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公路橋梁臺背回填泡沫輕質土施工工藝

公路橋梁臺背回填泡沫輕質土施工工藝

2024-07-12 閱讀 3421

公路橋梁臺背回填泡沫輕質土施工工藝

泡沫輕質土作為一種輕質材料,是由物理與化學方法制成的。首先將發泡劑制備成泡沫,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水、摻合料、水泥基膠凝材料以及外加劑等混合攪拌,最后對其進行硬化處理就得到泡沫輕質土。實際上,泡沫輕質土屬于加氣混凝土的一種,只是在加氣混凝土中比較特別。泡沫輕質土在公路橋梁臺背回填施工中的應用,可使橋頭跳車的情況得到緩解,有利于人們行車舒適度的提升。

一、泡沫輕質土的組成分析

泡沫輕質土的基本構成包括發泡劑、膠結材料以及細骨料。其中,發泡劑為表面活性成分,發泡劑的水溶液與空氣反應,可生成大量的泡沫。發泡劑可使液體表面張力降低,同時在液膜表面以電子層排列的形態呈現,將空氣包圍其中形成氣泡,大量的氣泡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泡沫。膠結材料主要包括主劑和輔劑:主劑主要包括水泥類,具有固結、強化土體骨架的作用;輔劑主要包括硅粉、石灰石粉以及粉煤灰等輔助材料,主要起催化以及早凝的作用,并且輔劑的添加也可以節約主劑的使用,降低施工的成本。細骨料一般采用優質砂,但是成本較高。因此更提倡采用施工廢棄土,包括河沙、碎石粉以及石灰石粉等。在進行細骨料的制作時,需要進行相關試驗,確保廢棄土材料作為細骨料時的擴散度以及單軸抗壓強度。

二、泡沫輕質土的物理特性分析

(一)輕質性和密度變化

泡沫輕質土中的微小氣泡群數目較多,其容重相比于一般的土體明顯更小,并且泡沫輕質土的容重可通過土體中膠凝材料及氣泡含量的調整而變化,能夠在5-16范圍內變化。泡沫量的增加可使泡沫輕質土的容重減小。

(二)流動性

泡沫輕質土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可采用泵壓進行一定距離的輸送,在施工過程中比較方便。施工用水量對泡沫輕質土流動性的影響最大,在施工過程中,可通過水灰比的改變實現泡沫輕質土流動性的調整。

(三)透水性

通常膠凝材料的水化物會填充普通水泥固化類輕質土的土粒間隙,增加膠凝材料的用量,將降低其透水性。透水性的變化和砂土的粒度特性有關。具有強透水性的砂土,增大膠凝材料的使用,將導致透水系數明顯下降。并且,固化輕質土養護隨時間的推移,其將生成更多的水化物。泡沫輕質土含有泡沫成分,屬于不飽和土的一種,其透水系數通常為。

(四)吸水性

泡沫輕質土與水長時間接觸后,將吸收一定的水分,導致自身密度增大。若泡沫輕質土在積水處使用,則需要做好防水措施,防止泡沫輕質土出現吸水的狀況。

三、泡沫輕質土的力學特性分析

(一)單軸抗壓強度

泡沫輕質土具有較好的粘聚力,使用中需要對其單軸抗壓強度進行檢驗。泡沫輕質土的制作,要求其單軸抗壓強度應在左右。增加泡沫的混合比,將降低泡沫輕質土的單軸抗壓強度,而增加膠凝材料的使用,將導致單軸抗壓強度也隨之增加。此外,泡沫輕質土的單軸抗壓強度也與材料制作所用水泥的質量有關。

(二)三軸壓縮特性與破壞準則

為泡沫輕質土開展以粘性土為試件的三軸壓縮試驗,使用普通的硅酸鹽水泥作為膠凝材料。試驗結果表明,泡沫輕質土正常狀態下的破壞包絡線具有幾個內部摩擦角的典型不飽和土的特性,結合試件波動以及小的情況進行考慮,得出飽和輕質土的破壞準則的界限應為抗壓屈服應力。

(三)耐久性

泡沫輕質土的主要組成成分包括水泥,所以其耐久性和水泥混凝土差別不大。通常根據循環荷載、干濕循環以及凍融循環等因素對強度的影響進行泡沫輕質土耐久性的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干濕循壞以及凍融循壞對泡沫輕質土強度所造成的影響不明顯,在車輛循環荷載的條件下,泡沫輕質土的使用壽命相比于公路更長。

四、公路橋梁臺背回填泡沫輕質土施工工藝的分析

(一)工藝原理分析

第一、使地基附加應力減輕。軟基沉降變形實際上與效應力原理有關。而泡沫輕質土的容重相比于普通填土更小,泡沫輕質土在臺背過渡段回填的應用,可使地基附加應力相比于采用普通填土回填的附加應力更小,使工后的沉降量有效減小。

第二、使橋臺和路基的過渡更加平緩。相比于其他臺背填料,泡沫輕質土在強度、壓縮性以及剛度方面均占有優勢,采用泡沫輕質土進行臺背的回填,可使橋臺結構和臺背回填土的剛柔突變得到有效緩解,能夠有效解除橋頭跳車的問題。

第三、過渡段縱向厚度漸變。臺背回填泡沫輕質土的施工,采用過渡段縱向填厚漸變的方法,可使臺背回填段的工后沉降更加平緩,同時結合橋頭搭板的共同發揮作用,可使橋頭跳車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二)施工流程及操作要點分析

第一、劃分施工范圍。在施工準備階段,首先結合施工要求以及施工水平劃分建筑層與澆筑區,規劃好澆筑施工的實施。

第二、開挖路基。結合設計圖紙的指示,開挖臺背回填段的路基。

第三、清理基底。將建筑區基底的雜物清除,使基底滿足無松軟土以及無積水的要求,對基底土層進行碾壓,使其壓實度滿足的標準。

第四、進行臨時模板的安裝。根據施工方案進行臨時模板的安裝,考慮到泡沫輕質土較好的流動性,需要確保臨時模板安裝嚴密,避免發生漏漿等情況。

第五、生成泡沫。對發泡劑進行稀釋處理,然后將壓縮空氣加入發泡機當中進行泡沫的制作。在制造泡沫之前,務必確保發泡劑按照一定的比例稀釋。

第六、制備水泥漿。拌和站集中供應水泥漿,其應采用流量進行水泥漿拌和的計量。泡沫輕質土對水泥漿中的水泥強度要求不高,但前提是所用水泥之前必須經過消泡試驗,從而確保其濕密度增加率符合標準。水泥漿應連續制備,在進行輕質土澆筑時,應避免出現局部初凝以及消泡等情況,對施工的質量造成影響。在施工現場應進一步攪拌水泥漿,從而使其滿足無沉積、均勻的條件,并且將過濾網設置在出料口位置,避免存在較大的顆粒材料對甭管造成堵塞。進行施工時,需檢測各車水泥漿重度,從而使水泥漿的質量與穩定性得到保障。

第七、生成泡沫輕質土。通過混合水泥漿與氣泡加壓生成泡沫輕質土,在施工時,在機器啟動的過程中,需科學調整其生產參數,從而使輕質土的流量以及濕密度均符合規范。

第八、進行泡沫輕質土的澆筑。泡沫輕質土的澆筑應控制好單層澆筑厚度,使其在的范圍之內,同時控制好澆筑的時間。澆筑過程中,應確保分區模板的穩固,注意澆筑區間的密封處理。單個澆筑層及區間的澆筑應將澆筑時間控制在水泥漿初凝時間內,澆筑層的建筑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則。澆筑人員的澆筑操作必須按照規范進行。

第九、成品保護。做好泡沫輕質土表面的遮雨處理,并且在澆筑硬化達到標準前,禁止車輛的通行。采用塑料薄膜對泡沫輕質土的表面進行保濕養護。此外,路面結構層的施工,應確保最后一層澆筑層達到一定的強度,在施工過程中,也應避免大型機械的直接碾壓。

篇2:建筑回填土施工工藝標準

建筑回填土的施工工藝標準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及民用建筑物、構筑物大面積平整場地、大型基坑和管溝等回填土。

2.l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碎石類土、砂土(使用細砂、粉砂時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層以下填料。它最大粒徑不得超過每層鋪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動碾時),含水率應符合規定。

2.1.2粘性土應檢驗其含水率,必須達到設計控制范圍,方可使用。

2.1.3鹽漬土一般不可使用。但填料中不含有鹽晶、鹽塊或含鹽植物的根莖,并符合《土方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附表1.8的規定的鹽漬土則可以使用。

2.1.4主要機具:

2.1.4.1裝運土方機械有:鏟土機、自卸汽車、推土機、鏟運機及翻斗車等。

2.1.4.2碾壓機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振動碾等。

2.1.4.3一般機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機、手推車、鐵鍬(平頭或尖頭)、2m鋼尺、20號鉛絲、膠皮管等。

2.2作業條件:

2.2.1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填方土料種類、密實度要求、施工條件等,合理地確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圍、虛鋪厚度和壓實遍數等參數;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參數應通過壓實試驗來確定。

2.2.2填土前應對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進行檢查和中間驗收,合格后要作好隱蔽檢查和驗收手續。

2.2.3施工前,應做好水平高程標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溝邊上每隔1m釘上水平樁橛或在鄰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標準高程點。大面積場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離釘上水平樁。

2.2.4確定好土方機械、車輛的行走路線,應事先經過檢查,必要時要進行加固加寬等準備工作。同時要編好施工方案。

工藝流程: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檢驗土質→分層鋪土→分層碾壓密實→檢驗密實度→

修整找平驗收

3.1填土前,應將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樹根、垃圾等雜物都處理完畢,清除干凈。

3.2檢驗土質。檢驗回填土料的種類、粒徑,有無雜物,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

3.3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的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或按表1-8選用。

3.5碾壓時,輪(夯)跡應相互搭接,防止漏壓或漏夯。長寬比較大時,填土應分段進行。每層接縫處應作成斜坡形,碾跡重疊。重疊0.5~l.0m左右,上下層錯縫距離不應小于1m.

3.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時,應保證邊緣部位的壓實質量。填土后,如設計不要求邊坡修整,宜將填方邊緣寬填0.5m;如設計要求邊坡修平拍實,寬填可為0.2m.

3.7在機械施工碾壓不到的填土部位,應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機分層夯打密實。

3.8回填土方每層壓實后,應按規范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

3.9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應進行拉線找平,凡超過標準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找平夯實。

3.10雨、冬期施工:

3.10.1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應連續進行盡快完成;工作面不宜過大,應分層分段逐片進行。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應盡量在雨期前完成。

3.10.2雨施時,應有防雨措施或方案,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內,以免邊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壞。

3.10.3填方工程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須在冬期施工時,其施工方法需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

3.10.4冬期填方前,應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溫材料;距離邊坡表層1m以內不得用凍土填筑;填方上層應用未凍、不凍脹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筑,其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10.5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氣溫在-5℃以上時,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溫度在-5℃以下時,填方高度不宜超過表1-9的規定。但用石塊和不含冰塊的砂土(不包括粉砂)、碎石類土填筑時,可不受表內填方高度的限制。

3.10.6冬期回填土方,每層鋪筑厚度應比常溫施工時減少20%~25%,其中凍土塊體積不得超過填方總體積的15%;其粒徑不得大于150mm.鋪凍土塊要均勻分布,逐層壓(夯)實。回填土方的工作應連續進行,防止基ffff或已填方土層受凍。并且要及時采取防凍措施。

4.1保證項目:

4.1.1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

4.1.2回填的土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

4.1.3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取樣測定壓實后的干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質量密度的最低值與設計值的差,不應大于0.08g/cm3,且不應集中。環刀取樣的方法及數量應符合規定。

12頂面標高表面平整度+0,-5020用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檢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尺量檢查

5.1施工時,對定位標準樁、軸線控制極、標準水準點及龍門板等,填運土方時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龍門板上休息。并應定期復測檢查這些標準樁點是否正確。

5.2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要有足夠的照明設施。防止鋪填超厚,嚴禁用汽車直接將土倒入基坑(槽)內。但大型地坪不受限制。

5.3基礎或管溝的現澆混凝土應達到一定強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壞時,方可回填土方。

6.1未按要求測定土的干土質量密度:回填土每層都應測定夯實后的干土質量密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鋪攤上層土。試驗報告要注明土料種類,試驗日期、試驗結論及試驗人員簽字。未達到設計要求的部位,應有處理方法和復驗結果。

6.2回填土下沉:因虛鋪土超過規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時有較大的凍土塊,或夯實不夠遍數,甚至漏夯,基底有機物或樹根、落土等雜物清理個徹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為此,應在施工中認真執行規范的有關規定,并要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6.3回填土夯壓不密實:應在夯壓時對干土適當灑水加以潤濕;如回填土太濕同樣夯不密實呈“橡皮土”現象,這時應將“橡皮土”挖出,重新換好土再予夯壓實。

6.4在地形、工程地質復雜地區內的填方,且對填方密實度要求較高時,應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溝、護坡樁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勻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6.5填方基土為雜填土時

,應按設計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處理基底下的軟硬點、空洞、舊基以及暗塘等。

6.6回填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圍填土夯實,并應從管道兩邊同時進行,直至管頂0.5m以上,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采用機械回填和壓實。

在抹帶接口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使用細粒土料回填。

6.7填方應按設計要求預留沉降量,如設計無要求時,可根據工程性質、填方高度、填料種類、密實要求和地基情況等,與建設單位共同確定(沉降量一般不超過填方高度的3%)。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地基處理記錄。

7.2地基釬探記錄。

7.3地基隱蔽驗收記錄。

7.4回填土的試驗報告。

篇3:鹽田港港區大堤回填安全管理規定

為切實保障鹽田港港區大堤質量及回填施工過程中人員與大堤安全,避免或減少可能的事故危害,做好程序化、標準化管理大堤回填,根據鹽田港歷年大堤回填經驗,結合目前鹽田港東港區6號塘大堤回填的具體情況,特制定本規定:

1、承包人回填前須申報《大堤回填專項施工方案》,內容應包括成立大堤回填安全管理機構、事故應急分隊等,安全責任落實到人、簽訂安全責任書。相關資料報集團安委會、港口工程部、監理工程師備案。

2、承包人必須加強對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及救生常識培訓,建立一周一次的安全例會制度。

3、承包人必須做好班前安全交底及技術交底。設立大堤回填專職管理人員,實時監控大堤回填的邊坡穩定性,一旦發現裂縫或其他可能產生大堤塌陷、造成安全事故的征兆,立即停工、撤離堤頭,加強觀察。

4、大堤回填要求:

(1)、大堤回填施工前應將大堤軸線、標高控制點測設于現場,并由監理工程師或測量隊檢查復核,確保無誤后方可實施。

(2)、回填過程中,應每間隔25米豎立花桿以標示大堤寬度方向,每隔50米應重新恢復大堤方向線與標高控制樁,遇大堤轉角處應適當加密。

(3)、大堤回填時,應確保外側迎浪面采用粒徑較大塊石回填,以保證施工完畢后大堤的穩定。

(4)、大堤每隔50米設置車輛調頭避讓區(轉角處可加密設置),以供長距離回填時車輛調頭使用。避讓區應在大堤內側以混合料加寬填筑。

(5)、大堤回填禁止直接卸料入海,保證在距離堤頭大于3米的地方卸料,然后用推土機推填。

(6)、堤頭設專人指揮倒車、卸料,指揮人員必須在車前以紅旗指揮。堤頭所有作業人員必須著救生衣。

(7)、承包人須加強對惡劣天氣的安全防范工作,6級以上大風、大雨時停止堤頭施工,且相關設備轉移到確保安全的地帶且距離堤頭不得低于80米。

(8)、承包人所有填堤作業車輛進入填堤作業區必須打開車窗,車內不得搭載與施工無關的人員。

5、應急措施

(1)、承包人應建立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2)、承包人需在堤頭備有鋼絲繩、浮筏等施救設施。一旦陷車,及時施救。

(3)、承包人需和110、邊防分局鹽田工作站等相關工作單位建立聯系,以便處理緊急情況。

7、承包人應嚴格遵守邊防管理規定,同時協助邊防部隊做好相關邊防管理工作。

以上管理規定承包人應嚴格遵照執行,請監理公司監督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