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標準:土方開挖與回填施工工藝標準
建筑企業標準:土方開挖與回填施工工藝標準
一、工藝流程:
機械開挖→人工修整→(地基基槽驗收合格→基礎施工→基礎驗收合格)→機械分層回填→機械分層夯實→人工表面整平。
二、操作要求:
1、施工中發現有文物或古墓等,應妥善保護并立即報請當地有關部門處理后,方可繼續施工。
2、在有地下管道、管線地段施工時,應事先取得該部門的書面同意,并在施工中采取措施以防損壞管道管線。
3、土方開挖應編制施工方案并經技術負責人審批同意,土方在定位放線完成并經復核無誤后,方可進行施工。
4、土方施工中,應經常測量和復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5、采用機械施工時,必要的邊坡修整和邊角修整,應用人工或小型機具配合進行。
6、施工前,應做好施工區域內臨時排水系統的規劃,并注意與原排水系統相適應。
7、開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應根據地質資料、挖方尺寸和防止地基土結構遭破壞等應用集水坑或井點降水。
8、井點降水工作結束后所留的井孔,必須用砂礫或填土填實。當設計對地基有特殊要求時應按設計要求回填。
9、土方開挖宜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隨時作成一定的坡勢,以利泄水。
10、在基坑邊緣堆放棄土時應保證挖方邊坡的穩定。堆土至挖方邊緣距離應根據挖方深度坡度和土的性質確定。
11、在邊坡上發現土內有傾向于挖方的軟弱夾層或裂隙面時,應通知設計單位采取加固措施。
12、當由于場地限制無法放坡開挖及緊鄰建筑物時,應采取基坑支的措施;基坑的支護應進行設計后方可施工。
13、雨期施工或挖好后不能及時進行封底時,可在基底預留150-300mm不挖,待下一工序開始前再挖除。
14、基坑(槽)底部的開挖寬度,除基礎底部寬度外,應根據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排水設施和支撐結構寬度。
15、開挖基坑(槽)不得超基底標高,如個別地方超挖時應用與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補,并夯實至要求的密實度。
16、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項目,防止超挖;并應有足夠的光源保證安全施工。
17、臨時截水溝至挖方邊坡上緣的距離一般不少于3m,在平坦地坪開挖可采用挖臨時排水溝或筑土堤等措施。
18、基坑挖至設計基底標高后,項目經理(施工員)應會同勘察、設計單位和監理(建設)單位檢查基底土質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并及時填寫地基驗槽記錄和匯簽蓋章。
19、回填土料不得含有樹根、木板、草皮和紙屑等有機雜物,土質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
20、回填土時應按設計要求和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分層進行回填,并分層進行夯實,夯實應采用機械施工。
21、土方的開挖和回填均應按施工規范的規定辦理《土方開挖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和《土方回填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三、允許偏差:
土方開挖實測允許偏差表(mm)
序號
項目
國家標準允許偏差值
企業標準允許偏差值
1
基槽(坑)底面標高
+0、-30
+0、-30
2
基槽(坑)底面長度、寬度
-0
-0
3
邊坡坡度
-0
-0
4
基槽(坑)底的表面平整度
±30
±30
篇2:教學樓工程土方回填施工方法
綜合教學樓工程土方回填施工方法
1施工準備
(1)基礎檢查各項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回填部分坑槽內的積水已清凈。
(2)雨期用于建筑物回填的土方,必須用防雨布蓋好,防止填土過濕,難以夯實。
2流水段劃分,工藝流程
(1)流水段劃分同土方開挖。
(2)工藝流程:地槽回填→房心土回填
3施工方法:每個施工區采用推土機紅旗100一臺為主推土,塔式起重機、手推車為輔,依次分層夯填。用蛙式打夯機和鑄鐵夯夯實。
4質量要求:回填土,密實度達到設計要求,表面平整不積水。
篇3:某大廈土方回填施工方法
智能大廈土方回填施工方法
1、本工程基槽800mm范圍回填2∶8灰土。
2、回填土施工前,首先應進行土壤擊實試驗,根據回填土的最佳含水率及干容重,來確定回填用土的含水率控制范圍及壓實遍數。
3、回填前應將填土部位的垃圾及雜物等清理干凈。
4、2∶8灰土應做到配比準確、拌和均勻、含水率適中。
5、回填土施工時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控制在250mm內。
6、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機夯實,每層至少夯實三遍,并做到一夯壓半夯,夯夯相連,行行相連,縱橫交叉,并加強對邊緣部位的夯實。
7、每層夯實后,應進行環刀取樣檢測其夯實密度,符合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下層土的回填。
8、回填土的質量控制:
(1)基槽取樣:每層按長度每30m取樣一組。應在每層壓實后的下半部進行取樣。
(2)回填土的干密度不得小于最大干土密度的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