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防護安全常識
1.安全帽應保證人的頭部和帽體內頂部的空間至少有___毫米才能使用。(C)
A.20毫米B.25毫米C.32毫米
2.從事噪聲作業應佩戴什么防護用品?(C)
A.工作服B.安全帽C.耳塞或耳罩
3.下列哪一種手套適用于防硫酸?(B)
A.棉手套B.橡膠手套C.毛手套
4.清除電焊熔渣或多余的金屬時,應怎樣做才能減少危險?(B)
A.清除的方向須靠向身體
B.佩戴眼罩和手套等個人防護器具
C.須開風扇,加強空氣流通,減少吸入金屬霧氣
5.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___。(C)
A.穿工作服B.佩戴呼吸器具C.使用無毒或低毒的代替品
6.安全帽的種類較多,下列哪種作業不宜使用小沿安全帽?(B)
A.室內作業B.露天作業C.隧道
7.在進行電焊操作時,必須___(A)。
A.佩戴裝有適當濾光鏡片的眼罩或面罩B.佩戴太眼鏡C.佩呼吸器
8.在金屬切割時,工人___戴防護手套。(A)
A.必須B.不許C.必要時應該
9.操作機械時,工人要穿“三緊”式工作服,“三緊”是指袖緊、領緊和__(C)
A.扣子緊B.腰身緊C.下擺緊
10.在較滑的地面上行走時,應該怎樣做?(C)
A.盡快躍開,離開危險地段
B.象芭蕾舞者般點地而行
C.慢慢的屈膝,細步慢慢行走
11.因事故導致嚴重的外部出血,應該___。(A)
A.清洗傷口以后加以包裹B.用布料直接包裹,制止出血
C.用藥棉將流出的血液吸取
12.高溫場所為防止中暑,應多飲什么飲料最好?(C)
A.礦泉水B.汽水C.淡鹽水
13.對燙傷較重的人員,應用凈水沖洗多久以上?(B)
A.10分鐘B.30分鐘C.60分鐘
14.發現有人受重傷時,工人首先應___。(C)
A.帶傷者到急救站B.安慰傷者等待救援人員趕到
C.保持鎮靜,立即派人通知負責人及急救員
15.機械在運轉狀態下,操作人員___。(C)
A.對機械進行加油清掃B.可與旁人聊天C.嚴禁拆除安全裝置
16.從事一般性高處作業腳上應穿___。(B)
A.硬底鞋B.軟底防滑鞋C.普通膠鞋
17.身上沾染油污,應用什么清洗?(B)
A.有機溶劑B.肥皂C.丙酮
22.如果被生銹鐵皮或鐵釘割傷,可能導致___。(C)
A.腸熱病B.傷風病C.破傷風病
18.工人如必須在10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作業,應嚴格控制作業時間,一次作業不得超過___。(A)
A.5分鐘B.10分鐘C.15分鐘
19.在梯子上工作時,梯與地面的斜角度應為___度左右。(C)
A.30B.45C.60
20.在電焊作業的工作場所,不能設置的防火器材是___。(C)
A.干粉滅火器B.干砂C.水
21.貨運機動車不準___。(B)
A.載運易燃易爆物品B.人、貨混載C.載運易潮濕的物品
22.使用叉車時,如有大型貨物擋住駕駛員視線時,應___。(A)
A.倒車行駛B.正常行駛C.不能行駛
23.工人操作機械時,要求穿著緊身適合的工作服,以防___(B)。
A.著涼B.被機器轉動部分纏繞
C.被機器弄污
24.在剪切機械造成的事故中,傷害人體最多的部位是___(A)。
A.手和手指B.腳C.眼睛
25.在作業場所液化氣濃度較高時,應佩戴(A)
A.面罩B.口罩C.眼罩D.防毒面具
三、判斷題
1.發生工傷事故后單位立即向勞動部門報告,如單位不報告,職工成職工家屬應直接向勞動行政部門舉報;保護現場。以便有關人員調查確認;搶救傷員,盡可能減少人員傷害程度。(√)
2.工傷保險與商業保險公司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有根本的區別。(√)
3.如果工傷事故責任在傷者,那么它將不享受工傷保險補償。(×)
4.建筑工人安全帽和摩托車頭盔可以通用。(×)
5.享受因工傷殘保險的的職工就算違法犯罪也不能被企業開除。(×)
6.職工因工負傷痊愈后。經醫院檢查證明確實舊傷復發,可按因工負傷處理。(√)
7.安全帽的主要作用防止物料下落擊中頭部及行進中碰撞突出物而受傷。(√)
8.使用電鉆或手待電動工具時必須戴絕緣手套,可以不穿絕緣鞋。(×)
9.防護用品必須嚴格保證質量。安全可靠、但可以不用舒適和方便。(×)
10.身上沾上油污,應用有機溶劑清洗。(√)
11.人字梯須具有堅固的鉸鏈和限制開度的拉鏈。(√)
12.避免手部皮膚接觸有機溶劑,應采取佩戴膠皮手套及用防腐蝕金屬容器盛裝溶劑的措施。(√)
13.常用防噪聲用品有防噪聲耳塞、耳罩和防噪聲服。(√)
14.為防止有毒汽體或粉塵危害人體,應采取呼吸防護和皮膚防護措施。(√)
15.勞動保護用品是用來保護勞動者在生產勞動中安全與健康方面的專用物品。(√)
16.建設工程由若干企業承包或者實行內、外部經營承包時,工傷保險責任由職工的勞動關系所在企業負責。(√)
17.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免費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防護用品,不得以貨幣或其它物品代替勞動防護用品。(√)
18.同一種粉塵,在空氣中的濃度越高,吸入量越大,則塵肺病的發病率就低。(×)
19.一般紗布口罩不能起到防塵口罩的作用。(√)
20.用汽油擦機器、洗工件,和擦地和洗手、洗衣服。(×)
21.車工可以戴手套操作。(×)
22.機器保護罩的主要作用是使機器較為美觀。(×)
23.為了取用方便,手用工具應放置在工作臺邊緣。(×)
24.發現有人被機械傷害的情況時,雖及時緊急停車,但因設備慣性作用,仍可造成傷亡。(√)
25.發生化學事故后,首先應迅速將警戒區內無關人員集中,以免人員傷亡。(×)
26.身體被化學危險品污染后,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洗患處。(√)
27.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筑物或場所應安裝避雷設施。(√)
28.對于在易燃、易爆、易灼燒及有靜電發生的場所作業的工人,可以發放和使用化纖防護用品(×)。
29.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具有偶然性,因此是不可預防的。(×)
30.把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如實告知從業人員,會有負面影響,引起恐慌,增加思想負擔,不利于安全生產。(×)
31.從業人員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
32.勞動防護用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直接涉及到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故要求其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33.勞動保護用品能折合成現金發給個人。(×)
34.硫化氫在空氣中通常以液態存在。(×)
35.井下沼氣只會引起燃燒和爆炸,不會造成人員窒息。(×)
36.有人說事故管理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處理事故當事人。(×)
37.氣瓶在使用前,應該放在絕緣性物體如橡膠、塑料、木板上。(×)
38.運轉中的機械設備對人的傷害主要有撞傷、壓傷、軋傷、卷纏等。(√)
39.受過一次強沖擊的安全帽應及時報廢,不能繼續使用。(√)
篇2:從業人員個體防護用品管理制度范本
一、生產部負責統計各工種從業人員的數量,根據國家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編制年度勞動用品購買計劃,報請公司總經理審批,財務部門根據計劃從安全費用上落實資金,綜合部根據計劃進行采購;
二、所購買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必須有三證、即生產許可證、安全簽訂證和產品合格證,由生產部驗收后方可入庫;
三、各車間統一開具出庫單到綜合部審批發放,綜合材料庫庫管員根據出庫單發放勞動防護用品,領取時須做必要的質量檢查,一旦使用后出現質量問題不得退庫;
四、使用者嚴格按照規定方法使用,佩戴、維護勞動防護用品;
五、綜合部負責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統一建立管理臺賬,詳細記錄姓名,工種、品名、發放標準、領用時間等事項,發放標準執行國家或行業標準,不得降低標準或減少勞動防護用品種類;
六、勞動防護用品費用由公司承擔,統一購買,不得以實物或現金代替勞動用品發放;
七、有下列行為之一者,一經發現核實,由綜合部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或罰款處理。
(1)采購勞動防護用品無三證的。
(2)故意損壞勞動防護用品的。
(3)不按規定使用、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的(發現一次罰款100元)。
(4)弄虛作假騙領勞動防護用品的。
(5)個人私自購買不合格勞動防護用品的。
(6)使用已損壞或失效的勞動防護用品的。
篇3:個體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1、目的:確保個體防護用品在供應、使用、貯存和維護方面的風險辨識,并符合當前的法律規定,保障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
2、范圍:適用于各種防護用品的需求評估、供應、培訓、使用、維護、貯存、和審核。
3、職責:廠辦、安全環保部:負責個體防護用品的發放標準、選型、審批、檢查和監督管理。
營銷部:負責個體防護用品的采購、保管、發放。
有關車間部門:負責執行規定。
4、程序:
4.1個體防護需求評估
車間主管根據崗位產品和環境的特點對所需要的防護用品進行評估,包括種類規格數量等。并向全體人員傳達結果。
物料供應和貯存
4.2.1勞動防護用品的質量優劣關系到職工的安全與健康,采購時必須把好質量關。采購時,選擇的勞動防護用品應有“三證”,即生產許可證、安全鑒定證、產品合格證。
4.2.2嚴禁采購無證及偽劣產品。
4.2.3勞保倉庫應準備常用的勞動保護用品并保持一定的備用庫存量。貯存地必須防止個體防護用品受污染、丟失或受有害物的損壞,防潮、防陽光。
4.2.4為規范勞動保護用品和管理,各車間部門上報的零星采購計劃需廠辦審核登記后方可采購。
發放
4.3.1根據工作性質需要,相關操作人員都有權享受符合國家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各車間必須按規定發放。
4.3.2各車間不得隨意發放,應根據工作性質按規定發放勞動防護用品,以保證起到防護功能。
4.3.3發放時,必須根據其工種的性質、環境配備相適應的防護用品。
4.3.4凡從事多項作業人員,應按照其從事的主要或危害最大的工種發放給必備的勞動防護用品。
4.3.5特種勞保用品由車間負責人造計劃,由生產部副總審批并交廠辦登記歸檔。
使用和維護管理
4.4.1在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上,堅持宣傳教育與強化管理,使使用者熟悉勞動防護用品的標準使用范圍和使用方法。
4.4.2職工作業時,應根據作業工種性質和生產環境,選擇使用合適的勞防用品,確保勞動者在作業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
4.4.3在使用前,應進行檢查損壞情況如破縫、傷口、裂縫或形狀變形或失效。
4.4.4勞動用品只有使用正確規范,才能達到預定的效果。
4.4.5各車間應按照產品說明書要求,及時更換報廢期和失效的勞動防護用品。能回收的盡量回收,失效的嚴禁使用。
4.4.6勞動用品應專地存放、專人保管。
4.4.7小量精選個體防護用具保存在應急設施貯藏箱中,作為事故應急備用。這些只有在不可預料情況下,立即需要個體防護用具時才使用。
5、培訓
5.1提供合適的信息教育和培訓,使他們能有效地利用提供的個體防護用品,保護他們免受工作場所對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危險。
5.2教育個體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缺陷、有效期的正確認識,受污染的個體防護用品的處理。
6、監督管理
6.1安全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采購的和使用的勞動防護用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落實。必要時,引進新型防護用品。
6.2安全部門和人力資源部應組織對職工進行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方面的教育培訓。
6.3車間及有關部門的各級領導對違反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行為要立即予以制止。
6.4安全部門應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以備應急時使用。
6.5廠辦對審批發放的勞動防護用品進行登記。
6.6安全環保部門對違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的行為有權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