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罐內作業安全技術操縱規程
化工罐內作業安全技術操縱規程
(1)可靠隔離進進罐內作業的設備必須和其他設備、管道可靠隔離,盡不答應其他系統中的介質進進檢驗的罐內。
(2)切斷電源有攪拌機機械裝置的設備,進進罐內作業前應把傳動帶卸下,啟動機械的電機電源斷開,如取下保險絲、拉下閘刀等,并上鎖使在檢驗中不能啟動機械裝置,再在電源處掛上“有人檢驗,禁止合閘”的警告牌。上述措施采取后應有人檢查確認。
(3)空氣置換凡用惰性氣體置換過的設備,人罐前必須用空氣置換惰性氣體,并對罐內空氣中的含氧量進行測定。罐內動火作業除了罐內空氣中的可燃氣體含量符合動火規定外,氫含量應在18%~21%的范圍。若罐內介質有毒,還應丈量罐內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
(4)罐外監護罐內作業一般應指派兩人以上作罐外監護。監護人應了解介質的理化性能、毒性、中毒癥狀和火災、爆炸情況;監護人應位于能經常看見作業罐內全部操縱職員的位置,眼光不得離開操縱職員;監護人除了向罐內作業職員遞送工具、材料外,不得從事其他工作,更不準擅離崗位;發現罐內有異常時,立即召集急救職員,想法將罐內受害職員救出,監護人應從事罐外的急救工作;假如沒有代理監護人,即使在非常時候,監護人也不得自己進進罐內;凡進進罐內搶救的職員,必須根據現場的情況配備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及安全帶等防護用具。決不答應不采取任何個人防護而冒險人罐救人。
(5)用電安全罐內作業照明使用的電動工具必須使安全電壓在干燥的罐內不大于36V,在濕潤環境或密閉性好的金屬容器內不大于12V;若有可燃性物質存在時,還應符合防爆要求。懸吊引燈時不能使導線承受張力,必須用附屬的吊具來懸吊;引燈的防護裝置和電動工具的機架等金屬部分應該用三芯軟線或導線預先可靠接地。
(6)個人防護罐內作業前應使罐內及其四周環境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戴防毒面具人罐作業,這時防毒面具務必事先作嚴格檢查,確保完好,并規定在罐內停留時間,嚴密監護,輪換作業;罐內空氣中含氧量和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均符合安全規定時才能進行作業,還應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罐內作業職員必須穿著好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衣袖、褲子不得卷起,作業職員的皮膚不要露在外面;不得穿著沾附著油脂的工作服;有可能落下工具、材料及其他物體或漏滴液體的場合,要戴安全帽;有可能接觸酸、堿、苯酚之類腐蝕性液體的場合,應戴防護眼鏡、面罩、毛巾等保護整個面部和頸部;罐內作業一般穿中筒或高筒橡皮靴,為了防止腳部傷害,也可以穿翻毛牛皮靴等工作鞋。
(7)急救措施根據罐的容積和外形、作業危險性大小和介質性質,作業前做好相應的急救預備工作。對直徑較小,通道狹窄,一旦發生事故進進罐內搶救困難的作業,下罐前作業職員就應系好安全帶。安全帶以備有腰帶(胸帶)及肩帶,用肩胛骨中心的鐵環吊起來的構造為好,以便把罐內受害者以站立的姿勢拉上來。操縱職員在罐內作業時,監護人應握住安全帶的一端,隨時預備好把操縱職員拉上來。罐外至少預備好一組急救防護用具、如隔離式面具、蘇生器等,以便在缺氧或有毒的環境中使用。罐內從事清掃作業,有可能接觸酸、堿等物質時,罐外預先預備好大量的凈水,以供急救用。
(8)升降機具罐內作業用升降機具必須安全可靠。使用的吊車或卷揚機應嚴格檢查,安全裝置齊全、完好,并指定有經驗的職員負責操縱;在罐內使用梯子時,最好將其上端固定在罐壁上,下端應有防滑措施,根據情況也可采用吊梯。
篇2:罐內作業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1.目的:為了加強罐內作業安全管理,防止發生中毒、窒息、著火和爆炸事故2.范圍:進人化工生產區域內的各類塔、球、釜、槽、罐、爐膛、鍋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陰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閉場所內進行的作業。3.責任者:安全部、罐內作業單位4.程序:1)切斷²停止危險設備的運行和使用,對設備與外界連接的管道、設施進行可靠隔絕,如裝設盲板、拆卸連接部位、不能用水封或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²對動力電源的切斷,應采用取下保險熔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后上鎖等措施,并加掛警示牌。2)清洗、置換和清理²對危險設備可靠切斷后,打開設備上所有人孔、手孔、放散閥、排空閥、出氣閥、料孔和爐門等。²根據危險設備內的介質類型用蒸汽、水、熱水、機械通風或自然通風等方式進行介質的清洗和置換;如危險設備內裝有非導電性液體(如苯、乙醚等)時,為防止靜電產生導致事故,必須將設備進行可靠性接地,沖入水蒸氣時應盡量低壓、低速導入。²危險設備內殘留物必須盡量排放或移液,清理干凈。3)采樣、分析或檢測²檢修作業人員進入危險設備內前,要對設備內的狀況進行分析或檢測,并符合下列條件:²含氧量在18~21%之間;²有毒氣體或粉塵濃度低于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或低于允許進入的時間及濃度;²其他可燃性氣體低于其爆炸下限濃度的20%以下;²對危險設備內的氣體或粉塵進行取樣分析或檢測不得早于進入設備作業前30分鐘,所采取的樣本應是設備內的最高濃度;工作中斷后,作業人員再次進入前應重新采樣分析或檢測。²使用具有揮發性溶劑、涂料時,應做連續性分析檢測并加強通風措施。4)電氣及安全防護措施²進入危險設備內作業的照明電壓應使用不高于36V的安全電壓,狹小或潮濕場所應使用不高于12V的安全電壓;使用的電動工具必須裝有防觸電的電氣保護裝置。²在易燃易爆作業環境中應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和電動工具,電氣線路必須絕緣良好,無斷線接頭,電源接點無松動,防止產生電氣火花造成事故;作業人員不得穿戴化纖類等易產生靜電的工作服。².在有酸堿等腐蝕性作業環境中,應穿戴好防護用品,在設備外部應設有急救用的沖洗裝置和水源等。²在設備內多層交叉作業應搭設腳手架、安全作業平臺,作業人員應正確穿戴勞動保護用品。²設備內作業嚴禁拋擲工具、材料,也不得將工具、材料等物品放置在人孔邊上或設備頂部,以防墜物傷人。²在設備內進行焊接作業時,應使用干燥絕緣墊,進行氣割、氣焊時,要使用不漏氣的設備,在設備內不得隨便開放乙炔或氧氣,加強設備內通風。5)安全監護²設備外應配備空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安全繩和相應的急救用品和裝置。²進入設備內部作業前,所有作業人員要檢查安全措施、安全器具,規定好統一的聯絡信號。²進入設備內部作業前,所有作業人員要檢查安全措施、安全器具,規定好統一的聯絡信號。²監護人員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發生,應立即召集急救人員穿戴好防護器具進行搶救,不得無防護措施情況下盲目進入搶救。6)罐內作業許可證的管理²《罐內作業許可證》由危險設備所屬單位專職安全員認真填寫許可證上設備所屬單位、設備名稱、設備內介質、檢修作業時間、檢修作業內容、設備切斷置換安全措施、單位負責人簽名等內容后,交由檢修單位填寫。²檢修單位在接到《罐內作業許可證》后,檢修項目負責人認真填寫該證上檢修單位、檢修單位負責人簽名、作業中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和檢修作業安全措施等內容。²在完成進入危險設備內作業的各項準備工作,落實安全措施,經現場分析或檢測檢查合格后,依序由現場檢測分析人、危險設備所屬單位檢修現場監護人、檢修項目負責人、檢修單位檢修現場監護人和公司安全部安全管理人員分別簽名后,《罐內作業許可證》生效,檢修單位方可開始作業。²《罐內作業許可證》為一式二聯,第一聯由公司安全部留存,第二聯由檢修單位留存。²進入罐內作業涉及動火的,按公司《動火管理制度》執行并辦理相應的動火許可證。²在檢修作業過程中,檢修項目負責人、檢修現場監護人(包括設備所屬單位和檢修單位)必須堅守檢修現場;對于在作業過程中可能產生、竄入或析出危險物質的情況下,現場檢測分析人必須堅守檢修現場,并最多每隔30分鐘進行檢測分析一次;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通知設備內作業人員立即撤出,待采取措施并重新檢測分析合格后,方可繼續進入作業。
篇3:防腐施工罐內外壁腳手架搭拆辦法規程
防腐施工罐內外壁腳手架搭拆辦法
1搭設材料
1.1、搭設腳手架全部采用ф48mm,壁厚3.5mm的鋼管,其質量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規定。
1.2、腳手架鋼管的尺寸、橫向水平桿最大長度2.2m,其它桿最大長度為6.5m。
1.3、鋼管表面平直光滑,無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剌、壓痕和深的劃痕。
1.4、鋼管上嚴禁打孔,鋼管在使用前先涂刷防銹漆。
1.5、扣件材質必須符合《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規定。
①新扣件具有生產許可證,法定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量合格證。對扣件質量有懷疑時,按現行國家規定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規定抽樣檢測。對不合格品禁止使用。
②舊扣件使用前,先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拴進行更換處理。
③新、舊扣件均進行防銹處理。
1.6、腳手架架板用鋼制架板,無變形、無腐蝕、無破損。
1.7、密目式安全網必須有建設主管部門認證的產品。
2腳手架設計尺寸
2.1、腳手架底步距為1.8m,其余每步為1.8m。
2.2、立桿縱距為1.8m,橫距為1.2m。
2.3、踢腳桿、防護桿從第二步起設置分別為0.3m和2m,頂排防護欄不少于二道,高度分別為0.9m、1.3m。
2.4、剪刀撐設置為間距為6m(4跨)一排剪刀撐。
2.5、連墻桿件設置為豎向每層、水平向為四跨。
3、設置縱向、橫向水平桿、腳手板、防護欄桿、踢腳桿
3.1、縱向水平桿設置在立桿內側,其長度不小于3跨。縱向水平桿接長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接頭設置相互錯開不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縱距的1/3。
3.2、縱向搭接長度不小于1米,并等間距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桿桿端的距離不小于100mm。
3.3、縱向水平桿的各節點處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橫向水平桿上。
3.4、橫向水平桿的各個節點處必須設置并采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
3.5、腳手架架板必須垂直于墻面橫向鋪設,滿鋪到位,不留空位。四角用18鐵絲雙股并聯綁扎,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要求綁扎牢固,交接處平整,無空頭板。
3.6、腳手架架板底層滿鋪,中間每隔三層,操作層的上下層頂層都必須滿鋪。
3.7、腳手架架板外側自第二步起必須設1.2m高同材質的防護欄和30cm高處的踢腳桿。
4搭設前的準備工作
4.1搭設前,單位工程負責人應按腳手架搭拆方案的要求,對架子工進行安全技術交底,雙方履行簽字手續。
4.2熟悉圖紙和施工現場勘查,掌握建筑平面和立面的構造特點,環境條件,按照<>(JGJ130-20**)中構造要求,決定腳手架步距等等,具體施搭設步驟。
4.3材料準備。對進場的鋼管、扣件、腳手架、安全網等進行檢查驗收。
4.4搭設場地準備。根據腳手架搭設高度、搭設場地土質情況與現行國家標準<>(JBJ202)做好腳手架地基與基礎的施工要求,堅實平整,不積水。經驗收合格后,按方案的要求放線定位。
4.5架子工應持有效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上崗作業。必須戴好安全帽、佩安全帶、必須穿鞋,嚴禁穿塑料底鞋,皮鞋等硬底易滑的鞋子登高作業。操作工具及小零件要放在工具袋內,扎緊衣袖口,領口以及褲腿口,以防鉤掛發生危險。
5搭設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要求
5.1扣件式雙排鋼管腳手架搭設一般順序是:里立桿→外立桿→小橫桿→大橫桿→掃地桿→腳手片→防護欄桿和踢腳桿→連墻桿→安全網
5.2腳手架必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一次搭設高度不應超過相鄰連墻件以上二步,保證搭設過程中和穩定性。
5.3腳手架搭設中累計誤差超過允許偏差,難經糾正,每搭完一步腳手架后,按規定校步距、縱距、橫距、立桿的垂直度。
5.4豎立桿時應由兩人配合操作。大、小橫桿與立桿連接時,也必須兩人配合。
5.5當有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霧、雨或雪雨、雪天氣時,應停止腳手搭設作業。雨、雪后上架作業應注意防滑,并采取防滑措施。
5.6非操作層腳手架上嚴禁堆放材料,且必須保持清潔,操作層腳手架上材料堆放不能集中,不能超高,堆放要穩固,每平方米的堆放不得超過200kg,工作完成后及時清除干凈。
5.7腳手架搭設后由施工企業組織分段驗收(一般不超過3步架),辦理驗收手續。驗收表中應寫明驗收的部位,內容量化,驗收人員履行驗收簽字手續。驗收不合格和,應在整改完畢后重新填寫驗收表。腳手架驗收合格并掛綠牌后方可使用。
6腳手架拆除
6.1外架拆除前應由單位工程負責人召集有關人員對架子工程進行全面檢查與簽證確認,建筑物施工完畢,且不需要使用時,腳手架方可拆除。
6.2拆除腳手架應設置警戒,張掛醒目的警戒標志,禁止非操作人員通行和地面施工人員能行,并有專人負責警戒。
6.3長立桿、斜桿的拆除應由二人配合進行,不宜單獨作業,下班時應檢查是否牢固,必要時應加設臨時固定支撐,防止意外。
6.4拆除外架前應將通道口上的存留材料雜物清除,按自上而下先裝后拆,后裝先拆的順序。
6.5拆除順序為:安全網→踢腳桿→防護欄桿→剪刀撐→腳手片→擱柵桿→連墻桿→大橫桿→小橫桿→立桿,自上而下拆除,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除,不準上、下同時作業。
6.6如遇強風、雨、雪等氣候,不能進行外架拆除。
6.7拆卸的鋼管與扣件應分類堆放,嚴禁高空拋擲。
6.8吊下的鋼管與扣件運到地面時應及時按規格堆放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