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機進相試驗安全措施
一、?試驗方法與條件遵照四川電科院編寫方案執行
二、?試驗時安全注意事項
(一)?由電廠向調度申請進相試驗,由調度確定電網配合方案。
(二)?試驗過程中嚴格按照《東北區域發電廠并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的要求測取相關技術數據。
(三)?試驗過程中嚴格按照試驗方案程序進行,遇有機組異常時立即終止試驗,待原因查清和排除并確認無誤后方可重新進行試驗。
(四)?試驗過程中運行操作、參數調整等工作應服從指揮、密切配合,確保試驗順利進行。
(五)?試驗前詳細審核機組發電機進相運行試驗時有關限額值的規定,發電機進相運行試驗時的繼電保護整定,確保各項功能及參數設置完全滿足試驗及投入運行后的技術指標要求。
三、?安全措施
進相運行試驗關系到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進行該項功能試驗工作時應在試驗項目組的統一組織、指揮下進行,試驗工作不應危及機組的安全運行。在試驗過程中如出現危及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的情況時應立即停止試驗,并恢復機組穩定運行。在確認機組穩定運行后,再重新開始功能試驗。
(一)?機組在進相運行時嚴密監視“限制條件”:
220kV母線電壓最低為:220kV;
6kV母線電壓最低為:5.7kV;
發電機定子電壓:(0.90-1.1)UN之間,18-22kV;
發電機定子電流最大值:1.0IN,10190A;
發電機各部分溫度不超規定值:接近高低限值前應進行調整,保證電壓質量合格。
(二)?機組在接到省調度員要求進相運行時,應檢查下列項目后進行。
1.?勵磁系統在自動方式,且沒有異常信號,低勵限制功能正常;
2.?汽機調速系統必須工作正常。
3.?發電機靜子線圈及鐵芯測溫點的測溫元件工作正常;
4.?發電機功角儀運行正常;
5.?發電機進相運行期間,發電機失磁保護正常投入。
6.?機組無過負荷等異常現象。
7.?發電機內氫壓必須在正常值范圍內。
(三)?負荷變動時,必須首先同步調整無功參數。特別是增加有功負荷時必須監視無功參數。
(四)?機組進相運行時,注意監視各輔機的電流不超過額定電流。進相運行時,所有機、爐人員必須對電動機的電流、溫度加強監視,沒有溫度表的要用測溫儀,啟6kV設備前必須檢查監視6kV母線電壓,啟電動給水泵前必須先將發電機由進相運行轉為遲相運行。
(五)?機組深度進相運行時,6kV母線電壓最低為:5.7kV不允許啟動6kV大容量輔機,以防止380V的輔機因低電壓而跳閘,必要時可以增加無功后再啟動。
(六)?進相運行時,必須嚴格監視電氣各參數,特別是6kV母線電壓不得低于規定值。進相運行前,必須先將機組的AGC負荷上限限制,并由值長匯報省調。發電機進相運行時,若發現有失穩趨勢應立即增加無功,必要時可適當降低有功進行處理。
(七)?發電機進相運行時,氫壓宜保證在額定壓力下運行,發電機冷卻效果最好,具體氫壓與負荷對照表。
(八)?發電機進相運行期間,應檢查發電機定冷水壓力、流量是否正常。
(九)?進相運行時,運行人員要加強對發電機定、轉子電流及端部鐵芯溫度的監視。
(十)?發電機進相運行期間,應注意發電機各部溫度不超過必要的規定。
(十一)?電氣設備進行大型操作時機組嚴禁進相運行。
四、試驗中的異常情況處理
為防止及處理試驗過程中出現意外的工況,運行人員應熟悉試驗內容,做好充分的事故預防措施,同時對正在運行的電氣設備缺陷必須心中有數,當發電機進相運行試驗時有關超過限額值的規定,嚴禁試驗。
(一)?發電機進相運行時勵磁調節器應在自動勵磁方式下運行,減少發電機無功至進相運行時,應從零開始平穩、緩慢進行,并注意監視發電機出口電壓、6kV母線電壓、380V母線電壓。發現異常時應立即增加勵磁電流進行處理,并將此匯報省調調度值班員。
(二)?機組在進相運行時嚴密監視“限制條件”各部溫度如超過規定立即停止試驗,增加勵磁電流進行處理。
(三)?由遲相變進相時,必須緩慢減少勵磁電流,嚴禁大幅度調節。如果發現無功負荷大幅度擺動,應迅速增加勵磁電流,將發電機恢復至遲相運行。待查明原因后再進行操作。
(四)?在發電機進相運行期間如發生設備跳閘立即退出進相運行。
(五)?發電機進相運行時,所有機、爐人員必須對電動機的電流、溫度加強監視,沒有溫度表的要用測溫儀,防止電機溫度高跳閘。
如高壓電機溫度高跳閘引起鍋爐BT,立即停止試驗,增加勵磁電流進行處理。高壓電動機進行絕緣測定,外觀檢查無異常,恢復鍋爐運行。
禁止私自啟動電動機,必須匯報值長。
6kV母線電壓最低為:5.7kV不允許啟動6kV大容量輔機,以防止380V的輔機因低電壓而跳閘,必要時可以增加無功后再啟動。
380V母線電壓最低為:350V不允許啟動380V低壓輔機。
如必須啟動先將發電機由進相運行轉為遲相運行。
(六)?在發電機進相試驗時造成失磁。
若失磁保護動作立即檢查發變組主開關、勵磁開關、廠用工作開關跳閘,備用電源開關投入正常。如勵磁開關拒動,按解列按鈕或點關機令(無功、轉子電壓、電流到零)斷開勵磁開關。進行檢查確定進相試驗時造成失磁。立即啟動恢復并網運行。
若失磁保護拒動,立即調解勵磁調節器增加勵磁電流。
若失磁保護拒動,必須在60S內將負荷減至額定值的60%以內,在1.5min內減至額定值的40%以內。總的失磁異步運行的允許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
(七)?發電機進相運行時,若發現有失穩趨勢應立即增加無功,必要時可適當降低有功進行處理。
在發電機進相試驗時造成振蕩。
首先判明是系統振蕩還是本機振蕩
系統振蕩:控制室內兩臺機組有關表計擺動方向相同,幅值基本相等,也就是同步擺動。
本機振蕩:本機有關表計擺動幅度很大,另一臺機組有關表計擺動幅度小,且兩臺機組有關表計擺動方向相反
在電壓不超上限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增加其勵磁電流,為恢復再同步創造條件。
如調節器為“自動”方式運行時,禁止切為“手動”方式運行。
如是“手動”勵磁方式運行時,應盡可能增加發電機的勵磁電流,以創造恢復同期的有利條件。
如強勵保護動作不得手動解除,強勵動作達到規定時間應自動返回,如果未返回則手動解除,應適當降低機組有功負荷。
發電機振蕩過程中,要嚴格執行調度命令。
若振蕩引起發變組失步保護動作,發變組主開關跳閘,則按發電機事故跳閘處理。失步保護拒動,在經過五個周期后仍不能恢復再同步時,立即緊急解列發電機。
注意事項在電壓不超上限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增加其勵磁電流,為恢復再同步創造條件。
(八)?對于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其他情況,要求運行人員做好處理相應事故的預想,預想應當按照《二十五項反措》、《集控運行規程》中的具體反事故措施進行。
五、安全注意事項
(一)?所有試驗人員應嚴格執行《安規》及現場有關安全規定,確保試驗工作安全可靠地進行。
(二)?運行人員應在試驗過程中,加強運行參數監視,保持機組負荷穩定,對參數的異常情況,應及時匯報,當有危及人身、設備安全的情況,可自行停止功能試驗工作,防止事故發生。
(三)?巡檢人員應在就地加強巡視,對就地設備的異常情況,應及時匯報,注意保證機組負荷穩定,防止事故發生。
(四)?試驗過程中,不得進行影響試驗工況的各項操作。如有危及機組安全的情況出現,運行人員有權終止試驗,并按規程進行相應處理。
篇2:柴油發電機組操作職責
1.熟悉工作方案,認真準備、精心操作、服從命令、聽指揮,堅決完成任務。
2.努力鉆研業務技術,掌握分管柴油發電機的性能。
3.嚴格遵守柴油發電機管理規定,做到不懂不動、不經請示不動、不是分管不動。
4.愛護設備,管好工具,器材和圖紙資料。
5.認真總結工作經驗,積累資料,及時填寫清單。
6.嚴格遵守安全規則,防止事故。
篇3:柴油發電機組運行維護規定
為了保證礦井雙回路電源同時失電后,柴油發電機組能隨時啟動,特做如下規定。
一、操作規定:
1、當礦井雙回路電源同時失電,需采用柴油發電機組供電時,操作人員首先應確認雙回路電源的開關及隔離刀閘都在斷開位置,才允許合柴油發電機組的出口隔離刀閘及開關。
2、當雙回路供電電源任一回路來電,礦井需恢復正常供電時,操作人員應先將柴油機組所帶負荷降至零,再斷開柴油發電機組的出口開關及隔離刀閘,最后合上來電回路電源的隔離刀閘及開關。
二、運行規定:
1、柴油發電機組的運行管理由配電值班工兼任,但配電值班工必須經過培訓且懂原理、會操作、能維護。
2、操作人員對柴油發電機組每周試車不少于一次,每次啟動時間應不少于15分鐘,并將運行情況及操作人員記錄下來。
3、運行中應對設備進行以下檢查:
1)檢查機組的機油壓力、水溫、電壓、頻率等,注意潤滑油的壓力、水溫是否有變化。潤滑油的壓力不得低于150Kpa,冷卻水溫度不得高于95℃。如有異常須立即停機檢查,待故障排除后,才能再次啟動機組;
2)檢查機組油路、水路有無滲漏現象;
3)檢查機組各處的連接和緊固情況,有無松動和劇烈震動;
4)注意檢查曲軸箱油位、燃油箱油位、散熱器水位,低于正常位置應予以補充。
5)傾聽機器的各部分運轉聲響是否正常。
6)手摸機體外殼、軸承部位外殼、油管、水管,感覺溫度是否正常。
7)留意發動機或電器設備是否有焦糊等異味。
8)當轉速達到額定值且空載運行穩定后,才能合閘向負載供電;
9)機組運行時需要專人值守,嚴禁超載使用;
10)應確定發電機組出口開關合分閘可靠。
三、機組維護管理:
操作人員必須每天對柴油發電機組檢查記錄一次,以保證柴油發電機組能隨時正常啟動;柴油發電機組運行期間,每小時對機組檢查記錄一次,主要檢查以下項目:
1、檢查機組本體及其周圍清潔無雜物;
2、檢查蓄電池組電壓是否正常;
3、檢查油壓、油溫、水溫、增壓壓力數值;
4、檢查機組各種保護和監視裝置是否正常;
5、檢查機組燃油供油閥是否處于開通位置;
6、檢查配電柜開關是否置于分閘位置,各儀表指示是否處于零位;
7、氣溫低于10℃時,應對機器設備進行預熱;
8、檢查機房照明是否正常;
賈郭煤礦
二0一一年九月三十日