷瓦斯或二氧化碳超過0.75%;

2.采區回風巷、采掘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5%;

3、采掘工作面風流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5%;

4.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

5.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業地點風流中、電動機或其開關安設地點附近20m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5%;

6.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內,體積大于0.5m3的空間內聚集的瓦斯濃度達到2.0%;

7、電動機或開關地點附近2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達到1.5%。

水害事故緊急撤人避險預警條件

1、氣象預報出現“暴雨藍色預警信號”以上天氣或連續降雨達到50mm以上或氣象預報為“暴雨”天氣時;

2、影響到生產地點的排水設施失效,無法處理時;

3.采掘活動進入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區,涌水量發生突然增加或探放水突然增大而難以控制時;

4、當施工現場出現下列透水的預兆:施工掘進迎頭或工作面掛紅、掛汗、空氣變冷、發生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煤壁片幫、底板臌起或產生裂隙涌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現象。

火災事故緊急撤人避險預警條件

1、機電設備出現嚴重過熱,機電硐室等場所出現煙霧;

2、巷道中空氣溫度升高,出現霧氣或巷道壁(煤壁)“掛汗”;

3、巷道中能夠聞到煤油、汽油、松節油味或焦油味;

4、巷道中流出的水溫或空氣溫度較高;

5、人體有不舒服感。如頭痛、精神不振、悶熱、精神疲乏等。

頂板事故緊急撤人避險預警條件

1、采煤工作面煤壁突然片幫嚴重,頂、底板移近量突然加大,支柱爆柱或下沉量突然增大的,采空區內會發出頂板斷裂的悶雷聲,采煤工作面出現懸頂超過規定或冒落不充分的;

2、掘進工作面巷道底板突然鼓起、出現嚴重的大面積片幫、頂板出現裂縫并張開,裂縫增多、頂板出現離層、漏矸、支架突然嚴重變形等。

機電、運輸事故緊急撤人避險預警條件

1、主要電氣設備出現異常氣味、聲音或溫度等情況;

2、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出現故障報警;

3、供電系統發生故障,不能保證礦井安全供電;

4、礦井主通風機或局扇停止運轉時;

5、架空乘人裝置鋼絲繩跳動;

6、松繩保護等安全防護裝置不齊全或不完好。

7、安全保護裝置和防護設施不齊全、不可靠;

8、煙霧報警裝置發出警報,或監測到有煙霧、發熱等著火征兆;

9、監控信號不正常。

其它重大安全隱患

井下作業地點出現其它重大安全隱患,經安全員、跟班礦長評估現場無法立即整改的,立即停工撤人,后報調度室安排專人處理安全隱患。

四、撤人注意事項

1、礦井出現安全隱患撤人,由跟班礦長全面負責撤人過程中的一切事物,并根據現場情況及時向調度室匯報,以便及時采取措施控制、處理隱患。

2、調度室要時刻掌握現場變化情況,根據實際需要發出應急指令。

3、跟班礦長組織跟班區長、安全員等人員配合,指揮現場的人員撤離。

4、工作面出現以上緊急情況,安全員、跟班區長是現場撤人指揮,全面負責所在工作面的人員撤離。

5、井下作業人員在接到撤離命令后,應絕對聽從跟班區長、安全員的統一指揮,按預先安排好的退卻路線進行撤離,人員在撤離途中在保持沉著、冷靜,聽從指揮,積極避災,不得個人擅自行動,安全員和班組長最后離開作業地點,確保全部人員撤出。

6、在緊急避險過程中,如出現人員傷害,現場人員要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緊急處置,并立即報告調度室。

7、到達安全地點后,安全員清點撤出人數后向調度匯報安全撤離情況。

8、對于不聽從指揮,不執行撤離命令的作業人員,現場組織者可采取強制措施,升井后開除出礦。

9、因撤離不及時導致人身傷亡事故的,要從重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10、本制度從規定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