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氨制冷劑安全措施

氨制冷劑安全措施

2024-07-12 閱讀 2057

氨制冷劑的安全措施

氨制冷劑-氨制冷劑的安全措施

安全意識與安全責任制牢固樹立安全為天的意識,建立處、項目部、班組三級安全體系,落實安全生產會制度、班前班后安全會等制度。安全裝置與安全防護措施

制冷系統的安全運轉除了依靠過硬的安裝質量外,必備的安全裝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冷系統中須安裝足夠的氨壓力表、安全閥、液面計、溫度計等,有效且足夠的安全裝置能夠準確監視系統運行工況(如壓力、溫度等),以便及時察覺制冷系統有無異常,并能在出現系統超壓等異常情況時及時動作,避免發生事故。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計必須進行定期校驗,確保其在有效期內。其他的安全防護措施

1、制冷設備上需安裝壓力繼電器、壓差繼電器。

2、監視凍結站內氨氣濃度的氨氣濃度檢測儀,可在空氣中氨氣濃度超過規定含量時及時報警。

3、針對氨氣濃度比重比空氣小的特點,泄漏的氨氣易積聚于凍結站頂部,在凍結站屋頂處開設通風口。

4、凍結站內應設有局扇,其排風能力要求每小時將室內空氣更換不少于8次。而且在室內室外都應裝設按扭開關,配備事故電源,在緊急情況下能確保局扇工作。

5、車間的門應向外開,并最少留有兩個進出口,以保證安全。

6、凍結站應配備帶靴的防毒衣、橡皮手套、膠靴、管夾、氧氣呼吸器等防護用具,妥善放置在機房進口的專用箱內,要專人管理、定期檢查,確保使用。專用箱在緊急情況下應能強行打開。

7、凍結站須配備足夠數量的二氧化碳或干粉或“1211”等滅火器材,已備撲滅油火、制冷劑火和電火。

篇2:制冷劑液氨安全使用管理規定

1.0目的熟知制冷劑的特性、危害和措施,做到安全、科學和規范使用,最大程度的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2.0適用范圍適用于液氨制冷劑使用管理3.0內容3.1液氨(NH3)制冷劑3.1.1特性3.1.1.1物理特性①色、味、態:無色、刺激性氣味②密度:比空氣輕③溶解性:極易溶于水(1:700)④沸點:-33.5℃,易液化3.1.1.2熱力學特性①汽化潛熱較大因而單位質量工質的制冷量較大;②在制冷所需低溫及環境溫度范圍內,其飽和壓力適中,當冷卻水溫度低于40℃時,冷凝器中壓力不超過1.6MPa,而蒸發器內溫度不低于-33℃時不產生真空度;③對鋼鐵無腐蝕性;④其不溶于油故不影響潤滑,吸水性強不產生冰塞;3.1.2氨的毒性氨的毒性為Ⅱ級3.1.3氨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3.1.3.1對環境的影響氨極易溶于水,使水變成乳白色;使植物如樹木、花草等能引起燒傷,嚴重時會引起死亡;在常溫下雖不燃燒,但空氣中含有16.0%~25.0%的氨時會點燃而爆炸,最大爆炸壓力3.5MPa,達到最大壓力所需要的時間為0.175S。3.1.3.2對人體的影響序號空氣中含量(10﹣6)對人體的影響備注153可以感覺氨臭的最低濃度2100長期停留也無害的最大值3300~100短時間對人體無害4408強烈刺激鼻子和咽喉5698刺激人體眼睛61720引起強烈的咳嗽72500~500短時間(30min)也有危險85000~10000立即引起致死危險3.1.4氨的傷害程度氨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大致可分為三類:3.1.4.1氨液濺到皮膚上會引起冷灼傷(低溫氨液引起凍傷、高溫氨液引起燒傷);3.1.4.2氨液或氨氣對眼睛有刺激或灼傷性傷害;3.1.4.3氨氣被人體吸入輕則刺激呼吸器官,重則導致昏迷直至死亡;3.1.5發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根據氨對人體的傷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序號中毒程度急救措施備注1氨液濺到衣服和皮膚上①立即把氨液濺濕的衣服脫去;②用水或2%的硼酸水沖洗皮膚,注意水溫不得超過46℃,切忌加熱;③當解凍后,再涂上消毒后的凡士林、植物油或萬花油;2呼吸道受氨氣刺激引起嚴重咳嗽時①用濕毛巾或水濕衣服,捂住鼻子和口,顯著減輕氨的刺激作用;①?用食醋把毛巾弄濕,捂住口、鼻子,使醋蒸汽和氨發生中和作用,減輕氨對呼吸道的刺激和中毒程度;3呼吸受氨刺激較大和中毒比較嚴重時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讓中毒者飲入0.5%的檸檬水或檸檬汁,切勿引用白開水,以助長氨的擴散;4氨中毒十分嚴重,致使呼吸微弱,甚至休克、呼吸停止的人員②?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給中毒者飲用較濃的食醋;②施以純氧呼吸,并立即送往醫院搶救;5不論中毒或窒息程度輕重與否,均應將患者轉移到新鮮空氣處進行救護,使其不再繼續吸入含氨的空氣。4.0液氨制冷劑的日常管理4.1防泄漏損失4.1.1閥門閥桿滲漏:在日常運行過程中,常開常關的閥門如制冷壓縮機的吸入閥、立式低壓循環貯液桶的供液閥等容易發生滲漏,日常操作中,一旦發生由運行人員立即進行鎖緊處理,維修人員每周對常開常關的閥門的閥桿和盤根進行上油保養一次;對其他不常開常關的閥門閥桿和盤根每月進行上油保養一次;在維修人員的日常巡檢中,一旦發現泄漏部位,當場立即處置。4.1.2高壓系統放空氣:在高壓系統放空氣中,嚴格按照放空氣器操作規程去操作,使混合氣體中的氨氣最大程度的回到系統中去,減少氨的損失。4.1.3設備放油:設備放油絕對禁止從設備放油管直接對外進行放油,必須通過集油器進行放油,嚴格按照設備放油操作規程去操作,使油中混合的液氨最大程度的得到蒸發后回到系統中去,減少氨的損失。4.1.4機器、設備和系統局部維修或施工:在機器、設備和系統局部維修或施工時,嚴格按照抽氨、排空程序,盡最大程度的將氨抽回,一方面減少氨的損失,另一方面保證維修或施工的安全。4.2液氨的排放4.2.1在放空氣過程中,放空氣管插入水桶的水面以下,由于氨易溶于水,在放空氣結束時,會有少許的氨氣放出來,立即被水稀釋,馬上關閉放空氣閥,避免了對空氣的污染。4.2.2在設備放油過程中,放入集油器氨油混合物中的氨完全蒸發后才能進行放油,放油時一旦發現有氨味,立即關閉閥門再進行蒸發,減少了對空氣的污染。4.2.3在機器、設備和系統局部維修或施工時,無法收回的死氨由專業人員負責排入循環水池或水桶中,全部稀釋達到要求,避免了對空氣的污染。4.2.4在系統添加液氨結束時,加氨管中剩余的液氨先是通過加氨站降壓管充分被系統抽回,然后剩余的通過加氨站排污閥排到循環水池中稀釋,避免了對空氣的污染。4.3液氨的添加?在制冷系統運行中,由于系統放空氣、設備放油、設施維修、閥桿滲漏及系統死氨的存在等原因,根據系統液氨循環量和冷間降溫情況,對系統液氨進行添加,一是必須使用具備運輸和儲存危險品資質的專業公司來承擔,二是使用系統專用加氨站來進行添加,并嚴格按照加氨站操作規程來操作;在加氨過程中,雙方都有專人現場監管。5.0考核對技術規范內容不能牢記的,每發現一次扣1---3分;對不能正確使用的,每發現一次扣2---5分。6.0責任部門:本規范由冷藏制冷部制定,由冷藏處聯合監督執行。7.0本制度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3:制冷劑回收凈化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本設備只能用于R-12制冷劑的回收和循環凈化處理,不能用于其它目的。

二、必須由經過培訓取得合格證的人員操作使用,使用前認真閱讀說明書,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

三、使用地點要保證通風良好,不得有易燃物,避免太陽直曬或靠近暖氣等熱源,每次使用完需擦拭干凈放回指定地點。

四、使用前要檢查所有安全裝置是否處于良好狀態,保證秤盤校正精度,開關靈敏有效。

五、只能使用被批準的、可重充的制冷劑罐做回收容器(外購R-12鋼瓶不能做回收容器使用)。

六、操作者與制冷劑接觸時,一定戴好安全眼鏡。

七、連接軟管一定要保證接口正確,不要接錯,以免引起人身傷害或設備損害。

八、拆卸管子時要小心,所有軟管可能含有一定壓力的制冷劑,以免皮膚接觸引起傷害。

九、設備出故障時,通知設備維修人員處理,維修設備之前,首先要切斷電源。

十、按要求認真做好回收統計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