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爆破安全專項措施
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鐵路LYS-3標合同段八工區,起訖里程為DK250+500~DK258+370,線路總長7.87km,主要包括:1、同寨隧道下尕溝斜井,斜井長1320m,承擔正洞DK250+500~DK253+000段施工任務;2、同寨隧道出口斜井,斜井長235m,承擔正洞DK253+400~DK256+132;3、青崗隧道進口,正洞DK256+438~DK258+370;4、油房溝大橋,DK256+132~DK256+438。本工程段的大地構造,屬于青藏歹字形構造體系,褶皺斷裂較發育,地質構造十分復雜,受區域地質構造作用影響,發育有斷層、褶皺及侵入接觸帶,地層巖性主要為三疊系板巖,板巖夾砂巖及噴出巖安山玢巖,處于基巖風化層中,溝谷、斜坡及坡頂覆蓋為第四系上更新統風積砂質黃土,第四系全新統坡積碎石類土。二、編制目的為確保隧道爆破施工的安全,保障全體員工的安全和健康,施工過程中杜絕較大及以上事故,遏制安全生產一般事故;認真貫徹國家安全生產的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進行施工,特制定隧道爆破專項安全保證措施。三、編制依據1、蘭渝鐵路LYS-3標施工設計圖紙。2、現場調查的資料及本單位施工作業隊伍、技術裝備能力及施工實踐經驗。3、國家、鐵道部現行設計施工規范及驗收標準。4、本工程所涉及的國家和地方有關政策和法規。四、編制原則1、優先考慮安全、質量的原則。精心組織施工,合理安排工作量和工期,避免安全、質量事故發生。2、在施工方案中,堅持施工技術先進、施工方案可行、施工組織科學合理、按期優質安全高效、不留后患。3、重視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調查及超前地質預報工作,建立以地質工作內容為先導、以量測為依據的信息化施工管理體系,為正洞的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質資料。五、安全保證體系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加強對員工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做好安全技術方案的編制與審批,提高和增強安全意識,經常對全員進行遵章守紀的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責權,抓好逐級負責制的落實。安全保證體系框圖六、安全保證措施1、火工品運輸安全保證措施⑴爆破器材加工,在洞外遠離洞口50m以外的加工房工作臺上操作。除洞外土石方用電雷管外,洞內用非電雷管。裝配起爆管時必須先試驗。計算引線長度,每批分卷進行。導爆管凡有過粗、凡管體壓扁、破損銹蝕、加強帽歪斜者,嚴禁使用。加工好的起爆管分段裝入木箱內,防止混段(嚴禁把段數標簽失落)。⑵人工運送炸藥每人一次運送量不超過20kg或原包裝一箱。運送爆破器材前后30m應專人防護,嚴禁中途逗留。⑶汽車運送爆破器材時應遵守下列規定:炸藥與雷管應分別由木板車廂運入洞內,車廂應墊膠皮,只準平放一層。必須由爆破工專人護送,其他人員不得搭乘。運送途中要顯示紅燈與鳴笛。汽車排氣孔應加防火罩。炸藥與雷管不準同車運送。2、爆破安全保證措施⑴爆破作業時統一指揮:根據施工條件,洞內每日放炮次數,齊頭開挖作業循環時間明確規定;警戒要統一行動;多工作面放炮相互影響時,首先要保證齊頭掘進的需要,起爆順序應由里向外,里面的人員末撤出前,外面禁止放炮。⑵爆破時所有的人員應撤至不受有害氣體、震動飛石傷害的地點。⑶裝藥時嚴禁火種,無關人員和機具等均應撤離到安全地點。周邊眼間隔裝藥,用膠布包扎在竹片上固定牢實。⑷爆破物品必須按照嚴格的審批制度進行領退;非爆破員不準領、退爆炸物品。⑸爆破員在加工爆炸物品時,禁止非爆破員參與制作炸藥、雷管,加工起爆雷管時雷管和導火線嚴禁用牙咬,導火線必須用利刃切割嚴禁用榔頭錘。⑹嚴禁在殘眼中繼續鉆孔和在打眼的同時裝藥。⑺洞內大斷面開挖,雷管段數量、裝藥量大時,爆破指揮人員應先明確分工,自上而下分區分段裝藥各負其責,防止混段和漏裝,禁止超量裝藥。⑻裝藥前應檢查爆破工作面附近的支護是否牢固;炮眼內的泥漿,石粉應吹洗干凈;剛打好的炮眼熱度過高,不得立即裝藥。遇有下列情況禁止裝藥:作業面照明不足;工作面巖面破碎未及時支護;可能有大量涌水的地段;爆破作業和爆破器材加工人員嚴禁穿著化纖衣物。⑼裝藥完畢,工作面所有的機具、材料撤離,經檢查無漏裝,炮口堵塞完后進行網絡連接(采用簇連),網絡連接好后,應專人檢查是否合格,經確認連接無誤,人員機具已撤至安全地帶即可起爆。⑽采用電雷管爆破時,必須按國家現行的《爆破安全規程》(GB6722-86)的有關規定進行,并應加強洞內電源的管理,防止漏電引爆。裝藥時可用投光燈、礦燈照明。起爆主導線直懸空架設,距各種導電體的間距必須大于lm。⑾爆破后必須經過15min通風排煙后,檢查人員方可進入工作面,檢查有無"盲炮"及可疑現象;有無殘余炸藥或雷管;頂板兩幫有無松動石塊;支護有無損壞與變形。在妥善處理并確認無誤后,其他工作人員才可進入工作面。⑿當發現"盲炮"時,必須由原爆破人員按規定處理。⒀在每茬炮放炮前必須進行檢查每一組雷管是否連接牢固,是否有松動的雷管,施工場地上必須把爆破物品清理干凈,退庫手續完善。
篇2:瓦斯隧道爆破作業管理制度
1、瓦斯隧道爆破作業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和“三人聯鎖放炮”制度。
2、“一炮三檢”是指裝藥前、放炮前、放炮后必須檢查放炮地點附近20m范圍風流中的瓦斯濃度,瓦斯濃度超過1%,禁止進行爆破作業。
3、“三人聯鎖放炮”制度必須嚴格執行。執行程序為:放炮前,由班組長清點人員無誤后派人警戒,并檢查各避炮處頂拱、支護情況是否完好,瓦檢員檢查瓦斯合格后,告之爆破工,爆破工發出放炮警號(三聲長哨)進行放炮。
4、安全部負責為隧道專職爆破工配備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
5、專職爆破工進洞前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時,必須與瓦檢員、班組長一起進行作業,到達作業地點后由瓦檢員根據三個時段檢測數據填寫具體內容,并應由班組長、爆破工簽名,下班后進行整理上報安全部。
6.安全部必須認真審核記錄表內容,及時發現和糾正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簽字保存。對屢糾不改的問題或不按要求填寫報表的施工隊和專職爆破工,要進行罰款處理。
7.安全員負責“一炮三檢”和“三人聯鎖放炮”制度執行過程的監督工作,瓦斯檢查員負責對“一炮三檢”數據的填寫。
8、放炮前,施工隊必須斷開回風流中一切電源,瓦斯檢查員確定無誤后,方可發出放炮命令。
9.放炮后,瓦斯檢查員必須認真檢查工作面及回風流中的瓦斯,確認放炮地點以及回風流瓦斯濃度低于1%時,方可發出命令恢復送電。
篇3:隧道爆破施工安全技術規定
一、裝藥
1、一般規定
1)、裝藥前應對作業場地、爆破器材堆放場地進行清理,裝藥人員應對準備裝藥的全部炮孔、藥室進行檢查。
2)、從炸藥運入現場開始,應劃定裝藥警戒線,警戒線內禁止煙火,并不應攜帶火柴、打火機等火源和手持式或其他移動式通訊設備進入警戒區域。
3)、炸藥運入警戒區后,應迅速分發到各裝藥孔口或裝藥硐口,不應在警戒區臨時集中堆放大量炸藥,不應將起爆器材、起爆藥包和炸藥混合堆放。
4)、搬運爆破器材應輕拿輕放,裝藥時不應沖撞起爆藥包。
5)、在黃昏或夜間等能見度差的條件下,不宜進行露天及水下爆破的裝藥工作,如確需進行裝藥作業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保證作業安全。
6)、炎熱天氣不應將爆破器材在強烈日光下暴曬。
7)、爆破裝藥現場不應用明火照明。
8)、爆破裝藥用電燈照明時,在離爆破器材20m以外可裝220V的照明器材,在作業現場或硐室內應使用電壓不高于36V的照明器材。
9)、從帶有電雷管的起爆藥包或起爆體進入裝藥警戒區開始,裝藥警戒區內應停電,應采用安全蓄電池燈、安全燈或絕緣手電筒照明。
10)、各種爆破作業都應做好裝藥原始記錄。記錄應包括裝藥基本情況、出現的問題及其處理措施。
2、人工裝藥
1)、人工搬運爆破器材時應遵守《爆破安全規程》的規定,起爆體、起爆藥包應由爆破員攜帶、運送。
2)、炮孔裝藥應使用木質或竹制炮棍。
3)、向藥體插入雷管時,應首先用木制或銅制專用工具插破藥卷一端中心,再將雷管從中心位置完全插入藥卷內,不準使用雷管直接向藥卷插入。
4)、不應往孔內投擲起爆藥包和敏感度高的炸藥,起爆藥包裝入后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后續藥卷直接沖擊起爆藥包。
5)、裝藥發生卡塞時,若在雷管和起爆藥包放入之前,可用非金屬長桿處理。裝入雷管或起爆藥包后,不應用任何工具沖擊、擠壓。
6)、在裝藥過程中,不應拔出或硬拉起爆藥包中的導爆管、導爆索和電雷管腳線。
二、爆破警戒和信號
1、爆破警戒
1)、裝藥警戒范圍由爆破技術負責人確定,裝藥時應在警戒區邊界設置明顯標志并派出崗哨。
2)、爆破警戒范圍由設計確定。在危險區邊界,應設有明顯標志,并派出崗哨。
3)、經公安機關審批的爆破作業項目,安全警戒工作由公安機關負責實施;其他爆破作業項目的安全警戒工作由施工單位負責實施。
4)、執行警戒任務的人員,應按指令到達指定地點并堅守工作崗位。
2、信號
1)、預警信號:該信號發出后爆破警戒范圍內開始清場工作。
2)、起爆信號:起爆信號應在確認人員、設備等全部撤離爆破警戒區,所有警戒人員到位,具備安全起爆條件時發出。起爆信號發出并經指揮長確認下令后方準起爆。
3)、解除信號:安全等待時間過后,檢查人員進入爆破警戒范圍內檢查、確認安全后,報請現場技術負責人同意,方可發出解除警戒信號。在此之前,崗哨不得撤離,不允許非檢查人員進入爆破警戒范圍。
4)、各類信號均應使爆破警戒區域及附近人員能清楚地聽到或看到。
三、爆后檢查
1、爆后檢查等待時間
1)、露天淺孔、深孔、特種爆破,爆后應超過5min,方準許檢查人員進入爆破作業地點;如不能確認有無盲炮,應經15min后才能進入爆區檢查。
2)、露天爆破經檢查確認爆破點安全后,經當班爆破班長同意,方準許作業人員進入爆區。
3)、地下礦山和大型地下開挖工程爆破后,經通風吹排煙、檢查確認井下空氣合格、等待時間超過15min后,方準許作業人員進人爆破作業地點。
4)、拆除爆破,應等待倒塌建(構)筑物和保留建筑物穩定之后,方準許人員進入現場檢查。
5);硐室爆破、水下深孔爆破及本標準未規定的其他爆破作業,爆后的等待時間,由設計確定。但硐室爆破后的等待時間不應少于15min。
2、爆后檢查
1)、爆破后應檢查的內容有:
--確認有無盲炮;
--露天爆破爆堆是否穩定,有無危坡、危石、危墻、危房及未炸倒建(構)筑物;
--地下爆破有無瓦斯及地下水突出、有無冒頂、危巖,支撐是否破壞,有害氣體是否排除;
--在爆破警戒區內公用設施及重點保護建(構)筑物安全情況。
3、檢查人員
1)、A、B級及復雜環境的爆破工程,爆后檢查工作應由現場技術負責人、起爆組長和有經驗的爆破員,安全員組成檢查小組實施。
2)、其他爆破工程的爆后檢查工作由安全員、爆破員共同實施。
4、檢查發現問題的處置
1)、檢查人員發現盲炮或懷疑盲炮,應向爆破負責人報告后組織進一步檢查和處理;發現其他不安全因素應及時排查處理;在上述情況下,不應發出解除警戒信號。
2)、發現殘余爆破器材應收集上繳,集中銷毀。
3)、發現爆破作業對周邊建(構)筑物、公用設施造成安全威脅時,應及時組織搶險、治理,排除安全隱患。
4)、對影響范圍不大的險情,可以進行局部封鎖處理,解除爆破警戒。
四、爆破施工盲炮處理規定
1、一般規定
1)、處理盲炮前應由爆破領導人定出警戒范圍,并在該區域邊界設置警戒,處理盲炮時無關人員不許進人警戒區。
2)、應派有經驗的爆破員處理盲炮,硐室爆破的盲炮處理應由爆破工程技術人員提出方案并經單位主要負責人批準。
3)、電力起爆網路發生盲炮時,應立即切斷電源,及時將盲炮電路短路。
4)、導爆索和導爆管起爆網路發生盲炮時,應首先檢查導爆索和導爆管是否有破損或斷裂,發現有破損或斷裂的應修復后重新起爆。
5)、嚴禁強行拉出或掏出炮孔中的起爆藥包。
6)、盲炮處理后,應再次仔細檢查爆堆,將殘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來統一銷毀;在不能確認爆堆無殘留的爆破器材之前,應采取預防措施。
7)、盲炮處理后應由處理者填寫登記卡片或提交報告,說明產生盲炮的原因、處理的方法、效果和預防措施。
2、裸露爆破的盲炮處理
1)、處理裸露爆破的盲炮,可去掉部分封泥,安置新的起爆藥包,再加上封泥起爆;發現炸藥受潮變質,則應將變質炸藥取出銷毀,重新敷藥起爆。
2)、處理水下裸露爆破和破冰爆破的盲炮,可在盲炮附近另投入裸露藥包誘爆,也可將藥包回收銷毀。
3、淺孔爆破的盲炮處理
1)、經檢查確認起爆網路完好時,可重新起爆。
2)、可鉆平行孔裝藥爆破,平行孔距盲炮孔不應小于0.3m。
3)、可用木、竹或其他不產生火花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輕輕地將炮孔內填塞物掏出,用藥包誘爆。
4)、可在安全地點外用遠距離操縱的風水噴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藥,但應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5)、處理非抗水類炸藥的盲炮,可將填塞物掏出,再向孔內注水,使其失效,但應回收雷管。
6)盲炮應在當班處理,當班不能處理或未處理完畢,應將盲炮情況(盲炮數目、炮孔方向、裝藥數量和起爆藥包位置,處理方法和處理意見)在現場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繼續處理。
4、深孔爆破的盲炮處理
1)、爆破網路未受破壞,且最小抵抗線無變化者,可重新連接起爆;最小抵抗線有變化者,應驗算安全距離,并加大警戒范圍后,再連接起爆。
2)、可在距盲炮孔口不少于10倍炮孔直徑處另打平行孔裝藥起爆。爆破參數由爆破工程技術人員確定并經爆破領導人批準。
3)、所用炸藥為非抗水炸藥,且孔壁完好時,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內灌水使之失效,然后做進一步處理,但應回收雷管。
5、硐室爆破的盲炮處理
1)、如能找出起爆網路的電線、導爆索或導爆管,經檢查正常仍能起爆者,應重新測量最小抵抗線,重劃警戒范圍,連接起爆。
2)、可沿豎井或平硐清除填塞物并重新敷設網路連接起爆,或取出炸藥和起爆體。
6、水下爆破的盲炮處理
1)、因起爆網路絕緣不好或連接錯誤造成的盲炮,可重新連接起爆。
2)、對填塞長度小于炸藥的殉爆距離或全部用水堵塞的水下炮孔盲炮,可另裝入起爆藥包誘爆。
3)、可在盲炮附近投入裸露藥包誘爆。
4)、在清渣施工過程中發現的未爆藥包,應小心地將雷管與炸藥分離,分別銷毀。
7、其他盲炮處理
1)、地震勘探爆破發生盲炮時應從炮孔中取出拒爆藥包銷毀;不能從炮孔中取出藥包者,可裝填新起爆藥包進行誘爆。
2)、處理金屬結構物爆破的盲炮,應掏出或吹出填塞物,重新裝起爆藥包誘爆。
3)、處理熱凝物爆破的盲炮時,應待炮孔溫度冷卻到40℃以下,才準掏出或吹出填塞物重新裝藥起爆。
4)、凡本節沒有提到處理方法的盲炮,在處理之前應制定安全可靠的處理辦法及操作細則,經爆破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實施。
本規定是根據《爆破安全工程》及有關爆破安全技術條例編寫,僅供爆破作業人員參考,如有錯誤及不足敬請各位指正。
2016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