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基槽挖泥安全技術交底

基槽挖泥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1 閱讀 1388

一、施工順序:按設計圖紙斷面尺寸及施工分區斷面順序施工:1、按預定分區順序組織施工,盡可能減少船組間的相互干擾,施工前可依據地質資料及實測原地形地貌,適當調整基槽的挖泥分界線,使得各區間工作大致平衡,形成流水作業,施工船組間的相互干擾減至最低。同時依據浚前測量資料按設計邊坡確定基槽、區域的開挖放坡邊界。2、各區均采用分層分條開挖法,分層厚度控制為2m,為確保基槽開挖過程中不發生塌坡,挖泥時依據土質及土層厚度按設計要求采用階梯法放坡。3、挖泥采用導標法及實時動態GPS自動定位系統配合,施工過程中勤打水,控制挖泥深度,特別是邊坡及斗位聯接處,防止超挖超寬。各層挖泥土樣及施工記錄及時報送現場工程師。4、挖泥深度的控制:碼頭基槽按設計標高及實際地質質情況控制挖泥深度;港池按標高控制挖泥深度,挖至-12m標高。5、疏浚土必須按海管區和有關部門要求拋至規定的拋泥區內,嚴格按國家海洋局管區規定的區域進行拋泥。二、環境因素及危險源、危險點:1環境因素:1)廢水污染物產生及排放情況①施工中,駁船、民船拋石,陸域回填,堤心石、護面墊層作業,護岸砌筑等過程均可產生泥沙落海,或撓動底泥產生懸浮泥沙。②施工人員和船舶工作人員生活污水③船舶含油污水2)噪聲污染3)施工期固體廢棄物4)其它污染因素,如船舶工作中,還將船舶廢氣等污染局部環境。2、危險源及危險點:1、通道、場所有油污、泥水、雜物和器具;2、通道、場所有孔洞不按規定防護和設置警示標志;3、通道、場所無照明或照明不足;4、通道、場所轉彎處、高低處和對低于人體高度通道口無安全標志;5、救生消防器材配備不足未按規定地點存放;6、救生消防器材老化無定期檢驗;7、救生消防器材支架及裝置有缺陷;8、各類機械周邊有油污雜物;9、錨機制動器失靈;10、錨纜扭股,斷絲磨損超標;11、導纜裝置損壞;12、機械“帶病”作業;13、欄桿和扶手未設置或不牢靠;14、船用跳板安全網鋪設不符合要求;15、人員未從跳板上下船;16、易燃易爆品安全距離不足;17、易燃物料間未使用防爆電器;18、挖泥機構安全裝置失靈;19、鋼絲繩斷絲或磨損超標;20、拖輪拖錨沒聽指令速度太快;21、挖泥機構旋轉區域未設置警界線;22、船舶靠檔操作不當斷纜;23、抓斗提升高度不足;24、船舶未顯示好號燈、號、信號旗;25、作業區域未辦理航行通告和許可證;26、應急電源(燈具)達不到標準要求;27、門、窗倉蓋密封性差;28機艙不清潔,工具擺設無序;29、機艙入口處無懸掛“禁止入內”、“禁止煙火”安全標志;30、設備無定期檢修、保養31管路無漆色標識、無禁止動火標識;32、電氣設備無接地保護;33、電氣設備未按期保養絕緣老化;34、電線敷設不規范;35、機器轉動部位無防護罩或防護不嚴密;36、機械設備無懸掛安全操作規程牌;37、機器檢修保養未懸掛各種標志牌、夜間無顯示警示燈;38、高處檢修保養無安全防護措施39機艙噪聲超過90分貝無戴耳塞40機艙通風條件差,濕溫度超過30度無防暑降溫措施;41、排煙管絕緣層包扎有缺陷;42、各類警報裝置失靈;43、配電房(柜)前后無鋪設絕緣板;44、油艙(柜)加油無防護措施;45、航行過程未按海上避碰規則和霧中航行規則操縱;46、卸泥區突遇大風浪。采取預防措施:1、加強管理制度、監督檢查,增加安全警示標志。2、增加夜間施工照明和夜間船舶警示燈,救生消防器材應配足,按規定地點存放,要定期檢驗、更換。3、加強對施工設備檢查,及時修理。4、嚴禁機械帶病作業。5、臨邊要裝設牢靠欄桿或扶手。6、船員上下船要搭鋪設符合要求跳板、安全網。7、易燃易爆品要隔離放置,裝防爆裝置。8、挖泥機構旋轉區應畫出警界線。9、高空作業必須有防墜落措施。10、機艙通風條件差,濕溫度超過30度應采取防暑降溫措施。三、操作規程及安全防護用品1、工程開工前,應了解施工水域的水文、氣象、地質、水上水下設施資料和港航規章,并根據施工現場工況條件合理選擇挖泥船舶。2、挖泥施工中挖到危險或不明物應及時報告有關部門,不得隨意處置。3、挖泥船駁在海上施工應先取得水上水下施工作業許可證,方可作業。4、挖泥作業前,抓斗機操縱人員應預先發出警示信號,人員不得進入其作業半徑范圍內。5、移動抓斗時,抓斗不得碰撞泥駁或纜繩。裝駁時,泥駁應根據干舷高度的變化及時調整系纜。6、抓斗下落時不得突然剎車。開挖強風化巖時,應控制抓斗下放速度,不得強行合斗。7、抓斗機應在允許負荷量的范圍內進行操作,不得超載。抓到不明物體應立即停止作業并探明情況。8、抓斗的索鏈纏繞抓斗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排除故障。作業人員不得攀爬或站在處于懸吊狀態的抓斗上作業。9、檢修吊臂或其他屬具應將吊臂放于固定支架上,并停車、斷電、懸掛“禁止啟動”安全警示標志。10、檢修、調換抓斗應將抓斗放于專用斗架或抓斗支撐牢固。11拆裝抓斗時,較重斗件應使用吊機或滑車組。12、泥駁不得超載。泥駁裝載過程中的縱橫傾角應在允許范圍內。13、卸泥時,泥駁不得在橫浪或轉向航行過程中卸泥。14、清除泥艙內較重雜物時,繩索、卡具及捆縛方式應安全可靠。提升前,艙下人員應撤離。用泥駁的絞纜機向外拖曳雜物時,絞纜人員應站在纜繩的側面,其他人員不得靠近纜繩。15、裝泥過程中泥駁艙內不得打撈雜物,確需打撈時應停止裝泥作業。16、泥駁的甲板工作場所及通道保持整潔、通暢,及時清理油質、污泥等,不得堆放雜物。17、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18進入下列水上場所,必須正確穿戴救生衣;(1)、在無護攔或1米以下低舷墻的船甲板上;(2)、在工作船、舢板、木筏、浮筒等上;(3)、在各類施工船舶的舷外或臨水高架上;(4)、乘坐交通工作船和上下施工船舶時;(5)、在未成型的碼頭、棧橋、墩臺、平臺或構筑物上;(6)、在已成型的碼頭、棧橋、墩臺、平臺或構筑物邊緣2米范圍內;(7)、在其他水上構筑物或臨水作業的危險區域。四、注意事項:1、施工船舶航行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避碰規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上交通安全》等有關規定;2、水上作業遇有超過船舶作業性能的工況條件或無法看清場地的能見度不良天氣,應停止作業;3、施工船舶必須在核定航區或作業水域內施工;4、作業、航行或停泊時,施工船舶應按規定顯示號燈或號型;5、上下船舶應安設跳板,張掛安全網。使用軟梯上下船舶應設專人監護,并備有帶安全繩的救生圈;6、拋錨應在專人指揮下進行,并根據風向、潮流、水底土質等確定拋出錨纜長度和位置,并應避開水下電纜、管道、構筑物和禁止拋錨區;7、拋錨過程中,施工船舶的錨機操作者應視錨艇和本船移動速度以及錨纜的松緊程度松放纜繩,不得突然剎車;8、作業人員不得騎跨纜繩或站在纜繩圈內,向纜樁上帶纜時不得用手握在纜繩圈端部;9、作業人員進入封閉處作業時,封閉處所外應有監護人員,并確保聯系暢通;10、在封閉處所內動火作業前,動火受到影響的艙室必須進行測氧、清艙、測爆。通風時,嚴禁輸氧換氣。作業時,必須將氣瓶或電焊機放置在封閉處所外;11、施工船舶不得搭乘或留宿非作業人員;五、事故自救、互救方法及現場處置方案1、溺水急救(1)、將傷員抬出水面后,應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內的水、泥及污物,用紗布(手帕)裹著手指將傷員舌頭拉出口外,解開衣扣、領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后抱起傷員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頭下垂進行倒水。或者抱起傷員雙腿,將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積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將傷員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頭部下垂,并用手平壓背部進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對口吹氣為最佳。急救者位于傷員一側,托起傷員下頜,捏住傷員鼻孔,深吸一口氣后,往傷員嘴里緩緩吹氣,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時,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助呼氣。反復并有節律地(每分鐘吹16~20次)進行,直至恢復呼吸為止。

(3)、心跳停止者應先進行胸外心臟按摩。讓傷員仰臥,背部墊一塊硬板,頭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傷員一側,面對傷員,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將胸骨壓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復有節律地(每分鐘60~8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2、自救與救護1、當發生溺水時,不熟悉水性時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臥位,頭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氣要淺,吸氣要深。因為深吸氣時,人體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輕,可浮出水面(呼氣時人體比重為1.057,比水略重),此時千萬不要慌張,不要將手臂上舉亂撲動,而使身體下沉更快。

會游泳者,如果發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鎮靜,采取仰泳位,用手將抽筋的腿的腳趾向背側彎曲,可使痙攣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邊。

救護溺水者,應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觀察清楚位置,從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長桿等,讓落水者攀扶上岸。

3出水后的救護:

首先清理溺水者口鼻內污泥、痰涕,取下假牙,然后進行控水處理。救護人員單腿屈膝,將溺水者俯臥于救護者的大腿上,借體位使溺水者體內水由氣管口腔中排出。有些農村將溺水者俯臥橫入在牛背上,頭腳下懸,趕牛行走,這樣又控水、又起到人工呼吸作用。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同時進行胸外心臟按摩。

篇2:某出水池基槽開挖施工技術交底

出水池基槽開挖施工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管道工程

分項工程:泵站出水池

分項工程名稱:出水池基槽開挖

1、泵站出水池擴建部分,開挖清淤時,以挖到好土層無淤泥為止,若片石砌底下無淤泥,挖至設計標高上200mm(大沽水準-1.00),剩余部分,人工清理。

2、人工跟槽時,浮土清理干凈,排水槽挖順直,排水順暢,集水井挖置的位置不得影響工程實體施工。及時組織水泵排水,不得積水浸槽。

3、施工作業面以滿足施工需要為準,好土質位置盡力小放坡,減小土方清運,但得保證邊坡穩定。

4、出水池北側,施工藍圖MZG-00標注電力處,必須人工探物,由放坡頂沿至出水池墻之間,人工開挖深度不得小于1.0米,明確纜線位置、走向后,再用機挖。

交底人:參加人:

保管部門:技術質量部

保存期:長期20**年05月24日

篇3:基槽(基坑)挖土回填土技術交底

基槽(坑)挖土及回填土技術交底

技術交底記錄

工程名稱:***樓

交底部位:基槽(坑)挖土及回填土

被交底班組:泥工組

交底日期:20**年1月19日

交底內容:

1、根據建筑物定位控制樁及龍門板、軸線和挖土深度,測出挖土灰線,并復核驗收,辦理簽證手續。

2、在施工現場布置排水系統,防止在挖土施工過程中地表水流入坑內和施工中,基坑內排出的水能有效排出施工現場。

3、引入標高控制點,控制挖土深度,防止出現超挖。

4、確定開挖順序和分層深度(一般為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