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纜纏絲施工安全要點
1、纏絲順序
纏絲施工先纏邊跨,后纏中跨。邊跨由錨碇向索塔方向進行纏絲施工,中跨由跨中往索塔方向進行。
2、主纜纏絲
1)、儲絲輪繞絲
S形鋼絲按每個索夾間區間精確計算鋼絲用量并以卷供應,纏絲前通過特制繞絲機以一定張力將S形鋼絲卷轉繞至儲絲輪上,以供相應主纜索夾區間纏絲使用。在該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2)、纏絲機試運轉
將纏絲機安裝在塔頂邊跨側主纜上,進行安裝保養調試工作。在各減速機、變速箱中加足潤滑油,其他各運動副間均按要求加注潤滑油或潤增脂。按要求進行空機試運轉,做好纏絲試驗前的一切準備工作。調整纏絲機齒圈轉動及前移電向變頻器,使齒圈每轉動1圈(即纏絲1圈)的同時沿機架作走9mm。
3)、纏絲試驗
纏絲前先進行纏絲試驗,主要檢驗纏絲機性能及焊接強度,并確認達到以下標準:
a.纏繞鋼絲相互之間無間隙;
b.無重疊纏繞、交叉纏繞(亂絲);
c.纏絲表面光滑;
d.焊點焊接強度要確保剪切強度在纏繞鋼絲的張力之上。
3、主纜纏絲施工時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
主纜纏絲通過纏絲機進行,主要施工工藝包括:索夾前起始段人工擠壓纏絲、索夾間節段機械纏絲(含行走)、纏絲機行走過索夾、纏絲焊接、尾端手動纏絲等操作。
1、索夾節段起始段纏絲
1)儲絲輪安裝完畢,穿繞鋼絲,使纏絲出絲輪端部距索夾端間距為20mm。
2)將纏絲機轉速調整為最慢速。
3)用鋼絲鉗將纏絲絲頭扭掛在索夾螺桿上。
4)纏絲機點動纏絲3圈后停機,端部纏絲焊點布置焊接并打磨。
5)接著點動進行端部纏絲3-4圈后停機,切除多余鋼絲,人工用木錘、尼龍棒將鋼絲推入索夾端部,鋼絲與索夾用尼龍楔固定。
6)回退纏絲齒圈到出絲輪與纏繞鋼絲平行,即可進行正常節段間機械纏絲。
2、機械纏絲時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
1)纏絲機后端緊靠索夾下端面,前后行走架處于纏絲機前后端機架,纏絲機通過葫蘆與貓道扶手索固定。安裝儲絲輪,后出絲輪出絲在索前端開始起始段纏絲。在該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2)當纏繞鋼絲長度達到1m左右時,焊接鋼絲并打磨,將鋼絲由后出絲輪轉至前出絲輪。
3)松開前后端機架與主纜之間的夾緊裝置,纏絲機處于行走模式,卷揚機牽引機架前移,纏絲齒圈相對主纜靜止不動(行走齒條向后撥動),就位后固定機架。
4)儲絲輪剩余鋼絲6圈左右并焊鋼絲,剪斷剩余鋼絲,卸去空儲絲輪。利用前行走架掛梁更換儲絲輪。
5)夾持架前行。
6)儲絲輪由前纏絲輪出絲,鋼絲接頭與前段鋼絲并焊后,繼續纏絲。
7)松開夾持架與主纜夾緊機構,夾持架前行到上一索夾端部(纏絲齒圈相對主纜靜止);前行走機構向下移動到夾持架中部,前機架頂升機構千斤頂回縮,夾持架前行跨越索夾;前機架頂升機構千斤頂頂升與主纜支撐,前行走機構頂升千斤頂回縮,前行走機構行走跨越索夾后千斤頂頂升與主纜支撐。在該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8)纏絲機工作進行索夾區間尾端主纜纏絲、焊接。
3、索夾節段尾端手動纏絲時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
在索夾間纏絲節段的尾端部位,纏絲機的回轉系統如與索夾干涉,在靠近索夾端前的位置,停止機械纏絲,剩余部分以手動纏絲。使用緊線器和夾具等專用工具按以下步驟施工并主意安全:
a.用鋁熱焊劑焊接機械纏絲端部和手動纏絲節段的起始點;
b.焊接后,用纏繞鋼絲在主纜上纏繞1周,用緊線器收緊后焊接;
c.多次重復以上作業,使鋼絲緊密地纏繞至索夾端面。
篇2:主纜纏絲施工安全要點
1、纏絲順序
纏絲施工先纏邊跨,后纏中跨。邊跨由錨碇向索塔方向進行纏絲施工,中跨由跨中往索塔方向進行。
2、主纜纏絲
1)、儲絲輪繞絲
S形鋼絲按每個索夾間區間精確計算鋼絲用量并以卷供應,纏絲前通過特制繞絲機以一定張力將S形鋼絲卷轉繞至儲絲輪上,以供相應主纜索夾區間纏絲使用。在該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2)、纏絲機試運轉
將纏絲機安裝在塔頂邊跨側主纜上,進行安裝保養調試工作。在各減速機、變速箱中加足潤滑油,其他各運動副間均按要求加注潤滑油或潤增脂。按要求進行空機試運轉,做好纏絲試驗前的一切準備工作。調整纏絲機齒圈轉動及前移電向變頻器,使齒圈每轉動1圈(即纏絲1圈)的同時沿機架作走9mm。
3)、纏絲試驗
纏絲前先進行纏絲試驗,主要檢驗纏絲機性能及焊接強度,并確認達到以下標準:
a.纏繞鋼絲相互之間無間隙;
b.無重疊纏繞、交叉纏繞(亂絲);
c.纏絲表面光滑;
d.焊點焊接強度要確保剪切強度在纏繞鋼絲的張力之上。
3、主纜纏絲施工時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
主纜纏絲通過纏絲機進行,主要施工工藝包括:索夾前起始段人工擠壓纏絲、索夾間節段機械纏絲(含行走)、纏絲機行走過索夾、纏絲焊接、尾端手動纏絲等操作。
1、索夾節段起始段纏絲
1)儲絲輪安裝完畢,穿繞鋼絲,使纏絲出絲輪端部距索夾端間距為20mm。
2)將纏絲機轉速調整為最慢速。
3)用鋼絲鉗將纏絲絲頭扭掛在索夾螺桿上。
4)纏絲機點動纏絲3圈后停機,端部纏絲焊點布置焊接并打磨。
5)接著點動進行端部纏絲3-4圈后停機,切除多余鋼絲,人工用木錘、尼龍棒將鋼絲推入索夾端部,鋼絲與索夾用尼龍楔固定。
6)回退纏絲齒圈到出絲輪與纏繞鋼絲平行,即可進行正常節段間機械纏絲。
2、機械纏絲時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
1)纏絲機后端緊靠索夾下端面,前后行走架處于纏絲機前后端機架,纏絲機通過葫蘆與貓道扶手索固定。安裝儲絲輪,后出絲輪出絲在索前端開始起始段纏絲。在該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2)當纏繞鋼絲長度達到1m左右時,焊接鋼絲并打磨,將鋼絲由后出絲輪轉至前出絲輪。
3)松開前后端機架與主纜之間的夾緊裝置,纏絲機處于行走模式,卷揚機牽引機架前移,纏絲齒圈相對主纜靜止不動(行走齒條向后撥動),就位后固定機架。
4)儲絲輪剩余鋼絲6圈左右并焊鋼絲,剪斷剩余鋼絲,卸去空儲絲輪。利用前行走架掛梁更換儲絲輪。
5)夾持架前行。
6)儲絲輪由前纏絲輪出絲,鋼絲接頭與前段鋼絲并焊后,繼續纏絲。
7)松開夾持架與主纜夾緊機構,夾持架前行到上一索夾端部(纏絲齒圈相對主纜靜止);前行走機構向下移動到夾持架中部,前機架頂升機構千斤頂回縮,夾持架前行跨越索夾;前機架頂升機構千斤頂頂升與主纜支撐,前行走機構頂升千斤頂回縮,前行走機構行走跨越索夾后千斤頂頂升與主纜支撐。在該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8)纏絲機工作進行索夾區間尾端主纜纏絲、焊接。
3、索夾節段尾端手動纏絲時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
在索夾間纏絲節段的尾端部位,纏絲機的回轉系統如與索夾干涉,在靠近索夾端前的位置,停止機械纏絲,剩余部分以手動纏絲。使用緊線器和夾具等專用工具按以下步驟施工并主意安全:
a.用鋁熱焊劑焊接機械纏絲端部和手動纏絲節段的起始點;
b.焊接后,用纏繞鋼絲在主纜上纏繞1周,用緊線器收緊后焊接;
c.多次重復以上作業,使鋼絲緊密地纏繞至索夾端面。
篇3:線路施工安全協議書
甲方:_________(已建單位)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
授權代表人: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后建單位)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
授權代表人:_____________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電信建設管理辦法》規定、《本地電話網用戶線路工程設計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甲乙雙方在同路由隔距不夠的情況下,經協商一致,簽訂本協議。
第一條 甲乙雙方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遵守有關通信建設安全的法律、法規,建立安全建設責任制度,完善安全建設條件,確保線路建設過程中的安全施工。
第二條 根據業務發展需求乙方需進行如下施工:
1、施工地址:_________
2、與甲方線路的距離:_________
3、施工長度:_________
第三條 在以上施工過程中乙方必須采取如下安全措施來保證甲方線路的安全。
1、架空電纜、光纜與原有線路跨越的,與原有線路的交越隔距必須達到0.6m的最小凈距,不達標的必須整改;
2、架空電纜、光纜凡是與電力線交越的,其安全交越距離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同時必須加裝安全保護設施。
第四條 責任劃分
甲乙雙方線路在同路由或交越的情況下,發生下述情況由責任方承擔責任。
1、架空電纜、光纜凡是與電力線交越的,其安全交越距離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同時必須加裝安全保護設施,新建一方線路和電力線路交越時因沒有進行安全保護,發生強電侵入,導致原有桿路出現線路故障及經濟損失,由新建方承擔責任;
2、新建方桿路與原有桿路隔距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若發生倒桿等現象,造成已建桿路損壞電路中斷的,新建方負責賠償損失;若原有桿路發生倒桿等現象,造成新建桿路損壞的,雙方各自承擔損失費用。
第五條 雙方義務
甲乙雙方在發現對方的線路發生問題時具有告知對方的義務。
第六條 雙方權利
甲乙雙方對由于對方的責任造成的損失均有要求賠償的權利。
第七條 不可抗力
因不可抗力導致甲乙雙方或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本協議項下有關義務時,雙方相互不承擔違約責任。但遇不可抗力的一方,應于不可抗力發生后5個工作日內將不可抗力情況告知對方,并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在不可抗力影響消除后的合理時間內,一方或雙方應當繼續履行協議。
第八條 法律適用和爭議解決
本協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機關法律、法規。雙方因本協議的履行而發生的爭議,應由雙方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將爭議提交_________省通信管理局進行協調,_________省局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做出行政決定,涉及技術性的問題,要邀請相關專家論證,并做出仲裁。以上決定對雙方均有約束力。
除爭議事項外,雙方將繼續執行本協議未涉爭議及仲裁的其它部分。
第九條 附則
1、如果本協議的任何條款在任何時候變成不合法、無效或不可強制執行而不從根本上影響本協議的效力時,本協議的其它條款不受影響。
2、未經甲乙雙方書面確認,任何一方不得自行變更或修改本協議。
3、本協議一式4份,甲乙雙方各執2份。本協議附件是本協議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與本協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甲乙雙方因執行本協議或與本協議有關的一切的通知都必須按照本協議中的地址,以書面信函形式或甲乙雙方確認的傳真或類似的通訊方式進行。如使用傳真或類似的通訊方式,通知日期即為通訊發出日期,如使用特快專遞,通知日期即為郵件寄出日期并以郵戳為準。
5、本協議于甲乙雙方簽字并加蓋公章后生效。
甲方(蓋章):_______________乙方(蓋章):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